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比浊方法测定天麻醒脑胶囊在体内和体外对腺苷二磷酸(ADP)、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诱导家兔血小板活化聚集的影响。采用从经大鼠颈内动脉注射诱发同侧大脑半球脑血栓形成方法评价天麻醒脑胶囊的抗脑血栓形成作用。天麻醒脑胶囊在体外呈浓度依赖性明显抑制从和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其半数抑制浓度(50%o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1.83和3.25g/L。0.5和1g/kg的天麻醒脑胶囊于灌胃后明显抑制从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本品1g/kg时显著阻抑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天麻醒脑胶囊在体内外对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无明显影响。1、2g/kg天麻醒脑胶囊组的右侧与左侧脑重差值均显著减小,显著降低右脑伊文思蓝吸光度与右脑重的比值。结果提示,天麻醒脑胶囊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和减轻脑血栓形成作用,有利于血小板聚集性增高的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Spiramine N-6属粉花秀线菊植物中提取分离的二十碳二萜生物碱。本实验采用Born,Shen和Hamburger等方法分别观察了spiramine N-6在体外和体内对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对血小板5-羟色胺释放反应的作用,同时评价spiramine N-6对激活的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粘附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spiramine N-6在体外选择性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并呈量效关系,其IC50=26μmol/L,对花生四烯酸(AA)或腺苷二磷酸(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无明显作用;spiramine N-6静注后明显抑制PAF、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Spiramine N-6呈浓度依赖性减少AA和PAF引起血小板5-羟色胺的释放,其IC50分别为64.7和33.5μmol/L。Spiramine N-6明显阻抑激活的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间的粘附率,其IC50为78.6μmol/L。结果提示spiramine N-6作为二十碳二萜生物碱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和阻抑血小板一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3.
L—精氨酸L—门冬氨酸盐对血小板功能的抑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ang YY  Wang JY  Fu YL  Wang C  Peng SQ 《生理学报》2001,53(4):303-306
用血小板聚集、粘附、释放实验和出血时间测定观察L-精氨酸*L-门冬氨酸盐(DR)对血小板功能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DR15mg/kg静脉给药,可明显抑制腺苷二磷酸(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P<0.01);15mg/kg单次口服给药可明显抑制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其药效可持续8h以上(P<0.01);DR7.5、15、30mg/kg灌胃给药(Bid×3.5d),可明显抑制ADP、胶原或凝血酶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P<0.01),并延长出血时间(P<0.05)。DR30mg/kg可明显抑制大鼠血小板粘附,并促进血管内皮释放前列环素(PGI2),但对活化的血小板释放血拴素(TXA2)无明显影响。本研究发现,DR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功能,其作用机制不同于阿司匹林。这些作用部分是由于DR增加了血管内皮PGI2的释放。此结果为血小板功能的调节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4.
在血液循环系统中,血小板在抑制因子的作用下,处于静息状态。当机体出血或外界因素刺激时,血小板活化,产生聚集、黏附和释放反应,释放出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血小板活化因子和5-羟色胺等物质,招募更多的血小板黏附于出血处,从而启动凝血过程,发挥止血作用。当止血反应完成后,血小板发生解聚,恢复到静息状态。然而,在病理条件下,血小板的内在解聚能力下降,形成过度活化的血小板,产生病理性血栓,导致急性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临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控制血小板的活化,治疗急性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然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发挥抗血小板活化作用的同时,影响了血小板正常的生理性止血作用,产生出血等副作用。因此,我们需要研发新型抗血小板药物,使其既能发挥抗血小板作用,又能减少出血等副作用。本文将对血小板负性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抗血小板药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前,临床上许多心血管疾病的起因与血小板的活化有关。