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服“金双歧”治疗新生儿黄疸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制剂"金双歧”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7例新生儿疸病例随机分为治疗观察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观察组加用"金双歧”口服.结果2组的黄疸消退的时间分别为(4.0±2.0)d,(5.5±2.5)d(P<0.01).第5天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分别为(45.6±17.34)μmol/L、(82.5±32.6)μmol/L(P<0.01).结论[HTSS〗金双歧对新生儿黄疸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老年性便秘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老年性便秘患者肠道菌群构成特点。方法 :通过活菌定量培养计数法 ,动态观察 30例老年性便秘患者粪菌群的变化规律 ,并与 32例健康老年人比较。结果 :老年性便秘组每克粪便的活菌数(x± s)分别为 :大肠埃希菌 9.90± 1.4 9,肠球菌 7.81± 2 .6 8,乳酸杆菌 7.2 7± 1.0 1,双歧杆菌 6 .6 8± 1.2 9,类杆菌 6 .92± 0 .91,梭杆菌 10 .0 5± 1.2 1。老年健康组每克粪便各类活菌数 (x± s)分别是 :大肠埃希菌8.6 1± 2 .2 9,肠球菌 7.5 4± 2 .5 2 ,乳酸杆菌 8.2 2± 0 .6 3,双歧杆菌 9.86± 0 .4 4 ,类杆菌 9.4 1± 0 .35 ,梭杆菌7.73± 1.32。两组比较 ,老年性便秘组肠杆菌显著增高 (P<0 .0 5 ) ,梭杆菌非常显著性增高 (P<0 .0 1) ;类杆菌和双歧杆菌非常显著性减低 (均 P<0 .0 1) ;乳酸杆菌显著性减低 (P<0 .0 5 )。结论 :老年性便秘病人肠道菌群正常结构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主要表现在以双歧杆菌为主的有益菌数量非常显著性减低 ,腐败梭菌等条件致病菌数量呈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增高。  相似文献   

3.
双歧杆菌奶粉对幼儿肠道内环境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分离到的短型双歧杆菌 CT5 0 6 6制成菌粉 ,同脱脂奶粉及 L actosucrose混合后即为试验用“双歧奶粉”,其中含短型双歧杆菌 CT5 0 6 6 :10 8CFU / g、L acto- sucrose:6 0 mg/ g。给 8名婴幼儿 (1.0~ 6 .0岁 ,离乳 )每天服用 2 5 .0 g。分别于服用前及服用 1周后、2周后及服用结束 1周后 ,检测服用儿肠内细菌群及腐败产物的变化。双歧杆菌数由服用前的 9.99± 0 .16 (log(CFU ) / g)升高到 2周后的 10 .6 1± 0 .16 ,有十分显著性差异。双歧杆菌数占肠内细菌总数的百分率由服用前的 (2 2 .1± 10 .2 ) %升高到 2周后的 (5 2 .6±12 .2 ) % ,有显著性差异。腐败菌数亦显著下降 ,与服用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尤其是乙酸及乳酸量显著升高 ,分别由服用前的 (2 35 .5 1± 41.3)μmol/ g、(77.15± 44 .4)μmol/ g升高到服用 2周后的 (311.5 5± 30 .8)μmol/ g、(115 .12± 2 4.2 )μmol/ g,有显著性差异。粪便中的腐败产物显著降低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服用 2周后粪便中的吲哚、粪臭素等的含量与服用前相比显著降低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服用期间粪便的 p H值显著降 ,有显著性差异。上述结果表明 ,服用“双歧奶粉”后 ,8名服用儿的肠内细菌群及肠道内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大豆多糖对双歧杆菌及人肠道菌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大豆多糖对双歧杆菌及肠道菌群生长的影响。方法替换Bs培养基中的碳源,分为不加糖、加葡萄糖2%、加大豆多糖2%、加大豆多糖5%、加低聚果糖2%五组,加3种双歧杆菌(长双歧、青春双歧、两歧双歧)菌液1%,测其24h后的活菌数,比较大豆多糖对双歧杆菌生长的影响;替换Bs培养基中的碳源,分为不加糖、加葡萄糖2%、加大豆多糖2%,加低聚果糖2%四组,加人体粪便菌液1%,模拟人体肠道环境厌氧培养24h后,用选择性培养基测其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活菌数,观察大豆多糖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大豆多糖添加量为5%时对长双歧的促进作用明显优于不加糖组(P〈0.05);大豆多糖对人体肠道各菌群的生长促进作用与低聚果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豆多糖对长双歧杆菌的体外促进作用较明显;以粪菌群发酵糖试验表明,大豆多糖对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均有促进作用,和低聚果糖作用效果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益生元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随机抽取 型、 型糖尿病以及透析患者各 10例进行 CH- 1双歧杆菌制剂服用试验。