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长安区农村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10年动态变化和规律,为学校卫生管理部门制定相应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长安区农村学生1990年与1999年身高、体重两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长安区农村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有明显改善,7—18岁男、女学生身高10年平均增长2.23cm、1.93cm,体重平均增长1.74kg、1.21kg,其增长幅度均低于全国农村学生水平。1999年最大年增长值和最大年增长率均低于1990年,身高、体重发育高峰年龄女生分别提前0.77岁、0.32岁,男生推后0.52岁、0.60岁。结论本地区农村学生身体形态发育仍处于生长长期趋势中,但增长速度已经减慢,学生生长发育的潜力有待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江西和上海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对江西和上海城乡6—22岁青少儿的身高、体重、BMI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等均值进行比较并作统计检验。结果上海学生体格发育水平明显好于江西学生,城、乡男生身高最大差距分别达7.6cm和10.7cm,城、乡女生身高最大差距分别为5.7cm和8.0cm;BMI指数显示上海学生身体充实度更好,但江西女生成年时体型相对粗壮;肺活量体重发育水平则上海学生显著低于江西学生。结论上海学生的青春期生长突增的开始时间早于江西学生,突增幅度大,增长时间也比后者长;而上海学生应加强户外活动以促进其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甘肃东乡族和汉族青少儿体质状况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季成叶 《人类学学报》2000,19(4):298-304
分析甘肃临夏地区 7— 18岁东乡族青少儿体格发育状况并和该省汉族青少儿比较。两族样本共10160人。东乡族青少儿的体格发育水平低于汉族乡村 ,更低于汉族城市水平。与1985年的资料比 ,东乡族青少儿1995年的身高明显增长 ,平均男为1.9cm,女为2.0cm,增长幅度男生低于汉族男生 ,而女生与汉族持平。但是 ,东乡族青少儿的体重和胸围增长相对缓慢 ,体型趋瘦长化增长趋势。对东乡和汉族青少儿生长发育差异的产生原因作分析 ,同时根据分析所展示的趋势 ,预期该族青少儿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生长发育水平将有稳定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前中国蒙古族主要族群身高情况。对中国蒙古族共13个族群4410例(男43%,女57%)成人身高进行了测量,分析蒙古族身高分型情况,探讨不同年龄组之间、不同族群之间的身高变化趋势。中国蒙古族男性为超中等身材,女性为中等身材。在13个族群中,男性是额济纳土尔扈特部身高最高,云南蒙古族身材最矮。女性是鄂尔多斯部身材最高,云南蒙古族身材最矮。3个年龄组间身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女性都以高型出现率最高,过矮型出现率和很高型出现率都很低。中国蒙古族身高与中国其他北方族群接近,高于7个中国南方族群,低于北方汉族,但高于南方汉族,低于日本人、韩国人。中国蒙古族13个族群间身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中国族群中蒙古族属于身材较高的族群。  相似文献   

5.
本文抽样测量会宁地区高一学生身高、体重、肱三头肌皮褶厚度, 肩胛下皮褶厚度, 腹部皮褶厚度, 分析BMI值, 估测身体密度, 计算体成分, 目的是分析会宁高一学生皮褶厚度和体成分发育规律和特点。结果发现, 调查对象主要存在问题是体重过低, 仅有2.96%男生和8.33%的女生处于超重状态。男女生身高、体重和身体质量指数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整体状况好于甘肃省状况而低于全国状况。调查对象三个部位皮褶厚度值男生以16岁组, 女生以15岁组为最低; 男生三个部位皮褶厚度16岁组以前均呈递减趋势, 16岁以后呈上升趋势。男女生随年龄增加16岁以前体脂含量呈下降趋势, 16岁以后逐渐成上升趋势。男生肱三头肌和肩胛下联合部位体脂含量高于肱三头肌而低于肩胛下角部位体脂含量。男生去脂体重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女生去脂体重随年龄增加变化趋势不明显, 但由联合部位皮褶厚度计算出来的去脂体重均最高。调查对象皮褶厚度百分位数男生P3, P5, P10高于全国正常值, 其余低于全国正常值; 女生14岁高于全国正常值, 其余均低于全国正常值,这说明会宁高一学生目前的体脂含量不高。结论认为, 调查结果符合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生长发育特征, 主要存在问题是体重过低。会宁高一学生男生主要以去脂体重增长为主, 女生主要以体脂增长为主。建议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体育锻炼, 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增加膳食热量和优良蛋白质摄取。  相似文献   

6.
