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肠埃希菌O157∶H7菌悬液,灌胃制备感染小鼠。随后测定小鼠的生长情况和死亡率;收集肠道菌群,DGGE检测小鼠个体间肠道菌群的变化,高通量测序检测组间感染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小鼠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小鼠体重、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GGE结果显示,在不同小鼠个体之间,它们的肠道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存在明显差异。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高于对照组,但优势菌的丰度有显著变化。结论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尽管极大改变了小鼠肠道优势菌群的比例,但没有降低其多样性。另外,小鼠个体间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差异在微生态研究中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片球菌素Pediocin PA-1抑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检测片球菌素Pediocin PA-1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门菌和大肠埃希菌O157的抑菌活性。结果片球菌素Pediocin PA-1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O157等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杆菌、沙门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效果明显,对铜绿假单胞菌有微弱的抑制作用。结论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片球菌素Pediocin PA-1具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ZDY159a的产酸能力和体外抑菌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共培养法和牛津杯法,以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O157:H7)NCTC 1290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 26003作为指示菌。结果唾液乳杆菌ZDY159a发酵产生的乳酸和乙酸均具有较强抑菌活性;发酵全液的抑菌活性强于发酵上清液;低p H与发酵上清液的抑菌活性呈正相关;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处理可降低发酵上清液的抑菌活性。结论唾液乳杆菌ZDY159a的抑菌活性与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细菌素(蛋白或多肽类物质)和过氧化氢有关,且菌体可提高发酵上清液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以往,对食品中的大肠埃希菌检验主要是从食品卫生指标角度进行。通过对大肠埃希菌的检验,以确定食品受粪便污染的程度,而O157:H7大肠埃希菌系临床腹泻病原菌,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重要成员。近年,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来势颇为凶猛,深受世界各国政府所重视。本文试对该菌的有关情况做一简述。1腹泻原性大肠埃希菌的分类和引起的疾病(见表1)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已知有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IEC与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或称产Vero毒素大肠埃希菌(VTEC)…  相似文献   

5.
为了通过对宿主动物EHEC O157∶H7监测,了解长春地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污染状况,建立流行病学监测网,以便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良好的科学依据.结果在采集的639份家禽、家畜粪便样品中共检出7株EHEC O157∶H7.  相似文献   

6.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是一种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与人类的出血性肠类和溶血性尿毒症有关,本文介绍了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毒力基因研究的新进展,包括研究较多的噬菌体携带的slt基因,引起上皮细胞粘附/消除损害的eae基因,特异质粒上的hly基因和一些新的毒力基因,即tir,toxB,iha和hokw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氧化苦参碱对条件性致病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滤纸片法和96孔板法对氧化苦参碱的抑菌活性进行检测,根据不同浓度氧化苦参碱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率,利用origin75拟合标准曲线计算氧化苦参碱对大肠埃希菌IC50。结果滤纸片法检测结果发现,256、128、64、32mg/mL的氧化苦参碱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圈大小分别为7.75、7.25、6.50和6.00mm,而阳性对照5000IU/mL庆大霉素的抑菌圈大小为27.00mm。96孔板法检测结果发现,氧化苦参碱对大肠埃希菌的抑制率均随用药剂量的增加抑制率增大,呈“S”型曲线。用药后6、12、24、48和72h时氧化苦参碱的Ic,。值分别为27.27、26.81、24.75、20.29和17.01mg/mL。结论氧化苦参碱对大肠埃希菌生长有抑制作用,其抑菌作用随氧化苦参碱用药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但抑菌活性较低。  相似文献   

8.
【背景】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并且其耐药性越来越严重,寻找裂解性强噬菌体用于防治大肠埃希菌感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从环境中分离鉴定能特异裂解大肠埃希菌O157:H7的噬菌体,通过对生物学特性及裂解细菌功效的探究,为其在食品安全防控中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方法】通过双层平板法分离并纯化噬菌体,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测定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pH稳定性、温度稳定性,对噬菌体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及噬菌体裂解细菌功效。【结果】2株大肠埃希菌O157:H7噬菌体FEC14和FEC19的头部皆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FEC14头部直径约80nm,尾丝呈星形,FEC19头部直径约58 nm,尾丝呈针形;噬菌体FEC14的最佳感染复数为0.001,潜伏期为15 min,裂解期为65 min,平均暴发量为156 PFU/cell,FEC19的最佳感染复数为0.1,潜伏期为10 min,裂解期为80 min,平均暴发量为800 PFU/cell;噬菌体FEC14能在60℃、pH 4.0-11.0条件下存活,噬菌体FEC19在70℃、pH5.0-9.0条件下存...  相似文献   

9.
为了通过对宿主动物EHEC O157∶H7监测,了解长春地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污染状况,建立流行病学监测网,以便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良好的科学依据。结果在采集的639份家禽、家畜粪便样品中共检出7株EHEC O157∶H7。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每年由大肠埃希菌O157:H7引起的感染报道为73000多病例,疾病表现为水样腹泻、血性腹泻以致出现血尿综合征,其主要致病因子是志贺毒素(Stx)。大肠埃希菌(STEC)如O157:H7产生的Stx有2种:Stx1及Stx2。Stx1与志贺痢疾杆菌产生的志贺毒素基本相同。Stx2与Stx1在氨基酸水平有55%同源性。STEC可产生Stx1或Stx2,或两者都产生,但重症疾病与Stx2有关。Stx是由溶源性噬菌体编码的。Stx2的编码噬菌体有高度多样性,从同一次暴发流行中分离到的O157:H7菌株,  相似文献   