并对前述患者服用 CH - 1双歧杆菌制剂的肠内细菌群和肠内腐败物质以及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分析。 型糖尿病患者服用期间 ,双歧杆菌数占肠内总菌数的百分率由 (0 .84± 0 .75 )‰升高到服用 14 d后的 (7.2 5± 7.4 9)‰ ,差异有显著性。腐败菌数亦显著下降 ,卵磷脂酶阳性腐败梭菌由 8.14± 0 .37下降到服用 14 d后的 6 .0 9±0 .4 9(差异有十分显著性 )。 型糖尿病患者服用期间 ,双歧杆菌数占肠内总菌数的百分率由 (2 .4 0±3.18)‰升高到服用 14 d后的 (5 .5 6± 7.4 8)‰ ,差异有显著性。腐败菌数亦显著下降 ,卵膦脂酶阳性腐败梭菌由 7.99± 1.15下降到服用 14 d后的 5 .93± 0 .17(差异有十分显著性 )。透析患者患者服用期间 ,双歧杆菌数占肠内总菌数的百分率由 (0 .6 78± 0 .92 )‰升高到服用 14 d后的 (7.0 8± 6 .95 )‰ ,差异有显著性。腐败菌数亦显著下降 ,卵膦脂酶阳性腐败梭菌由 8.33± 0 .5 0下降到服用 14 d后的 5 .96± 0 .4 4 (差异有十分显著性 )。服用 CH- 1双歧杆菌制剂后粪便中腐败物质含量的变化 , 型糖尿病患者服用 CH- 1双歧杆菌制剂后 ,氨由 82 3± 76 .2 (μg/ g)下降到服用 14 d后的 4 71± 73.0 ,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规律以及服用拜糖平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光冈法对糖尿病患者、服用拜糖平患者及正常人群粪便中的双歧杆菌、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结果糖尿病患者粪便中肠杆菌科细菌增加(9.0±0.5 vs 8.5±0.8,P<0.05),而双歧杆菌和类杆菌数量减少(分别为8.1±1.2 vs 8.9±1.9和9.2±1.0 vs 9.9±1.4,P<0.05);服用拜糖平的患者肠道内类杆菌数量进一步减少(9.1±1.3,P<0.05),双歧杆菌和肠杆菌科细菌有所恢复(分别为8.8±1.3和8.6±0.9,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肠道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 通过对大连市市区部分正常中老年人肠道菌群情况的检查结果统计分析,为该市正常中老年人肠道菌群正常指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取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粪便,分别采用显微镜检查和微生物培养方法,进行肠道菌群分析。选择涂片均匀的大便标本,用油镜计数500个细菌,计算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比例。结果 正常中年人肠道菌群具体比率情况报告如下:革兰阴性杆菌:55.5±5.7,革兰阳性球菌19.9±5.8,革兰阳性杆菌17.2±5.0;老年人的肠道菌群具体比率情况报告如下:革兰阴性杆菌69.5±6.4,革兰阳性球菌13.1±4.9,革兰阳性杆菌14.9±5.9,真菌孢子0.1±0.1。经过粪便标本菌群分析,老年组的双歧杆菌数量明显下降。结论 年龄等因素对肠道菌群有影响,临床诊断与检验应考虑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生素、肠道准备以及饮食对SD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分为对照组,抗生素组,肠道准备组,禁饮食组,术后早期禁饮食组和术后早期进食组,共处理4天,第5天脱颈椎处死,无菌条件下取回盲部粪便进行细菌培养并计数。结果:抗生素组、肠道准备组以及禁饮食组与对照组比较,抗生素组与肠道准备组、禁饮食组比较,大肠杆菌、类杆菌数量均明显增加,双歧杆菌、肠球菌数量均显著减少,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显著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进食组与术后禁饮食组相比,大肠杆菌、类杆菌数量有所减少,双歧杆菌、肠球菌数量有所增加,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有所提高,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肠道准备以及禁饮食均可引起SD大鼠肠道菌群失调,其中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最大;并且术后早期进食对肠道菌群失调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亮  沈丽  王东升  韩立慧  王茂龙  刘汉成  周岩冰 《生物磁学》2011,(10):1924-1926,1920
