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鼠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原性而需将它人源化。抗体人源化的过程已由人鼠嵌合抗体发展到了转基因动物表达完全人抗体阶段,建立表达完全人抗体的技术有两种:转基因和转染色体。该介绍了建立转染色体动物的原因、构建技术特点、动物种类及人单克隆抗体和人多克隆抗体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世界范围的生物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已成为很多研究活动的焦点,这种发展的中心是在美国产生了很多小规模的生物技术公司,并成了一种新的工业。七十年代初开始,有300多家小型公司成立,他们进行着这种新的技术--遗传工程、单克隆抗体产品及有关方面的工作,而且很多大公司也在试图参与到这方面中去。  相似文献   

3.
抗鳗弧菌独特型单克隆抗体 1E10是能够模拟鳗弧菌的保护性表位 ,可以作为疫苗使用的一种单克隆抗体 .利用基因工程抗体技术从抗鳗弧菌独特型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 1E10中克隆出抗体的重链及轻链可变区基因 (VH 和VL) .通过定点突变技术将VH4 4和VL10 5突变为半胱氨酸并且连接到噬菌体表达载体pCANTAB5E中 ,突变后的VH 和VL 基因位于cpⅢ先导序列和cpⅢ基因之间 ,在LacZ启动子调控之下 ,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被导入细胞间隙 ,依靠链间二硫键组装成二硫键稳定型Fv抗体 (dsFv) .加入辅助噬菌体M13K0 7后 ,dsFv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在噬菌体表面 .ELISA测定显示 :dsFv噬菌体能够与抗原结合并且这种结合呈噬菌体浓度依赖 .结果表明 :成功构建出了抗鳗弧菌独特型单克隆抗体dsFv基因并使其在噬菌体表面获得了正确呈现 .该dsFv噬菌体有望成为新一代基因工程疫苗用于预防鱼类鳗弧菌感染  相似文献   

4.
1984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了单克隆抗体制备的首创者Kohler和Milstein。他们于1975年利用了细胞融合技术获得了第一株能分泌抗羊红血球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并预言了这种技术在医学和工业生产方面的应用价值。这一技术是七十年代在免疫学领域中一大成就,然而却使整个医学生物学得益。这一技术在不到十年的发展和应用中,已展现了它巨大的应用价值和无比广阔的前景。单克隆抗体根据Burnet的关于抗体形成的克隆选择学  相似文献   

5.
消息四则     
一、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主席Earl Je llicoc于去年年中宣布,英国细胞技术公司投资500万英镑开设了一家到那时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单克隆工厂。该厂建筑面积达4.4000平方英尺。这是该公司为了保持其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也为了满足单克隆抗体和其他细胞培养物的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作出的新努力。 据估计到1990年时,诊断与治疗所需的单克隆抗体将价值10亿英镑。  相似文献   

6.
约翰·霍普金斯(John Hopkins)大学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技术,这种技术能大大减少培育产生需要的专性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的时间。诺法(Nova)药品公司(莫里斯城)得到了这项技术在全世界的专利权,并计划向单克隆抗体生产者发技术许可证,以及应用这些技术发展诺法药品公司的治疗学和诊断学。据诺法公司说,新技术(已提出申请专利权)大大增加了杂交瘤生产需要的抗体的产量,使之从通常的1~5%提高到100%,因而大大减少了分  相似文献   

7.
近20年来,生物技术在世界范围迅猛发展,而且从实验室技术到产业化的速度逐年加快。尤其是基因重组技术和单克隆抗体技术产业化、商品化的程度较大。目前世界上的生物技术公司大约有450家,其中75%从事与药物有关的开发工作。已经投放到市场的生物技术药物(主要是DNA重组产品)已有11项,还有  相似文献   

