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基琼脂用量计算的商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植物组织培养中,大多数采用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是以琼脂(又称洋菜)为支持物的。目前一些资料中一般报告用培养基琼脂的百分含量来表示培养基的硬度。笔者认为,这种提法不太科学,而应该用胨力强度(又称凝胶强度)来表示琼脂培养基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一种新型生物聚合物Ss的流变学性质及成胶特性进行了研究。该聚合物的流变学性质与黄原胶类似, 具有高粘性、假塑性及耐盐性。0.6%以上的Ss溶液加热(≥75℃)并冷却至室温可形成凝胶, 加入金属离子可以改变其成胶所需的最低聚合物浓度及所成凝胶的性质。利用质构分析(TPA)方法, 研究了不同聚合物浓度和钙离子浓度下凝胶的质构性质。钙离子的加入能促进凝胶的形成, 凝胶的硬度、弹性、内聚性随聚合物浓度及钙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但大于最适钙离子浓度时, 硬度、弹性及内聚性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一种新型生物聚合物ss的流变学性质及成胶特性进行了研究.该聚合物的流变学 性质与黄原胶类似,具有高粘性、假塑性及耐盐性.0.6%以上的Ss溶液加热(≥75℃)并冷却至室温可形成凝胶,加入金属离子可以改变其成胶所需的最低聚合物浓度及所成凝胶的性质.利用质构分析(TPA)方法,研究了不同聚合物浓度和钙离子浓度下凝胶的质构性质.钙离子的加入能促进凝胶的形成,凝胶的硬度、弹性、内聚性随聚合物浓度及钙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大于最适钙离子浓度时,硬度、弹性及内聚性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
表达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反义RNA的转基因番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果实成熟是一系列基因在时空上有序表达的结果[1],成熟阶段出现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E,C,3,2,1,15)在果实软化过程中起作用[2,3]。番茄果实的软化与PGmRNA及PG活性增加呈平行关系[4]。PG的表达有发育阶段性[1,5]与组织特异性[6,7],其调控主要是在转录水平[8,9]。本工作将PG反义基因转入番茄,对T0~T2代转基因果实的PG活性、生理后熟行为及品质进行了研究。1 材料和方法1.1 PG反义基因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Northern检测方法见前文[10]。1.2 转化与…  相似文献   

5.
1,6—二磷酸果糖(FDP)是糖酵解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具有调节糖代谢中若干酶活性之功效,为恢复、改善细胞代谢的分子水平药物。由Harden和Young[1]于1908年首先发现并阐明了一般特性。其后,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芬兰等国的学者分别对FDP的制备和应用作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研究。[2][3][4][5]1制备方法本世纪初,各国生化学家将注意力集中在糖发酵的机制上。自Harden和Y...  相似文献   

6.
许多植物细胞核中存在一些较小的球形或卵圆形的结构,不同作者分别将其称为球体(spherules)[1]、核体(karyosome)[2]、核仁附着小体(nucleolusasociatedbodies)[3]、螺旋小体(coiledbodies)[4...  相似文献   

7.
用SDS.NaClO从重组大肠杆菌中分离聚-β-羟基丁酸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聚β羟基丁酸酯(PHB)是微生物合成的一种以颗粒状态存在于细胞中的高分子聚合物,由于它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等特性,在医学上具有独特而广阔的应用前景。从微生物细胞中分离PHB的方法有溶剂萃取法[1]、化学试剂法[24]和酶法[5]。目前工...  相似文献   

8.
蛭弧菌的噬菌特性及其在水污染检测和控制应用中的研究进展王丽娜,吴联熙(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与卫生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50)蛭弧菌(Bdellovibrio)是Stolp和Petzold于1962年从土壤中分离噬菌体时首次发现的 ̄[1],其独特...  相似文献   

9.
升马唐种子萌发和出苗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杂草生物学特性的认识是杂草综合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1]。因此,对各种杂草萌发特性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升马唐(Digitariaciliaris)为禾本科马唐属植物,常见于我国南北各省,是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广布种[2]。...  相似文献   

10.
绿色荧光蛋白的发光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多管水母(Aequoreavictoria)中分离纯化的绿色荧光蛋白(GFP)是由23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链多肽,分子量约27kD,1992年其cDNA被克隆[1]。1994年重组野生型GFP(WtGFP)在异源细胞中表达[2]。野生型GFP被紫外光和蓝光激发后能发出绿色荧光,最大荧光吸收/激发峰在395nm,在475nm有一个肩峰,荧光发射峰为508nm。GFP的结构和光致荧光非常稳定,而且因GFP生色团的形成是自催化的,检测GFP的光致荧光不需要外加底物和辅因子,便于活体观察[2]。如今…  相似文献   

11.
植物细胞核的凹入和核液泡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质互作在细胞核中形成膜囊结构首先是在动物细胞中揭示的[1]。对植物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亦发现有类似现象的存在[2—4]。在植物细胞核中形成的膜泡认为有两种形式:一是核被膜向核基质深度凹入,形成细胞质深入细胞核的状态,称之为“假包被(pseudo-inclusion)”[2,5];另一种形式是细胞核内膜或内外双层核膜向核基质深度凹入,并最终脱离核被膜,在核基质中形成囊泡结构,称之为“核液泡(nuclearvacuole)”[3,4,6,7]。对细胞核质间通过核被膜在结构上的特殊作用形式缺少像对通过…  相似文献   

