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苍耳子提取物抗类过敏作用及筛选出其中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测量小鼠脚掌肿胀和组织液渗出,检测小鼠血清中组胺、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浓度,检测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方法,观察苍耳子提取物拮抗C48/80诱发的类过敏反应的作用。建立高表达MrgX2/CMC筛选模型,从苍耳子的10种成分中筛选可作用于MrgX2受体的抗类过敏活性成分。结果:苍耳子提取物可减轻C48/80导致的小鼠脚掌肿胀和组织液渗出,降低小鼠血清中组胺、TNF-α、MCP-1和IL-8的含量,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P<0.05)。10种苍耳子成分中筛选出6种有保留成分,其中槲皮素和大黄素可显著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P<0.05)。结论:苍耳子提取物可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和致敏介质的释放,其成分中槲皮素和大黄素具有潜在的抗类过敏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甘氨酸偶联皮质醇(HG)对Compound 48/80(C48/80)刺激大鼠急性过敏反应的影响,以期为后期深入探讨糖皮质激素非基因组机制建立有效研究工具。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急性过敏模型组(腹腔注射C48/80+对照溶剂,n=15)、皮质醇(GC)干预组(腹腔注射C48/80+GC,n=15)、HG干预组(腹腔注射C48/80+HG,n=15)、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n=15)。造模组及各干预组分别在腹腔注射C48/80 5 min后分别给予腹腔注射对照溶剂(等量无水乙醇,为GC及HG的稀释溶剂)、GC或HG,之后每5 min监测大鼠肛温及平均动脉压(MAP),腹腔注射C48/80后30 min时处死大鼠,取大鼠咽喉组织及肺组织,多聚甲醛固定切片后观察组织形态;同时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血清中组胺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造模组大鼠肛温及平均动脉压呈持续降低趋势,C48/80刺激可诱发大鼠咽喉及肺组织水肿、肺泡损坏及炎性细胞浸润,大鼠血清中组胺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较造模组各干预组均可减轻造模诱发的上述过敏反应(P0.05),但HG干预组较GC干预组促进大鼠肛温降低恢复起效时间快、复温效率高(P0.05),HG干预组减弱大鼠平均动脉压持续性降低趋势较GC干预组效果明显(P0.05);HG干预组显著减轻C48/80刺激导致的咽喉及肺组织水肿、肺泡损坏及炎性细胞浸润;HG干预组能显著抑制C48/80刺激导致的血清组胺升高水平(P0.05),但HG干预组与GC干预组抑制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G能够快速抑制C48/80刺激诱导的大鼠急性过敏反应;能够显著抑制肥大细胞组胺的释放;HG可能通过非基因组作用快速抑制肥大细胞的脱颗粒,抑制炎性介质组胺的释放,从而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发挥抗过敏及抗炎症效应,从而为研究糖皮质激素非基因组机制提供了有效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3.
狭叶柴胡的抗过敏活性及其有效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compound 48/80在体外诱导大鼠腹腔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评价狭叶柴胡及其成分的抗过敏活性。狭叶柴胡醇提物及正丁醇部分(100μg/mL)、乙酸乙酯及水部分(10,100μg/mL)显著减少组胺释放,以乙酸乙酯部分的作用最强,狭叶柴胡挥发油(100μg/mL)对组胺释放呈现一定的促进作用。从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异鼠李素和槲皮素两种主要化合物,均显著抑制组胺释放,表明黄酮为狭叶柴胡抗过敏作用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4.
小檗碱的消炎镇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皮下注射小檗碱明显减少醋酸性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半数有效量为3.5mg/kg,仅在皮下注射8mg/kg的大剂量时,对热板法实验表现出镇痛作用。口服60mg/kg 小檗碱明显抑制醋酸提高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皮下注射20和50mg/kg都显著抑制组胺提高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给小鼠皮下注射4和8mg/kg小檗碱显著抑制二甲苯引起耳壳肿胀;给大鼠皮下注射20和40mg/kg时显著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足跖肿胀,作用持续7小时以上。小檗碱的消炎镇痛作用随剂量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叶下珠有效部位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Born方法和改良的Hamburger方法分别测定叶下珠 (Phyllanthusurinaria)含corilagin的有效部位 (代号PUW )在体内外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和对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粘附反应的影响 ;应用Myers方法评价PUW灌胃对小鼠尾静脉注射花生四烯酸 (AA)引起猝死的保护作用 ;运用改良的Charl ton方法及陈长勋等方法分别观察PUW灌胃对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和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采用Tomihisa方法 ,观察PUW对大鼠尾尖出血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 ,PUW在体内外对ADP、AA或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无明显抑制作用 ;PUW呈浓度依赖性明显阻抑AA激活的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的粘附反应 ,其半数抑制浓度 (IC50 )为 39 7mg/kg。