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以来,许多使用gE基因缺失活疫苗免疫过的猪场广泛性出现伪狂犬病毒(PRV)感染,gE抗体阳性率不断升高,伪狂犬典型病例不断增加。2018年3月鲁南地区几个种猪场先后发生疑似伪狂犬病疫情,怀孕母猪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仔猪出现神经症状且死亡率高。通过对病死猪及死胚剖检进行初步诊断,取病料进一步进行病理组织学诊断及病毒分离鉴定。结果显示,病死猪均可见病毒性脑炎、肝细胞变性坏死及淋巴组织坏死等病理变化,在病变的神经元、肝细胞、扁桃体隐窝上皮细胞等细胞核内见红染包涵体。对分离到的4株PRV进行了gE和TK基因的序列测定及遗传变异分析发现,4株PRV的gE和TK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8%~99.3%和98.9%~99.6%,与国内流行毒株其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99.1%~99.7%和98.6%~99.8%,与匈牙利和美国等流行毒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7.3%~97.8%和98.8%~99.5%,表明4株分离株高度同源,与国内PRV变异株处在同一分支,而与匈牙利和美国等毒株遗传距离较远。传统疫苗对PRV变异毒株不能提供有效保护,给猪场伪狂犬病的防控和净化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背景】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是养猪生产中的一类重要病原,自2011年以来,我国接种了Bartha-K61疫苗的养殖场暴发了大规模的伪狂犬病疫情。【目的】调查目前四川省PRV的流行病学以及毒株的遗传进化,对2018?2019年从86个猪场收集的384份疑似PRV感染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方法】根据PRV-gE基因检测引物对采集的384份样品进行PCR扩增,并对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PRV阳性率进行统计,将PRV感染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选择部分PRV阳性样本在BHK-21细胞上进行病毒的分离,随后进行分离毒株的gC、gE、TK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结果】PRV阳性猪只的比率为9.9% (38/384);阳性猪场比率为16.3% (14/86);流产母猪的PRV阳性率为32.1% (27/84);种公猪阳性率为2.0% (4/198);神经症状猪的PRV阳性率为11.4% (4/35);呼吸症状猪的PRV阳性率为4.5% (3/67)。统计学分析表明,PRV感染与母猪和公猪繁殖障碍症状相关(P<0.01)。其中,冬季(12月、1月、2月) PRV阳性率最高,约为33.0% (31/94);春季(3月、4月、5月)的阳性率为9.1% (3/33);夏季和秋季的阳性率分别约为1.5% (2/130)和1.6% (2/127)。在2018?2019年共分离出3株PRV毒株,分别命名为PRV-SN、PRV-DJY、PRV-CD。PRV-XJ为本实验室2016年在四川省分离的一株毒株,为了了解毒株的遗传进化信息,先后扩增了这4个毒株的gC、gE、TK基因。序列比对表明四川分离株与国内株相似,存在额外的零星性突变和缺失。【结论】养殖场仍应加强对种猪群中伪狂犬病的净化。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贵州省近几年引起猪病毒性腹泻两个主要病原PEDV与PoRV的变异情况,本研究对贵州省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黔东南洲等5个地(州市)26个规模化养猪场采集了213份疑似腹泻的粪便样品,采用实验室建立的PEDV、TGEV和PoRV三重RT-PCR检出PEDV阳性的病料12份和PoRV阳性病料4份。根据GenBank登录的PEDV和PoRV基因序列,分别设计PEDV M基因和PoRV VP7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目的基因、克隆、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成功克隆了12株PEDV M基因(681 bp)和4株PoRV的VP7基因(981 bp),M基因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在98.1%~100%和98.2%~100%之间,与国内外参考毒株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在97.4%~100%和97.3%~100%之间;VP7基因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5.5%~99.7%和96.9%~99.7%,与国内外参考毒株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1.9%~95.1%和72.7%~99.1%。贵州省PEDV地方流行株与疫苗株CV777、Attenuated DR13亲缘关系较远,PoRV地方流行株与G4型毒株Gottfried、HeN4等属于同一群。