8.
单克隆抗体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领域中显示了极大的应用价值,是免疫检验中的新型试剂,是生物治疗的导向武器。作为医学检验试剂,单克隆抗体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如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更便于质量控制,利于标准化和规范化。传统的方法是利用小鼠腹水制备单克隆抗体,但是近几十年杂交瘤细胞体外大规模培养制备单克隆抗体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特别是单克隆抗体在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需求,更进一步促进了杂交瘤细胞体外培养生产技术的发展,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已应用到许多方面。由于杂交瘤细胞的半贴壁性质,无论是悬浮培养还是贴壁培养,均可进行杂交瘤细胞的体外大规模培养。针对应用于体外诊断试剂的杂交瘤细胞体外培养制备单克隆抗体进行综述,主要包括中空纤维细胞培养和生物反应器细胞培养方法,以及不同培养方法优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前言在研究工作中应用单克隆抗体在许多实验动物中鉴定淋巴细胞的群体和亚群是极其有用的。在一些实室验里已经制备成功几种与大鼠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相反应的单克隆抗体OX—1 OX—6及抗T细胞的单克隆抗体。但是,迄今尚未涉及到抗大鼠巨噬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而单核巨噬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则是免疫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制备针对这些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已成为大鼠角膜移植实验和其他有关实验的当务之急。这些单克隆抗体将会成为有用的标志,运用到实验大鼠模型中,以鉴定多形核白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本文将叙述  相似文献   

10.
单克隆抗体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常规的杂交瘤技术通常并不能获得特定目的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而消减免疫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消减免疫利用特殊的免疫耐受途径来大幅增加目的单抗的产生数目。它建立在宿主动物对免疫显性抗原或非目的抗原(耐受原)耐受的基础上,宿主动物可通过高区带耐受、新生期耐受和药物介导的耐受等3种方法获得耐受,然后再对已耐受的动物接种目的抗原(免疫原),特异性抗体便随之产生。近20年来,用消减免疫法成功地制备了多种独特抗体。简要阐述了可用消减免疫法获得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相似文献   

11.
李栋 《生物工程学报》2020,36(11):2443-2450
为了建立鉴定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识别蛋白质抗原表位的方法,选择程序死亡受体-1 (PD-1) 作为目的蛋白。基于丙氨酸扫描策略,建立了定点突变技术和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相结合的抗原突变体快速表达方法,确定了真核表达元件扩增和细胞转染表达的条件。共表达了150个PD-1蛋白突变体,鉴定了这些突变体与抗PD-1抗体帕博利珠单抗的结合能力。根据蛋白突变体与抗体的结合力并结合蛋白结构分析确定了帕博利珠单抗的抗原表位,与已报道的基于晶体结构的抗原表位高度一致,表明本方法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可用于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抗原表位作图。  相似文献   

12.
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McAb-ELISA)是一种具有高特异性、准确性和敏感性的酶免疫测定技术。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针对各种抗原,尤其是酶和激素等蛋白抗原的微量McAb-ELISA相继建立并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人工处理McAb-ELISA测定数据比较费时费力,还可能掺杂主观因素。所以欧美发达国家在生物研究中已普遍引入计算机技  相似文献   

13.
美国Ingene公司(加利福尼亚州圣莫尼卡)于1988年3月30日发表与日本绿十字公司签订了开发嵌合单克隆抗体的受托研究合同。这是日本首次引进嵌合抗体技术。单克隆抗体的研究焦点正从小鼠单克隆抗体急速移到人单克隆抗体。用细胞融合法制造人单克隆抗体,技术上还有困难。为此,已有很多企业纷纷进行切取小鼠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的基因,结合到人抗体基因上,以开发制造嵌合单克隆抗体的技术。嵌合抗体可说是第三  相似文献   

14.
蛋白质体外进化技术是蛋白质工程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改造蛋白质的一种有效工具。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有助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研究。通过蛋白质体外进化技术已成功地改造了许多蛋白质,有些已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体外进化技术分为两步:建库和筛选。本文主要对蛋白质体外进化策略及对体外随机突变技术、DNA重组技术、利用活细胞自身修复系统构建突变文库等几种定向进化突变文库建立技术进行了介绍与论述,同时还对蛋白质体外进化技术的应用及与其它学科结合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分析,为获得具有改进功能或全新功能的蛋白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用于纯化抗原性物质的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术(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 hler和Milstein于1975年创建的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之所以能够导致免疫学乃至整个生物学领域中的一场革命,其关键就在于单克隆抗体所特有的高度专一性。这一特性,不仅已使其成为一种可对生物体系中存在的各种抗原或抗原决定簇进行探测、鉴别、定位、  相似文献   

