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运用13-18岁正常He纯纵向样本资料,头颅定位后前位X线头影测量法,分析正常He人上、中面部的对称性与变异,探讨其随生长发育的变化趋势,为客观区分对称对称性的正常变异和不对称畸形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正常He人上、中面部骨骼存在对称性的正常变异,其范围在13-18岁保持稳定,水平向小于8%,垂向不超过9mm;在其相对于颅底的位置关系及其骨骼各对应部位之间,有较好对称性;面部骨骼的生长发育具有潜  相似文献   

2.
崔娅铭 《人类学学报》2016,35(1):89-100
中面部的形态是个人识别的重要依据,并且长期以来都在各人种的形态对比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中面部骨骼形态复杂,骨骼表面不规则,很难用传统的方法来进行测量和比较。本文采用基于三维表面半标志点的几何形态测量学研究东亚现代人中面部的形态及其变异范围,并与其他各大地理位置中的现代人群的中面部形态进行对比,为人类演化和对比不同人群的形态研究建立基础数据。本研究结果显示中面部形态能够大致区分各个现代人群,其中东亚现代人与除美洲印第安人以外的所有现代人的中面部形状之间都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东亚现代人与澳大利亚和非洲的现代人中面部形状之间的差别最明显,而与欧洲和东南亚现代人的分布范围有部分重叠。东亚现代人群中面部的平均形状却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沿着正中矢状面的结构回缩,而两侧的结构向前方和两侧突出。而其他现代人群的中面部平均形状则呈现出相反的特征,即沿着正中矢状面的结构为突出,而两侧的结构回缩的特征。这些特点在东亚发现的化石人类标本中也有很高的发生率,这表明这些中面部特征在东亚人类进化的序列是连续的,并无受到干扰的迹象。  相似文献   

3.
外耳是面部形态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形态、大小受年龄、性别和族群等因素的影响.关于耳形态研究的相关文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耳形态变异的年龄、性别、族群差异;影响耳形态变异的因素;耳郭(也作:耳廓)尺寸随年龄增长而扩大的原因解释;耳郭对称性研究;耳郭突出现象的判定和发病率差异、耳形态研究的相关应用等.通过梳理和归纳相关文献的研究数据和结论,对耳形态变异研究和外耳相关参数测量方法作简要综述,并对国内耳形态变异研究作简要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爱玉子花的变异类型及其相关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报道了爱玉子(Ficus awkeotsang)花序中存在变异花的现象, 并通过花序解剖观测及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研究比较雌、雄花序中变异花的类型、不同品系的花序变异率以及单花序中变异花的数量, 了解变异花发育过程、变异花与传粉小蜂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及变异花对爱玉子产量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爱玉子变异花在形态上有单生与伞形花序状2种类型, 雌花序中的变异花分布在雌花区和退化花区; 雄花序中的变异花均生长在瘿花区。雌花序中伞形花序状的A型变异花影响传粉小蜂对正常雌花的授粉, 与正常雌花争夺养分和生长空间从而影响正常雌花的生长发育, 大量A型变异花的存在使未授粉的雌花序延迟凋落或挂树不落, 造成养分流失。雌性品系太和6、太7、W13、乐野8、日野20和大洋Z106的花序中A型变异花数量较多, 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除A型外的其它类型的变异花, 由于数量少且结构简单, 或发育后熟, 对传粉小蜂的传粉、产卵以及花序的发育、成熟没有显著影响。无论是雌性品系还是雄性品系, 以扦插苗繁殖方式形成的植株, 其花序变异率高于以实生苗繁殖方式形成的植株。以上研究结果为高产优质爱玉子品系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且对于爱玉子的栽培和推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Cd-NOR同步银染技术,对23例正常人染色体Cd结构变异、Cd结构消失、小Cd结构以及“Cd-NOR融合”作了分析。结果发现:(1)具有小Cd结构的染色体常涉及D, G组染色体;(2)Cd结构变异最常发生于1号和16号染色体上;(3)G组染色体上"Cd-NOR融合”频率显著高于其理论值;(4)正常人细胞中存在一定频率的Cd结构消失现象。本文还对人类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易于不分离的原因作了初步讨论,并对此提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潍坊地区汉族青少年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利新  朱钦 《人类学学报》2004,23(3):229-232
