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下丘脑β-内啡肽(β-EP)活动减弱是排卵前GnRH/LH峰形成的重要因素,为了解下丘脑μ-阿片受体是否参与了这一过程,本文利用放射受体自显影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观察醋酸铜诱导家兔排卵前LH峰过程中下丘脑μ-受体密度变化。给新西兰雌兔注射1%醋酸铜0.9ml(醋酸铜组)或生理盐水(对照组),于注射后不同时间处死,观察下丘脑内侧基底核(MBH)及视前内侧区(MPO)的μ-受体密度变化,结果表明:醋酸铜组给药后1hMPO部位μ-受体密度明显增加(P<0.05),于给药后3及3.5h明显减少,LH峰出现。MBH部位μ-受体密度变化和MPO部位相似,对照组μ-受体及LH水平无明显波动。相关分析表明:MBHμ-受体密度变化和血LH水平呈显著负相关(γ=-0.5481,P<0.01)。上述结果表明下丘脑μ-受体减少与排卵前LH峰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杏仁核内注射CCK—8抑制胃运动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明  苏海灵 《生理学报》1997,49(5):569-574
应用脑核团内微量注射和核团电刺激方法,观察杏仁基底内侧(BMA)对胃运动的影响,分析BMA与下丘脑腹内侧核(VMH)的机能联系。结果如下:(1)双侧BMA内注射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50ng/lμl),出现胃内压(IGP)和胃运动频率(GMF)显著下降(P〈0.01)。(2)BMA内注射CCK-A受体阻断剂[L364,718](100ng/lμl)或CCK-B受体阻断剂[L365,260]  相似文献   

3.
电刺激下丘脑穹窿周围区(PFA)的下丘脑背内侧核(DMH),下丘脑腹内侧核(VMH)与下丘脑外侧区(LHA)均可引起心肌Po2下降与血压升高,而以DMH所致的心肌Po2下降最明显。心得安可取消电刺激LHA所致的心肌Po2下降,部分取消电刺激VMH引起的心肌Po2下降,而不改变电刺激DMH所致的心肌Po2下降。DMH、VMH微量注射谷氨酸钠均可诱发升压反应和ECG-ST压低,而LHA微量注射谷氨酸却  相似文献   

4.
电刺激下丘脑穹窿周围区(PFA)的下丘脑背内侧核(DMH),下丘脑腹内侧核(VMH)与下丘脑外侧区(LHA)均可引起心肌P0_2下降与血压升高,而以DMH所致的心肌P0,下降最明显(P<0.01)。心得安可取消电刺激LHA所致的心肌PO_2下降,部分取消电刺激VMH引起的心肌PO_2下降,而不改变电刺激DMH所致的心肌PO_2下降(P>0.05)。DMH、VMH微量注射谷氨酸钠(0.1mol/L0.5μl)均可诱发升压反应和ECG-ST压低,而LHA微量注射谷氨酸却导致降压反应,对ECG-ST无明显影响。上述结果提示DMH为PFA各区诱发心肌缺血缺氧的主要核团。兴奋DMH、VMH所致的心血管效应主要由胞体兴奋诱发,而电刺激LHA所致的升压反应主要为兴奋过路纤维引起,该区胞体兴奋主要导致降压反应。  相似文献   

