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宋宗臣 《四川动物》1994,13(2):77-78
血传感染食蟹猴疟原虫B株后虫血症消长类型宋宗臣第三军医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重庆630038食蟹猴疟原虫B株(简称B株猴疟)是研究筛选疟疾根治药物较好的虫株,多种按蚊对该原虫具高敏感性 ̄[1]。1984年我们引进B株猴疟后,曾报告血传感染猴虫血症自然消长...  相似文献   

2.
1.以2%蛋白胨水溶液为培养基,以无毒炭疽芽孢为菌种,连续深层培养2—5代作为种子,再经深层通气培养制成芽孢苗。接种后先在35—36℃连续通气培养8小时,然后自然降温在31—33℃继续培养16小时至收苗。通气置为1:3(V/V),24—28小时芽孢形成率一般可达80%以上。此芽孢可经受60℃30分钟热处理。 2. 深层培养所得芽孢苗安全试验,对家兔注射1毫升(每毫升含1.5—2.5×10,活芽孢),对绵羊注射10毫升后动物均健活;区域试验时,对绵羊注射0.5毫升,对马、牛、驴、骡注射1毫升亦安全。 3. 免疫力试验表明,兔可获得3/4以上的保护,对绵羊,有二批可保护100%,一批保护80%。 4.用30%甘油水溶液稀释成含10‘活芽孢的液体免疫绵羊,二批可抗强毒炭疽芽孢200个,对最小致死量强毒芽孢获100%保护;一批保护75%,与同体培养芽孢苗相似。 5. 室温或10—15℃保存一年至43个月,芽孢菌原液活芽孢死亡不显著,免疫原性稳定,免疫力强。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IL-10在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 17XL,P.y17XL)和夏氏疟原虫(Plasmodiumchabaudi AS,P.cAS)混合感染宿主病理损伤中的作用,用P.y17XL、P.cAS和P.y17XL+P.cAS分别感染DBA/2小鼠,计数红细胞感染率;感染后第3、5、8、10、12和19天分别尾静脉取血,肝素抗凝后短暂离心,采用高纯度DNA提取试剂盒抽提DNA,实时定量PCR检测虫负荷水平;感染后第0、1、3、5、8、10、12和15天制备脾细胞悬液,ELISA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水平。实验结果发现,P.y17XL单独感染和混合感染小鼠IL-10水平在感染后第5天和第8天分别达峰值,随后开始下降至正常水平,小鼠虫血症均达中等水平,存活率100%;相比P.cAS感染小鼠IL-10在感染后第3天突然出现高水平升高并且维持时间较长;于感染后第8天达峰值,是同天P.y17XL单独感染和混合感染小鼠IL-10水平的2倍,虫血症水平较高,小鼠全部死亡。同时实时定量PCR结果发现,混合感染小鼠,于感染后3~12 d P.y17XL增殖占优势,而感染后15~19 d则P.cAS增殖处于优势状态。表明以IL-10为核心的免疫调节网络与疟疾感染过程中病理损伤密切相关。同时提示混合感染小鼠应答模式与P.y17XL感染小鼠的应答模式相同。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疟原虫在低于其最佳发育温度的变温状况下的发育情况,进行了本实验。方法自四川达县地区购回健康恒河猴,体重3.8kg,实验前血检未查见疟原虫。4月3日静脉接种食蟹猴疟原虫(Plasmodium cynomolgi)B株后第9天开始以实验室饲育的斯氏按蚊叮咬供血猴。自感染后第5天开始抽查蚊胃卵囊,15天起解剖唾腺,观察子孢子。室温控制及分组:恒温对照组置于25±3℃的恒温室。变温l组设在底楼,4月中、下旬和5月上旬平均最低自然室温分别为16.0±1.7、17.3±1.8和18.0±1.2℃;最高自然室温分别为17.0±1.5、20.2±2.1和20.7±1.0℃。变温2组设在顶层(四…  相似文献   

5.
食蟹猴疟原虫(Plasmodium cynomolgi)的生物学特征、形态、生活史、致病力和引起的真正复发与人体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相似,故作为间日疟的模型,广泛用于疟疾的各项研究。但该疟原虫需要用猴传代,保种,既不经济,猴源也很困难。Vaderberg(1977)和Campbelt(1982)用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感染费氏按蚊(Anopheles freeborni)获得了成熟的子孢子,并成功地感染黑猩猩(Pontroglodytes)和夜猴(Aotus trivigatus)。但体外培养的食蟹猴疟原虫能否感染按蚊尚未见报道。因此试用液氮中保存的食蟹猴疟原虫经体外培养,…  相似文献   

