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发酵食品是利用微生物作用而制得的一类产品,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发酵食品功能微生物是食品发酵体系中对产品品质和风味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发酵食品产业是中国传统的优势民族产业,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是中华名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发酵食品以其良好的质地和风味,自古以来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发酵食品具有多种营养保健功能,引起了消费者和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①.但中国发酵食品产业总体发展水平较发达国家落后:缺少高性能菌株,发酵提取工艺落后;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单调;发酵废液对环境的污染有待进一步解决等.  相似文献   

2.
“植物园”是由英文Botanic gardens一词翻译而来.意为“植物学园地”。它最早起源于欧洲.主要是收集、栽培当地的药用植物,至今已有约500年的历史。而建于约2800年前的我国。神农本草园“则被认为是世界植物园的最早雏形。由于药用植物及其医药文化是世界各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植物目的产生与发展就必然与金榜的民族文化有着千丝成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与人类健康问题自古以来就备受关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将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放在首位.并且始终以民生问题为核心,食品工业的发展是民生之本。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食品工业总产值一直处于经济发展的首位,并持续快速增长。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加工制造必不可少的关键性配料,食品工业的发展离不开食品配料和添加剂.它是食品工业技术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食品安全、卫生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4.
人们关于社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知识.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它是各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今.人们开始用“自然圣境”这个术语来描述这些传统,表明我们的环保运动,正回到本土文化的根基上。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国西双版纳与泰国都有分布和栽培的641种植物的傣、泰土著名字相似性比较,发现这两个民族具有基本相同的民间植物命名的“双名法”。西双版纳傣族与泰国的兰纳地区、北—东北部和其它地区泰族的植物土著名相同、相似的分别占0.69、0.57和0.37,主要包括药用植物在内的经济植物和与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密切相关的植物。其主要成因包括他们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的傣、泰历史渊源及其所具有的传统文化密切程度相关。其中,兰纳地区地处泰国北部,它不仅邻近西双版纳,而且在历史上,它们曾经同属于“兰纳王国”,两地的边界曾是“犬牙交错”,成为“曼比勐农”(兄弟之邦)。这样,使包括土著名字在内的佛教植物、野生植物和栽培植物等的交流比泰国其它地区更加密切,相似性便最高。西双版纳傣族和兰纳泰族被视为尚存的标准“Tai”人区。因此,该研究对于中国Dai、泰国Thai、缅甸Siam和老挝Laos等国家民族的科学文化交流及其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民族植物学研究, 中国西双版纳傣族与泰国泰族, 相同植物的民间命名方法, 相似的植物土著名字, 相似的历史渊源成因, 科学与文化交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全生物分解塑料的产业化关键技术”是依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将“具有环保和健康功能的绿色材料”作为制造业领域的优先主题而设立的.国家将拨款3000万元支持相关科研单位重点开发该技术。科技部要求该项目3年内申报国际专利5~8项.申报中国发明专利12~16项。  相似文献   

7.
药用生物资源是我国中医药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保障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无序开发导致了一些中药物种濒危,中药资源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吕氏春秋·义赏》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中国在总量上是资源大国,而人均占有量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具有复杂疾病谱的国家。中国的医学不仅有西医,也有传统中医。因此,发展生物医学既是维护人民健康的基本需求.又存在着重大的机遇.是包括中国科学院等研究机构、大学和产业界在内的重要使命,并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许多优质的传统淀粉食品不被大家关注,甚至存在许多消费误区。本文主要介绍了充分利用淀粉老化性质的中国传统淀粉食品——粉丝的研究进展,为中国传统淀粉类食品品质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旨在让更多的消费者正确认知、认识、认可中国传统淀粉类食品。  相似文献   

10.
哈尔滨商业大学成立于1952年,是中国成立较早的综合性商业大学,是黑龙江省“十五”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之一。食品工程学院始建于1958年,1961年开始招收食品工程专业本科生,198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本院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全生物分解塑料的产业化关键技术”是依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将“具有环保和健康功能的绿色材料”作为制造业领域的优先主题而设立的.国家将拨款3000万元支持相关科研单位重点开发该技术。科技部要求该项目3年内申报国际专利5~8项.申报中国发明专利12~16项。  相似文献   

12.
毕摩一词.因彝语方言土语的差异,有白马、贝玛、笔姆等不同的音译.因对其认识理解的不同.还有法师、鬼主、祭司、巫师等意译。“毕”.是一个多重称指词.一指法事.是彝族原始宗教各种崇拜礼仪和行为的总称;二指神职人员毕摩,三指彝族古代政权组织中主持祭典和文化教育的职官及人员。“摩”,义为师、老者。  相似文献   