侯侃 《人类学学报》2022,41(3):439-449
成人骨骼年龄的估计向来是存在许多困难和争议的。通过对其发展历程的回顾可知,尽管早已研发出了相对较可靠的用耻骨联合、髂骨耳状关节面等特征部位的形态估计年龄的方法,但鉴于“年龄模拟效应”的存在,这些方法都不可避免地会使估计的结果出现偏差。建立在贝叶斯方法和最大似然估计的基础上,Jesper Boldsen等研发出的“过渡分析”能够有效地消除上述不良影响。借助ADBOU软件,通过对山西先秦时期人骨样本进行过渡分析的实践,发现传统的形态观察法和过渡分析法会造成估计得到的死亡年龄结构出现差异。由于年龄估计结果的差异会对古人口学研究造成显著影响,因此建议在借鉴过渡分析的基础上,加强对年龄估计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1579名7-18岁蒙古族、汉族通婚后裔学生体质调查结果,调查指标为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和骨盆宽6项.比较表明.两族通婚后裔学生体质发育整体水平超过原民族同龄组学生.  相似文献   

8.
中国学生体质发育的生长加速及与日本学生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德珍 《人类学学报》2000,19(4):284-297
在 1 98 5年和 1 995年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卫生部、国家民委、国家科委共同领导和组织的全国性的学生体质健康调查基础上 ,及本世纪 30年代起个别省城 (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丹阳市 (县 )、南京市、辽宁省、黑龙江省及山东省 )学生的体质调查资料基础上 ,作者经数理统计 ,并就我国学生的体质发育状况和生长加速问题对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分别加以分析讨论 ,从而了解了我国学生体质发育的现状 ;经与近邻的日本国的学生的体质发育和生长加速状况比较后也找到了差距。
我国学生的体质发育水平目前虽有些不足 ,但我国学生的体质发育指标的生长增长值比日本国学生在身高指标上 ,男学生大2.10cm,女学生大1.65cm;在体重指标上 ,男学生大2.22kg,女学生大1.54kg,身高和体重指标相对日本国而言都仍呈较大的增长趋势 ,存在发展潜力 ,我国学生的体质定将有提高的可能。但胸围指标与身高和体重指标相比 ,除城市男女学生增长值还较大外 ,乡村学生的增长值却为偏低 ,这将影响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 ,影响整体生长发育水平的提高。这些将为我国有关部门制定方针政策和实施措施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我国的经济正在迅速发展 ,对我国学生的营养已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加以改善和提高 ,并加强了学生的体育锻炼,中小学学生的学业负担也正在减轻,因此,对我国学生体质发育的促进的效果是可能达到的。  相似文献   

9.
大连学生体质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大连地区城乡学生生长发育状况及其规律,采用人体测量学方法,调查测量了大连地区7—18岁3834(城市男630,城市女645,乡村男1285,乡村女1274)名汉族学生23项形态指标,并利用以往资料,研讨了大连学生主要形态指标的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趋势、性差和地区差别。结果表明:1生长发育特点:大连学生测量项目的均值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生长曲线呈上升趋势并且男女有交叉现象。2性差:大连学生各测量项目均有明显的性差,除女生青春期(10—12岁)外,在其他年龄组均为男生大于女生。3生长的长期变化:大连7—17岁男女学生26年来身高、体重、胸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每10年平均增长值分别为2.52cm和1.92cm、4.05kg和2.39kg、1.77cm和1.38cm。4城乡差:大连男女学生身高、体重、胸围仍存在城乡差别。  相似文献   

10.
