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达斡尔族人肤纹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赵荣枝  孙慧 《人类学学报》1990,9(3):223-230
本文报告1000名新疆塔城地区达斡尔族人12项手纹参数正常值,对达斡尔人男、女性及左右手的肤纹学差异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达族与汉族及新疆其他民族的肤纹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内蒙古地区达斡尔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多态性分布。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98例北方汉族和198例达斡尔族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分布。结果:ACE基因多态性,达斡尔族人群ID、DD基因频率高于北方汉族,II基因频率低于北方汉族,二组间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北方汉族与达斡尔族间ACE基因多态性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2002年至2004年,为配合尼尔基水库的建设,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库区内发掘了团结、全发、铁古拉三处清代达斡尔人墓葬,为研究清代嫩江流域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生产经济状况、社会历史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本文对三处墓葬所出土的6例(男性4例,女性2例)清代达斡尔人颅骨进行体质人类学研究。该组颅骨在种族特征上可归入现代亚洲蒙古人种中的北亚人种范围,同时又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东亚类型存在着若干相似之处。在若干古代对比组中,该组达斡尔人颅骨的形态特征与山嘴子组和萧氏后族组所代表的辽代契丹人体质特征最为接近,对于研究达斡尔族族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6~18岁1993名达斡尔族学生8项体质指标(身高、坐高、体重、肩宽、骨盆宽、胸围、腰围和臀围)的测量结果,并计算了10项体质指数。结果发现,达斡尔族在我国属体质发育较高的民族,并表现为一定的城乡差异;20多年来达斡尔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全面增长,男女生身高最大增长年龄均提前约1岁左右,男生高年龄组身高和身体充实度增幅较大,但女生变化不大且肩宽和骨盆宽呈下降趋势。提示达斡尔族青少年体质发育表现为以生长突增提前为主的生长长期趋势,但女生高年龄组身高增长不明显、身体充实度有待提高,应采取营养和锻炼等措施促进其生长发育水平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5.
陈良忠  袁义达 《遗传》1983,5(2):29-30
我们在1980年与1981年对我国4个少数 民族的ABO与MN血型进行了调查,他们是: 达斡尔族(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莫力达瓦达斡尔 族自治旗阿尔拉公社、尼尔基镇和鄂温克族自 治旗南屯镇),黎族(广东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通什地区),苗族(广东保亭县南圣公社什洪、牙 南等大队和毛岸公社陡水河、什赤、毛真等大队 和通什地区)和回族(广东崖县羊栏公社回辉大 队)。受检者父母均为该少数民族,随机取样, 未加选择,结果见表1与表2.  相似文献   

6.
在语言学研究建立的蒙古语族的多种分化谱系树中,达斡尔语均独立构成一个语言分支或语组。此前的研究表明,达斡尔语中保留了一部分13世纪蒙古语的要素。本文以遗传学数据为基础,结合历史学、民族学和语言学等学科的证据,详细地描述了蒙古语人群始祖群体的演化历史背景,并为蒙古语族语言早期分化、达斡尔语作为独立分支诞生的过程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演化时间框架。父系支系M401是蒙古语人群的奠基者父系之一,达斡尔族的主要父系F5483是M401的最古老分支之一,其他蒙古语人群的M401主要集中在另一个分支F3796,两个分支的分化年代约为2.9千年前。历史学、民族学和语言学的研究也证明了公元9世纪之后迁徙到欧亚草原上的蒙古语人群与继续保留采集渔猎生活方式的亲族之间的分化。我们认为,从多学科研究所揭示的人类群体演化历史的角度看,达斡尔族确实可视为全体蒙古语人群的最古老分支。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达斡尔族体质特征调查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本文所调查对象为黑龙江省的达斡尔族居民。共调查227人(男144人、女83人),年龄20—60岁。调查结果表明,达斡尔族居民具有典型的黄种人特征。例如胡须少、眼裂狭窄、蒙古褶发达,眼裂上斜,鼻梁较直、鼻高中等,鼻宽偏窄,头部短宽且较高,面部较高且偏宽。这些特征与华北地区的汉族和朝鲜族、羌族的体征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8.
达斡尔族成人体型研究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郑连斌  朱钦 《人类学学报》1998,17(2):151-157
本文运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体型法,研究了内蒙古莫力达瓦旗456例达斡尔族成人体型。研究结果表明:(1)达斡尔族平均体型男怀为偏内胚层体型的中胚层体型,女性为中胚层休蝗内胚层型;(2)随年龄增长,达斡尔族男女体均呈内因子值增大,中因子值增大,外因子值减小的变化,男性30岁以后,女性35岁以后体型变化较大;(3)男女间体型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女性中因子值、外因子值低于男性值,而内因子高于男  相似文献   

