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氧化氯对球形棕囊藻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海洋赤潮生物-球形棕囊藻汕头株(Phaeocystis globosa,ST strain)为材料,研究了ClO2对不同起始藻密度的棕囊藻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结果表明,ClO2对球形棕囊藻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藻密度为2.35×10^9cells·L-1时,高于0.74×10-2mmol·L-1的ClO2对棕囊藻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于2.96×10-2mmol·L-1的ClO2对棕囊藻具有显著的杀灭作用.藻密度与ClO2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剂量关系.藻密度为2.35×10^9、1.18×10^9、4.70×10^8、1.18×10^8 cells·L-1时。其96h的有效杀藻浓度分别为2.96×10^-2、2.22×10^-2、1.48×10^-2和0.59×10^-2mmol·L^-1.藻密度越高。杀灭单位藻细胞所需ClO2的浓度越低.ClO2作为杀藻剂在赤潮治理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利用紫外杀菌灯(λ=254nm,30w)作为光源,采用鱼腥藻悬浮体系,研究了水溶液中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光降解反应中影响降解速率的相关因素。实验结果表明,EE2浓度在5—20mg/L范围内,光降解效率与EE2初始浓度成正比,反应是假一级反应。藻的浓度对EE2的降解效率有一定的影响。光降解产物的红外光谱(IR)表明,EE2在紫外光作用下光降解破坏了苯环,开环结果生成了C=0结构产物,同时表明可能发生脱碳反应。  相似文献   

3.
杜氏藻属(Dunaliella)是绿藻门的一类极端耐盐的单细胞藻。本文通过核基因ITS序列和叶绿体基因rbcL序列确定了一株分离自舟山群岛的杜氏藻D3的分类地位,并比较了4种NaCl浓度对该藻的生长、蛋白质含量、总脂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以期为该藻在今后的科研与应用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该藻与23株杜氏藻的ITS序列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026—0.136之间,与21株同属藻rbcL序列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005~0.060之间,由遗传距离和聚类图推断该杜氏藻D3属于D.viridis。不同NaCl浓度对该藻D3生长影响表明1.00mol·L^-1NaCl培养藻生长最快,培养至10d时,0.44mol·L^-1、2.00mol·L^-1和3.00mol·L^-1NaCl培养藻细胞数分别是它的85.9%、93.2%和80.7%;该藻可溶性蛋白含量在1.00mol·L^-1 NaCl培养最高;藻细胞总脂含量在0.44-2.00mol·L^-1NaCl浓度范围内随盐度升高总脂含量增加,2.00mol·L^-1 NaCl培养最高(占干重的22.3%);叶绿素荧光参数(F√Fm、ФPSII qp)在高盐(3.00mol-LL^-1 NaCl)培养显著降低,而NPQ则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对谷氨酸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SH-SY5Y细胞传代培养,分为四组:(1)阴性对照组;(2)氧化损伤组:0.1 mmol·L~(-1)谷氨酸作用24 h;(3)17β-雌二醇低、高浓度组:加入(1.0×10~(-4) mmol·L~(-1)和1.0×10~(-3)mmol·L~(-1))17β-雌二醇作用24 h之后,加入谷氨酸作用24 h。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Hoechst-PI染色观查细胞凋亡,分光光度计检测上清液中Caspase-3及Caspase-9含量。结果:7β-雌二醇能明显抑制谷氨酸诱导的细胞活性的下降,减少谷氨酸所致SH-SY5Y细胞内ROS的生成,降低细胞凋亡率,减少凋亡因子的活性。结论:17β-雌二醇对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雌激素是否通过AKT途径调控子宫内膜癌KLE细胞中乙二醛酶Ⅰ(GlyoxalaseⅠ,GloⅠ)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雌激素(17-β雌二醇)处理或AKT途径抑制剂(LY294002)处理子宫内膜癌KLE细胞后GloⅠ的mRNA或蛋白的表达情况。实验分4组:Con组(对照组);LY294002组(LY294002处理组);E2组(17-β雌二醇处理组);E2+LY294002组(LY294002预处理1小时后再17-β雌二醇处理组)。