6.
脆疟原虫(Plasmodiumfragile)是寄生于印度及斯里兰卡的猴子(Macacaradiata及M.sinica)体内的一种疟原虫,在实验室可以感染恒河猴(M.rhesus)。感染恒河猴的脆疟原虫与感染人的恶性疟原虫有很多相似之处。1979年W.Chin等用Trager—Jensen培养恶性疟原虫的方法在体外用RPMI1640连续培养红内期脆疟原虫7个月以上,并应用于恒河猴模型研究疟疾疫苗(Collins,1979)。W.Chin于1979年10月来我国讲学时,将保存于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实验室的Nilgiri株脆疟原虫赠送我国供研究用。我所获得此株疟原虫后,即接种保存于四川产的恒河猴及青猴体内,…  相似文献   

7.
一、平板扩增抽提法 1.LB培养基上划线接种宿主菌,37℃培养过夜。 2.挑取单菌落接种在LB培养液中,培养液含0.2%麦芽糖。37℃振荡培养过夜。 3.0.5毫升菌液;0.1毫升 Mg~++Ca~++溶液(10mM MgCl_2/10mM CaCl_2);噬菌体[10~5pfu(噬斑生成单位)],混和,37℃水浴中保温15分钟。 4.加入4毫升42—45℃含0.7%琼脂粉的LB培养液,迅速混匀,铺在直径为8.5厘米的含1.5%琼脂粉的LB培养基上。37℃培养过夜。铺有上层培养基的一面朝上培养。  相似文献   

8.
探讨不同疟原虫感染BALB/c小鼠的免疫应答特点。BALB/c小鼠经腹腔注射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17XL)和夏氏疟原虫(P.cAS)感染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感染率;ELISA动态检测感染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中CD4+T细胞凋亡数量。约氏疟原虫(P.y17XL)感染早期,小鼠原虫血症持续上升;IFN-γ和IL-4分泌水平仅在感染后第3天出现一过性有意义的升高,而且峰值较低;脾中CD4+T细胞大量凋亡,小鼠全部死亡;而夏氏疟原虫(P.cAS)感染小鼠,原虫血症上升缓慢;IFN-γ分泌水平在感染后第5天达峰值;IL-4分泌水平在感染后第10天达峰值,且峰值较高维持时间较长;脾中CD4+T细胞凋亡细胞于感染后8 d出现有意义升高,小鼠全部存活。抗疟保护性免疫有赖于Th1和Th2型免疫应答的有效建立和协调过渡,感染期间CD4+T细胞凋亡的时相和数量可能是影响免疫应答的强度或引起宿主免疫抑制的原因,从而影响宿主疟原虫感染的结局。  相似文献   

9.
三株抗恶性疟单克隆抗体(M26-32,F5-3F9,F5-4E9)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约氏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o细胞融合,获得11株抗恶性疟原虫红内期的单克隆抗体(McAb)。以多种疟原虫(恶性疟,间日疟,卵圆疟,诺氏疟、食蟹猴疟和约氏疟)的感染血片为抗原,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测定(IFA),发现有3株McAb(M26—32,F5—3F9,F5—4E9)与所试6种疟原虫均发生阳性荧光反应。其中M26—32除能与中国海南岛的2个恶性疟分离株结合外,与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的6个恶性疟分离株及卢旺达临床病人周围血中的环状体亦呈阳性反应。在与我国不同地区的间日疟反应时,几株McAb的IFA结果不同,提示不同间日疟原虫株的抗原成分有所差异。这些McAb与马媾疫锥虫和弓浆虫均无交叉免疫荧光反应。因此可能用于检测病人血中的微量疟原虫抗原,为早期诊断疟疾提供有力的工具,并可能用于鉴定不同地区的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体外生长抑制试验结果表明,McAb M26—32能部分抑制疟原虫对。H-亮氨酸的掺入,并能延缓原虫血症的上升,在疟疾保护性免疫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应用微量血液测定DNA合成的方法:0.1毫升肝素抗凝血液灌入3毫升含PHA的Fagle’s生长培养液中,培养54小时后注入~3H-TdR 0.6微居里,再培养16小时,吸弃上清液,沉淀用生理盐水洗涤两次,5%三氯醋酸洗一次。然后沉淀加0.5毫升5%三氯醋酸置90℃水浴15分钟,离心后吸取上清液0.2毫升加到5毫升闪烁液中进行测量。闪烁液配方:PPO 3克,POPOP 0.4萘克、110克、二氧六环1000毫升。10例健康人血平均~3H-TdR掺入率为10.8%。  相似文献   