9.
达斡尔族学生皮下脂肪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作者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1759例中小学生项项皮褶厚度及体脂发育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达斡尔族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躯干部皮变厚,四肢部皮褶变薄,女性躯干、四肢部皮褶均增厚。(2)12岁后,女性皮褶厚度显著大于男性。(3)青春发育早期,男性体脂逐渐有下降,女性于12-14岁体脂迅速增加。(4)总体说来,达斡尔族学生并不偏于肥胖。  相似文献   

10.
达斡尔族成人的皮褶厚度及其年龄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测量了456例(男216,女240例)达斡尔族成人的4项皮褶(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髂前上棘皮褶与腓肠肌皮褶)厚度值,分析了达斡尔族成人皮褶厚度随年龄变化的特征。研究表明:(1)男性躯干皮下脂肪厚于四肢。女性肩胛下皮褶最厚,三头肌皮褶次之。(2)女性4项皮褶厚度值高于男性。(3)男性30—44岁皮下脂肪较厚,45岁以后皮褶厚度下降。女性50岁以后肩胛下皮褶值明显下降,其余3项值在40岁以后下降。(4)男性全身皮褶厚度值多呈正相关。女性这种现象不明显。(5)达斡尔族成人皮下脂肪发育逊于北京、大连城市中的汉族,但优于宁夏农村的回族。  相似文献   

11.
蒙古族的体格,体型和半个多世纪来的变化   总被引:26,自引:12,他引:14  
朱钦  张兴来 《人类学学报》1993,12(4):347-356
对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404名(男208名,女196名)20-60岁蒙古族进行了活体观察与测量,总结了蒙古族的体格特征和类型,并与半个多世纪以前蒙古族的体质资料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鄂伦春族体质现状及其与60年前资料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朱钦  郑连斌 《人类学学报》1999,18(4):296-306
对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191名(男85,女106),鄂伦春族成的人进行了活体观察与测量,总结了鄂伦春的体质和类型并在城乡之间、与60年前同一地区的资料及我国北方一些的体质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Nearly 200 males from a distinct Brazilian population referred to as “Nordestinos” were examined for 11 bodily measurements, two derived measurements, four indices, and nine anthroposcopic observations. The population, formed principally from a mixture of Portuguese whites, Bantu Negroes, and Brazilian Indians inhabits a marginal area characterized by extreme poverty. They are small to medium in stature with leg length slightly shorter than sitting height. They are broad-headed, and more than half have broad faces and medium nose shapes. The majority have brown eyes and black hair. A total of 36.9% show normal occlusion. The hybrid population is more variable in many metrical traits than Xingú Indians of Brazil. In stature and cephalic index and in a number of other characters the averages do not lie in an intermediate position between those of the parental populations even when these traits are distinct in the latter.  相似文献   

