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株乳酸菌胞外多糖产生的影响因素及其提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苯酚一硫酸法对乳酸菌胞外多糖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表明该菌株在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4048h,pH值降到4时,胞外多糖的产量最大。葡萄糖是乳酸菌产生多糖的良好碳源。在对乳酸菌的培养物进行离心、透析、脱蛋白、脱色,最后用乙醇沉淀,得到粗品多糖,粗品多糖至少含有两种分子量和含量相差很大的多糖。经过SephadexG-200凝胶柱得到多糖精品EPS—Ⅱ,薄层层析结果显示其为一纯化的样品。  相似文献   

2.
淡紫拟青霉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淡紫拟青霉NH-PL-03菌株的胞外多糖粗提物对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文中对淡紫拟青霉胞外多糖进行了分离纯化和结构分析,以期为其构效关系研究奠定基础。采用乙醇沉淀法从淡紫拟青霉发酵液中提取粗多糖,经Sevage法脱蛋白后,过Superdex-G75凝胶层析柱分离得到胞外多糖EP-1。紫外分光法和Sephacryl S-200 HR凝胶层析柱检测EP-1为均一多糖,Sephacryl S-200柱层析测得EP-1的分子量为35.2 kDa,完全酸水解后纸层析检测EP-1的单糖组成中仅有葡萄糖,红外光谱、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结果表明EP-1的化学结构是以β-(1,3)糖苷键连接而成的无分枝的葡聚糖。刚果红络合试验表明EP-1在稀的碱溶液中以3股螺旋构象存在。  相似文献   

3.
应用苯酚—硫酸法对乳酸菌胞外多糖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表明该菌株在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40~48h,pH值降到4时,胞外多糖的产量最大。葡萄糖是乳酸菌产生多糖的良好碳源。在对乳酸菌的培养物进行离心、透析、脱蛋白、脱色,最后用乙醇沉淀,得到粗品多糖,粗品多糖至少含有两种分子量和含量相差很大的多糖。经过SephadexG-200凝胶柱得到多糖精品EPS-Ⅱ,薄层层析结果显示其为一纯化的样品。  相似文献   

4.
裂褶菌菌丝体用热水提取,乙醇沉淀,Sevag法脱蛋白,逆向流水透析,得胞内多糖粗品,经Sephadex A-50、Sephadex G-200柱层析纯化,得胞内多糖纯品,称SPG。纯度经纸层析、Sephadex G-200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结果表明SPG为单一均匀组分。 SPG水解物经纸层析、薄层层析分析证实它是由葡萄糖组成的一种葡聚糖结构,SPG的部分水解、酶解、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分析表明具有β(1→3),β(1→6)糖苷键。凝胶过滤法测定SPG的分子量约为10万。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海洋来源的多糖降解菌,分析其多糖降解能力并初探机制。【方法】碘液染色法从海泥中初筛琼脂糖降解菌,唯一碳源生长法分析菌株的多糖利用能力,克隆16S rRNA基因以分析系统分类地位。用硫酸铵沉淀法制备胞外粗酶制剂,DNS-还原糖法测定琼胶酶活性,活性染色法分析胞外琼胶酶系的组成特征。分离、纯化琼脂糖的酶解产物,通过TLC测定寡糖Rf值、阳离子质谱测定分子量。【结果】分离到1株能液化琼脂糖的海洋细菌JZB09,鉴定至桃色杆菌属(Persicobacter)。JZB09能利用11种不同的多糖为唯一碳源生长,在利用琼脂糖、纤维素和木聚糖时生长较好。胞外粗酶制剂的琼胶酶活力约77.2U/mg,含有至少2条琼胶酶,大小约45kDa、70kDa。酶制剂降解琼脂糖后的产物是系列新琼寡糖,四糖是主产物,表明β-琼胶酶在胞外琼胶酶系降解琼脂糖时起关键作用。【结论】海洋细菌Persicobacter sp.JZB09是1株多能型多糖降解菌,可分泌β-琼胶酶降解琼脂糖且活性显著,具有潜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云南溪菜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云南溪菜中提取的水溶性胞外粗相糖(EPS),用Sevag法脱蛋白后,经DEAE-纤维素柱层析和葡萄糖凝胶G-200柱层析可得到纯品。溪菜多糖复合物经碘试验证明含有少量淀粉,Bacl2试验检测出含有SO4^2-,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含有糖类及蛋白南,且其组成不均一。用Lowry法测得蛋白质含量为13.54%,苯酚-硫酸法测得糖含量为78%,经薄层层析和纸层析鉴定,溪菜多糖复合物的酸水解物中含有大量D  相似文献   