结果表明,本研究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证实了贵州省PEDV和PoRV流行与变异情况,为贵州省PEDV和PoRV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背景】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病与猪伪狂犬病是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的3种重要传染病,混合感染往往导致猪场更严重的损失。【目的】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共表达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 S蛋白和猪轮状病毒(Rotavirus,PoRV) VP7蛋白的猪伪狂犬三联基因工程疫苗株,并研究其部分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序列比对、蛋白结构分析筛选s基因的475?804 aa和vp7基因的17?339 aa作为毒株构建的目的片段,依次构建了pMD-S、pMD-VP7、pMD-VP7.S克隆载体和pEGFP-VP7.S转移载体。将质粒pEGFP-VP7.S和PRV XJ亲本株同源重组,空斑纯化得到重组毒株PRV (CM),对其稳定性和增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构建了共表达S蛋白和VP7蛋白的伪狂犬基因工程病毒,连续传代20次,均能检测到vp7和s基因,而gE基因阴性;Western blotting证实2种外源基因在重组病毒中均能实现良好的表达;测定亲本毒株和重组毒株的TCID50分别是10?7.59/0.1 mL和10?7.25/0.1 mL。【结论】获得了伪狂犬基因工程重组弱毒株PRV (CM),外源基因稳定存在,毒力基因稳定缺失,增殖特性差异不大,为PRV、PEDV和PoRV基因工程三联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查明贵州省遵义地区某规模化养殖场猪只发生急性死亡的病因,以及明确病原主要毒力基因的分子特征。本试验采用PCR技术、细胞接种试验、动物试验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并对该病原的主要毒力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PCR检测可扩增出PRV特异性核酸阳性条带,接种Vero细胞后可见明显CPE现象,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囊泡中呈圆形、160 nm左右的成熟病毒粒子,胞核中可见病毒包涵体和实心、空心2种无囊膜病毒粒子;接种健康猪可引起神经症状,最后麻痹死亡;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毒株的gE、gC、gD及TK基因序列均与参考毒株中湖北HNX株和河南HN1201株相对应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且在gE基因的48位和496位都有1个天冬氨酸(Asp)的插入;根据gE、gC、gD及TK基因序列的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本次分离毒株与2011年以后所分离鉴定的变异毒株属同一分支。说明本试验成功分离鉴定一株猪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毒株,以期为贵州省猪伪狂犬病病毒的流行及变异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2010年底开始,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在中国境内出现严重暴发。为探讨该病突然再次暴发的原因,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于华中地区11个地市收集的12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S、M和ORF3基因进行RT-PCR扩增、克隆及测序,并对其序列变化、遗传进化关系、抗原位点、糖基化位点和多肽极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株PEDV流行毒株S、M和ORF3基因部分核苷酸及氨基酸的改变使其关键序列明显不同于以往毒株,其中有11株流行毒株的S基因比现用疫苗毒株CV777多9个核苷酸,而且在其S1区N′端存在大量的氨基酸突变。遗传进化分析显示,12株PEDV华中地区毒株与2007~2009年韩国毒株、2007~2008年泰国毒株、2009~2010年越南毒株、2011年日本毒株及2010~2012年中国其它地区流行毒株亲缘关系均较密切,而与欧洲株(CV 777、Br1/87)、中国现用疫苗株(CV777)及2003~2007年中国分离株(LJB/03、JS-2004-2、DX、QH、LZC)亲缘关系均较远。与现用疫苗株(CV777)相比,流行毒株S蛋白的抗原位点、糖基化位点和跨膜螺旋均有明显改变,提示PEDV在近年呈现快速变异和进化的趋势,因而可能需要选择更有效的疫苗株来控制PEDV的暴发。  相似文献   

7.