结果:1、经不同浓度的17-β雌二醇(Con、10^-11、10^-10、10-9M)作用于KLE细胞24小时后,GloⅠ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58±0.04,1.82±0.03,1.81±0.04,以10^-10M的浓度时最为显著(P〈0.05)。以10,lOM的17-13雌二醇作用于KLE细胞48小时后,GloⅠ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1.79±0.02,高于Con组。2、以LY294002抑制AKT途径后,KLE细胞中GloⅠ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69±0.0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16±0.02,均低于Con组.3、E2+LY294002组GloⅠ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2±0.04、1.01±0.03,均低于E2组中GloⅠ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E2组分别为1.34±0.03、1.79±0.02。LY294002组GloⅠ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9±0.03,0.16±0.02,均低于Con组GloⅠ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论:雌激素可上调子宫内膜癌KLE细胞中GloⅠmRNA和蛋白的表达。抑制AKT途径可下调子宫内膜癌KLE细胞中GloⅠmRNA和蛋白的表达。AKT途径在雌激素调控子宫内膜癌KLE细胞中GloⅠ的表达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和放射免疫测定法,探讨外源性一氧化氮(NO)对大鼠下丘脑-腺垂体-卵巢轴的调控作用。取体重210g左右健康雌性SD大鼠的下丘脑、腺垂体及卵巢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进行原代培养;24h后,按下列实验分组顺序,在培养液中加入硝普钠(SNP),使其终浓度分别为1×10^-3 mol·L^-1(SNP1)、5×10^-3 mol·L^-1(SNP2),  相似文献   

7.
丛红群  岳旺 《生物磁学》2009,(3):444-447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琥珀酸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oltage—dependent calcium channels,VDCC)电流的作用,初步探讨琥珀酸对神经元保护的电生理学基础。方法:采用传统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和制霉菌素(nystatin)穿孔膜片钳技术观察琥珀酸对海马CA1区神经元VDCC电流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琥珀酸(10^-6、10^-5、10^-4、10^-3、10^-2和10^-1mol·L^-1)在海马CA1区对低电压激活(low—voltage activated,LVA)钙通道电流未见任何影响,而对高电压激活(high—voltage activated,HVA)钙通道电流的抑制呈浓度依赖性。对照组HVA钙电流为580.05±17.32pA,分别给予10^-6、10^-5、10^-4、10^-3、10^-2和10^-1mol·L^-1。的琥珀酸后,HVA钙电流依次为563.74±16.65,517.99±15.24,444.66±13.26,405.32±19.11,269.03±9.96和86.41±3.25pA,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8,P〈0.01)。结论:琥珀酸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VA钙电流,而对LVA钙电流无影响。由此推测琥珀酸可能通过抑制HVA钙电流减少Ca^2+内流而影响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抑制癫痫的形成,其脑保护作用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pH值条件下大鼠胸主动脉对多巴胺反应性的变化。方法:采用离体血管灌流方法,观察①胸主动脉对不同浓度多巴胺的反应。②检测不同pH值备件下血管对多巴胺反应性的变化。结果:①不同浓度多巴胺(10^-6mol·L-1,10^-5mol·L^-1,10^-4mol·L^-1)均能增加正常大鼠胸主动脉收缩力。②pH值依次降低(7.4,7.3,7.2,7.1,7.0,6.9,618,6.7),大鼠离体胸主动脉对多巴胺10^-5mol/L反应性下降,血管在pH6.6时完全失去对多巴胺的反应性。结论:大鼠胸主动脉对多巴胺刺激的反应性随环境pH值的变化而变化,表现为随着环境pH值的下降,离体动脉对多巴胺刺激的反应性也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9.