11.
卵形鲳鲹对刺激隐核虫的免疫应答和免疫保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的幼虫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进行腹腔注射和体表感染,然后每隔1周用阻动试验(Immobilization assay)检测免疫鱼的抗血清和皮肤培养液对激刺隐核虫幼虫的阻动效价,在第14周,分别用亚致死剂量和致死剂量的刺激隐核虫幼虫对免疫鱼攻毒以检测所产生的免疫保护力。实验结果显示:两种免疫方法都能让卵形鲳鲹的血清和皮肤生成阻动刺激隐核虫幼虫的特异性抗体,并能使被免疫鱼获得明显的免疫保护,但是体表感染免疫组的血清和皮肤培养液的阻动效价都要比腹腔注射免疫组高,所获得的免疫保护力也更强。同时还发现,免疫鱼血清和皮肤培养液中的抗体存在明显的差异:两者的最初生成时间、达到峰值的时间、变化规律以及阻动效价等都不一致。因此,我们推测鱼类的系统免疫应答和皮肤粘膜免疫应答有可能是相互独立的,或者是不同步的。鱼类的体液免疫应答,特别是粘膜免疫应答对抵御刺激隐核虫的感染起了重要的作用,采用刺激隐核虫虫体疫苗可能成为预防海水鱼类白点病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特异性IgG抗体在异种/同种异株疟原虫治愈后再感染过程中的作用,用不同种/株疟原虫感染BALB/c小鼠,经治愈后用P.y17XL再感染。通过计数红细胞感染率和检测再感染后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的水平变化,发现P.y17XNL感染治愈组小鼠几乎不出现原虫血症,其余异种疟原虫感染治愈组小鼠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虫血症发生时相延迟和水平降低,部分生存率有所延长;不同虫种/株感染治愈后P.y17XL再感染的小鼠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P.y17XL初次感染的小鼠;P.v、P.y17XNL感染治愈小鼠血清中P.y17XL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出现显著增加(P<0.05),且以IgG1亚类升高为主。表明特异性IgG抗体可在宿主抗同源疟原虫再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对异种疟原虫再感染保护性有限。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比较了食蟹猴疟原虫B株感染的(感染组),吸正常猴血的(对照组)及未吸血的斯氏按蚊存活情况。三组总平均寿命分别为20.76±9.35d、25.51±9.00d和22.04±6.97d。感染组比对照组总平均寿命缩短4.75d;对照组比未吸血组平均延长3.47d;两组均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果提示,感染食蟹猴疟原虫的和未吸血的斯氏按蚊寿命均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4.
局限青霉生淀粉水解酶的产生条件及酶一般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淀粉水解酶产生菌局限青霉(Penicillium restrictum)127-2是由土壤中分解得到的,具有较强的降解生淀粉能力,水解1g生淀粉需8.0国际单位酶量.Sasaki等曾报道草酸青霉1-9、变幻青霉的培养液能分解生淀粉,但未报道酶的形成条件;Takao等研究了罗尔伏革菌生淀粉酶的形成条件和酶的一般性质.本文介绍局限青霉127-2生淀粉水解酶的形成条件和酶的一般性质.1 材料和方法1.1 菌种培养1.1.1 斜面培养:用查氏琼脂斜面培养基在28—30℃培养5—7天.1.1.2 三角瓶振荡培养:于250ml三角瓶中加40ml发酵培养基,经1kg/cm~2 30分钟灭菌,冷却后接种,置于28—30℃的摇床(200r/min)振荡培养4—5天.1.2 酶活力测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感染SARS-CoV的恒河猴进行病毒、血清学等指标检测及研究,确定模型动物成功感染,并为SARS发病机制,疫苗评价,药物筛选确定参考指标。[方法]SARSCo-V经鼻腔接种8只恒河猴,在感染的第1天开始到5、7、10、15、20、30和60天分别安乐死时,不同时间取咽拭子、血液和脏器,进行病毒分离,RT-PCR检测和抗体测定。[结果]用巢式RT-PCR在感染后每天提取的咽拭子标本中检测SARS-CoV的RNA,以细胞培养冠状病毒为阳性对照,以正常恒河猴咽拭子为阴性对照,在8只动物病毒接种第5天开始可检测到大小为797bp的目的条带,阳性检出最长可持续到第15天。进一步用病毒分离实验对PCR结果进行确证,8只动物中的5只恒河猴接种5天的咽拭子标本中,经Vero细胞培养,细胞产生了典型细胞病变(CPE),提示SARS冠状病毒能感染恒河猴并有病毒的复制和排毒。IFA方法证实为SRAS-CoV抗原存在。SARS-CoV感染恒河猴后,可以检测出免疫反应。在SARS冠状病毒接种前和接种后第5、8、11、15、19、23、26、30、34、每隔4-7天以及安乐死时采血,制备血清测定抗体,8只恒河猴接种病毒前均血清中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IgG为阴性,10天后安乐处死的5只感染猴在11-15天开始,至安乐死时,均为阳性。IgG阳性的5只恒河猴均有一定的中和抗体产生,且对SARS病毒感染细胞有一定的保护性。感染SARS病毒猴后与正常猴比较,其细胞杀伤效应明显增强。感染SARS-CoV的恒河猴不仅出现与SARS患者类似的临床和病理学改变,也在一定时期内排毒,出现特异免疫反应,这些指标均可作为药物筛选、疫苗评价等方面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疟疾复发机理,以食蟹猴疟原虫—斯氏按蚊—恒河猴系列为模型,采取阳性蚊叮咬同时加子孢子接种的方式感染3只猴;感染后均查见休眠子;用氯化喹啉肃清初发的血内期原虫后,分别于60,75,101天出现原虫复发。表明休眠子是复发之源。  相似文献   

