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圈养小熊猫粪便微生物组成 及其影响因子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熊猫(Ailurus fulgens)经过长期的适应性进化,食性依赖于高纤维含量的竹子,同时保留了具有食肉动物特征的消化系统,在分类学、系统进化及生态学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研究旨在分析小熊猫粪便微生物结构组成,探讨其食竹习性的生物学机制。采集上海动物园和杭州动物园两种日粮的小熊猫新鲜粪便,开展基于16S rRNA基因的H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小熊猫粪便微生物的结构组成,并探讨日粮组成和年龄(幼龄组2只,成年组4只,老年组3只)对小熊猫粪便微生物结构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日粮组成会影响小熊猫粪便微生物多样性(P < 0.05),成年组小熊猫粪便微生物多样性显著高于幼龄组和老年组(P < 0.05)。在微生物门水平上,小熊猫粪便微生物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主,在属水平上以埃希-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为主。小熊猫粪便微生物中,具有代谢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功能的基因丰度最高,其次为代谢能量和脂类的基因。与纤维素降解有关的酶中,能够表达6-磷酸-β-葡糖苷酶和β-葡糖苷酶的基因丰度最高,有助于小熊猫消化高纤维性食物。小熊猫的肠道微生物具有很强的代谢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功能,并且能够产生高丰度消化纤维素的酶。  相似文献   

2.
田颖  佴文惠  王金焕  杨云飞  杨凤堂 《遗传学报》2002,29(2):124-127,T001
以狗的整条染色体特异探针,通过比较染色体涂色(Comparative Chromosome Painting),建立了小熊猫和狗的比较染色体图谱。狗的38条常染色体探针在小熊猫染色体上共检出71个同源片段。其中狗的18条常染色体每一条在小熊猫染色全上各有1个同源片段,其余的20条常染色体每一条在小熊猫染色体上各有2至5个同源片段。广泛的染色体结构重排造成了小熊猫与狗的核型差异:至少需要经过28次断裂,49次融合,4次倒位才能将狗的核型(2n=78)“转变”为小熊猫的核型(2n=36)。结合已发表的狗与家猫的比较染色体图谱,我们推测:小熊猫与家猫之间共存在26个同源片段,二者的核型之间显示了较高的同源性。通过比较分析狗的染色体同源片段在小熊猫与家猫染色体上的分布和排列,可以看出:4次染色体易拉,2次倒位造成了小熊猫与家猫的核型差异。我们的工作进一步证实了利用基因组高度重排的物种(如:狗)的染色体特异探针与核型保守的物种(如:家猫、水貂、小熊猫)进行比较染色体涂色研究,不但可以准确快速地鉴别物种进化过程中所发生的染色体间的结构重排,而且还可揭示染色体内的结构重组。  相似文献   

3.
熊猫等动物犬瘟热病毒附着蛋白基因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研究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大熊猫株、小熊猫株和长春犬株附着蛋白(H)基因的遗传这异,对H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上述3个CDV毒株的H基因全长均为1946bp,开放阅读框架(ORF)始于21-23位的ATG,终止于1842-1844位的TGA,编码607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15个CDV株推导的H蛋白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16个野毒株潜在的H-联糖基  相似文献   

4.
小熊猫的饲养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炎 《四川动物》2000,19(4):250-251
小熊猫 (Ailurrusfulgens)在动物园的饲养最早是 1 869在年英国伦敦动物园开始的。到 2 0世纪 70年代 ,世界上已有 50 0多家动物园饲养繁殖过小熊猫。国内也有 50多家动物园饲养展出过。虽然有关小熊猫饲养繁殖的文章发表了很多 (丁耀华 1 964 ,汤佛胜 1 978,熊荫芝 1 979,1 980 ,刘荣启 1 979,顾文仪 1 982 ,吕美娟 1 982 ,Anon .1 960 ,RobertsM .S .1 975,1 979,GreyB .J.1 970 ) ,但是系统阐述小熊猫饲养管理的文章在国内还未见报道。笔者从1 993年到 1 998年 ,通过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小熊猫饲养场 2 0…  相似文献   