PUW (10、2 0和 4 0mg/kg)灌胃呈剂量依赖性显著减少AA致小鼠死亡的数量 ,明显延长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时间 ,减轻大鼠下腔静脉血栓的干、湿重。 2 0mg/kg的PUW对出血时间无明显影响 ,4 0mg/kg的PUW虽延长出血时间 ,但与阿司匹林 (2 0mg/kg)比较 ,出血时间明显缩短 (P <0 0 5 )。本实验结果提示 ,PUW灌胃在多种体内血栓模型中均具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阻抑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之间的的粘附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人大肠组织的肥大细胞和肥大细胞激活的体外研究系统,评价实电解质钙(calcium ionophore A23187, CI)诱导肥大细胞释放类胰蛋白酶和组胺的能力和机制.方法: 经酶悬浮的人大肠肥大细胞与CI共同培养后收集上清液,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检测类胰蛋白酶分泌量,用以玻璃纤维为基础的荧光比色法检测组胺释放量.结果: 经过15 min的培养,CI可引起浓度相关性的组胺和类胰蛋白酶释放.其中组胺的最大分泌量比基础分泌量超出了5.3倍以上,而类胰蛋白酶的最大分泌量则比基础分泌量超出了2.8倍以上.CI在浓度高于1.0 μmol/L时引起的组胺释放量明显多于类胰蛋白酶释放量.时间关系曲线显示,CI的作用从加样后10 s开始,6 min后达高峰并至少持续15 min.百日咳毒素和代谢抑制剂均能抑制CI引起的组胺和类胰蛋白酶释放.结论: 人大肠肥大细胞在受到CI刺激时具有释放类胰蛋白酶和组胺的能力,这个过程与肥大细胞膜G蛋白偶联受体的激活有关,并消耗能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链脲菌素 (STZ)处理新生期大鼠后诱发成年发病糖尿病的量效关系及其胸腺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方法 STZ分别以 2 0、40、6 0及 10 0mg kg ,ip ,给予Wistar新生期大鼠 ,于注射STZ后第 3天、第 7天、第 17天、第 42天观察体重、血糖、血浆胰岛素及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动态变化。结果  10 0mg kg剂量组可于第 42天形成慢性糖尿病模型 ,血糖值 (16 8± 4 6 )mmol Lvs (5 8± 1 6 )mmol L ,P <0 0 0 1;血浆胰岛素水平(5 2± 1 2 )mIU Lvs(8 4± 1 6 )mIU L ,P <0 0 1) ,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呈现升高、受抑制再恢复的变化过程。其他各剂量组 ,特别是 40mg kg虽无明显高血糖形成 ,但可使胸腺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增强。结论 STZ(10 0mg kg,ip)处理新生期大鼠诱发糖尿病的最适剂量为 10 0mg kg ,诱发时间为 42d。诱发过程中伴有胸腺增殖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高糖环境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s)增殖及Ⅳ型胶原的影响.方法:以高糖(葡萄糖浓度为25mmol.1-1)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MCs增殖,然后根据实验分组加入不同浓度的ATRA:对照组:5.6mmol.1-1葡萄糖+2%FBS DMEM培养基;实验组:25 mmol.1-1葡萄糖+2%FBS DMEM培养基+不同浓度的ATRA(分别为0 mol.1-1、10-8 mol.1-1、10-7mol.1-1、10-6mol.1-1,采用MTT比色法观察12、24、48h系膜细胞的增殖情况;Elisa法测定12、24、48h细胞上清液中Ⅳ型胶原的含量.结果:ATRA有抑制高糖所致的MCs增殖、减少细胞外基质(ECM)的作用,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结论:ATRA对高糖所致MCs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香薷、山慈菇、独活、三棱、孩儿茶、远志六味中药进行提取,采用抑制透明质酸酶活性、清除自由基、抑制组胺释放实验来验证组方提取物的活性,并将其添加到乳液配方中,进行舒敏功效评价。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6%的组方提取物对透明质酸酶抑制率达80.06%,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在70%以上;浓度为200μg/mL的组方提取物抑制组胺释放率达52%,这表明组方提取物对透明质酸酶、组胺释放及三种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抑制或清除作用。人体功效评价结果表明,添加了组方提取物的乳液能够显著减少皮肤血红素(P<0.01),减少皮肤水分散失(P<0.01),提高皮肤水分含量(P<0.01),这表明该乳液能有效舒缓皮肤过敏症状,增强皮肤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0.
L—精氨酸L—门冬氨酸盐对血小板功能的抑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ang YY  Wang JY  Fu YL  Wang C  Peng SQ 《生理学报》2001,53(4):303-306
用血小板聚集、粘附、释放实验和出血时间测定观察L-精氨酸*L-门冬氨酸盐(DR)对血小板功能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DR15mg/kg静脉给药,可明显抑制腺苷二磷酸(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P<0.01);15mg/kg单次口服给药可明显抑制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其药效可持续8h以上(P<0.01);DR7.5、15、30mg/kg灌胃给药(Bid×3.5d),可明显抑制ADP、胶原或凝血酶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P<0.01),并延长出血时间(P<0.05)。DR30mg/kg可明显抑制大鼠血小板粘附,并促进血管内皮释放前列环素(PGI2),但对活化的血小板释放血拴素(TXA2)无明显影响。本研究发现,DR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功能,其作用机制不同于阿司匹林。这些作用部分是由于DR增加了血管内皮PGI2的释放。此结果为血小板功能的调节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