血小板在凝血酶、胶原、活性氧等激动剂作用下,产生一系列复杂的信号转导,进而引起血小板形变、颗粒内容物的释放以及聚集等生理反应。血小板在损伤部位的聚集是正常的生理活动,但过度聚集会形成血栓,从而引发相关疾病。本文试图通过对近年来常见诱导剂活化血小板的机制进行详尽阐述,为预防血栓形成及其相关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滇丹参注射液对兔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云南产滇丹参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Bom氏比浊法,测定滇丹参体内、体外对抗ADP、PAF、AA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体外每种药物浓度分别为40 g/L、20 g/L、10 g/L、5 g/L、2.5 g/L,体内实验分为7组,即生理盐水组、两种丹参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5 g/kg、10 g/kg、20 g/kg,每组6只.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滇丹参体外显著抑制ADP、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效应呈浓度-效应关系(P<0.05,0.01),IC50为33.7 g/L(ADP)、18.1 g/L(AA).滇丹参也显著抑制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其最大抑制率为36.8%;体内实验结果显示,滇丹参在高剂量时可显著抑制ADP、PAF和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0.05,0.01),且均具有剂量依赖性.滇丹参在药后20 min开始显效,40 min达到最大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95.6%(ADP)、91.5%(PAF)和88.5%(AA).结论以上结果表明,滇丹参体外、体内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且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优于丹参,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滇丹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工作分在体和离体两部分实验。(1)给清醒自由活动的大鼠第三脑室内微量注射0.5和2.0μg的胰多肽(PP),观察到PP显著抑制前叶垂体β-内啡肽(β-EP)和催乳素(PRL)的静息分泌,抑制效应随PP的剂量增加而增大。此外,0.5μgPP能部分抑制限制性应激引起的PRL的释放;2.0μgPP只部分抑制此应激引起的β-EP的释放,并显著抑制应激时PRL的释放。(2)离体实验于体外培养的前叶垂体细胞中,分别加入0.05,0.625.1.00μgPP,一起孵育1h,看到0.625和1.00μg的PP显著抑制PTL的释放,抑制效应依PP的剂量增加而增大;上述三种剂量的PP对前叶垂体细胞β-EP的分泌均无影响。这些结果提示,PP可能通过某种下丘脑机制抑制前叶垂体β-EP和PRL的释放,也可直接作用于前叶垂体细胞抑制PRL的释放。  相似文献   

8.
川芎嗪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川芎嗪是从中药川芎根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祖国医学对其活血化瘀作用早有所知。其化学结构已查明,并有合成制品在市上销售。 临床试用表明,川芎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和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有效。本文研究证明,川芎嗪在体外对由诱导剂二磷酸腺苷、胶原、凝血酶诱导所致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有强烈抑制作用,同时也能抑制血小板丙二醛的生成。对外源性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则无抑制作用。川芎嗪能加强家兔动脉环保温液对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给家兔静脉注射大剂量花生四烯酸钠盐,可使动物突然死亡。但如预先注射川芎嗪,则可使动物得到一定保护。  相似文献   

9.
Chen H  Yu QS  Guo ZG 《生理学报》2000,52(1):81-84
用培养的小牛主动脉内皮细胞与兔水洗血小板直接相互作用的模型 ,探讨高密度脂蛋白对内皮衍生的一氧化氮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培养的小牛主动脉内皮细胞预先用 10 0 μmol/L阿斯匹林处理 ,抑制细胞内的环氧化物酶活性。凝血酶 ( 0 1U/ml)可诱导兔血小板 ( 2× 10 8/ml) 67 3 3± 7 5 2 %的聚集反应。内皮细胞 ( 1× 10 5~ 1× 10 6 /ml)能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抑制强度与内皮细胞的数目正相关。且此作用可被 1mmol/L硝基精氨酸完全取消。表明内皮细胞对凝血酶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都是由内皮衍生的一氧化氮所致。在加凝血酶之前加入高密度脂蛋白 ( 1mg/ml)可增强内皮细胞 ( 1× 10 5/ml)的这种作用。高密度脂蛋白 ( 1mg/ml)与内皮细胞共同孵育 1h后 ,将高密度脂蛋白离心弃去 ,内皮细胞对凝血酶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不受影响。高密度脂蛋白及内皮细胞对静息血小板均无直接作用。结果表明 ,高密度脂蛋白增强内皮细胞抗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的作用是通过直接作用于内皮衍生的一氧化氮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0.