16.
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工程技术,已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内得到广泛的应用。我们继建立产生抗北京鸭红细胞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CBH-1后,又建立了一株产生抗北京鸭免疫球蛋白(I_g)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命名为CBH-2。这种杂交瘤细胞经体外培养,能稳定地分泌抗北京鸭I_g的单克隆抗体。此单克隆抗体在以北京鸭抗体进行放射免疫和酶标等测定时,可用作第二抗体。现将主要结果简报于下。北京鸭I_g抗原的制备及免疫:从北京鸭颈动脉采血,分离血清,用50%和33%硫酸铵沉淀法提取二次。每只Balb/cJ小鼠腹腔免疫剂量为0.3毫克,共免疫三  相似文献   

17.
前言     
<正>杂交瘤和单克隆抗体技术是七十年代以来免疫学领域内最重大的技术突破之一。它与重组DNA技术和合成抗原性寡肽检测方法的改进,为自然微生物产物制剂向人工合成生物制剂之间架起了桥梁。迄今为止,各国学者对单克隆抗体的研究犹如雨后春筍,不到十年,从动物细胞系杂交产生单克隆抗体发展到人T细胞系以制备淋巴因子等产物,进展相当快。国  相似文献   

18.
电融合装置     
Genentech公司和Hope区医学中心(加州洛杉矶)已用遗传工程技术产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是机体击退感染的抗体的人工合成变体。以前,单克隆抗体是用动物细胞在体外生产的,但是Genentech公司的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用基因拼接技术诱导细菌生产单克隆抗体的方法。这一工艺使以较低的成本大规模生产单克隆抗体成为可能,因为细菌能大量发酵。该工艺分两步,先从小鼠取出抗体基因,再把它们送入普通的肠道细菌(多半是大肠杆菌)。然后取出抗体片段,在实验室中用以构造功能单克隆抗体。科学家希望最终能以一步过程来生产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9.
基于重叠延伸PCR法的定点突变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而经济的定点突变方法。方法:采用重叠延伸PCR定点突变技术,引物设计时引入目的突变,以前两次PCR产物为模板,进行第三次PCR,即可获得突变后的目的DNA片段。将此片段连入pMDTM18-T载体后测序验证突变结果。结果:DNA测序表明,待突变位点已由ATTGG突变为ATTTT。结论:成功实现了目的位点的定点突变,重叠延伸PCR法是一种高效且经济的定点突变方法。  相似文献   

20.
TILLING技术在植物功能基因组及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得凯  孙宗修  陶跃之 《遗传学报》2006,33(11):957-964
随着拟南芥、水稻等模式植物基因组测序计划的全面完成,数据库中大量的DNA序列需要进行功能注释,而用传统的正向遗传学进行基因克隆和近年来发展的反向遗传学(如插入突变、反义RNA、RNAi等技术)方法已不能适应基因组学的发展需求,因此,研发大规模、高通量的基因功能分析方法成为当务之急。TILLING技术(Targeting induced local lesions in genomes)就是在基因组生物学大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反向遗传学技术。TILLING技术的基本步骤是通过化学诱变方法产生一系列点突变,经过PCR扩增放大和变性复性过程产生异源双链DNA分子,再通过特异性酶切和双色电泳分析识别异源双链中错配碱基,从而检测出突变发生的准确位置。由于具有高通量、大规模、高灵敏度和自动化等特点,能够适应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要求,TILLING技术已经和即将在功能基因组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TILLING技术应用于已测序完成的拟南芥和水稻中的突变位点检测并取得了巨大成功;TILLING技术应用于农作物的品种改良,可以帮助实现快速、定向改良作物的品种,同时由于TILLING采用的化学诱变技术与传统诱变育种并无二致,因此在作物改良中采用TILLING技术不存在外源基因转入引发的转基因作物(GMO)争论;由TILLING技术发展来的EcoTILLING技术,具有通量高、成本低、定位准确等优点,可以很好地进行多态性检测和研究基因的功能,已成为开展物种DNA多态性检测和不同物种演替进化研究的有力工具。本文简要介绍了TILLING的原理及操作步骤,讨论了TILLING技术的特点和优点及TILLING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