玻碳电极在活化后,在pH=5.6的柠檬酸-磷酸二氢钠缓冲体系中,在-0.8—0.1V范围内进行循环伏安扫描,可观察到明显的准可逆氧化还原峰,峰电流与扫速成正比。实验表明,VB2在玻碳电极表面有弱吸附现象,VB2浓度与峰电流在1.0×10^-5~2.0×10^-4moL/L之间线性关系较好,最低检测隈为5.0×10^-7mol/L。  相似文献   

10.
经室内侵染力测定,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皆能侵染雷公藤丽长角巢蛾Xyrosaria lichneuta幼虫,不同菌株的侵染力存在显著差异。3株白僵菌中,Bb27菌株毒力最强,菌液为1×10^5~1×10^9个·mL^-1五个不同浓度梯度的孢子悬浮液时,害虫15d校正死亡率在58.3%-100%之间;LT50分别为9.36d,6.26d,3.89d、2.54d.2.10d;LC50为4.87×10^4个·ML^-1。3株绿僵菌中,MaZPTP01菌株毒力最强,5种孢子浓度15d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2.4%、69.0%、76.2、92.9%、95.2%;LT50分别为11.47d、6.89d、4.36d、2.68d、2.13d;LC50为7.39×10^4个·mL^-1。Bb27和MaZFIT01菌株可应用于林间作进一步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浓度Cr^3+胁迫对苦草[Vallisneria natarts(Lour.)Hara]叶片活性氧清除系统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Cr^3+浓度的提高(0.5-15.0mg·L^-1),苦草叶片中O2^-·和MDA含量、SOD和POD及CAT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显著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在10.0和15.0mg·L^-1 Cr^3+胁迫条件下显著低于对照(P〈0.05)。在1.0mg·L^-1Cr^3+胁迫条件下,O2^-·的含量达到最高(0.96 OD·g^-2);在2.0mg·L^-1Cr^3+胁迫条件下,MDA含量和SOD、POD及CAT活性最高。随Cr^3+胁迫浓度的提高,苦草叶片细胞超微结构受损程度逐渐加深,导致核仁和高尔基体消失;线粒体脊突膨胀,线粒体膜受损并出现囊泡状结构;叶绿体变形、类囊体膨胀受损并最终导致叶绿体破损。表明高浓度Cr^3+胁迫对苦草叶片细胞产生了不可逆的伤害。  相似文献   

12.
珠江口近海浮游植物生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1998~1999年对珠江口近海浮游植物进行了5个航次现场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39种.其中。硅藻最多,占72.4%,甲藻次之,占23.8%,其他门类合占3.8%.种类组成以暖水种和广温种为主;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四季的主要优势种依次为伏氏海毛藻(Thalassiothrix frauenfeldli)、柔弱菱形藻(Nitzschia delicatlssima)、伏氏海毛藻、细弱海链藻(Thalassiosira subtilis).细胞密度全年变幅0.2×10^4~2767.1×10^4cell·m^-3,四季平均98.7×10^4cell·m^-3,夏、冬季明显高于春、秋季.平面分布呈近岸明显高于外海趋势。密集区终年出现在西北海域上川岛附近.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和多样性阈值四季均值变幅分别为2.63~3.17、0.53~0.71和1.74~2.23,群落多样性水平较高,结构较稳定.  相似文献   

13.
