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对5个不同品种菜豆(Phaseolus vulgarius L.)中的蜚蠊(Periplaneta)消化道α-淀粉酶抑制剂作了比较研究。发现它们都能在酸性pH条件下有效地发挥抑制作用,且最适抑制pH均在5.50左右;但它们的热稳定性、最大抑制活性及发挥最大抑制活性所需的预温时间等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2.
脑垂体是控制动物生长发育衰老死亡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随着机体的衰老,垂体功能退化是必然趋势.D 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已被广泛用于研究衰老机制和筛选药物靶标,然而其分子机制尚未清楚.本研究采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方法,以寻找D 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和幼龄小鼠垂体的差异蛋白质,为弄清其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线索.基于双相电泳和质谱结合的方法,本研究发现了46个大于2倍的差异蛋白质,其中32个得到可靠的鉴定(P <005). 对差异蛋白质功能分析发现, 这些显著差异蛋白质主要分布于糖代谢通路,可能与线粒体功能紊乱有关.我们的研究数据为更好地理解D 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垂体功能障碍的内在机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43.
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细胞是一种初级感觉神经元,能传导触觉、痛觉、温觉等神经冲动.为了对少量的DRG组织细胞进行质膜蛋白质组学分析,综合利用差速离心与双水相相结合的方法富集DRG质膜.然后通过SDS-PAGE、CapLC-MS/MS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中的蛋白质进行鉴定和分析.Western blotting图谱扫描后经过Quantity One软件分析,双水相纯化后的质膜与差速离心后得到的粗质膜相比相对浓度增加了2.3倍,与匀浆液相比增加了15倍. 经过大鼠IPI数据库以及相关文献检索, 有729个蛋白质得到鉴定, 其中547个蛋白质具有GO (gene ontology)注释信息,有159 (21.8 %)个蛋白质定位在质膜上.通过对大鼠DRG质膜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得到了大鼠DRG的质膜蛋白质的分析数据,且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少量样品的蛋白质组学的分析路线.  相似文献   
44.
利用两种不同方法采集间斑寇蛛(Latrodectus tredecimguttatus)毒液并对其进行理化和生物学性质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粗毒液中的蛋白质成分主要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104)的酸性蛋白质。与毒囊粗毒液相比,电刺激粗毒液中相对分子质量在105左右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毒囊粗毒液中的含量,而两者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104)的蛋白质与多肽的组成非常相似。电刺激粗毒冻干粉和毒囊粗毒冻干粉对小白鼠的LD50值分别为(0.16±0.03) mg/kg和(0.39±0.05)mg/kg体重;对美洲蜚蠊(Periplaneta Americana)的LD50值分别为1.87 μg/g和2.32 μg/g。在浓度为3.2×10-6g/mL时,电刺激粗毒冻干粉能在(25.0±2.2) min内完全阻断小鼠膈神经-膈肌标本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毒囊粗毒冻干粉在浓度为6×10-6g/mL时的完全阻断时间为(23.3±2.2) min;粗毒液中的低相对分子质量(<104)部分在10-4g/mL浓度下对标本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无明显影响。上述结果表明,间斑寇蛛毒液是一种富含大分子量蛋白质的混合物;哺乳动物神经毒性主要基于其中的大的相对分子质量酸性蛋白质成分,而不是低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多肽;电刺激粗毒液中的活性成分与毒囊粗毒液中的相似,但含量高于毒囊粗毒液。  相似文献   
45.
IRSp53(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底物)和MIM(肿瘤转移消失蛋白)的同源结构域(IMD结构域)在IR-Sp53/MIM家族调控肌动蛋白动态变化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IMD结构域具有使肌动蛋白纤维成束的活性,与小分子GTPase家族Racl也存在相互作用.然而,IMD结构域是否存在其它相互作用蛋白并不清楚.本研究利用GST pull down技术结合质谱分析从大鼠小脑中筛选IMD结构域的相互作用蛋白,得到了几个候选蛋白.其中,神经发育中下调蛋白NEDD9与IRSp53及MIM在小脑中存在类似的分布,体外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暗示NEDD9是一种新的IMD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质.  相似文献   
46.
间斑寇蛛Latrodectus tredecimguttatus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蜘蛛之一,其毒液中含有许多大分子物质,可用于制备抗血清。将粗毒过滤除菌后作为抗原,加弗氏佐剂背部皮下免疫豚鼠。加强免疫3次后经检测抗血清效价达到1:8,再次加强免疫后断颈处死豚鼠放血,分离血清,经饱和硫酸铵分级沉淀及阴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后,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抗体所在峰。离体大鼠输精管电刺激收缩反应实验及活体动物给药实验均表明抗体对毒素具有明显的中和作用。特异性间斑寇蛛毒素抗血清为治疗间斑寇蛛咬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7.
为了确定TRIM45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理,将其转入Hela细胞,分析细胞内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变化.研究采用双向凝胶电泳的方法分别对转入pCMV-Tag2B空载体和重组质粒pCMV-Tag2B-TRIM45的Hela细胞全蛋白进行分离,利用PDQUEST7.2软件分析,鉴定得到15个差异点,包括8个上调点和7个下调点.为进一步研究TRIM45基因的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8.
利用SADF法进行家蚕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家蚕品种C108和大造后部丝腺提取的基因组DNA,用PstⅠ酶解后与自己设计的人工接头相连,并用与人工接头序列相匹配的选择性引物进行选择性PCR扩增(selective amplification).扩增产物经琼脂糖电泳检测显示,用SADF法在两品种中能检测到稳定的DNA多态性片段.  相似文献   
49.
虎纹捕鸟蛛毒的生物学活性鉴定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本文报道了采集广西产虎纹捕鸟蛛(Selenocosmia huwena)毒液的方法,并对粗毒进行了部分生物学活性的测定,该粗毒对小鼠和蜚蠊的LD50分钟为1.16mg/kg和300ug/g,该粗毒具有透明质酸酶,碱性磷酸酶,蛋白水解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活性,未测到磷脂酶A和胆碱脂酶性,通过电生理实验发现该粗毒含有阻断蟾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毒素,并观察到当小鼠接受腹腔注射致死剂量(5mg/kg)粗毒后便迅速出现呼吸麻痹。  相似文献   
50.
虎纹捕鸟蛛毒素-1(Huwetoxin-1,HWTX-1)是从虎纹捕乌蛛(Selenocosmia huwena)的粗只同的一种多肽类神经毒素。为了探明该毒素分子中统一的Arg残基与其生物学活性的关系,运用固相多肽合成技术和Fmoc化学直接构建了Ala取代HWTX-1第20位Arg(R20)的突变体R20A-HWTX-1;将合成的突一置于含谷胱甘肽的缓冲体系中氧化复性后用反相和特殊设计的离子交换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