猪伪狂犬病病毒流行株HLJ-01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自2011年以来,猪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发生变异,经典的疫苗株已不能完全抵抗PRV变异株的感染,国内多个猪场出现伪狂犬病的暴发,PRV变异毒株开始在我国大规模流行。【目的】通过分离PRV流行变异毒株,并对其进行遗传进化和致病性分析,为PRV流行病学调查及疫苗研制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采集黑龙江某猪场感染PRV的脑组织病料,根据GenBank PRV gEgB保守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鉴定。通过对gEgC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遗传进化分析。利用BHK-21细胞分离病毒,采用噬斑纯化方法对病毒进行纯化。通过电镜、间接免疫荧光对病毒进行鉴定,测定病毒生长曲线并进行致病性研究。【结果】经PCR和测序鉴定分离株为PRV流行株,将其命名为HLJ-01。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毒株与我国近几年分离的流行变异株位于同一分支;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gE和gC存在国内流行变异株的特征序列,表明该分离毒株为流行变异株。生长曲线显示,分离株HLJ-01在感染48h时滴度最高(108.5TCID50/mL)。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病毒颗粒直径约150nm,呈球形,有囊膜,囊膜外有放射状纤突,呈现典型PRV病毒特征。动物感染实验结果显示,107.0TCID50剂量感染组死亡率为100%;106.0TCID50剂量感染组死亡率为80%;105.0TCID50剂量感染组死亡率为60%。仔猪在接种病毒后均出现PRV感染的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证实分离毒株对仔猪有较强致病力。【结论】分离获得一株猪伪狂犬病毒,经鉴定该分离株为流行变异株,而且具有较强的致病力,这为PRV流行病学分析及疫苗候选株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中国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gH(Glycoprotein H)、gK(Glycoprotein K)、gI(Glycoprotein I)糖蛋白基因特征,选取2007~2015年在中国六省收集的VZV疑似患者的疱疹液或咽拭子标本,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进行阳性鉴定及3个糖蛋白的全基因片段扩增,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已公布的疫苗株及野毒株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筛选出12份阳性VZV标本,gH、gK、gI与水痘疫苗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相比分别为99.8%~100%、99.8%~100%,99.8%~100%、99.6%~100%,99.9%~100%、99.7%~100%;与疫苗株相比在gH、gK、gI糖蛋白基因位点上12份阳性标本分别至少有一个核苷酸差异;与GeneBank中已报告的野毒株相比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6%~100%、99.3%~100%,99.7%~100%、99.3%~100%,99.7%~100%、99.7%~100%。本研究通过分析中国六省VZV糖蛋白gH、gK、gI的基因特征,发现这三个糖蛋白高度保守,抗原性稳定,为了解中国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野毒株糖蛋白本底资料,丰富基因数据,从分子水平上为疫苗效果的评估、基因组学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但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还需每年连续监测并进一步扩大VZV病毒监测的地域。  相似文献   

9.
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缺失疫苗制苗用毒种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通过对PRV基因缺失株SA215(gE -/gI -/TK -)细胞培养特性、理化特性及形态发生过程进行研究,来确定gE、gI和TK基因缺失对病毒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缺失对该毒株在培养细胞的吸附和穿入过程没有影响,但与亲本株相比,表现为生长掩蔽期延长,增殖速度减缓,但能达到相似的增殖滴度,并且基因缺失对病毒的理化特性影响很小.形态发生过程观察结果表明,PRV SA215株在细胞培养上形态发生正常,能形成感染性病毒粒子,但在由核膜出芽和囊膜形成上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本研究为疫苗研制和生产提供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猪的一种急性、热性和致死性传染病。该病流行范围很广,而且致死率极高,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严重危害。目前,猪瘟流行地区或国家仍然采用接种弱毒疫苗的方法作为预防猪瘟的主要策略,但接种弱毒疫苗的传统预防控制方法无法区别猪瘟疫苗免疫抗体和野毒感染抗体。为了净化、消灭猪瘟,新型标记疫苗的研究已迫在眉睫。近些年,陆续有国内外研究者应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方法,对猪瘟野毒株或弱毒株进行基因修饰构建出新毒株,其中以Erns和E2为基础构建新毒株的方法占据着重要地位。部分候选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可用于区分免疫和自然感染动物,而且有望作为新一代疫苗来替代传统弱毒疫苗。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制出能够同时预防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和猪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的二联活疫苗,本研究将PPV VP2基因克隆到伪狂犬病毒通用转移质粒pG中,构建重组伪狂犬转移质粒pGVP2。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pGVP2和PRV HB98弱毒株DNA共转染至猪睾丸(ST)细胞,使其在ST细胞内发生同源重组,经5次绿色荧光空斑纯化重组病毒rPRV-VP2。分别用重组病毒rPRV-VP2、亲本PRV HB98弱毒株、商品化PPV灭活苗和DMEM细胞培养液免疫6周龄雌性昆明小鼠,2周后进行二免。一免后第7周用PRV强毒NY株对小鼠进行攻毒。结果获得表达VP2基因的重组病毒rPRV-VP2,经ELISA试验、血清中和试验(SN)、血凝抑制试验(HI)和流式细胞检测发现,重组病毒rPRV-VP2株可有效刺激小鼠机体产生抗PPV和PRV抗体,同时具有增强小鼠机体细胞免疫反应的能力,且对PRV强毒攻击具有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重组病毒rPRV-VP2可作为同时预防PPV和PRV感染的重组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12.