应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山东省潍坊地区2511名(男1253名、女1258名)7—19岁的汉族学生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是:城市汉族男生平均体型7—15岁为三胚层中间型,16—18岁为内胚层-中胚层均衡型;乡村男生平均体型7—10岁为中胚层-外胚层均衡型,11—14为偏中胚层的外胚层体型,15—17岁为三胚层中间型,18—19岁为内胚层-中胚层均衡型。城市女生平均体型7—9岁为三胚层中间型,10岁为均衡的内胚层体型,11—12岁为外胚层-中胚层均衡型,13—18岁为均衡的内胚层体型;乡村女生7—12岁为均衡的外胚层体型,13—14岁为内胚层-外胚层均衡型,15—18岁为均衡的内胚层体型。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SDS—PAGE分析了冀麦七号、冀麦18和冀早15三个品种激光后代籽粒贮藏蛋白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亚基变异较小,其控制位点为Glu—1和Gl—3或Gli—1;而低分子量部分变异较大,其控制位点多在Glu—3、Gli—2和Gli—3。这些变异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有关激光诱变对小麦面粉品质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用双重牙列修复唇腭裂患者面中1/3缺陷,其特点是方法简便、效果明显和患者乐意接受。并提出评判唇腭裂患者的面容面貌改善不能单纯以正常美貌人群中面部指数为标准,而应在介于正常人与唇腭裂患者之间寻找一个能协调、柔和、均衡、匀称的面部指娄作为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9.
该文报道了爱玉子(Ficusawkeotsang)花序中存在变异花的现象,并通过花序解剖观测及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比较雌、雄花序中变异花的类型、不同品系的花序变异率以及单花序中变异花的数量,了解变异花发育过程、变异花与传粉小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变异花对爱玉子产量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爱玉子变异花在形态上有单生与伞形花序状2种类型,雌花序中的变异花分布在雌花区和退化花区:雄花序中的变异花均生长在瘿花区。雌花序中伞形花序状的A型变异花影响传粉小蜂对正常雌花的授粉,与正常雌花争夺养分和生长空间从而影响正常雌花的生长发育,大量A型变异花的存在使未授粉的雌花序延迟凋落或挂树不落,造成养分流失。雌性品系太和6、太7、W13、乐野8、日野20和大洋Z106的花序中A型变异花数量较多,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除A型外的其它类型的变异花,由于数量少且结构简单,或发育后熟,对传粉小蜂的传粉、产卵以及花序的发育、成熟没有显著影响。无论是雌性品系还是雄性品系,以扦插苗繁殖方式形成的植株,其花序变异率高于以实生苗繁殖方式形成的植株。以上研究结果为高产优质爱玉子品系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且对于爱玉子的栽培和推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济南、青岛1962—2000年7—18岁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长期变化趋势。38年间,济南市7—18岁男女生身高平均增长15 48cm(男)、12 09cm(女),体重平均增长15 76kg(男)、10 01kg(女),胸围平均增长7 88cm(男)、4 10cm(女);青岛市7—18岁男女生身高平均增长17 12cm(男)、13 19cm(女),体重平均增长16 98kg(男)、10 46kg(女),胸围平均增长6 72cm(男)、3 05cm(女)。