目的:探讨抗生素、肠道准备以及饮食对SD大鼠肠道茵群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分为对照组,抗生素组,肠道准备组,禁饮食组,术后早期禁饮食组和术后早期进食组,共处理4天,第5天脱颈椎处死,无茵条件下取回盲部粪便进行细菌培养并计数。结果:抗生素组、肠道准备组以及禁饮食组与对照组比较,抗生素组与肠道准备组、禁饮食组比较,大肠杆菌、类杆菌数量均明显增加,双歧杆菌、肠球菌数量均显著减少,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显著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进食组与术后禁饮食组相比,大肠杆茵、类杆菌数量有所减少,双歧杆菌、肠球菌数量有所增加,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有所提高,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肠道准备以及禁饮食均可引起SD大鼠肠道茵群失调,其中抗生素对肠道茵群的影响最大;并且术后早期进食对肠道茵群失调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婴儿肠道双歧杆菌的构建规律,初步探索母乳双歧杆菌与婴儿肠道双歧杆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纳入57对母婴志愿者,根据喂养方式分为母乳(BF)组(n=31)和混合喂养(MF)组(1月龄内添加奶粉时间>8 d,n=26),收集产妇产后0天、第30天的母乳,以及婴儿出生后0天、第7天、第30天的粪便。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母乳和婴儿粪便中双歧杆菌属、角双歧杆菌(B. angulatum)、链双歧杆菌(B. catnulatum)、齿双歧杆菌(B. dentium)、短双歧杆菌(B.breve)、两歧双歧杆菌(B. bifidum)、长双歧杆菌长亚种(B. longum subsp. longum)、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longum subsp. infantis)及青春双歧杆菌(B. adolescentis)的丰度。观察2组婴儿肠道双歧杆菌0―7―30天的构建规律;分析母乳双歧杆菌与婴儿肠道双歧杆菌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0―7―30天2组婴儿肠道双歧杆菌构建过程存在差异。母乳双歧杆菌与婴儿肠道双歧杆菌存在相关:0 d时,BF组母乳B. a...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口服乐腹康胶囊活菌制剂对正常人体肠道的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杆菌等的影响。结果显示口服后,对肠道菌群有短暂(1~2天)抑制生长作用,而后对厌氧菌中的双歧杆菌、乳杆菌有明显促进生长的作用。双歧杆菌在服药前平均为506±103亿/克,服药后10天升至1873±143亿/克,增长370倍(P<005),有显著性差异。乳杆菌服药前平均数为274±025亿/克,服药后10天升至507±121亿/克,增长185倍。而对需氧的大肠杆菌和其他肠道球菌有持续的抑制作用,大肠杆菌服药前平均数为342±021亿/克,服药后10天降至105±009亿/克,仅为原来的30%(P<005),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双歧杆菌对窒息新生儿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对窒息新生儿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窒息新生儿 38例随机分为金双歧治疗组 (简称治疗组 ) 2 0例和非金双歧治疗组 (简称对照组 ) 1 8例。于生后 2 4h内采血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 (E 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E ICR) ,随后予以脱水、止惊等常规治疗 ,治疗组加金双歧 (双歧杆菌活菌制剂 )口服 7d ,并于第 7~ 8天各组再次抽血进行上述检测。结果 :生后第 1天两组新生儿E C3bRR和E ICR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7~ 8d时治疗组E C3bRR为 (1 9 2 0±4 1 2 ) %显著高于对照组 (1 2 2 7%± 3 63 % ,p <0 0 5) ,E ICR为 (1 1 53± 3 1 8) %显著低于对照组(1 5 40 %± 3 0 2 % ,p <0 0 5)。 结论 :双歧杆菌可使红细胞免疫功能上调 ,从而增强窒息新生儿的抗感染能力和减轻脑的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13.