12.
根据已有的生理解剖知识[1 ] 提出了关于入睡机制的三细胞环路模型及其网络模型[2 ] 。在文献[2] 模型的基础上,根据神经递质在睡醒转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作用方式主要是通过影响丘脑中的两种离子流- 钾的漏电流(IKL) 和超极化激活的阳离子流(Ih) ,以及丘脑皮质系统中突触传递强度的变化而起作用的生理知识,修改了[2] 中三细胞环路模型及其网络模型。模型仿真结果显示,在适当调节模型参数的条件下,确能使细胞环路产生入睡纺锤节律与觉醒快速放电之间的双向转换,其网络模型也能通过同步振荡在皮层处出现人脑电中规定入睡标志的特征纺锤波与规定觉醒期的低幅快波之间的双向转换。此结果又一次启示了脑信息处理中如何通过同步振荡机制将表示微观特性的神经元群放电特征整合为脑的宏观功能状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8-苯胺基-1-萘磺酸(简称8.1-ANS)作为荧光探针被大量地用于蛋白质和生物膜的研究[1,2],但人们对其荧光特点和发光机制的了解很不全面,一直处于争论之中[3]。本文从膜表面电荷和膜极性的角度研究了8.1-ANS在脂质体膜表面的荧光强度和峰位。...  相似文献   

14.
半自然条件下初生獐的卧躺行为和母獐警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恩迪 《兽类学报》1999,19(3):227-230
捕食作用很可能对许多有蹄类母幼社会行为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1],我们可以用这些幼兽所采用的两个自卫性行为策略“躲藏”(hiding)和“追随(母兽)”(following)得以证实[2]。“追随”多见于在开阔生境且没有躲藏地点,并常常和迁徙习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重新分析了文[1]所讨论过的功能反应函数为x~(1/2)的捕食系统(1),分析了此系统在第一象限内轨线的拓朴结构,证明了系统(1)的唯一正平衡点如果不稳定,则存在唯一(稳定)极限环;如果稳定,则全局稳定于此正平衡点,纠正了文[1]中关于系统(1)极限环的存在性、稳定性等方面的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6.
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dehydrogenase,GDH)可逆催化谷氨酸脱氨生成α酮戊二酸和氨,是一种依赖NAD(P)的脱氢酶。其分子形式主要为六聚体或四聚体,大多数GDH为六聚体[1]。该酶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氮、碳代谢的联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至今已有很多细菌GDH得到详细研究[2~4],但未见类产碱假单胞菌GDH的研究报道。本文通过研究类产碱假单胞菌GDH的纯化和性质,为揭示该菌的氮、碳代谢机制奠定基础。1 材料和方法1-1 细菌培养液体培养基为含柠檬酸和氯化铵的微量…  相似文献   

17.
蛇毒中含有多种金属蛋白质,它们具有不同的生物学活性,如抗凝血因子(ACF)、糖苷水解酶(NADase)、纤溶组分(FP)及出血毒素等,它们的许多生物活性、荧光光谱和结构的性质等方面的研究已见报道[1].徐洵等[2]从皖南尖吻蝮蛇蛇毒中分离出3种出血毒...  相似文献   

18.
沙冬青高活性抗冻蛋白的发现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关于植物的抗冻作用机制已有许多论述[1—3],然而低温植物中是否存在高活性的抗冻蛋白?抗冻作用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什么?为研究这些问题,我们以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为材料,分离和部分纯化了植物抗冻蛋白。经测定,其分子量包括45.7kD和81.2kD等,在50mg/ml的浓度下,其熔点约为-15℃,所以它的抗冻活性比已经发现的鱼类[4—6]或黑麦抗冻蛋白(在60mg/ml的浓度时冰点为-1.1℃)[2]活性高得多。在100—200倍的相差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其冰晶呈多…  相似文献   

19.
长梗千里光(SeneciokaschkaroviiC.Winkl.)为菊科千里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广布于甘肃省东南部的灌木丛中及林边草地,四川、青海也有分布[1]。其化学成分未见报道。千里光属植物的主要成分是双稠吡咯啶生物碱和呋喃雅槛兰型倍半萜[2,3]。前者具有抗癌活性,但也有致癌、致畸等毒性[4]。我们从长梗千里光的地上部分分离到两个呋喃雅槛兰型倍半萜(1)和(2),通过UV、IR、MS、1H-NMR和13C-NMR等光谱分析,确定化合物1为1α-乙酰氧基-6β-当归酰氧基-10β-羟基-…  相似文献   

20.
兜唇石斛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从兜唇石斛(Dendrobiumaphyllum)的茎中提取到3种多糖:AP-1,Ap一2,Ap一3,玻璃纤维纸电泳、超速离心和凝胶层析证明:三者都为单一均匀成分。3种多糖的特性粘数([n])分别为426.96,416.96,234.03;分子量(Mw)分别为86300,61500,43100;旋光度()分别为-30.000,-33.000,17.000。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证明:AP为B(1→4)连接的、含O一乙酰基的、吡喃型的直链D一葡萄甘露聚糖。动物体内试验表明:AP有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