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猪苓、伴生菌及蜜环菌共培养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邢晓科  郭顺星 《菌物系统》2003,22(4):653-660
本文对猪苓、伴生菌及蜜环菌两两共培养及三者共培养进行了宏观形态观察及细胞学水平上的研究。结果表明,猪苓与伴生菌共培养时,在二者之间形成一致密拮抗线,猪苓菌落表面菌丝分化产生大量菌丝束;猪苓与蜜环菌共培养时,猪苓能阻止蜜环菌菌索对其自身的进一步侵袭,互作区中的双方菌丝及菌索均停止生长;蜜环菌与伴生菌共培养时,蜜环菌能穿透整个伴生菌菌落,在伴生菌菌落下方产生大量分枝;三者共培养后,猪苓对蜜环菌的防御能力有所下降,伴生菌对蜜环菌的耐受力有所提高,蜜环菌产生的新分枝均向伴生菌一侧生长,猪苓与伴生菌之间并不形成致密拮抗线,只可见双方菌丝的白色交融区。猪苓与伴生菌均能在蜜环茵菌索皮层上形成侵入位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猪苓、伴生菌及蜜环菌两两共培养及三者共培养进行了宏观形态观察及细胞学水平上的研究。结果表明,猪苓与伴生菌共培养时,在二者之间形成一致密拮抗线,猪苓菌落表面菌丝分化产生大量菌丝束;猪苓与蜜环菌共培养时,猪苓能阻止蜜环菌菌索对其自身的进一步侵袭,互作区中的双方菌丝及菌索均停止生长;蜜环菌与伴生菌共培养时,蜜环菌能穿透整个伴生菌菌落,在伴生菌菌落下方产生大量分枝;三者共培养后,猪苓对蜜环菌的防御能力有所下降,伴生菌对蜜环菌的耐受力有所提高,蜜环菌产生的新分枝均向伴生菌一侧生长,猪苓与伴生菌之间并不形成致密拮抗线,只可见双方菌丝的白色交融区。 猪苓与伴生菌均能在蜜环菌菌索皮层上形成侵入位点。  相似文献   

3.
邢晓科  郭顺星 《菌物学报》2003,22(4):653-660
本文对猪苓、伴生菌及蜜环菌两两共培养及三者共培养进行了宏观形态观察及细胞学水平上的研究。结果表明,猪苓与伴生菌共培养时,在二者之间形成一致密拮抗线,猪苓菌落表面菌丝分化产生大量菌丝束;猪苓与蜜环菌共培养时,猪苓能阻止蜜环菌菌索对其自身的进一步侵袭,互作区中的双方菌丝及菌索均停止生长;蜜环菌与伴生菌共培养时,蜜环菌能穿透整个伴生菌菌落,在伴生菌菌落下方产生大量分枝;三者共培养后,猪苓对蜜环菌的防御能力有所下降,伴生菌对蜜环菌的耐受力有所提高,蜜环菌产生的新分枝均向伴生菌一侧生长,猪苓与伴生菌之间并不形成致密拮抗线,只可见双方菌丝的白色交融区。 猪苓与伴生菌均能在蜜环菌菌索皮层上形成侵入位点。  相似文献   

4.
动物细胞的灌注培养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细胞融合技术和杂交瘤技术在细胞中的应用,IFN、EGF、t-pA、UK、EPO等一些高价值的蛋白,相继在动物细胞中表达成功。但是,同传统的微生物细胞培养相比,动物细胞培养存在着细胞倍增时间长、代谢途径复杂、对营养的要求高、对外界环...  相似文献   

5.
应用免疫金标记技术证明,在眼虫藻和其它藻类中RuBP羧化酶主要分布在蛋白核部位,这与高等植物中RuBP羧化酶分布不同,在眼虫藻叶绿体间质中有少量RuBP羧化酶存在,这与高等植物中RuBP羧化酶的分布也有相似之处。暗中培养的眼虫藻不能形成类囊体,无RuBP羧化酶,无光合能力,只能进行异养代谢。  相似文献   

6.
7.
甜樱桃胚胎离体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甜樱桃(Cerasusavium)果实采收后贮藏在40℃下30~40d。除去果肉,将内果皮撬开后,取出胚放在无菌水中浸泡30min,70%乙醇中30s,再用0.2%HgCl2或2%~4%NaOCI表面灭菌20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4次。将胚切成两部分,一部分带有胚珠(大小为整个胚的2/3),另一部分为子叶。将带有胚珠的外植体接种在诱导培养基(MS+0.5ms·*-‘6-BA+2%蔗糖十0.8%琼脂)上,20d后观察统计胚胎发育类型。然后,将外植体发育成的植株切除或保留主根转入增殖培养基(MS+0.5mg·L-‘6-BA+2%蔗糖十0.8%琼脂)。切除主根的试管苗培…  相似文献   