青岛市男女生身高的增长幅度显著大于济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偏突颌畸形患者手术后面部软组织变化规律,明确其正侧面部对称性改变及各标志点变化范围,以指导手术方案设计。方法:收集于我科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15例偏突颌畸形患者,分别在正颌手术前后采集患者面部软组织三维扫描数据,建立统一坐标系,测量术前和术后软组织解剖标志点的坐标变化。统计分析不对称性系数及各标志点变化,比较术前术后数据。结果:患者手术前后面部对称性改变结果中,颏前点、颏顶点、颏下点、双侧鼻翼基点、双侧颊点的不对称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正面像中除上唇缘点外各选择标志点水平方向的坐标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可见颏顶点、颏下点、双侧鼻翼基点呈显著变化(P0.001),说明其面下1/3对称性得到改善,各标志点纠偏程度也整体呈自上而下的逐渐增强的变化趋势。结论:正颌手术能够有效改善偏突颌畸形患者面部软组织的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142号各年龄段的江豚颅后骨骼标奉(其中长江种群标本38号,黄海种群标本59号,南海种群标本45号),选用42项颅后骨骼变量,应用t-检验、协方差分析和判别分析,研究了颅后骨骼在各地理种群之间的变异。结果表明,(1)中国水域江豚不同种群之间在颅后骨骼上的差异是明的,而且表现在包括初生幼体在内的所有年龄段的标本中。0)南海种群的颅后骨骼最发达,长江次之,黄海种群的最不发达。(3)黄海种群与长江种群的差异较小,与南海种群的差异较大;南海种群与长江种群的差异相对最大。(4)颅骨发生的适应性变化比其外形的变化要慢,而颅后骨骼的变化比颅骨的变化还要慢.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Tbx18+祖细胞在小鼠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多分化潜能及分化的组织类型,本工作建立了Tbx18:Cre/Rosa26RLacZ谱系示踪小鼠.该示踪小鼠基于Cre/LoxP系统,能够准确及有效地示踪Tbx18+祖细胞的分化命运,通过整体胚胎及组织X-gal染色,检测分析报告基因LacZ在其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Tbx18:Cre/Rosa26RLacZ双杂合小鼠胚胎发育早期,报告基因LacZ主要在脊柱、四肢及心外膜表达|而在胚胎发育晚期则分别表达于皮肤、毛囊、肾脏、输尿管、膀胱、睾丸、输精管、椎间盘、肋软骨、心耳、心肌、冠状动脉.结果阐明,Tbx18+祖细胞在小鼠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强大的多器官及组织分化潜能,包括分化形成表皮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并在其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干扰素调节因子6(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6, IRF6)是一种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广泛表达的转录激活因子。研究发现, IRF6能够调控口腔上皮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影响唇腭的正常融合、牙釉质的形成以及牙齿形态,同时还参与颌骨成骨细胞的分化。IRF6基因的缺失或者突变会导致腭裂、牙齿缺失、颅面畸形、骨骼缺陷等颅面部异常。该文综述了IRF6在颅面部发育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了解其在颅面部发育以及颅面畸形中的作用,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工作测定了我国正常人的暗适应曲线中,并且观察了不同年龄和一天不同时间对暗适应的影响。测定的仪器为Hartinger暗适应仪。从180名10—75岁的正常人暗适应曲线中,可见暗适应后所达到的视阈以16—19岁组为最低,50—75岁组最高;随年龄的增长,暗视能力渐减,但年龄在10—15岁组者除外,他们的视阈比16—19岁组还稍高,表明暗视能力与年龄有一定联系。经统计学检验,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不同年龄组的α曲出现时间,无统计学差异;30%正常人有β曲,出现时间与年龄亦无关。在30名14—53岁正常人一天不同时间测定的适暗应曲线,以晚间视阈最低,中午最高。暗适应30分钟以内,早上、中午和晚上三个不同时间有显著差异;30分钟以后午、晚之间仍有差异,但早、午及早、晚间不明显。