5.
马边小熊猫对生境选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王维  魏辅文 《兽类学报》1998,18(1):15-20
1991年和1992年作者在马边自然保护区设点对与小熊猫生存有关的生态因子(植被型、竹子密度、郁闭度、坡向、坡位、水源和人为干扰)进行了调查统计。利用数量化理论分析后发现:影响小熊猫生境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是植被类型、水源和人为干扰,其次是郁闭度和竹子密度,而坡位和坡向的影响不明显。小熊猫的最适生境为离水源较近(<250m)、人为干扰较远(>1000m)和郁闭度及竹子密度适中的常绿落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6.
冶勒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和小熊猫种群能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冕宁县冶勒自然保护区设站,从各水平对同域分布、以同种竹子为食的大熊猫和小熊猫种群能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大熊猫种群的能流(1.86*10^6kJ/km^2.yr.)多于小熊猫种群(6.34*10^5kJ/km^2.yr.),前者大约是后者的2.9倍,说明大熊猫在群落中可能处于优势地位。虽然两种熊猫可利用食物资源占地面生物量的比例很大(大、小熊猫分别为12.79%和3.92%),但是其每年摄  相似文献   

7.
小熊猫犬瘟热病及病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9年2月和1999年7月,重庆动物园和雅安碧峰峡生态动物园喂养的小熊猫分别大面积爆发和流行犬瘟热病,重庆动物园小熊猫死亡11只,死亡率达100%,碧峰峡动物园小熊猫死亡4只,死亡率为25%,两地发病猫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变化不完全一致,但均有血便、呼吸急促、不食、精神差、肺出血充血等类似症状。从碧峰峡动物园患病小熊猫分离出的犬瘟热毒株(cdv2株)对VEFO细胞适应性比重庆动物园分离的毒株(cdv1株)强,其TCID50达10^-6。两地分离的毒株均能同抗犬瘟热阳性高免血清反应。此外,用抗犬瘟热高免血清治疗,成功地挽救了12只病重的小熊猫。  相似文献   

8.
小熊猫染色体异染色质的显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培养的小熊猫外周淋巴细胞为实验材料,结合C-显带技术及CMA3/DA/DAPI三竽荧光杂色的方法,对小熊猫的染色体组型、C-带带型及CMA3/DA/DAPI荧光带带型进行了研究,发现:(1)经C-显带技术处理,可在小熊猫染色体上呈现出一种极为独特的C-带带型。在多数染色体上可见到丰富的插入C-带及端粒C-带。而着丝区仅显示弱阳性C-带;(2)除着丝粒区外,CMA3诱导的大多数强荧光带纹与C-阳性  相似文献   