7.
探究一株真菌胞外多糖最佳生产时间及其组成成分。通过对其发酵液胞外多糖含量及上清液黏度的测定,确定其最佳产糖时间,并用此条件提取胞外多糖粗品,用蒽酮-比色法测得提取的胞外多糖粗品的糖含量,薄层色谱法对所得的胞外多糖进行组分分析。当发酵至第5天时该株真菌的生物量、胞外多糖产量及发酵液的黏度均达到最高峰,分别为0.606 4 g/60 mL、20.22μg/mL和4.74 mPa/s,并且胞外多糖含量与发酵上清液黏度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用蒽酮-比色法测得提取的胞外多糖粗品的糖含量为19.58μg/mL,并用4 mol/L的硫酸完全水解,硅胶G薄层层析,甲醇-氯仿(1:1,体积比)展层,苯胺-二苯胺-磷酸显色,表明其组成成分可能为D-甘露糖、D-半乳糖和D-葡萄糖。该菌株所产的胞外多糖具有提高结皮能力和防沙保水作用,为利用微生物治沙提供参考和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8.
探究一株真菌胞外多糖最佳生产时间及其组成成分。通过对其发酵液胞外多糖含量及上清液黏度的测定,确定其最佳产糖时间,并用此条件提取胞外多糖粗品,用蒽酮-比色法测得提取的胞外多糖粗品的糖含量,薄层色谱法对所得的胞外多糖进行组分分析。当发酵至第5天时该株真菌的生物量、胞外多糖产量及发酵液的黏度均达到最高峰,分别为0.606 4 g/60 mL、20.22 μg/mL和4.74 mPa/s,并且胞外多糖含量与发酵上清液黏度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用蒽酮-比色法测得提取的胞外多糖粗品的糖含量为19.58 μg/mL,并用4 mol/L的硫酸完全水解,硅胶G薄层层析,甲醇-氯仿(1:1,体积比)展层,苯胺-二苯胺-磷酸显色,表明其组成成分可能为D-甘露糖、D-半乳糖和D-葡萄糖。该菌株所产的胞外多糖具有提高结皮能力和防沙保水作用,为利用微生物治沙提供参考和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9.
裂褶菌胞内多糖的分离纯化鉴定及其性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光兰  李学信 《真菌学报》1994,13(4):267-272
裂褶菌菌丝体用热水提取,乙醇沉淀,Sevag法脱蛋白,逆向流水透析,得胞内多糖粗品,经SephadexA-50,SephadexG-200柱层析纯化,得胞内多糖纯吕,称SPG。纯度经纸层析、SephadexG-200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结果表明SPG为单一均匀组分。SPG水解物经纸层析、薄层层分析证实它是由葡萄糖组成的一种葡聚糖结构,SPG的部分水解、酶解、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10.
高产降胆固醇活性物质的红曲霉菌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红曲霉出发菌株经紫外线 (UV)、硫酸二乙酯 (DES)、氯化锂 (LiCl)等诱变剂反复诱变处理 ,获得供试红曲霉菌株 10株。用薄层层析法初筛得到可能产MonacolinK的菌株 4株 ,再经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初筛菌株进一步进行检测 ,证实其中 3株具有较强的产MonacolinK能力 ,特别是诱变株M7的含量与出发菌株相比提高了 4 1倍  相似文献   