午-晚的最大差值为0.33对数单位,早-午的最大差值为0.22对数单位,早-晚的最大差值为0.17对数单位。这种差异主要可能是因为环境照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口唇部是主要的面部形态区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嘴唇保护口腔免受外部物质的渗透,维持口腔内部的湿度和温度,帮助咀嚼,同时也是外科美容整形手术中的主要部位之一,且在法医物证研究中唇纹也具有重要的鉴别价值。目前关于口唇部形态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口唇部形态变异的性别、年龄、族群差异;影响口唇部形态变异的因素,如遗传基因、饮食结构、牙齿及颌骨形态和呼吸方式等;口唇部形态研究在医学、个人身份识别及法医刑侦领域的相关应用等。国内口唇部形态研究相对较少,尤其缺乏较为系统的口唇部形态生长发育及变异研究。本文通过梳理和归纳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数据和结论,对口唇部形态相关研究作简要概述,并对国内口唇部生长发育及形态变异研究作了简要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正常人染色体Cd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应雄  周明娟 《遗传》1991,13(4):27-29,32
本文采用Cd-NOR同步银染技术,对23例正常人染色体Cd结构变异、Cd结构消失、小Cd结构以及“Cd-NOR融合”作了分析。结果发现:(1)具有小Cd结构的染色体常涉及D、G组染色体;(2)Cd结构变异最常发生于1号和16号染色体上;(3)G组染色体上“Cd-NOR、融合”频率显著高于其理论值;(4)正常人细胞中存在一定频率的Cd结构消失现象。本文还对人类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易于不分离的原因作了初步讨论,并对此提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采用透明骨骼染色法,观测了荒漠麻蜥Eremias przewaskii比较完整的骨骼系统,对其各部分骨骼组成、形态和位置作了详细的描述,为麻蜥属的分类及演化提供骨骼方面的基础资料。其骨骼可分为中轴骨骼(包括头骨、脊柱、胸骨和肋骨)和附肢骨骼(包括肩带、腰带、前肢骨和后肢骨)。其头骨呈三角形,眼窝与颞窝相通,不完整。颈椎8枚,胸椎5枚,腰椎13枚,荐椎2枚,尾椎44~45枚。与已报道的蜥蜴物种骨骼特征相比较,发现其前肢腕骨部位、尺骨和桡骨远端中间具1枚骨化不完全的籽骨——介间骨;在前肢腕骨与掌骨的腹面,有2块平面不规整四方形的掌籽骨,位于连接腕骨与各掌骨的韧带中间;在后肢股骨远端的关节内侧与髌骨相对的位置存在1粒籽骨,为股腓侧豆状骨;跗骨腹面下方有1枚三角形籽骨——跗籽骨。  相似文献   

19.
染色体非整倍性畸变是恶性肿瘤细胞的显著细胞遗传学特征,但其诱发染色体数目不稳定的机制一直尚未阐明。本研究从与染色体分离直接相关的动粒(kinetochore)角度,采用kine-tochore-NOR同步银染技术对HEP-2细胞染色体kinetochore变异进行分析,以探讨恶性肿瘤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形成机制。实验共分析HEP-2细胞分裂相308个,计染色体16 962条,正常对照个体外周血细胞分裂相300个,计染色体13 800条。结果表明:与正常人外周血细胞相比,HEP-2细胞染色体kinetochore缺失和kinetochore迟滞复制频率显著升高(P<0.01),而kinetochore-NOR融合频率二者没有显著差异(P>0.05),这些结果提示kinetochore缺失和kinetochore迟滞复制可能是HEP-2细胞染色体非整倍性变异起源的诱因之一。此外,我们还在某些HEP-2细胞染色体上观察到多重kinetochore现象,并认为染色体多重kinetochore可能是恶性肿瘤细胞染色体结构畸变产生的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李应义 《人类学学报》1983,2(3):301-301
人类的额骨胚胎期由两个骨化中心所发生,至两岁左右开始愈合,7、8岁时即合为一骨。但少数人仍未愈合而为两半额骨,或者部分愈合。额骨中间这条不愈合的骨缝叫额中缝(metopism),自鼻根点起始,长短不一。正常人额中缝的变异有以下三种形式:①完全额中缝,由前囟点至鼻根点;②不完全额中缝,存在于额骨的上、中或下三部;③在极个别的标本中,也有以横行裂缝的形式出现的。 额中缝的存在在族群间有明显差别。根据目前资料看,现代中国人和欧洲人出现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