甘露寡糖对断奶仔猪肠道主要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健康的 35日龄断奶仔猪 4 8头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3圈 ,每圈 8头。一组为含 0 .5 %甘露寡糠 +基础日粮 ,另一组为基础日粮。试验开始第 7天 ,每组各随机选 6头仔猪 ,麻醉后剖腹取肠道内容物以测定盲肠和结肠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浓度和 p H。试验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甘露寡糖可以显著降低盲肠、结肠大肠杆菌浓度 (P<0 .0 5 ) ;同时显著提高盲肠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浓度 (P<0 .0 5 ) ,但对结肠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影响不显著 (P>0 .0 5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与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6年4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病房收治的单纯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67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院体检结果正常者65例为对照组。分别收集观察组患者治疗前1天、治疗第3天和治疗1周后3个不同时间节点的粪便标本,同时收集对照组的粪便标本,通过FISH实验检测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含量差异,同时通过16SrRNA/DNA荧光定量PCR技术进一步明确观察组患者3个时期肠道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和乳杆菌与对照组的数量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1天双歧杆菌值为6.2%±0.56%,治疗第3天为4.3%±0.34%,治疗1周后为8.7%±0.56%,对照组双歧杆菌值为9.4%±0.98%。观察组患者治疗前1天乳杆菌值为5.4%±0.86%,治疗第3天为4.9%±0.24%,治疗1周后为6.1%±0.72%,对照组乳杆菌值为8.3%±0.51%。治疗前1天与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6SrRNA/DNA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观察组患者在3个治疗时期中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数量的对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在治疗第3天较低,1周后有所回升;大肠埃希菌数量在治疗第3天亦较低,但1周后没有明显回升。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肠道菌群数量与健康人相比有所下降,肠道乳杆菌、大肠埃希菌和双歧杆菌失调可能影响其发病和转归。  相似文献   

15.
低聚果糖体内外对肠道菌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低聚果糖 (FOS)体内外对肠道菌双歧杆菌、类杆菌和肠杆菌科菌的增殖作用。方法 :FOS 1g/ (kg· bw· d) ,灌服 (ig)小鼠 ,连续 14 d后 ,取粪便 ,选择性培养基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各菌群。体外试验中 ,按 1%的 FOS添加到各人肠道分离菌培养液中 ,培养 2 4h后测其吸光度 A值和 p H值变化。结果 :ig FOS的小鼠肠道双歧杆菌和肠杆菌数量分别是 9.16± 0 .67和 8.3 3± 0 .70 (log10 N CFU/ g) ,高于对照组(P<0 .0 5)。 FOS体外对各肠道分离菌均有增殖作用 ,依大小分别是双歧杆菌、类杆菌和肠杆菌 ,其 A值分别增加了 0 .8~ 1.192、0 .80 2和 0 .198~ 0 .461,其 p H值分别降低了 1.5~ 1.68、1.2和 0 .2~ 0 .58。结论 :FOS体内外有相对选择性增殖双歧杆菌的作用 ,对类杆菌和肠杆菌也有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类肠道中的重要生理性细菌——双歧杆菌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概述 Tissier于1899年首先从母乳营养儿的粪便中分离出了双歧杆菌并指出:该菌占婴儿粪便中细菌总数的98%以上;婴儿的健康与该菌在肠道中的数量密切相关。并且为了增强婴儿对肠道疾病的抵抗力,他曾试图给体弱婴儿服用双歧杆菌培养物。当时对于人工营养儿及成年人粪便中双歧杆菌数量是否也占优势的问题尚有争论,甚至在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大肠杆菌的数量在人类肠道中占优势的观  相似文献   

17.