采用群体累积培养法,研究了藻类食物的种类和浓度对红臂尾轮虫种群增长、个体大小及卵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藻种类和浓度对红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率、个体体积及卵体积均有极显著影响.不同食堕种空中,种群增长率以小球藻组最小,栅藻组最大;个体体积以小球藻组最小,栅藻组和混合藻组问无显著差异.种群增长率(Y,d^-1)与食物浓度(X,×10^6cells·ml^-1)间呈曲线相关,两者间的关系符合方程:y=-0.0040x^2+0.0409X+0.4471。在所研究的食物浓度范围内,当浓度分别高于或低于6.0×10^cells·m1^-1和3.0×10^6cells·ml^-1时,轮虫个体体积和卵体积均分别呈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对暴露于不同浓度的甲胺磷(0.01、0.1、1.0、10.0、100.0、1 000.0和10 000.0 μg·L-1)和17β-雌二醇(0.001、0.01、0.1、1.0、10.0、100.0、和1 000.0 μg·L-1)溶液中的萼花臂尾轮虫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甲胺磷和17β-雌二醇对轮虫种群动态的影响存在差异.甲胺磷和17β-雌二醇对实验期间轮虫的平均种群增长率均有显著影响,但对轮虫种群中的混交雌体受精率的平均值无显著影响;甲胺磷对实验期间轮虫种群中的携卵雌体数/非携卵雌体数和混交雌体百分率的平均值均有显著影响,而17β-雌二醇则无显著影响;甲胺磷对实验期间轮虫的休眠卵总产量无显著影响,而17β-雌二醇的影响较显著.与对照相比,10.0~10 000.0 μg·L-1的甲胺磷和100.0 μg·L-1的17β-雌二醇均使轮虫的平均种群增长率显著提高;0.1~10 000.0和10.0 μg·L-1的甲胺磷分别显著地降低了实验期间轮虫种群中的携卵雌体数/非携卵雌体数和混交雌体百分率的平均值;1 000.0 μg·L-1的17β-雌二醇显著降低了轮虫的休眠卵总产量.在实验浓度范围内,轮虫平均种群增长率(Y,d-1)与甲胺磷浓度(X,μg·L-1)之间的关系为Y=-2×10-8X2 0.0002X 0.3474.种群增长率可用于监测和评价甲胺磷对轮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正交旋转试验,探讨了反应温度(X1)、pH值(X2)、反应时间(X3)、底物浓度(X4)、DNS用量(X5)5个测定条件对木聚糖酶活力(Y)测定结果的影响,并构建了测定条件对木聚糖酶活力影响的数学模型:Y=10.2950+1.6563X1-0.0704X2+0.3179X3+1.7004X4-1.3413X5+0.0669X1X2+0.2094X1X3+0.7631X1X4+0.3301X1X5+0.1256X2X3-0.0881X2X4+0.1544X2X5+0.2596X3X4+0.1469X3X5-0.2594X4X5-0.4121X1^2-0.1258X2^2-0.2233X3^2-0.8358X1^2+0.5217X3^2.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底物浓度和DNS用量对木聚糖酶活力测定结果有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寡盐水鱼池藻菌土腥异味化合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立蒲  潘勇  曹欢  殷守仁  熊邦喜 《生态学报》2008,28(10):5173-5178
通过利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色谱测定天津市寡盐水养鱼池中浮游藻类和放线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土腥异味化合物(土臭味素和二甲基异莰醇)浓度,感官评价养殖鱼土腥异味程度,同时测定浮游藻类和放线菌生物量,探讨鱼池中土臭味素和二甲基异莰醇浓度、浮游藻类和放线菌生物量以及养殖鱼异味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寡盐水养鱼池水体中普遍存在土臭味素和二甲基异莰醇,其中二甲基异莰醇是鱼池中的主要异味物质,浓度0.33—5302.70ng·L^-1,土臭味素浓度相对较低,0.29~12.10ng·L^-1。养鱼池中共测到6门94属的浮游藻类,生物量0.07~186.48mg·L^-1,以蓝藻Cyanophyta、裸藻Euglenophyta等种类为主。放线菌共测到3个属,总生物量0.01×10^4-1.50×10^4个·L^-1,以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为主。巨颤藻Oscillatoria princeps和放线菌是天津地区寡盐水养鱼池中能够产生二甲基异莰的主要产源。水体异味和鱼肉发生异味不同步。  相似文献   

17.