11.
菌株SRF是1株从意大利树莓(Rubus corchorifolius)果实表面分离、可产胞外多糖的新菌株。在鉴定其分类归属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胞外多糖进行了结构分析和发酵条件优化,为寻找微生物多糖提供新的菌株,为开发利用资源微生物提供借鉴。通过形态学和ITS序列对比分析进行菌株鉴定;通过薄层层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确定胞外多糖结构;通过单因素检测试验,确定影响产糖量的主要因素;响应面Plackett-Burman和Box-Behnken设计筛选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出发菌株SRF隶属于出芽短梗霉属,命名为Aureobasidium sp. SRF;SRF所产胞外多糖为普鲁兰多糖;单因素检测表明,对多糖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为碳源浓度、氮源浓度、无机离子浓度,其次是碳源、氮源、无机离子、pH值;根据响应面结果确定最优发酵条件为麦芽糖8%(质量分数)、酵母提取物3%(质量分数)、钙离子0.3 g/L、pH 6,产糖量达5.93 g/L。SRF是1株来源于树莓浆果表面,可产胞外普鲁兰多糖的出芽短梗霉新菌株,是1株产微生物多糖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2.
对10株灵芝菌株发酵菌丝体生物量、胞内多糖含量、胞外粗多糖得率及其多糖含量和单糖组成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10株菌株的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但不同菌株胞内多糖含量和胞外粗多糖得率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在培养至7d时,G0023和G0160菌株胞外粗多糖得率均较高,分别为3.02g/L和3.14g/L,其多糖含量分别达到了84.11%和91.03%,可作为发酵高产胞外多糖的优良菌株。分级醇沉胞外多糖分析结果表明,各菌株胞外液20%乙醇沉淀所得20E组分的得率和多糖含量均高于50%乙醇沉淀所得的50E组分,说明胞外液中主要以大分子量多糖为主。20E主要由葡萄糖组成,含有少量木糖和甘露糖;50E主要由葡萄糖和甘露糖组成,含有少量木糖和半乳糖。胞外液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变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各菌株胞外液均呈现剪切变稀非牛顿流体特性,其表观粘度大小与菌株对应20E组分的得率及多糖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从分离自云南滇东南地区土壤中的 77株丝状真菌中筛选得到 1株产胞外多糖菌株 ,编号为 31794。经对其形态学观察 ,最佳发酵条件的研究 ,以及所产胞外多糖组分的TLC和红外光谱分析 ,结果表明 ,该菌属半知菌类丛梗孢科曲霉族青霉属 (Penicilliumsp .)。经摇瓶发酵 ,该菌每升发酵液产胞外多糖得率为 12 .333g/L(干重 ) ,其胞外多糖组成分别为甘露糖 (Mannose)、葡萄糖 (Glucose)和半乳糖 (Galactose)。  相似文献   

14.
从分离自云南滇东南地区土壤中的 77 株丝状真菌中筛选得到 1 株产胞外多糖菌株,编号为31794.经对其形态学观察,最佳发酵条件的研究,以及所产胞外多糖组分的TLC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该菌属半知菌类丛梗孢科曲霉族青霉属(Penicillium sp.).经摇瓶发酵,该菌每升发酵液产胞外多糖得率为 12.333 g/L(干重), 其胞外多糖组成分别为甘露糖(Mannose)、葡萄糖(Glucose)和半乳糖(Galactose).  相似文献   

15.
巴氏蘑菇(姬松茸)原菌株J1和辐射突变株J3子实体粗多糖经水提、醇沉、Sevage法去除蛋白,透析得精多糖ABJ-1和ABJ-3;经紫外扫描和凝胶色谱法检测表明,ABJ-1和ABJ-3均具有较高的纯度。以苯酚-硫酸法测得了ABJ-1和ABJ-3的糖含量分别为47%和76.68%,凯氏定氮法测定其含氮量分别为5.77%和21%。,以凝胶过滤法测定了其分子量均在4万左右。完全酸水解后气相色谱分析显示ABJ-1含有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等单糖,ABJ-3含有大量的甘露糖及少量的葡萄糖等单糖。红外光谱和Smith降解后气相色谱分析显示ABJ-1和ABJ-3糖基连接键均以a,1-4糖苷键为主。  相似文献   