将伪狂犬病病毒(PRV)Ea株gE基因主要抗原表位区段融合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b的T7启动子下游,构建成原核表达质粒,经IPTG诱导,SDS-PAGE和Western blot印迹分析,证实gE基因主要抗原表位区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表达,表达产物具有抗原性,分子量为38kD,位于包涵体中.包涵体经变性、复性处理,复性产物致敏乳胶,并对抗原致敏浓度、致敏时间、致敏温度进行优化,建立了gE乳胶凝集试验(gE-LAT).该方法不仅能显著区分g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猪血清和野毒感染猪血清,而且具有简便、快速等优点.检测临床360份猪血清,阳性率为57.78%(208/360),比国外阻断gE-ELISA的58.06%(209/360)略低,阳性符合率为94.86%(203/214),总符合率为96.94%(349/360),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制猪伪狂犬病毒(PR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二联活疫苗,并用猪IL-18作为免疫佐剂。【方法】将猪IL-18基因插入到质粒p GO中,获得的重组转移质粒p GO18与猪PRV弱毒HB98株DNA共转染ST细胞,并进行空斑筛选和纯化;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从转录和蛋白水平鉴定其表达情况。将重组病毒PGO18和PGO、PRV弱毒株HB98、PCV2灭活商品苗和1640细胞培养基分别免疫6周龄雌性昆明小鼠,4周后二次免疫,二免后4周用PCV2 DF强毒和PRV Min/A强毒接种小鼠。通过ELISA、血清中和试验和流式细胞术及攻毒保护试验评价重组病毒的免疫原性。【结果】获得了重组病毒PGO18,并且可在ST细胞内表达;PGO18可诱导小鼠机体产生PCV2的ELISA和PRV的中和抗体水平,刺激CD3+、CD4+、CD8+T细胞亚群的增殖,且能有效抵抗PCV2和PRV强毒攻击。【结论】IL-18基因可增强重组病毒的免疫效果,使重组病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有望成为防治PCV2和PRV的候选疫苗株。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表达猪2型圆环病毒ORF2基因和猪细小病毒VP2基因的重组伪狂犬病毒疫苗株SA215(D)的疫苗价值,对该病毒株安全性、免疫原性、保护力及对PRV Fa株定值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重组病毒SA215(D)毒力显著低于PRV Fa强毒株,可以抵御伪狂犬病强毒Fa株的攻击,并能抵御其在小鼠体内的定植;抗体检测显示SA215(D)免疫小鼠后第2周抗PRV、PCV2和PPV的抗体水平均很低,加强免疫后第4周抗体水平大幅上升,且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而与阳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表明SA215(D)可诱导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反应。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显示SA215(D)可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与亲本株SA215组相比,差异显著(0.01  相似文献   

15.
检测PCV2、PPV、PRV疫苗株与野毒株的多重PCR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V2)、细小病毒(PPV)、及伪狂犬病毒(PRV)疫苗株与野毒株的多重PCR方法.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PCV2、PPV和PRV gB、gE基因序列,针对各自保守区各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用这四对引物对同一样品中的PCV2、PPV和PRV gB、gE进行检测,结果可同时扩增出269bp(PCV2)、581bp(PPV)、372bP(PRV gB)及147bp(PRV gE)四条特异性片段.对JEV、PRRSRV、大肠杆菌和双蒸水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该多重PCR能检出10pg PCV2、PPV和PRV gB、gE检测敏感度分别为10-6.2、10-3.8、10-5.8TCID50的模板.该方法的建立对临床上进行这三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混合感染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猪伪狂犬病毒鲁A株(PRV LA株)TK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并分析比较了该序列与PRV NIA-3株、Ea株、SH以及HSV-1和VZV的同源性,结果表明:在全长1048bp的DNA序列中,包括着一个963bp的开放阅读框(ORF),可编码320个氯基酸组成的多肽;在整个TK基因的ORF内,PRV LA株与PRV NIA-3株、PRV Ea株、PRV SH株、HSV-1、VZV的TK基因比较,核苷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8.9%、99.5%、99.3%、36.4%、39.1%,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8.4%、99.7%、98.7%、36.6%、37.2%.PRV LA株TK具有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催化结构域的保守氨基酸共有序列和亚结构域特征序列.将PRV-LA TK、人类和小鼠的胸苷酸激酶、人类脱氧胞苷激酶、人类腺苷酸激酶的对应于这两个亚结构域的氨基酸用DNA Star分析的进化树表明,疱疹病毒的TK与人类和小鼠的胸苷酸激酶的亲缘关系比与人类脱氧胞嘧啶激酶的亲缘关系更近,因此疱疹病毒的TK基因在进化上可能起源于宿主细胞的胸苷酸激酶基因.  相似文献   

17.