以香菇菌株“沪香F2”及其自交优良F2代菌株“申香1504”为实验材料,收集孢子单核体,对其交配型进行鉴定,然后通过单孢自交的方法,构建F2和F3代群体,并对孢子单核体、F2、F3代群体各阶段培养、出菇情况以及重要农艺性状进行详细统计分析,研究各性状表型分化的情况及遗传规律。结果表明:2个亲本所获得的孢子单核体中A2B1交配型比例均为最高,根据孢子单核体交配型数量分别设计了1 028和972个F2和F3代自交配对组合。在2个群体中,配对阶段,分别有15.47%和23.56%的配对组合由于菌丝生长缓慢无法获得后代双核体菌株,且F3代显著高于F2代;生产种培养阶段,出现不良性状的菌株数量分别为7.78%和9.57%;菌棒培养阶段,出现不良性状的菌株数量分别为41.05%和49.28%,且F3代退化菌株比例显著高于F2代,不转色菌株比例显著低于F2代;出菇阶段,分别有3.11%和4.32%的菌株不现蕾,分别有13.04%和4.32%的菌株出畸形菇,分别有19.55%和8.95%的菌株能出正常菇,且F2代出正常菇的菌株比例显著高于F3代。“沪香F2”和“申香1504”分别有26个和8个孢子单核体,多次配对获得的杂交子,出正常菇的概率达50%以上。2个群体的平均单棒产量、平均单棒菇数、平均单菇重表现出明显的分化现象,且两个群体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与F2代相比,F3代的产量分布、菇数分布表现出偏分离现象,平均单棒产量低于F2代43.84%,平均单棒菇数低于F2代56.77%。香菇“沪香F2”菌株在F3代中的培养、出菇情况以及农艺性状整体表现劣于F2代,且在F2代中获得表现优于亲本的高产品种,在F3代中获得大朵型品种,对香菇优良菌株选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体育专业大学生指长比及其波动性不对称的特征,进而为体质人类学和优秀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的研究积累基础资料,本研究特招募374名18~25岁发育正常的汉族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专业和性别分为男生体育组(n=60)、男生普系组(n=143)、女生体育组(n=61)和女生普系组(n=110),计算各个指长比及两侧指长比的波动不对称值并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男生体育组与男生普系组之间的指长比(R)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差异主要表现在R2/5R3/5R4/5上,而女生体育组与女生普系组之间的指长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还显示男生体育组与男生普系组之间的偏差(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差异主要表现在σ2/3σ2/3上。而女生的指长比偏差在体育组与普系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分析讨论提示出大学生指长比及指长比偏差与性别和运动能力有关,R3/5σ3/5可能与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性激素的暴露水平有关,而且有望成为运动员选材的新生物标记。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兴安盟汉族体质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320例城市汉族(男145人, 女175人)和突泉县太平乡514例乡村汉族(男256人, 女258人)的85项体质指标, 计算了32项指数及其分型。研究显示, 1)内蒙古兴安盟汉族的主要体质特征为:大多数人有上眼睑皱褶, 44.5%的人具蒙古褶,眼裂高度以窄、中型为主, 眼裂倾斜度以外高内低型最高; 鼻根高度以中、低型为主, 鼻基部多上翘或水平, 鼻梁侧面观多为直型, 鼻翼高度中等, 鼻孔最大径多横位或斜位; 上唇皮肤部高度多为中等型; 耳垂类型多为圆形、三角形; 黑发, 眼色褐色, 肤色黄或浅黄。男女均以特圆头型、高头型、中头型、狭鼻型、中面型、宽胸型、宽骨盆型、宽肩型及中肩型、长躯干型、亚短腿型居多。城市男女身高均以高型为主, 乡村男女身高中等或亚中等类型占优。2)兴安盟汉族城市人群的体质状况总体上优于乡村。3)兴安盟汉族的体质特征与蒙古族、回族、锡伯族等北方族群接近。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20年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近20年来山东省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变化趋势, 本文利用山东省1985年、1995年和2005年学生体质调研资料, 分析了7—18岁儿童青少年生长的长期变化。20年间, 7—18岁身高平均增长6.27cm(城男)、5.02cm(城女)、7.62cm(乡男)、5.69cm(乡女); 体重平均增长9.97kg(城男)、6.02kg(城女)、7.96kg(乡男)、4.87kg(乡女)。BMI明显增长, 7—18岁平均增长2.57kg/m2(城男)、1.46kg/m2(城女)、1.71kg/m2(乡男)、0.93kg/m2(乡女)。发育水平上的城乡差别依然存在, 但身高的城乡差别逐步缩小, 体重的城乡差别明显扩大。下肢长指数(身高—坐高)的增长幅度大于坐高的增长幅度。总之,1985—2005年的20年间,山东省7—18岁儿童青少年在身高、体重、BMI和身材比例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4.