9.
小熊猫栖息于喜马拉雅与横断山脉,是亚洲濒危物种。中国的小熊猫谱系已登记圈养小熊猫个体968 只,现有存活个体355 只(2013 年),然而,现有谱系中存在部分信息不明确的问题。为此,我们选择19 对小熊猫特异性引物对41 只圈养小熊猫进行微卫星扩增,并分析其亲缘关系。将获取的亲子鉴定结果,结合种群原始记录信息,利用Pedigraph 软件构建福州圈养小熊猫的种群遗传谱系图。结果表明:在母子关系确实的情况下,19个基因座位的联合父权排除概率为0. 99999968;利用6 个已知双亲的后代检验19 个基因座位的可信度,后代与双亲的基因型完全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表明19个基因座位能有效确认小熊猫的亲权关系。应用19 个微卫星标记成功地为15 个后代找到了生物学父亲。尽管一些雌性个体在繁殖期有多重交配的行为,亲子鉴定的结果显示同一窝小熊猫均来自单一父权。基因型比对结果表明7 对双胞胎均属于异卵双生子。福州种群的后代中除#920和#921 外,其余均源于#487 或#898 两只雄性,表明不同个体参与繁殖的机会不均等。因此,利用现代繁殖技术,加强濒危野动物种群管理,科学制定繁殖计划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野生动物的保护手段主要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与离体保护。精原干细胞(SSCs)是雄性动物维持生殖能力的根本,既能通过自我更新产生新细胞,也能通过分化产生精子,在小熊猫(Ailurus fulgens)离体保护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动物睾丸中精原干细胞数量极少,分离纯化与体外培养对于其研究和应用至关重要。本研究选择整合素α6(ITGA6)蛋白作为精原干细胞分子标记,采用免疫磁珠分选(MACS)技术富集了3月龄小熊猫睾丸中的ITGA6阳性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分选后ITGA6阳性细胞纯度可达74.27% ± 8.73%,显著高于分选前(32.60% ± 3.06%)。将分选后的细胞接种到层粘连蛋白包被的细胞培养板中,用含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培养10 d后,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典型的精原干细胞集落,结合逆转录PCR(RT-PCR)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发现这些细胞集落特异性表达精原干细胞分子标记蛋白ITGA6、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蛋白(PLZF)和胸腺细胞分化抗原1(THY1),同时也表达生殖细胞标记蛋白VASA和DAZL。本研究结果证实,ITGA6可作为小熊猫精原干细胞的分子标记用于细胞分选富集,同时初步建立的培养体系也为小熊猫精子发生机制与应用研究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1.
于1999年12月-2000年4月在成都动物园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4只雌性小熊猫(Ailurus fulgens)粪样中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的变化,同时对其交配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雌性小熊猫进入发情期后,粪样中E2迅速升高,并多次出现峰值,表明小熊猫可能是季节性多发情动物。交配行为发生前E2出现峰值,P水平上升,说明E2和P是启动雌性小熊猫交配行为的重要因素;未伴随有P水平相对上升的E2峰值不能引起雌性小熊猫发生交配行为,该现象为暗发情。交配行为发生后P水平持续升高,据此推断小熊猫的排卵方式可能是诱导排卵,诱导因子是交配刺激。  相似文献   

12.
福州地区圈养小熊猫的饲养与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于1994年引进小熊猫进行人工饲养。2000年小熊猫繁殖成功。2000~2005年累计饲养成年雌性小熊猫54只,其中33只小熊猫出现发情行为,发情率61%。发情的小熊猫中19只怀孕和分娩,受胎率为57.6%,共产仔36只,幼子育成9只,育成率25%。本文报道了这期间小熊猫的饲养管理和繁殖情况,并讨论了两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小熊猫霉菌毒素中毒性肝炎的群发病案。35 只小熊猫中,21 只发病,5 只死亡。通过日粮成分调查,饲料中霉菌毒素检测,病原微生物检查,血液参数测定,病理学检查和动物试验,确诊为呕吐毒素(DON)和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中毒。依据调查结果对小熊猫进行治疗,小熊猫预后良好。结论:(1)小熊猫对霉菌毒素(DON 和F-2 毒素)极其敏感,应予以高度重视;(2)DON 和F-2 毒素存在相互增强作用,对小熊猫的毒性作用主要为肝毒性和肾毒性,并可导致小熊猫机体免疫功能降低;(3)小熊猫对霉菌毒素的耐受性与环境的适应性有关,应激因素能提高小熊猫对霉菌毒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小熊猫繁殖周期血清雌二醇、孕酮含量变化规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连续16 次测定了2只成体雌性小熊猫血清雌二醇和孕酮含量变化,历经发情间期、发情期和两次妊娠期;连续9次测定了7只小熊猫妊娠期的孕酮含量变化。结果:(1)发情间期,小熊猫血清雌二醇的水平一直维持在低水平(基础水平),进入发情前期,血清雌二醇水平明显升高,在发情期一直维持高水平,配种后迅速降至基础水平; (2)小熊猫血清孕酮含量在发情间期和发情期均维持在较低水平,直至发情期过后才出现升高,在妊娠期一直维持高水平,峰值出现在5 月;(3)发情的小熊猫不论妊娠与否,在妊娠期内血清孕酮含量均维持在高水平。研究表明:小熊猫血清雌二醇、孕酮含量变化能直接反映其繁殖规律,雌二醇对启动雌性小熊猫季节性繁殖起重要作用;在妊娠期内小熊猫血清孕酮含量升高不能作为判断小熊猫妊娠的标准;雌性小熊猫在妊娠期有假孕现象。  相似文献   