11.
拮抗Bacillus subtilis的筛选及发酵条件对拮抗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了3株对大肠埃希菌具有拮抗活性的枯草芽胞杆菌,并对这3个菌株的拮抗能力最强的Bf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先将不同枯草芽胞杆菌菌株与株大肠埃希菌进行拮抗试验,根据抑菌率,筛选出对大肠埃希菌拮抗效果较好的枯草芽胞杆菌Bf。然后,在不同pH值、温度以及不同的培养时间下观察记录Bf对大肠埃希菌的拮抗作用。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得到:筛选到的枯草芽胞杆菌在pH值为7.0,37℃下培养40 h后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的大肠埃希菌O157:H7 vero细胞毒素的纯化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的vero细胞毒素。方法通过超声破碎,硫酸铵沉淀及两次离子交换层析,再经过凝胶过滤,最终从大肠埃希菌O157:H7 882364菌株获得了一种新的vero细胞毒素。对此毒素进行细胞毒性测定和分子量及等电点的测定,并对毒素的N端15个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检测。结果用凝较过滤层析测定纯化的vero细胞毒素分子量为43KD,等电点为3.8,蛋白N端15个氨基酸序列为SFELPALPYAKDALA,其对vero细胞的CD50为4bg。结论这种毒素与VT1毒素和VT2毒素明显不同,因此初步确定为新毒素,称之为VT3。通过实验将推动我国对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致病性研究和对VT类毒素和抗毒素的进一步研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DNS法测定羊瘤胃源功能性细菌产生的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的活力,福林酚法测定产生的蛋白酶的活力,检测细菌产生酶的特性。同时检测菌株的发酵液对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副溶血弧菌(ATCC17802)、藤黄八叠球菌(HY78)和产气杆菌(AS1489)等指示菌的抑制能力,分析它们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羊瘤胃源细菌C13产生的纤维素酶活力最高,产酶量也最高;而细菌C5产淀粉酶活力和蛋白酶活力最高,产生淀粉酶和蛋白酶的能力也最高。抑菌活性检测发现,细菌C9对副溶血弧菌(ATCC17802)有很高的抑制作用,而细菌C12对大肠埃希菌(ATCC25922)的抑制能力最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的vero细胞毒素。方法通过超声破碎,硫酸铵沉淀及两次离子交换层析,再经过凝胶过滤,最终从大肠埃希菌O157∶H7 882364菌株获得了一种新的vero细胞毒素。对此毒素进行细胞毒性测定和分子量及等电点的测定,并对毒素的N端15个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检测。结果用凝较过滤层析测定纯化的vero细胞毒素分子量为43KD,等电点为3.8,蛋白N端15个氨基酸序列为SFELPALPYAKDALA,其对vero细胞的CD50为4bg。结论这种毒素与VT1毒素和VT2毒素明显不同,因此初步确定为新毒素,称之为VT3。通过实验将推动我国对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致病性研究和对VT类毒素和抗毒素的进一步研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以28株合肥地区禽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为实验材料,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禽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同时采用平板打孔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绿原酸、靛玉红和丹参酮ⅡA 4种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28株禽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17种抗菌药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介于0%~92.86%、14.29%~50.00%、78.57%~100%和57.14%~71.43%。中草药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和丹参酮ⅡA对大肠埃希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抑菌率分别为92.86%(26/28)和89.29%(25/28)。  相似文献   

16.
大肠杆菌O157:H7的毒力岛与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肠杆菌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的主要血清型,能引起人的出血性肠炎和溶血性尿路综合征。大肠杆菌O157:H7致病机制与其毒力岛编码的毒力因子有关,这些毒力岛包括染色体上的LEE岛、前噬菌体上的slt基因、大质粒上的hly、ka tP、espP、toxB、stcE基因。大肠杆菌O157:H7致病机理不是由单一毒力因子所决定,而是多种毒力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中药野菊花和山楂核提取液对宫颈常见病原体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比较野菊花和山楂核提取液抑菌作用的效果。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药敏试验测定抑菌浓度(MIC)。结果野菊花、山楂核提取液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三种菌的总抑菌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781,P=0.00000.05),四种浓度药物的实验,两两比较后得出山楂核提取液的抑菌效果更好,抑菌率明显高于野菊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660,P=0.00300.05)。结论野菊花、山楂核提取液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山楂核提取液的抑菌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e Escherichia coli,EHEC)O157:H7是一种重要的传染病病原菌,以EHEC O157:H7标准菌株rfbE保守区设计一对特异引物和一条探针,建立了检测EHEC O157:H7核酸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好,最低检测限为20 cfu/mL,线性范围是102~108cfu/mL。稳定性试验表明批内变异系数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06%和2.45%。  相似文献   

19.
中型滇丁香抑菌及抗耐药菌株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平板法 ,对中型滇丁香乙醇浸膏抑菌和抗耐药菌株的活性进行研究 ,发现其对金黄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敏感菌株具有抑制或杀菌作用 ;对金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菌株没有抑菌或杀菌的作用 ;以青霉素为对照 ,发现其对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作用比青霉素明显。  相似文献   

20.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e Escherichia coli,EHEC)O157∶H7是一种重要的传染病病原菌,以EHEC O157∶H7标准菌株rfbE保守区设计一对特异引物和一条探针,建立了检测EHEC O157∶H7核酸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好,最低检测限为20 cfu/mL,线性范围是102~108 cfu/mL.稳定性试验表明批内变异系数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06%和2.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