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CYP83B1基因进行了克隆与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显示,IiCYP83B1基因全长为1652 bp,包含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cDNA全长为1500 bp,编码499个氨基酸。IiCYP83B1编码的蛋白没有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主要定位于内质网膜,属于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无规则卷曲螺旋和α-螺旋组成,与萝卜(Raphanus sativus Linn.)、欧洲油菜(Brassica napus L.)、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和芜菁(Brassica rapa L.)等植物的CYP83B1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qRT-PCR分析结果表明,IiCYP83B1基因在菘蓝的根、茎、叶、花和果中均有表达,且以叶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幼苗期、生长期和花期稳定表达且均显著高于萌芽期;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和葡萄糖(glucose,Glu)能够显著促进该基因的表达,而低温(4℃)和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处理对其表达具有一定的抑制效应。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IiCYP83B1基因的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Y染色体、线粒体DNA多态性与云南宁蒗摩梭人的族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居住于云南宁蒗县泸沽湖畔的摩梭人是中国大陆目前惟一的母系社会群体. 在第一次民族识别中被定为纳西族, 但是大部分摩梭人认为自己与纳西族有本质的区别, 后来通过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决议, 称之为“摩梭人”. 将遗传学的方法引入摩梭人的族源研究, 对摩梭人以及居住于云南的纳西族、藏族、白族、彝族和普米族6个群体线粒体DNA第一高变区、Y染色体上的13个SNP和8个STR位点进行了基因分型, 结果显示摩梭人相对缺乏南方民族特异的Y染色体类型, 而mtDNA具有南北双重特征. 主成分分析和分子系统学分析进一步表明, 摩梭人的父系遗传结构与云南藏族最接近, 而母系遗传结构最接近丽江纳西族, 提示其父系和母系基因库具有不同的来源. 摩梭人特殊的母系社会结构可能是导致其母系、父系遗传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之一. 该结果为摩梭人的族源研究提供了遗传学方面的线索.  相似文献   
3.
云南18个民族Y染色体双等位基因单倍型频率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世居云南的少数民族中。壮、傣、水、布依、布朗、德昂、佤、彝、白、怒、哈尼、傈僳、拉祜、纳西、景颇、阿昌、基诺和独龙18个民族是由“羌”、“濮”、“越”3大部落群体演化而来,是云南的土著居民。利用PCR-RFLP方法对这18个土著民族进行Y染色体上13个双等位基因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不同历史族源的民族群体在Y染色体双等位基因单倍型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差异:在百越后裔民族群体中以单倍型H11、H12为主要分布;在氐羌后裔民族中以单倍型H5、H6和H8为主要分布;在百濮后裔民族群体中主要单倍型分布为H6、H8和H11。进一步主成分分析表明,百越后裔民族群体和氐羌后裔民族在主成分图上聚为两组,提示父系基因库有不同的来源,与历史记载相印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怒江大峡谷及下游地区的独龙族、怒族、僳僳族、阿昌族、景颇族、德昂族和傣族7个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为对象,利用PCR分型法筛查Y染色体特异区YAP位点的多态性分布。结果显示:怒族的YAP^ 频率为1.82%,景颇族为12.50%,傣族为10.00%,其他4个民族群体均为YAP^-。  相似文献   
5.
中国云南25个少数民族Y染色体DYS287位点的地理多态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中国25个少数民族的33个群体共1294份样品进行了Y染色体DYS287 (YAP)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结果为: 普米族YAP + 频率为72.3%, 是至今报道东亚人群中的最高频率; YAP + 频率较高的有藏族(36.0%)、纳西族(37.5%和25.5%)、壮族(21.3%)、景颇族(12.5%)、苗族(11.8%)、傣族(11.4%, 10.0%, 3.3%和2.0%)、彝族(8.0%)、 云南白族(6.7%和6.0%), YAP+频率较低的有内蒙古的蒙古族 (4.3%)、 湖南土家族(2.6%)、瑶族(2.2%)、怒族(1.8%); 没有发现YAP+的云南民族有拉祜族、哈尼族、阿昌族、独龙族、傈僳族、水族、布依族、佤族、布朗族、德昂族、满族、回族、蒙古族以及湖南白族. 33个群体的YAP+平均频率为9.2%, 与已报道中国人群的频率相符. YAP+频率在民族间有较大的差异, 同一民族的不同群体也不相同, 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 结合民族学、历史学和考古学的相关证据, 探讨了中国民族尤其云南各个少数民族现存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6.