13.
我国蜂产品的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奇志 《昆虫知识》1998,35(5):301-301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把昆虫作为食品,尤其是墨西哥、法国、德国、日本、美国、美国等国家。近些年我国也在积极地开发昆虫食品资源,用于人类的食品、保健。资源昆虫已成为整个昆虫研究领域的热点,蜜蜂食品的开发利用约为昆虫食品的70%,这与我国历史悠久的养蜂传统有直接关系。1蜜蜂食品开发利用现状我国是世界第一养蜂大国,蜂产品为世界瞩目,种类繁多,仅蜂蜜的开发利用就达几十种[l-411.回蜂蜜:蜂蜜是蜜蜂将采集的植物花蜜及分泌物经酿造而储存在蜂巢内的甜性物质。蜂蜜因蜜蜂采集的植物不同,其成分亦有变化。一般来说,蜂蜜…  相似文献   

14.
依据教育生态学理论、相互作用心理学和耗散结构理论,教育学者提出了以原始问题教学作为科学教育方式变革突破口的观点,他们将“从抽象问题到原始问题的变革”定位为“科学教育方式的重要变革”。那么.原始问题的教育价值到底有多大?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实践这一论点?笔者想在此阐述一二。  相似文献   

15.
“逐水草而居”是对草原上游牧传统的描述。从中有人读出来的是“艰苦”与“落后”,而也有人读出来的“浪漫”与“和谐”。或许它本来就是兼而有之的矛盾体,才使人们今天在茫茫草原面前的困惑远远多于自信。  相似文献   

16.
对民族民间利用植物资源的传统知识进行调查编目、探究相关传统知识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一直是民族植物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作为“人与植物”之间关系中一个重要领域——人类利用实践对植物资源影响的研究却相对被忽略.重视这一研究领域,既可以为民族植物学方法及原理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有助于推动民族植物学研究进入“应用阶段”,同时也拓展了民族植物学研究领域.其中,人类采集活动(尤其是越来越严重的商业性采集)对植物资源的影响应该受到民族植物学家的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的立体博物馆——解读高黎贡山(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黎贡山是全球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最关键地区之一,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如火山、地热、东方大峡谷等,由于地处喜马拉雅山与马来半岛的过渡地带,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特有物种多而生态环境脆弱。这里也是民族迁徙和融合的走廊,有十六个民族定居在这里,民族文化灿烂多姿,被誉为“大自然博物馆”,“物种基因宝库”,“人类历史文化陈列馆”。这里的人们认识到,保护好高黎贡山就是保护  相似文献   

18.
黑脸琵鹭是一种全球性濒危珍稀鸟类.该物种已被收录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亚洲鸟类红皮书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等级为“濒危”,并建议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19.
1.本文研究了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在不同浓度链霉素、合霉素和磺胺噻唑纳合菊培养基中,连续传代后的变异现象。 2.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对磺胺噻唑钠,不容易形成耐药性,至120代时,其敏威度仅为原始菌株的二倍。但对链霉素较对合霉素更易形成耐菊性。“伤鲢”檬和“弗键”株至110代,其耐菊性分别为原始菌株的1,000倍和16,000倍。“伤合”株和“弗合”株至120代,分别为原始菌株的120—190倍和125倍。 3.耐药菌株生物学特性方面有若干变化,如菌落变小、菌落生长授慢、生化反应减弱或不规律、凝集力下降。耐药性痢疾杆菌毒力不变,耐药性伤寒杆菌毒力有下降趋势。 4.耐药性痢疾杆菌的耐药性最不稳定,在无药肉汤中,传70代后,耐藕性降为原来的1/22,400。耐药性伤寒杆菌,传70代后,耐药性降为原来的1/90。  相似文献   

20.
黔东南聚居着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瑶族、壮族、土家族、革家人和汉族等众多民族.该地区不仅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民族传统文化多样性也丰富多彩.通过对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糯禾传统遗传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在历史上有“糯禾之乡”美誉的黔东南,虽然在近代经历了“三次糯改籼”的变革,但是至今仍然保存着类型繁多的糯禾,在研究中采集到243份糯禾标本,仅穗部性状差异明显的就有19份.不同的糯禾资源能很好适应该地区复杂多变的自然生态环境,并且具有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这是糯禾资源能在黔东南民族地区很好地保存下来的决定性因素.黔东南各民族不仅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也为传统的生态农业文化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做出了贡献,进一步验证了文化多样性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