17.
(自1952年1卷1期至1964年6期)无脊帷动物 (一)原生动物(1)JL种培养草履虫的培养液(1 959,6期,280)(2)草履虫的接合培养(1963,3期,3勺(3)草履虫和其他纤毛虫的临时染色荆(l 963,1期,33)。)介绍变形虫和草履虫的培养方法(1052,1卷,1期)(5)变形虫(19,7,z月,37)(6)介绍一个简单培养变形虫的方法(1960,3月,144)(夕)培养变形虫的点滴经验(1956,件月,3夕)(s)介绍筒便培养淡水变形虫的一种方法(196。,4月,191)(9)变形虫垂滴培养观察片(1 959,12月,586)(10)疟原虫、疟蚊和疟疾(1955,7月,14)(ll),感染疟原虫的蚊胃永久标本制作法(l 955,3月,52)(12)显…  相似文献   

18.
采用恶性疟原虫红内期体外培养技术筛选人疟动物模型,井用培养的疟原虫接种实验动物进行对比观察。 白掌长臂猿红细胞对海南两个虫株和柬埔寨株都易感,用培养海南l株的猿血接种原输血猿,引起的原虫血疟持续38天,接种后第2周原虫密度升至11.6/104 红细胞)高峰。蜂猴和猕猴对恶性疟原虫都不敏感。实验结果表明,恶性疟原虫体外连续培养技术可作为人疟动物模型初步筛选之用。  相似文献   

19.
环形泰勒焦虫裂殖体细胞培养及其免疫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本实验中所试用的BLS和“乳叶”培养液,都能良好地支持环形泰勒焦虫裂殖体感染的成淋巴细胞贴壁和悬浮生长,在4天内细胞量增殖5倍以上,传代以后的成淋巴细胞95%以上都寄生有裂殖体。成淋巴细胞“乳叶”培养液中,已连续传代培养15个月以上,仍生长良好,初步证明某些培养液中所加入的多种维生素等成份,对促进寄生有裂殖体的成淋巴细胞的生长繁殖,不是必要的。 2.传代细胞内的裂殖体,仅见无性裂殖体一种。裂殖体的分裂方式与宿主细胞的有丝分裂是密切相关的,在成淋巴细胞分裂的后期,裂殖体核沿纺锤丝排列成一行或数行,然后几乎被均等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裂殖体是细胞分裂的一种强烈刺激物。 3.成淋巴细胞在明胶制剂中,于4—6℃下保存到40—50天仍不失其再生长繁殖的能力。 4.裂殖体具有坚强的免疫原性,接种牛体后可产生抗环形泰勒焦虫病的免疫力。传代培养45天,2个半月和5个半月的细胞接种牛体后,前二种细胞形成带虫免疫,后者为非带虫免疫,安全性皆表现良好。经蜱叮咬攻毒,17头牛100%得到保护。516×10~5—5×10~6细胞剂量均安全有效。用明胶制剂作为保护剂,所制的胶冻细胞苗在4—6℃下保存20天和30天,对牛体仍然可产生坚强的保护能力,即疫苗的有效保存期可达30天。  相似文献   

20.
在诺氏疟原虫体外连续培养180天成功后,进行了人恶性疟原虫体外培养。从现场选用患者血,用脱纤维方法抗凝,加甘油葡萄糖保护剂,在液氮内保存。培养时将冻血融化后,加入高渗葡萄糖并经微孔超滤膜透析后,移种100毫升三角瓶,按诺氏疟原虫培养方法,连续传代培养,到目前为止已培养70天。实验证明只要每天更换营养液,每2—3天添加新鲜人的红细胞,可以达到连续传代的目的。从血片上见到各期原虫形态正常,并有不同形态配子体的出现。本文对人怨性疟原虫体外培养有关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