14.
甘肃东乡族体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6,他引:17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20年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近20年来山东省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变化趋势, 本文利用山东省1985年、1995年和2005年学生体质调研资料, 分析了7—18岁儿童青少年生长的长期变化。20年间, 7—18岁身高平均增长6.27cm(城男)、5.02cm(城女)、7.62cm(乡男)、5.69cm(乡女); 体重平均增长9.97kg(城男)、6.02kg(城女)、7.96kg(乡男)、4.87kg(乡女)。BMI明显增长, 7—18岁平均增长2.57kg/m2(城男)、1.46kg/m2(城女)、1.71kg/m2(乡男)、0.93kg/m2(乡女)。发育水平上的城乡差别依然存在, 但身高的城乡差别逐步缩小, 体重的城乡差别明显扩大。下肢长指数(身高—坐高)的增长幅度大于坐高的增长幅度。总之,1985—2005年的20年间,山东省7—18岁儿童青少年在身高、体重、BMI和身材比例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
湖南土家族的体质特征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以20至69岁的湖南土家族人为观察测量对象,根据1392人(男896,女496)的身高,1038人(男668,女370)的头部测量,364人(男235,女129)的五官测量和观察结果,分析该民族的体质特征,并与国内其他民族相比较。  相似文献   

17.
萨拉乌苏河流域化石智人的身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虹 《人类学学报》2004,23(3):196-199
采用股骨骨干下部横径等,根据中国汉族男女性长骨碎骨的身高推断回归方程推测有比较明确地层记载的萨拉乌苏河流域化石智人的身高。据此计算复原股骨长。采用一系列身高推测公式,得出该标本可能的身高范围并比较。该化石的身材比北京直立人高。与晚更新世智人相比,该流域化石智人的身材比山顶洞化石人类矮,比柳江化石人类高。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赤峰地区蒙古族成人体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课题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地区城镇和牧区601名(男303,女298)20—60岁蒙古族成人进行了活体观察与测量,总结了赤峰地区蒙古族的体格特征和类型,并与半个多世纪以前同一地区蒙古族的体质资料和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蒙古族体质资料进行了比较。同时,对城镇和牧区之间进行了对比,并与其他11个民族作了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王燕  李玉玲  刘燕  弓剑 《人类学学报》2017,36(3):395-404
为探讨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学龄双生子儿童身体围度及宽度等体格指标的影响,对351对6~12岁双生子儿童身高、胸围、腰围、臀围、肩宽、骨盆宽指标进行测量,计算各指标的相关指数。应用Mx软件拟合最佳结构方程模型计算各指标遗传度,分析年龄与性别的作用。结果发现,各指标拟合的最佳模型均为ACES,各测量指标的年龄方差较大(0.21~0.76),衍生指数中除腰臀比(女0.15,男0.05)外几乎均不存在年龄方差;各指标的共同环境方差变异较大(0.00~0.53);衍生指数的特殊环境因素方差(0.09~0.25)总体上高于测量指标(0.01~0.09)。校正年龄后,各指标遗传度为身高(女63%,男59%)、胸围(女84%,男88%)、身高胸围指数(女87%,男55%)、腰围(女46%,男64%)、臀围(女61%,男61%)、腰臀比(女44%,男44%)、肩宽(女78%,男78%)、骨盆宽(女62%,男62%)、身高肩宽指数(女40%,男40%)、身高骨盆宽指数(女35%,男48%)、肩宽骨盆宽指数(女24%,男24%)。结果表明学龄双生子儿童身高、胸围、身高胸围指数、臀围、肩宽、骨盆宽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腰臀比、身高肩宽指数、身高骨盆宽指数及肩宽骨盆宽指数受环境因素影响更大;遗传与环境因素对身高胸围指数、腰围指标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性别差异;年龄对学龄双生子儿童身体围度及宽度相关指数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新疆蒙古族体质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41,自引:11,他引:30  
1991年对新疆伊犁20-55岁的蒙古族人群进行了活体观察(533例)和活体测量(209例)。结果表明,蒙古族的主要特征是:黑发直发,黑褐色眼,90%以上的个体眼内角有蒙古褶,大多为狭鼻型,突唇者居多,约50%个体耳廓在达尔文结节,耳垢大多是干型。头面部指数分型,大多属圆头型。身材较高大,平均身高男1690毫米,女1565.1毫米,身材在中等以上者占大多数(男81.2%,女73.9%)体格健壮,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