16.
巴氏蘑菇(姬松茸)原菌株J1和辐射突变株J3子实体粗多糖经水提、醇沉、Sevage法去除蛋白,透析得精多糖ABJ-1和ABJ-3;经紫外扫描和凝胶色谱法检测表明,ABJ-1和ABJ-3均具有较高的纯度。以苯酚-硫酸法测得了ABJ-1和ABJ-3的糖含量分别为47%和76.68%,凯氏定氮法测定其含氮量分别为5.77%和21%。,以凝胶过滤法测定了其分子量均在4万左右。完全酸水解后气相色谱分析显示ABJ-1含有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等单糖,ABJ-3含有大量的甘露糖及少量的葡萄糖等单糖。红外光谱和Smith降解后气相色谱分析显示ABJ-1和ABJ-3糖基连接键均以a,1-4糖苷键为主。  相似文献   

17.
巴氏蘑菇(姬松茸)原菌株J1和辐射突变株J3子实体粗多糖经水提、醇沉、Sevage法去除蛋白,透析得精多糖ABJ-1和ABJ-3;经紫外扫描和凝胶色谱法检测表明,ABJ-1和ABJ-3均具有较高的纯度。以苯酚-硫酸法测得了ABJ-1和ABJ-3的糖含量分别为47%和76.68%,凯氏定氮法测定其含氮量分别为5.77%和21%。,以凝胶过滤法测定了其分子量均在4万左右。完全酸水解后气相色谱分析显示ABJ-1含有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等单糖,ABJ-3含有大量的甘露糖及少量的葡萄糖等单糖。红外光谱和Smith降解后气相色谱分析显示ABJ-1和ABJ-3糖基连接键均以a,1-4糖苷键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出芽短梗霉RM1603是一株高产胞外多糖新菌株,通过优化其产糖条件,鉴定其多糖结构,为进一步开发利用RM1603产胞外多糖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RM1603为出发菌株,在单因素分析确定最佳氮源与无机盐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探究RM1603最佳发酵产糖条件;薄层层析及红外光谱分析确定胞外多糖产物结构。结果:出芽短梗霉菌RM1603的初始多糖产量为28.91g/L,发酵条件优化后产糖量达到65.213g/L,提高了约2.3倍;结构分析表明RM1603的多糖产物为普鲁兰多糖。结论:出芽短梗霉RM1603是一株具有较大产糖优势,极具开发潜力的高产普鲁兰糖新菌株;奠定了开发利用RM1603生产普鲁兰多糖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从赤杨、木麻黄、异木麻黄、香蕨木、美洲茶、杨梅、沙棘7个属的宿主植物根瘤中分离的12株菌胞外多糖的组成。实验采用下行纸层析法,明显地将12株菌划分为四个胞外多糖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生物结皮为样品,通过培养、筛选、分离得到一株高产胞外多糖(EPS)的菌株XJ-27,对XJ-27菌株所产的胞外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絮凝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DEAE sepharose CL-6B阴离子层析和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的方法对胞外多糖进行纯化,通过紫外分析方法和高效凝胶渗透色谱进行纯度的测定,利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测定其分子量,以高岭土为体系对其絮凝性进行研究。【结果】利用层析分离的方法共得到2个胞外多糖的组分,对其中一个组分进一步纯化,得到组分EPS-I。结果表明,EPS-I纯度较高,分子量为575 kD。同时对胞外多糖的絮凝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胞外多糖对高岭土为体系的絮凝率为80.4%。【结论】菌株XJ-27产胞外多糖,其胞外多糖具有絮凝性,对该胞外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后,得到分子量为575 kD的多糖组分EPS-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