 W ortm annin 是肌醇磷脂 3 激酶的不可逆抑制剂.用比浊法分析血小板聚集;肌醇磷脂用32 P 磷酸钠标记,用氯仿和甲醇抽提,用 T L C和放射自显影分析,研究了 W ortm annin 对凝血酶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和磷脂酰肌醇三磷酸( P I P3)累积的影响.结果显示, W ortm annin 对凝血酶(500 U/ L)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关系(20~80μm ol/ L).凝血酶(500 U/ L)诱导人血小板 P I P3 的累积, W ortm annin 对此累积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关系(40~160 μm ol/ L).结果提示: W ortm annin 可能是潜在的抗血小板药物,抑制凝血酶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主要与其抑制 P I P3 的累积有关.结果也提示,肌醇磷脂 3 激酶在血小板活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天麻成分对羟基苯甲醛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本实验以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为诱导剂,探讨了对羟基苯甲醛的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采用ADP静脉注射致小鼠肺栓塞方法以及下腔静脉结扎致大鼠静脉血栓方法,考察了对羟基苯甲醛的体内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并对经口给药的对羟基苯甲醛的急性毒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天麻成分对羟基苯甲醛对ADP诱导的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其半数抑制率(50%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2mmol/L,对PAF诱导的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无明显影响;天麻成分对羟基苯甲醛能明显降低小鼠肺栓塞死亡率,并显著对抗大鼠下腔静脉血栓的形成。说明天麻成分对羟基苯甲醛在体外、体内均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急性毒性研究结果表明天麻成分对羟基苯甲醛经口给药的小鼠半数致死量(lethal dose 50,LD50)为1.23 g/kg。  相似文献   

12.
苍耳子对速发型过敏反应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苍耳子 70 %醇提物 (5 0 0 ,10 0 0mg kg)剂量依赖性抑制compound 4 8 80引起的小鼠过敏性休克、卵白蛋白所致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 ;在体外 ,苍耳子 (2 0 ,5 0 μg ml)浓度依赖性减少大鼠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和 β -氨基己糖酶 ;苍耳子 (5 0 0 ,10 0 0mg kg)对组胺或 5 -羟色胺所致大鼠皮肤反应无明显作用。上述结果表明苍耳子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 ,减少组胺等过敏介质的释放 ,抑制肥大细胞依赖性速发型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一种快速、灵敏的血小板释放功能检测方法: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在有ATP、Mg~(2+)、O_2存在时产生的生物发光素测定血小板ATP的释放量,以反映血小板的释放功能;研究了ADP、AA、胶原、凝血酶等四种诱导剂对血小板释放功能的作用,发现ADP的诱导释放能力较其他三者为弱;观察在不同剂量ADP和AA的诱导下,血小板聚集强度和释放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了血小板数等因素对ATP释放功能测定的影响。应用该方法研究了Aspirin及活血化淤药物川芎嗪,毛冬青甲素对血小板释放功能的影响,发现Aspirin对AA诱导的释放反应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以ADP诱导的释放反应中,川芎嗪的抑制作用较毛冬青甲素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14.
Yao XH  Wang PY  Pang YZ  Su JY  Tang CS 《生理学报》1998,50(2):188-192
本工作在二磷酸腺苷(ADP)活化的大鼠血小板上,观察精-甘-天冬-丝上肽(RGDS肽)对血小板聚集、蛋白磷酸化、蛋白激酶C和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50μmol/LADP引起血小板聚集时,蛋白激酶C(PKC0及丝裂经蛋白激酶(MAPK)活性增加,并引起95和66kD蛋白磷酸化。应用50,100和200μmol/LRGDS肽与基共同孵育,呈浓度依赖地抑制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和对PK  相似文献   

15.
浙江产蝮蛇蛇毒的分离参照涂光俦(1979)的方法。浙江产蝮蛇蛇毒经DEAE-Sephadex A-50柱层析分离后得到14个蛋白峰,各峰的蛋白含量见表1。将收集的各峰经适当稀释后取0.2ml进行酶活力测定,除磷脂A酶活力按吴新陆、陈远聪(1981)方法测定外,其他酶活力测定如前文(云南省动物研究所,1976),然后做各峰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参照阮长耿等(1983)的方法,所用诱导剂的浓度为ADP(2μM),AA(100μg/ml)以及PAF(3×10~(-7)M),用这三种诱导剂诱导键康人对血小板产生不可逆性聚集,聚集强度分别为75%,75%和70%。粗毒在最终浓度为250μg/ml时能完全抑制上述三种诱导剂所致的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16.