5.
在大鼠动情前期促黄体生成激素峰形成前后测定了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变化、下丘脑正中隆起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及弓状核区雌、孕激素受体密度改变和弓状核前阿黑皮素mRNA水平变化。结果表明:动情前期14小时时血清雌激素水平开始升高(P<005),于16小时时达高峰。此时弓状核雌激素受体密度降低(P<005),孕激素受体密度增加(P<005),前阿黑皮素mRNA水平减少(P<005)。前阿黑皮素mRNA水平与血清雌激素及正中隆起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水平呈负相关(P值分别小于001及005),与弓状核雌激素受体密度变化呈正相关(P<001)。提示弓状核的前阿黑皮素mRNA水平在此过程中可能受雌激素及其受体调控,下丘脑β内啡肽合成减少可能参与了排卵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峰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方晓红  蔡益鹏 《生理学报》1995,47(2):127-132
侧脑室注射6-OHDA(200μg/只)选择性损毁脑内去甲肾腺能(NE)系统可促进达乌尔黄鼠冬眠,其损毁范围涉及下丘脑、大脑皮层、海马、中脑导水管等处。为了探讨NE系统调节冬眠的局限部位,本实验用小剂量6-OHDA(4μg/ul)分别双侧注射下丘脑内侧视前区(MPA)、外侧视前区(LPA)、下丘脑的腹内侧核(VMH)。结果表明,损毁MPA的NE支配可促进黄鼠冬眠;说明MPA是接受NE系统影响并参与  相似文献   

7.
陈文芳  吕秀文 《动物学报》2000,46(3):303-307
采用大鼠下丘脑弓状核区微量注射β-内啡肽和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唾液酸水平,探讨弓状核区注射β-内啡肽对唾液酸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弓状核区注射β-内啡肽后,血浆唾液酸水平较注前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亦有显著差异(P〈0.05);(2)静脉注射胆碱能M型受体阻断剂阿托品后,弓状核区再注射β-内啡肽,血浆唾液酸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3)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后,弓状  相似文献   

8.
高明  何莲芳 《生理学报》1996,48(2):125-131
用放射自显影方法观察到;(1)大鼠脚掌注射福尔马林后,某些与镇痛有关的脑区如尾核头部、伏隔核、杏仁核、中央灰质、脚间核、中缝大核、脊髓背角等结构中μ阿片受体密度明显增加(P<0.05,P<0.01);(2)给予电针抑制痛反应的大鼠,在其大部分上述结构及扣带回、隔区、视前内侧区、内膝体、上丘、中缝背核及中央上核受体密度明显增加;与福尔马林注射组相比,脚间核、中央灰质尾端腹外侧区、腰膨大背角的受体密度进一步增加。从而在受体水平支持伤害性刺激可以激活体内内阿片肽能活动,而电针可以加强这一活动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P物质(SP)能神经元及其轴突末和受体广泛分布于很多心血管中枢。外侧下丘脑含SP能神经元,外侧下丘脑投射的升压区内又存在SP能纤维及SP受体;因此本工作检验SP在外侧下丘脑升压反应中的作用。实验显示:(1)L-谷氨酸兴奋外侧下天脑的穹窿周围区(LH/PF)或将SP分别注入各LH投射区,蓝斑(LC)、臂旁核(NPB)或 导不管周围灰质(PAG)均引起升压反应;(2)「D-Pro^2,D-Phe^7,  相似文献   

10.
新生大鼠下丘脑培养细胞LH—RH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新生大鼠下丘脑细胞进行全外细胞培养,观察下丘脑神经元的生长分化,并对细胞培养,观察了下丘脑神经元的生长分化,并对培养的下丘脑细胞作了LH-RH和NSE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显示:新生大鼠下丘脑神经细胞可在体外生长发育,对LH-RH和NSE均呈阳性免疫反应。LH-RH免疫组化阳性细胞的图像分析表明,细胞平均光密度和积分光密度在培养早期较低。至第7天时明显增加,以后随培养时间延长又逐渐下降。提示体外培养  相似文献   

11.
P物质(SP)能神经元及其轴突末梢和受体广泛分布于很多心血管中枢。外侧下丘脑含SP能神经元,外侧下丘脑投射的升压区内又存在SP能纤维及SP受体;因此本工作检验SP在外侧下丘脑升压反应中的作用。实验显示:(1)L-谷氨酸(Glu)兴奋外侧下丘脑的穹窿周围区(LH/PF)或将SP分别注入各LH投射区:蓝斑(LC)、臂旁核(NPB)或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均引起升压反应;(2)[D-Pro2,D-Phe7,D-Trp9]-SP(SP拮抗剂)预先注入LC或PAG可使Glu兴奋LH/PF引起的升压反应减小,而注入NPB对该反应无明显影响;(3)双侧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分别用酚妥拉明、心得安或阿托品预处理也可明显削弱该反应。结合我们以往的实验结果:RVL内的α-、β-、M-受体介导LC升压反应,α-和β-受体介导PAG-升压反应;本工作显示LH/PF可通过其SP能投射纤维作用于LC-RVL和PAG-RVL升压系统而实现其升压反应。  相似文献   