以雌酮为原料,经过硝化、还原、重氮化及叠氮化钠处理,得到2-叠氮雌酮、4-叠氮雌酮、2-叠氮雌二醇和4-叠氮雌二醇。本文测定这四种叠氮衍生物作为雌二醇17β-脱氢酶底物的表观条件K_m依次为;1.75×10~(-4)mol/L、2.37×10~(-4)mol/L、1.39×10~(-4)mol/L、1.97×10~(-4)mol/L。在280nm波长激光照射下,它们均使雌二醇17β-脱氢酶失活,并遵循准一级动力学规律。如果这类亲和反应发生在雌激素依赖性肿瘤细胞内的雌激素酶或受体上,使酶或受体失去活性而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可能会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用320nm波长激光照射时,四种化合物都没有使酶失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研究了Cd^2+单因子以及与表面活性剂、模拟酸雨复合污染时对植物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Cd^2+浓度在0~10.0mg·L^-1范围内,对蚕豆胚根细胞微核的形成有强烈的诱导作用,Cd^2+浓度6.0mg·L^-1时的细胞微核率为13.85‰,对照组的微核率为4.53‰,此时污染影响指数(PI)为3.06;当环境中存在表面活性剂LAS1.0mg·L^-1或pH值降到4.5和3.5时,同-Cd^2+浓度下,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PI降低,同时伴有核变形,细胞中颗粒物增多,胚根组织不容易分散等症状,根的生长受到抑制,说明表面活性剂、酸雨对Cd^2+的毒性有协同作用。pH3.5的酸雨环境中Cd^2+对蚕豆细胞的损伤程度比pH4.5酸雨环境高,在检测高浓度、强毒性污染物的致突变效应时,应作至少3个稀释倍数,找出蚕豆根尖细胞最高微核率及PI。  相似文献   

19.
以无籽罗汉果优良株系的幼嫩茎段为试验材料,经消毒处理后,剪成带一个腋芽的茎段,在MS+6-BA0.5mg·L^-1+NAA0.05mg.L^-1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获得无菌芽苗,再以无菌芽苗的单芽茎段为外植体,建立无籽罗汉果的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0.5mg·L^-1+IBA0.2mg·^-1+GA30.03mg·L^-1,30d的增殖系数为16.4;芽苗伸长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0.05mg.L^-1+IBA0.1mg·L^-1+GA30.1mg·L^-1;芽苗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IBA0.5mg·L^-1:炼苗后,移入蛭石:珍珠岩:熟土=1:1:2(v/v/v)的基质中,成活率达98.1%。该体系的建立为无籽罗汉果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20.
长江口附近海域春季浮游硅藻的种类组成和生态分布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2002年春季,在长江口附近海域典型赤潮高发区28个大面站位采集了53个样品,从中共鉴定出隶属于31个硅藻属的80个种和变种;其中种类多样性较高的属为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有17个种,斜纹藻属(Pleurosigma),有8个种和变种;数量上较优势的种为柔弱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ma),为3.48×10^3cells·L-1,占28.54%;具槽直链藻(Melosira sulcata),为1.43×10^3cells·L-1,占16.98%;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为0.71×10^3cells·L-1,占9.85%.它们在大部分站位中都有出现;柔弱拟菱形藻和尖刺拟菱形藻的高细胞密度区主要出现在1230E断面的站位,而具槽直链藻则主要出现在长江口的31~32°N断面的站位.浮游硅藻总细胞丰度变化于0.43×10^3~23.3×10^3cells·L-1,平均4.61×10^3cells·L-1;在123°E、30.5°N的DDl5站位,无论表层还是中层,浮游硅藻总细胞丰度均最高(表层,1.85×10^4cells·L-1;中层,2.33×10^4cells·L-1).从水平分布看,浮游硅藻呈不均匀分布态势,从垂直分布看,大部分站位的表层浮游硅藻丰度高于中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