15.
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CD)是由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CDV属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成员,宿主谱很广,可感染犬(Canis familiaris)、狐狸(Vulpes vulpes)、貉(Ussuriensis)、狼(Canis lupus)、雪貂(Lepus zibellina)、虎(Panthera tigris)、狮(Panthera leo)、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小熊猫(Ailures fulgens)、黑熊(Selenarctas thibetanus)等动物,严重危害养犬业、经济动物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以及野生动物的生存.  相似文献   

16.
小熊猫是珍贵的观赏动物,病理材料难得,这一例小熊猫的肝中毒性营养不良,胃肠卡他和动脉硬化症的病因分析,对各地动物园饲养小熊猫,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8岁雄性小熊猫系1973年在四川捕捉,养  相似文献   

17.
部分裸子植物叶片总蛋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艇  苏应娟  黄超  朱建明   《广西植物》1999,19(4):367-372
采用SDS- PAGE 技术, 分析了红豆杉科(Taxaceae) 植物南方红豆杉( Taxus chinensisvar- mairei (Lemee et Levl-) Cheng et L-K-Fu) 、穗花杉( Amentotaxus argotaenia (Hance) Pil ger) 、云南穗花杉( A- yunnanensis Li) 、白豆杉( Pseudotaxuschienii(Cheng) Cheng) 以及三尖杉科(Cephalotaxaceae) 、植物三尖杉( 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f-) 、粗榧( C-sinensis (Rehd-etWils-) Li) 、海南粗榧( C-hainanensis Li) 、篦子三尖杉( C-oliveri Mast-) 和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 、植 物罗汉松 ( Podocarpus macrophyllus ( Thunb- ) D-Don) 、鸡毛 松( P-imbricatus Bl-) 、竹柏( P- nagi(Thunb-) Zoll) 、陆均松( Dacrydium pierrei Hickel) 共12 种植物的叶片蛋白, 在蛋白质水平上采用  相似文献   

18.
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樟科的紫楠(Phoebe sheareri(Hemsl.)Gamble),浙江楠(Ph.chekiangensis S.B.Shang)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Linn.)Presl.)浙江桂(C.chekiangensis Nakai),细叶香桂(C.subaveniumMiq.)、江浙山胡椒(Lindera chienii Cheng)、钓樟(L.r  相似文献   

19.
利用植物他感作用灭螺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60,自引:4,他引:56  
通过调查有螺滩地林下植被的演变和乌柏(Sapiumsebiperum)、枫杨(Pterocaryastenoptera)等滩地造林树种的灭螺效果发现,鸡矢藤(Paederiascandens)、水芹(Oenanthejavanica)的个体数量与钉螺的数量呈正相关关系,X2分别为12.8和11.2(a<0.02),而益母草(Leonurusartemisia)、问荆(Equisetumarvense)、酸模叶蓼(Rumexacetosa)、打碗花(Calystegiahederacea)、紫云英(Astragalussinicus)等与钉螺的数量呈负相关关系(a<0.02)经过一个汛期,枫杨、乌柏叶片使钉螺死亡率从草滩对照的2%升至43.3%和44.1%  相似文献   

20.
云木香化学成分研究 II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丽江产云木香(SaussrealappaC.B.Clarke)根中分离得到的另外7化合物,它们分别是孕甾炮醇酮(pregnenolone)(1),β-谷甾醇(β-sitosterol)(2)葫萝卜甙(daucosterol)(3),苯丙素甙(syringin)(4),木质素甙(1-hydroxypinoresinol-1-β-D-glucopyranoside)(5)油酸(z,z)-9,12-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