12.
本工作用12%乙醇麻醉的大鼠,观察了下丘脑室旁核(PVH)微量注射K型阿片受体激动剂U-50,488H对大鼠肾水钠钾排出的影响,以及第三脑室注射U-50,488H对PVH中多巴胺神经元活性的影响。结果如下:(1)PVH微量注射U-50,488H(5μn/ul)后20min内大鼠尿量开始增加(P<0.01),持续约100min,41—60min尿量增加达峰值(P<0.001)。(2)PVH预先(10min)注射K型阿片受体阻断剂NBT(Nor-BinaltorphimineTetrahydrate)(5μg/pl)可以阻断U-50,488H所产生的利尿效应(P<0.01)。(3)第三脑室注射U-50,488H(10μg/10ul)20min后,PVH中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阳性(Tyrosinehydroxylase-immunoreactivity,TH-IR)神经元数量减少,染色强度减弱,于注药后50min变化最为显著,100min时已恢复正常。上述结果表明:PVH微量注射U-50,488H可作用于K型阿片受体引起利尿效应;第三脑室微量注射U-50,488H可抑制PVH中TH-IR神经元的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3.
锹安稞  黄龙 《生理学报》1995,47(2):187-194
本工作12%乙醇麻醉的大鼠,观察了下丘脑室旁核(PVH)微量注射K型阿片受体激动剂U-50,488H对大鼠肾水钠钾排出的影响,以及第三脑室注射U-50,488H对PVH中多马上胺神经元活性的影响。结果如下(1)PVH微量注射U-50,488H(5μg/l)后20min内大量尿量开始增(P<0.01),持续约100min,,41-60min尿量增加达峰值(P<0.001)。(2),PVH预先(10m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双侧下丘脑外例区(摄食中枢)局部给药的方法,观察梭曼对大鼠摄食中枢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双侧下丘脑摄食中枢各注入梭曼3μg,给药当日大鼠平均摄食量下降60.9%,抑制作用持续3d,与给药前比较,差别显著(P<0.01或0.05);各注入阿托品0.1mg,平均摄食量下降41.0%,第2天后恢复正常。胆碱酪酶重活化剂HI-6与梭曼同时注入下丘脑摄食中枢,或者中枢注入梭曼后立即肌注阿托品、美加明,均可部分对抗梭曼引起的中枢性摄食抑制。说明梭曼抑制大鼠摄食中枢与乙酰胆碱酯酶及乙酰胆碱受体确实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内皮素—1对大鼠排卵前卵泡颗粒细胞产生孕酮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用离体细胞体外孵育法研究了内皮素-1(ET)对大鼠排卵前卵泡颗粒细胞孕酮生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发现,ET能显著抑制hCG刺激下的孕酮产生,抑制作用在浓度为10-8mol/L时,即有显著意义(P<0.05,n=6),至10-7mol/L时则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n=6);不同浓度ET(10-7—10-7mol/L),对颗粒细胞基础孕酮的产生无明显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ET对hCG刺激下孕酮生成的抑制作用,在用免抗人内皮素抗血清(ET-A)1:1000及cAMP后能明显被逆转。实验中还观察到,ET使颗粒细胞LH/hCG受体数下降,亲和力降低。本文结果提示,ET可能为卵巢内的一种局部调节肽,通过作用于ET受体,干扰LH/hCG受体功能和cAMP生成而抑制颗粒细胞孕酮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中缝大核在刺激视上核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核团灌流液的放免测定和高压液相色谱法以及核团内注射拮抗剂,观察了化学刺激下丘脑视上核(SON)对中缝大核(NRM)灌流液内催产素(OT)、精氨酸加压素(AVP)和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以及NRM内注射AVP、5-HT或OT受体拮抗剂对痛阈(PT)的影响。结果表明:SON内注射L-谷氨酸(L-Glu)10μg后动物痛阈明显升高,NRM灌流液中OT和5-HT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AVP的含量仅有一过性增加。NRM内注射oT或5-HT拮抗剂可逆转化学刺激SON引起的镇痛作用;而AVP的V_(1/2)受体拮抗剂也轻度抑制这种镇痛作用,但V_1拮抗剂对此作用无影响。以上结果提示:在刺激SON镇痛中,OT起着重要作用,L-Glu刺激SON的OT细胞释放OT,作用于NRM细胞的OT受体和V_2受体而产生镇痛作用,5-HT在此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我们最近的实验发现大鼠侧脑室注射氨甲酰胆碱引起显著的促钠排泄作用,本工作同时还观察了下丘脑内不同脑区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活性的变化。方法和结果:氨甲酰胆碱注射后40min,下丘脑室旁核的腹侧和内侧小细胞部、内侧视前区、尾核、苍白球的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thyrosinehydroxylaseimmunoreactivity,THIR)阳性细胞数减少,免疫反应染色强度降低;下丘脑室旁核的后部,下丘脑前区的后部、下丘脑室周核、弓状核、下丘脑外侧区的THIR阳性细胞数增多,免疫反应染色强度增强。结论:侧脑室注射氨甲酰胆碱对脑内不同脑区的内源性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分别有兴奋或抑制作用,其与促钠排泄的关系将在本文中讨论  相似文献   