8.
单细胞绿藻的大量培养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近廿年来,单细胞绿藻的培养和利用,曾引起广泛的兴趣,主要的是由于单细胞绿藻具有下列几个重要的特性:(1)能够充分利用太阳的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大量的有机物质,作为动物的直接或间接的食料;(2)生长繁殖迅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很强,易于培养;(3)蛋白质的含量很高,  相似文献   

9.
培养模式对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培养生产谷胱甘肽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生物技术方法生产谷胱甘肽(GSH)的研究正方兴未艾。本研究室已对面包酵母生产GSH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1,2],但距工业化生产尚有一段距离,关键在于高GSH含量面包酵母的选育较为困难。近来这一方向的研究重点又转向构建重组大肠杆菌来生产GSH。虽...  相似文献   

10.
真菌深层培养过程的房室结构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横纹黑蛋巢菌深层培养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房室结构的神经网络模型,利用RBF网络这各房室的输入,输出关系,并进一步对整个生化过程作了建模型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所建模型性能较佳,对真菌培养过程的观测数据拟合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改善植物大规模组织培养条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蔡能  易自力  李祥 《植物学通报》2003,20(6):745-75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传统组织培养存在许多缺点,许多学者从培养基、培养容器、环境条件(光照、气体等)进行了研究和改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综述了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培养是微生物学的起源和根本,成功的微生物培养是进行后续研究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但是,微生物培养操作不仅耗费了科研人员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还存在着极大的人为误差。近年来,容量小、高通量、模块化、可操作性良好并可进行在线检测的微生物微培养系统得到了微生物学领域的广泛关注。文中介绍了应用于微生物学领域的微培养系统,并按系统构成分类讨论了微生物微培养系统的发展、应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植物组织培养的简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介绍简化植物组织培养中培养基、培养条件、培养器皿以及其他方面的简化所采取的方法和所取得的成果,并提出一套合理的简化植物组织培养、降低培养成本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昆虫病原线虫是新型的生物杀虫剂,对钻蛀及土栖性害虫防效较好,具有部分替代化学农药的潜力。昆虫病原线虫的产业化培养是昆虫病原线虫商业化应用的基础。本文介绍了目前世界上常用的昆虫病原线虫的培养方法,包括活体培养、半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的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昆虫病原线虫的种质保存及培养,为拓展昆虫病原线虫的产业化生产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人参细胞大量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参细胞培养液的 pH 值在培养过程中先迅速降低然后缓缓回升,后又趋于平稳。合成皂甙高峰在细胞生长对数期稍后出现。生产皂甙的最佳收获期,细胞悬浮培养为20—25天,细胞发酵培养为15—18天。细胞生长和皂甙累积要求有一个稳定而又适宜的 pH 值环境。发酵培养无论对细胞生长、培养规模、还是皂甙含量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6.
杏鲍菇液体培养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方法,对杏鲍菇适宜的液体培养基和液全培养条件(适宜温度,摇瓶装量,摇瓶转速,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杏鲍 菇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为:葡萄糖3%,蛋白胨0.2%,KH2PO40.05%,MgSO40.05%,pH6.5,适宜的液全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5℃,培养基的初始pH6.5,摇瓶装量100-140ml/500ml,摇瓶转速150r/min,接种量10%,最佳培养时间7d。  相似文献   

17.
培养基质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培养基质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严菊强(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杭州310029)EFFECTSOFMEDIUMMATRIXONPLANTTISSUECULTUREYanJu-qiang(Dept.ofAgronomy,ZhejiangAgricultura...  相似文献   

18.
未成熟杏胚离体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ImmatureEmbryoCultureofApricotinvitroWANGYuZhu,SHIHons(PomologyandForestInstitute,AgricultureandForestryScienceAcademyofBeijing,Beijing100093)1植物名称杏(Prunusarmeniaca)极早熟品种“骆驼黄”。2材料类别盛花后41、46和57d的未成熟胚。3培养条件培养基为Tukey、SH、Norstog[KNO3160mg/L(单位下同),Ca(NO3a)2·4H2O290,NaH2PO4·H2O800,Na2SO4200,MgSO4·7H2O730,KCl140,FeC6H5O7(1%)10,H3BO30.5,CuSO4·5H2O0.25,MnSO4·4H2O3,ZnSO4·7H2O0.5,Na2MoO4·2H2O0.…  相似文献   

19.
新疆紫草细胞悬浮培养和发酵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20.
未培养的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未培养的微生物是指那些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无法纯培养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能是以前被描述过的,更多的则是从未被了解过的。近年来,对未培养的微生物的研究方兴未艾,主要是有关环境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从特定环境中鉴定某些未知的微生物,从环境微生物中直接克隆基因以及提高环境微生物的培养率等问题。就有关这几个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