对Ⅰ、Ⅱ型糖尿病及透析患者的肠道内环境和血液指标进行了比较观察.肠内细菌群的检测采用光冈复合式法;氨和硫化物的测定,采用Terada的方法;吲哚及臭素等的测定方法采用同吉原方法.临床主要生化指标观察方法,采用美国康宁644电解质分析仪和美国RA-1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随机选取住院的Ⅰ、Ⅱ型糖尿病以及透析患者各10名对肠道内环境以及血离子、肾功能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1)肠内细菌群变化Ⅰ型糖尿病患者,双歧杆菌数为7.73±0.44(log CFU/g),占肠内总菌数的百分率为(0.84±0.75)‰.腐败菌数亦为8.14±0.37.Ⅱ型糖尿病患者,双歧杆菌数为7.88±0.34(log CFU/g),占肠内总菌数的百分率为(2.40±3.18)‰.腐败菌数亦为7.99±1.15.透析患者,双歧杆菌数为7.76±0.42(log CFU/g),占肠内总菌数的百分率为(0.78±0.92)‰.腐败菌数亦为8.33±0.50.并检测到绿脓杆菌,其检出率为40%.(2)腐败物质的变化Ⅰ型糖尿病患者粪便中氨为823±67.2(μg/g);硫化物为50.7±16.0;粪便中苯、甲酚、吲哚、粪臭素等的变化,吲哚、粪臭素分别为57.1±12.1、53.5±11.2(μg/g).Ⅱ糖尿病患者粪便中氨为759.9±62.9(μg/g);硫化物为30±8.3.吲哚、粪臭素分别为40.1±9.9、36.5±9.1(μg/g).透析患者粪便中的氨为1 006.6±164.9(μg/g);硫化物为80±9.9.吲哚、粪臭素分别为78.7±9.7、77.9±10.1(μg/g).(3)血清无机离子的检测结果Ⅱ型糖尿病人的肾功、尿素、肌酐,尿素、肌酐、尿酸结果在正常范围内,肾脏无实质性损伤,但结果为正常值的上限,尿素5.24±2.11(mmol/L),肌酐93.8±6.15(μmol/L),尿酸0.27±0.04(mmol/L),有肾损伤的可能.Ⅰ型糖尿病人的肾脏已有轻度的实质性损害,尿素7.75±2.29(mmol/L),肌酐120.1±62.91(μmol/L),尿酸0.29±0.04(mmol/L).透析病人的肾脏已严重实质性损伤,尿素44.2±10.50(mmol/L),肌酐702.32±164.98(μmol/L),尿酸0.43±0.13(mmol/L).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双歧杆菌双元蛋白酸奶中发酵前后以及在贮藏期间的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活菌数及酸度的变化。方法 :应用改良MRS琼脂平板法检测含菌量 ,应用吉尔涅尔度表示酸度 (°T)。结果 :双歧杆菌双元蛋白酸奶中双歧杆菌含量为 3 1× 10 7CFU/ml,乳酸菌含量为 4 1× 10 8CFU/ml;°T为 6 5± 5。随着贮藏进程的延长 ,特定菌的含量随贮藏期进程而下降 ,第 4~ 5天下降明显 ;°T随贮藏期延长而逐渐上升 ,保质期内°T为 75~ 110之间。结论 :双歧双元蛋白酸奶符合酸奶国家GB2 74 6~ 1999标准。  相似文献   

19.
腹泻老年人肠道厌氧菌群的微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通过活菌定量培养计数法,动态观察了30例腹泻老年人粪便中厌氧菌群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致病微生物之间的生态关系。结果与老年健康组比较,肠道厌氧菌中双歧杆菌、拟杆菌、乳杆菌的数量非常显著减低(P<0.01),而肠杆菌和葡萄球菌数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肠球菌数量非常显著升高(P<0.01),B/E值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难辨梭菌数量非带显著性升高(P<0.01)。说明老年人腹泻时,粪便中厌氧菌(除难辨梭菌外),均明显减少,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数量相对增加,致肠菌群失调。但两组粪便中各厌氧菌种检出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别,说明老年人肠道内厌氧菌群中各菌种的定植有一定的稳定性。腹泻组共俭出六种肠道致病茵:福氏痢疾杆菌、致泻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副溶血弧菌、变形杆菌、白色念珠菌。急性细菌性腹泻较慢性腹泻肠菌群失调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20.
早期干预早产儿肠道正常菌群建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121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后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早产儿早期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观察其肠道正常菌群建立的时间以及应用抗生素天数、病情稳定天数和第7天摄人奶热量数。结果双歧杆菌组肠道正常菌群建立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1),出现菌群失调例数少于对照组(P〈0.01),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能缩短抗生素应用天数、病情稳定天数,提高第7天摄入奶热量数。结论早产儿生后应尽早应用活菌制剂,以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