云南4个少数民族8个Y-STR位点的多态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云南蒙古族、纳西族、普米族和藏族4个少数民族共183份样本进行了8个Y—STR位点的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4个民族都保留着较高的Y—STR遗传多态性,在测出的55个等位基因中共构建了101种单倍型,其中蒙古族有29种,纳西族有17种,普米族有26种,藏族有45种。Rst距阵表明,云南蒙古族与普米族和纳西族的遗传距离最远,分别为0.28945和0.25862;云南藏族与普米族的遗传距离较远,为0.20109;云南藏族与纳西族的遗传距离最近,比其他民族两两之间的距离小1个数量级,仅为0.09475。结合历史学和民族学对4个民族父系遗传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Little is known of the origin and the earliest migratory routes of the eastern Asia populations. Many researchers suggested that modern humans in eastern Asia originated from Africa[1,2], and the migratory routes spread from western to eastern Asia along southern mainland of Asia[3]. Eastern Asia was one of the few regions with relatively abundant hominid fossils, especially Yun-nan Province of China, the home of Ramapithecus and Yuanmou Man. Yuanmou Man was the oldest hominid fossil[4]. …  相似文献   
8.
The genetic polymorphisms of Y chromosome at YAP locus in 25 ethnic groups (33 populations) of China were analyzed in a total of 1294 samples. The average YAP+ frequency of the 33 populations was 9.2%, coinciding with published data of Chinese populations. Primi has the highest YAP+ frequency (72.3%), which is also the highest YAP+ among all the eastern Asian populations studied. The YAP+ occurred in 17 populations studied including Tibetan (36.0%), Naxi (37.5% and 25.5%), Zhuang (21.3%), Jingpo (12.5%), Miao (11.8%), Dai (11.4%, 10.0%, 3.3% and 2.0%), Yi (8.0%), Bai of Yunnan (6.7% and 6.0%), Mongol of Inner Mongolia (4.3%), Tujia of Hunan (2.6%), Yao (2.2%) and Nu (1.8%). The other 15 populations are YAP-including Lahu (2 populations), Hani, Achang, Drung, Lisu, Sui, Bouyei, Va, Bulang, Deang, Man and Hui and Mongol of Yunnan and Bai of Hunan. The YAP+ frequencies varied among the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studied, and even different among the same ethnic group living in different geographic locations. Using the genetic information, combined with the knowledge of ethnology, history and archaeology, the origin and prehistoric migrations of the ethnic groups in China, especially in Yunnan Province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
石宏  李易  罗虹  吉学平  宿兵 《动物学研究》2006,27(5):449-455
对云南人32份男性DNA样本进行Y染色体单倍型以及mitochondrialDNA(mtDNA)单倍型分析,结果发现云南人的父系和母系遗传组分都表现出典型的南方人群的遗传特征。由人的数据结合已经发表的东亚人群的Y染色体和mtDNA单倍型(haplotype)数据进行MultidimensionalScaling(MDS)分析,结果表明,在MDS分布图中人群体的Y染色体单倍型和mtDNA单倍型都与南方人群聚在一起。这一结果支持人的遗传族源为东亚南方人群后裔,与考古学的推论相一致。结合历史和考古学证据来探讨人的起源和史前迁移,为揭开“人悬棺”这种独特的考古文化的起源和史前传播提供遗传学的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10.
石宏  李易  罗虹  吉学平  宿兵 《动物学研究》2006,27(5):449-455
对云南bo人32份男性DNA样本进行Y染色体单倍型以及mitochondrial DNA (mtDNA)单倍型分析,结果发现云南bo人的父系和母系遗传组分都表现出典型的南方人群的遗传特征。由bo人的数据结合已经发表的东亚人群的Y染色体和mtDNA单倍型(haplotype)数据进行Multidimensional Scaling(MDS)分析,结果表明,在MDS分布图中bo人群体的Y染色体单倍型和mtDNA单倍型都与南方人群聚在一起。这一结果支持bo人的遗传族源为东亚南方人群后裔,与考古学的推论相一致。结合历史和考古学证据来探讨bo人的起源和史前迁移,为揭开“bo人悬棺”这种独特的考古文化的起源和史前传播提供遗传学的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