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海洋浮游植物丰度的空间插值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琳  李纯厚  戴明  蔡文贵  林钦 《生态学报》2007,27(7):2880-2888
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和数据转化的基础上,利用反距离加权(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IDW)、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s,RBF)、普通克里格(Ordinary Kriging,OK),3种插值方法,对2003年8月获得的珠江口浮游植物丰度数据进行插值运算,并对插值准确度进行交叉验证。结果显示,珠江口浮游植物丰度数据具有离散性大、存在极大和极小值、呈正偏分布等特点。而对数转化能大大减小数据的离散性和不对称性,有效消除插值结果图中各类插值噪音。交叉验证显示,插值精确度OK最高,RBF次之,IDW最低。观察插值结果等值面图,发现3种方法均能较客观地模拟出浮游植物丰度的总体分布趋势,在对局部趋势的模拟上,OK的表现最好。综合评定,OK为最适合珠江口浮游植物丰度数据的插值方法。半变异模型的选择对OK的插值结果影响不明显。在四种半变异模型中,圆形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1年8-9月南沙群岛海域的生物和环境调查资料,对网采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在鉴定的3门34属113种网采浮游植物中,甲藻门和硅藻门种类各占57.5%和40.7%,其中硅藻门的角藻属种类最多,占30.1%.网采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2.12×104 cell·m-3,丰度高值区出现在北部礼乐滩多涡区域和南部万安气旋涡附近海域.蓝藻门束毛藻属是网采浮游植物的主要功能群,占海域平均丰度的77.0%.主要优势种为铁氏束毛藻、红海束毛藻和夜光梨甲藻.优势种(类)存在较明显的空间差异,蓝藻门在S3、S5、S6和S10~S14站占优势;甲藻门在中部S4、S7~S9站占优势,硅藻门在南部S1和S2站占优势.网采浮游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3.10和0.62.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的重要环境因子有盐度、水温、铵氮、亚硝酸盐、磷酸盐和硅酸盐,以及南沙中尺度气旋涡和南沙西部沿岸流.典范对应分析排序图较好地显示了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深圳大鹏湾南澳赤潮爆发海域的表层海水中分离得到1株对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具有溶藻活性的海洋细菌,菌株编号为N10。利用液相感染法研究了该溶藻细菌的溶藻效果和溶藻作用方式。结果表明,菌株N10能使藻细胞失去运动活性,并膨胀变形,细胞膜内物质聚集于一端,藻细胞最终破裂死亡。菌悬液接种到藻液中的量越大,初始细菌密度越高,其溶藻效果越强。菌悬液以1∶10的体积比接种到藻液中时,藻细胞在24 h的死亡率为83%,至72 h全部溶解死亡;体积比为1∶20的藻细胞在24 h的死亡率为71%,之后藻细胞密度略有波动,120 h时死亡率达77%;而体积比为1∶100的藻细胞密度在前24 h有所下降,死亡率达39%,之后藻细胞密度又开始明显上升;对照组的藻细胞密度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菌悬液过滤液和高温加热处理后的菌悬液过滤液对海洋原甲藻均无溶藻活性,表明菌株N10的溶藻方式为直接溶藻。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并与GenBank数据进行同源性检索,并结合细菌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菌株N10隶属于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中的Muricauda sp.。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以南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掌握海南岛以南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1998-1999年对其进行了4个航次的现场调查。经显微镜检,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90种(包括23个变种和5个变型)。在此基础上,作者通过统计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这一区域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丰度变动和群落结构等特征。结果显示,海南岛以南海域浮游植物物种丰富,以硅藻门和甲藻门为主;物种组成的时空差异显著。其优势种的暖水性、高盐性或广盐性特征明显。冷季以广温种小舟形藻(Navicula subminuscula)占优势,随气温回升,暖水性种类优势地位突出。不同季节浮游植物丰度差异小,以硅藻门丰度占优势,但与冷季相比,暖季中甲藻门和蓝藻门丰度明显上升。4月和9月的高丰度中心位于西部海域北部湾湾口附近,1月和12月则出现在中东部水域。聚类结果显示各浮游植物群落组分无明显的斑块分布特征。群落物种多样性表现为4月和9月高于1月和12月;群落稳定性以12月份为最差;中南部水域群落稳定性较差。总之,海南岛以南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具独特的热带开阔海域生物区系特征。冷暖季群落特征有明显差异。海域水文条件对群落特征的影响复杂。  相似文献   
5.
以抗旱小麦品种长武134和不抗旱小麦品种郑引1号为试材,采用-1.2 MPa PEG 6000处理种子,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小麦幼芽中蛋白质表达和部分生理特性的变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可诱导抗旱品种幼芽产生分子量约39.5 kDa和23.0 kDa两种新蛋白亚基,不抗旱品种则无新亚基产生;在正常供水条件下,随着生育期延长,两品种中分子量为48.5 kDa的蛋白亚基表达量逐渐增强,因其对水分敏感且属于新发现蛋白,初步命名为水敏感蛋白.生理特性测定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条件下长武134的根芽比和相对含水量均高于郑引1号,而细胞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则低于郑引1号.  相似文献   
6.
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构建及在大亚湾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海洋生态系统的压力-结构-响应框架模型,从压力指标、结构指标、响应指标等几个方面构建了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GIS的海湾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法.以春季大亚湾海洋生态系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亚湾海湾生态系统春季的健康综合指数平均值为0.57±0.08,从总体看来,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处于“较好”水平,浮游植物丰度、浮游植物多样性和生态缓冲容量是其主要健康负面因子,健康状况可能面临着向“临界”状态转化的危险.实证研究表明该方法适用性强、结果客观准确、形象生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定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大亚湾杨梅坑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亚湾杨梅坑人工鱼礁区海域2007~2009年间6个航次生态环境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所建立的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模型对该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 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平均为0.794,生态系统健康总体状况处于较健康水平;(2)投礁后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明显提高,6个航次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分别为0.713、0.807、0.830、0.841、0.759、0.815;(3)不同季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呈现一定变化,总体以春、夏季节健康状况略优于秋、冬季节;(4)影响该海区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为海水总无机氮和沉积物无机碳.研究结果对于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的管理、保护和规划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珠江口近海浮游植物生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8~1999年对珠江口近海浮游植物进行了5个航次现场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39种.其中。硅藻最多,占72.4%,甲藻次之,占23.8%,其他门类合占3.8%.种类组成以暖水种和广温种为主;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四季的主要优势种依次为伏氏海毛藻(Thalassiothrix frauenfeldli)、柔弱菱形藻(Nitzschia delicatlssima)、伏氏海毛藻、细弱海链藻(Thalassiosira subtilis).细胞密度全年变幅0.2×10^4~2767.1×10^4cell·m^-3,四季平均98.7×10^4cell·m^-3,夏、冬季明显高于春、秋季.平面分布呈近岸明显高于外海趋势。密集区终年出现在西北海域上川岛附近.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和多样性阈值四季均值变幅分别为2.63~3.17、0.53~0.71和1.74~2.23,群落多样性水平较高,结构较稳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