达斡尔族成人的体格,体型及半个多世纪来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朱钦  张威 《人类学学报》1996,15(2):119-126
对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族353名(男187,女166)20-60岁达斡尔族进行了活体观察与测量,总结了达斡尔族的体格特征和类型。并在城乡之间和与半个世纪以前同一地区达斡尔族的体质资料之间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百色地区壮族学生体质发育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调查了4800名广西百色地区壮族7-18岁学生的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和骨盆宽6项指标,用医学统计程序集(POMS)进行统计运算,并把所得体质数据进行了城乡比例,不同年份比较,壮族与汉族比较,壮族与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比较,壮族与日本学生 的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学生体质发育现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本文报道了4747名7—18岁蒙族学生体质发育1985年的调查结果,调查指标为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和骨盆宽6项。文中还就城乡、蒙族与全国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以及蒙族与日本的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江西城市客家人304例(男154例,女150例)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显示:1)江西城市客家人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0-4.6-2.0,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0-4.2-1.9,属于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2)男女均以30岁为体型分界点,表现为30岁前后的体型差异。3)60岁前男女体型存在显著性差异。60岁后男女体型没有差异。4)与国内其他城市汉族比较,城市客家人男性平均体型点与内蒙古汉族最近,女性与云南汉族最为接近。客家人男女体型较其他城市汉族纤瘦,身体的线性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蒙古族学生体质发育指数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朱钦 《人类学学报》1990,9(3):196-203
本文以1985年测得的7—18岁蒙族男女学生4747名6项指标(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和骨盆宽)的资料,计算出12项指数(坐高指数、体重指数、胸围指数、肩宽指数、骨盆宽指数、Vervaeck指数、骨盆宽/肩宽指数、Erismann指数、Broca指数、Pelidisi指数、Rohrer指数和Livi指数),分析了12项指数的年龄变化和性别差异,并对城乡、蒙族与全国汉族、1985年和1962年的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We examined a possible association between HLA-A and -B polymorphisms and susceptibility to Henoch-Sch?nlein purpura (HSP) in Han and Mongolian children in Inner Mongolia, through a case-control study. Two hundred and sixty-eight unrelated children were enrolled, including 56 Mongolian and 50 Han children with HSP, 66 healthy Mongolian and 96 healthy Han children as a control group. HLA-A and -B alleles were indentified by PCR-sequence-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analysis and were further analyzed by PCR-sequencing-based typing (SBT). Frequencies of HLA-A*11, HLA-B*15 in Mongolian patients and HLA-A*26, HLA-B*35, HLA-B*52 in Han patien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group (P < 0.05), while frequencies of HLA-B*07 and -B*40 in Mongolian HSP patients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Further analysis using PCR-SBT showed that all HLA-A*11 were HLA-A*1101, and most HLA-B*15 were HLA-B*1501 in Mongolian HSP patients. All HLA-A*26 were HLA-A*2601 and HLA-B*35 were mostly HLA-B*3503 in Han patients. There were more Han patients with severe manifestations than Mongolian patients (P < 0.05). Frequencies of HLA-A*26, HLA-B*35 and HLA-B*52 in Han patients were higher than in Mongolian patients (P < 0.05). We conclude that HLA-A*11(*1101) and -B*15(*1501) are associated with susceptibility to HSP in Mongolian children and HLA-A*26(*2601), HLA-B*35(*3503) and HLA-B*52 are associated with susceptibility to HSP in Han children. HLA-B*07 and -B*40 may be protective genes in Mongolian children. The different frequencies of HLA-A and -B in Mongolian and Han children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e different manifestations in these two ethnic grou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