18.
NO对大鼠睡眠-觉醒的调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和方法:通过对大鼠侧脑室微量注射NOS抑制剂L-NAME及NO的前体L-精氨酸(L-Arg)观察两种物质对大鼠睡眠-觉醒的影响。结果:注射1mg L-NAME(5μL)后4h觉醒(W)明显增加,尤以注射后第1 ̄2h显著;4h慢波睡眠(SWS)明显减少,该效应同样以注射后第1 ̄2h显著;异相睡眠(PS)无明显变化。小剂量L-NAME(0.2mg,5μl)对大鼠的W、SWS、PS无明显影响;同样方  相似文献   

19.
神经内分泌讲座(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概述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研究始于60年代初,当时哈里斯(Harris)将动物下丘脑提取物注入家兔或鼠的腺垂体时,可以引起促黄体生成素(LH)的分泌并发生排卵。体外垂体培养时加入这种提取物可使培养液中的LH和促卵泡生成激素(FSH)浓度...  相似文献   

20.
大豆黄酮对去卵巢猪LH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去卵巢的德国格丁根微型小母猪、于静脉内注射或皮下埋植大豆黄酮,并以雌激素诱导后,观察其对垂体LH反馈性分泌的影响。试验分两系列。第一系列共三组,每组6头:试验组按每10μg/kg体重静脉注入大豆黄酮悬浮液,对照Ⅰ组注入相等量大豆黄酮溶剂,对照Ⅱ组作空白对照。第二系列为二组,每组9头动物,试验组皮下埋植大豆黄酮硅胶囊,对照组埋植不含任何药品的硅胶管,埋植期12天。埋植后第7天,两组同时肌注雌二醇。慢性血管导管采集血样,RIA分析血浆LH。结果表明,系列试验一,试验组注射大豆黄酮后LH分泌呈下降趋势,LH平均水平和峰值在处理后第1小时明显低于对照组,尔后与对照组趋于相似。系列试验二,试验组在大豆黄酮埋植后第4天和第7天,LH平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自身埋植前。雌激素处理后48h内,试验组LH分泌几乎完全被抑制,而对照组仍有明显分泌(P<0.001)。LH正反馈峰,试验组较对照组晚12h出现,但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大豆黄酮对去卵巢猪垂体LH分泌具有类雌激素效应,而其程度可能与大豆黄酮处理剂量和处理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