PCR快速检测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感染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根据已发表的伪狂犬病病毒(PrV)gE、gI基因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以PrV容A株细胞培养毒为模板,筛选最佳反应条件和试剂工作浓度,建立了区分PrV野毒株和疫苗弱毒的鉴别PCR方法.该方法能从PrV容A株(RA)、上海株(SH)、鲁A株(LA)中扩增出一条848bp的片段,但Bartha-K61株没有扩增出该片段.测序结果表明PCR扩增产物和方法的特异性.对正常细胞与其它6种引起猪病毒性疫病相关病毒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没有出现交叉反应.对PrV容A株细胞毒提取物DNA进行检测,其最低检出量为5pg.PCR对感染野毒的发病猪不同组织器官检测发现,淋巴结检出率最高,依次为脾、脑(海马角)、肺、肾、肝等.对2003~2004年期间江苏、浙江、安徽、福建、上海等省市的37个大中型猪场送检的172份病料进行PCR检测病料阳性率为20.34%(35/172),猪场阳性率为40.54%(15/37).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PCR技术可用于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的快速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通过对PRV基因缺失株SA215(gE-/gI-/TK- )细胞培养特性、理化特性及形态发生过程进行研究,来确定gE、gI和TK 基因缺失对病毒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缺失对该毒株在培养细胞的吸附和穿入过程没有影响,但与亲本株相比,表现为生长掩蔽期延长,增殖速度减缓,但能达到相似的增殖滴度,并且基因缺失对病毒的理化特性影响很小。形态发生过程观察结果表明,PRV SA215 株在细胞培养上形态发生正常,能形成感染性病毒粒子,但在由核膜出芽和囊膜形成上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本研究为疫苗研制和生产提供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我国猪盖他病毒(Getah virus,GETV)流行情况,本研究利用RT-PCR和病原分离方法在国内首次对晋、冀、豫、皖4省231个猪场的801份猪脏器和组织进行GETV的病原学调查及部分基因序列分析。试验结果显示,从4省的猪群样品中均检出GETV,其中从231个猪场中32个阳性养殖场的病料中检出37份阳性样品,猪场阳性率为13.9%,样品阳性率为4.62%,并首次从种公猪精液中检出GETV。对该病毒Cap和NSP3基因扩增产物的进行序列分析,发现目前中国猪群中的GETV与日本近年猪源、马源及蚊源毒株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中国近年蚊源和韩国猪源毒株;遗传进化分析显示49个已知序列的GETV可分为3个群或谱系,其中75.5%的毒株属于2000年以后报道的Ⅲ群,具有明显的地域和年代特征且未发现物种特征。从样品中分离出两株GETV HNNY-1和HNJZ-S2,其全基因组均为11 689bp,且与Cap和NSP3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均与2012年以来的所有日本毒株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首次揭示在我国4省份猪群中均有GETV存在且种公猪也可带毒,应引起人们重视。鉴于国内外目前均把该病毒看作是人兽共患病病原,因此有必要对其在中国猪群中的感染谱、传播途径、流行规律、致病性及防控措施等进行深人研究,为实时了解其在人畜间的感染和流行情况、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对山东省某猪场疑似患有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PMWS)的病猪进行了临床病理学检测和病理组织切片观察。PCR检测阳性的病料处理后接种PK-15细胞,通过连续传代培养分离到一株猪圆环2型病毒(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SDWF20107),并对其进行ORF2基因扩增、遗传进化分析以及氨基酸突变位点分析。序列分析表明,该毒株与其他参考毒株的核苷酸相似性介于77.2%~99.6%之间,氨基酸相似性介于82.1%~99.6%之间;分离株与2.1d亚型的毒株位于同一分支,表明分离毒株属于2.1d亚型。根据流行毒株的特征,该猪场改用高效圆环2型病毒疫苗并调整了免疫程序,使该猪场患病猪群症状很快消失,恢复正常生产水平。该研究结果为猪场中PCV2的基因分型及其变异情况提供了参考资料,也为今后PMWS的流行病学研究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