白藜芦醇甙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及内钙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了研究白藜芦醇甙(polydatin,PD)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及对细胞内钙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抗血栓形成作用的机制,应用Bom比浊法和Grynkiewicz方法分别测定PD对兔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小板内钙水平的影响。PD在体外显著抑制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和腺苷二磷酸(adenosine diplrasphate,ADP)诱导的富血小板血浆中的血小板聚集,其半数抑制浓度(medi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5.13及10.0μmol/L;5、10和20mg/kg的PD静注均明显降低兔血小板聚集率,且呈明显的剂量一效应关系;PD明显减少兔洗涤血小板内钙释放及外钙内流,本实验说明PD体内、外均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其机制与其降低血小板内钙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从长角血蜱唾液腺匀浆纯化出一种新的胶原特异性血小板聚集抑制因子 ,命名为“longicornin” ,它能特异性地抑制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 ,而对其他激动剂如ADP、花生四烯酸、凝血酶、瑞斯托霉素、A2 31 87、U46 6 1 9、乙酸豆寇佛波醇所诱导的纯化的血小板聚集均无抑制作用 .longicornin还能抑制血小板激活过程 ,包括血小板颗粒的释放和细胞间质游离Ca 2+浓度的升高 ,对胶原与血小板的粘附无抑制作用 .longicornin可能与胶原在血小板上有同一受体 ,并且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是可逆的 .  相似文献   

18.
剪切应力诱导血小板聚集(shear-induced platelet aggregation, SIPA)是指在高剪切流场诱导下血小板表面的膜糖蛋白(GPⅠb/Ⅸ/Ⅴ和GPⅡb/Ⅲa)与血浆中的von Willebrand因子(vWF)相结合,介导血小板的活化、黏附和聚集,是动脉血栓的重要成因.SIPA还需要Ca2+,ADP/ATP等生化因素的参与,因而SIPA现象是生化因素和力学因素偶合作用的结果.细胞外Ca2+是高剪切应力诱导血小板发生聚集的必需条件,Ca2+的跨膜内流引起细胞骨架结构的改变和GPⅡb/Ⅲa的活化.近来对ADP/ATP位于血小板膜上的P2受体的研究表明,P2受体与细胞内Ca2+协同作用通过多种生化途径调控血小板的活化过程在SIPA的信号传导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从力学环境与生化反应的偶合关系入手研究SIPA现象的触发机制,深入研究SIPA现象中的信号转导通路是今后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周先果  雷丹青  周先丽  李映新 《蛇志》2007,19(4):253-256
目的应用电镜研究尖吻蝮蛇毒活性肽(K组分)对血小板聚集和超微结构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血小板聚集的机制。方法取2周内未服任何药物健康志愿者静脉血,观察K组分对二磷酸腺苷(ADP)和胶原(collagen)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将已调好的PRP分为5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D组为加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组,C、E组为加K组分组。B、C组分别加血小板聚集诱导剂ADP,D、E组分别加血小板聚集诱导剂胶原,各组分别制成超薄切片样品进行电镜观察、摄片,测出其聚集抑制率。结果K组分能抑制由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剂量与抑制率成量效关系,IC50经直线回归分别为0.067和0.088μmol/L。ADP和胶原组血小板形态不规则,突起明显增多。K组分组血小板形态基本规则,膜表面清晰光滑,颗粒较ADP与胶原组明显增加,胞浆空泡化现象减轻。结论K组分明显抑制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及其超微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滇产胡椒属植物醇提物抗血小板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Born氏比浊法观察了12种滇产胡椒属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引起血小板活化聚集的影响.结果表明,这12种醇提物均明显抑制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其中部分醇提物对AA和ADP引起的聚集亦有显著拮抗作用.结果提示,该12种滇产胡椒属植物醇提物具有较高的抗血小板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