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株乳酸菌胞外多糖产生的影响因素及其提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苯酚一硫酸法对乳酸菌胞外多糖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表明该菌株在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4048h,pH值降到4时,胞外多糖的产量最大。葡萄糖是乳酸菌产生多糖的良好碳源。在对乳酸菌的培养物进行离心、透析、脱蛋白、脱色,最后用乙醇沉淀,得到粗品多糖,粗品多糖至少含有两种分子量和含量相差很大的多糖。经过SephadexG-200凝胶柱得到多糖精品EPS—Ⅱ,薄层层析结果显示其为一纯化的样品。  相似文献   

2.
乳酸菌胞外多糖是乳酸菌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的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食品添加剂,乳酸菌胞外多糖因其独特的生理功能和产业潜力而备受研究者青睐。但由于乳酸菌胞外多糖结构组分、功能效用的不同,很难建立一个通用的生产方法和检测标准。另外,如何提高胞外多糖产量也是未来要面临的一大挑战。从乳酸菌胞外多糖的遗传研究、结构修饰、构效关系、生物学活性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抑制黑色素合成的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筛选和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可抑制黑色素合成的乳酸菌胞外多糖。【方法】通过观察凝乳拉丝外观筛选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菌株,测量胞外多糖对B16黑色素瘤细胞黑色素合成和细胞活力的影响。对胞外多糖进行纯化,并通过PMP衍生-HPLC、红外光谱、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抗氧化能力对其单糖组成和结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筛选到一株乳酸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HLAB122,发酵产生的胞外多糖在5 g/L浓度下可使B16细胞黑色素产量下降至空白对照的32.7%,且在96 h内对细胞活力无影响。纯化后的多糖由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构成,各单糖摩尔比为1?5.44?5.37。该胞外多糖不抑制酪氨酸酶活力且抗氧化性微弱。【结论】L.rhamnosus HLAB122产生的胞外多糖在个人护理产品中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探究一株真菌胞外多糖最佳生产时间及其组成成分。通过对其发酵液胞外多糖含量及上清液黏度的测定,确定其最佳产糖时间,并用此条件提取胞外多糖粗品,用蒽酮-比色法测得提取的胞外多糖粗品的糖含量,薄层色谱法对所得的胞外多糖进行组分分析。当发酵至第5天时该株真菌的生物量、胞外多糖产量及发酵液的黏度均达到最高峰,分别为0.606 4 g/60 mL、20.22 μg/mL和4.74 mPa/s,并且胞外多糖含量与发酵上清液黏度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用蒽酮-比色法测得提取的胞外多糖粗品的糖含量为19.58 μg/mL,并用4 mol/L的硫酸完全水解,硅胶G薄层层析,甲醇-氯仿(1:1,体积比)展层,苯胺-二苯胺-磷酸显色,表明其组成成分可能为D-甘露糖、D-半乳糖和D-葡萄糖。该菌株所产的胞外多糖具有提高结皮能力和防沙保水作用,为利用微生物治沙提供参考和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探究一株真菌胞外多糖最佳生产时间及其组成成分。通过对其发酵液胞外多糖含量及上清液黏度的测定,确定其最佳产糖时间,并用此条件提取胞外多糖粗品,用蒽酮-比色法测得提取的胞外多糖粗品的糖含量,薄层色谱法对所得的胞外多糖进行组分分析。当发酵至第5天时该株真菌的生物量、胞外多糖产量及发酵液的黏度均达到最高峰,分别为0.606 4 g/60 mL、20.22μg/mL和4.74 mPa/s,并且胞外多糖含量与发酵上清液黏度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用蒽酮-比色法测得提取的胞外多糖粗品的糖含量为19.58μg/mL,并用4 mol/L的硫酸完全水解,硅胶G薄层层析,甲醇-氯仿(1:1,体积比)展层,苯胺-二苯胺-磷酸显色,表明其组成成分可能为D-甘露糖、D-半乳糖和D-葡萄糖。该菌株所产的胞外多糖具有提高结皮能力和防沙保水作用,为利用微生物治沙提供参考和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能有效抑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形成生物被膜的乳酸菌,分析其活性成分并进行功能表征。【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法筛选抑制LM形成生物被膜的不同乳酸菌提取物;通过酸中和、蛋白酶处理及热处理,推测抑制生物被膜活性物质以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crude polysaccharide,ECP)为主;乙醇沉淀法提取目标乳酸菌分离株胞外粗多糖,分析其抑制生物被膜形成活性和对LM生长的影响;运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aser confocal scanning microscopy,LCS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胞外粗多糖对生物被膜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影响。【结果】发酵乳杆菌CSC-19发酵上清液对1516-2LM生物被膜的抑制率为81.7%;经热和蛋白酶处理后,发酵上清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活性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表明发酵上清液中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物质可能为胞外多糖;在不抑制LM生长的条件下所提取的胞外粗多糖抑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具有浓度依赖性。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胞外粗多糖显著抑制了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生物被膜三维、有组织的蜂窝状结构被破坏,仅有少量的粘附细胞分散于细胞爬片表面。【结论】发酵乳杆菌CSC-19胞外粗多糖能有效抑制LM生物被膜的形成,有望应用于高效防控该菌污染食品。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牧区传统乳制品中分离获得胞外多糖产量较高的菌株,并对胞外多糖的结构和功效进行初步研究,以期能为将来生产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可行性提供数据和依据。方法通过涂布平板法从内蒙古传统发酵乳制品中分离乳酸菌,并测定胞外多糖产出量,从中筛选胞外多糖高产菌株,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测序鉴定菌株。采用紫外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胞外多糖的结构进行初步分析。通过测定胞外多糖的吸湿能力和保湿能力初步评价其吸湿保湿性能。结果共分离出90株菌株,筛选出1株胞外多糖高产菌株,并鉴定出该菌株为嗜热链球菌。通过分析得出该菌株产生的胞外多糖主要由4种单糖组成,分别为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其摩尔比为0.25∶3.10∶3.70∶0.10,分子量范围为1.897×10~6~7.257×10~6 Da。通过保湿性能的测定,初步确定该嗜热链球菌产生的胞外多糖有良好的保湿性。结论本实验筛选出的胞外多糖高产菌株嗜热链球菌属于益生菌,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菌落周围有粘稠分泌物为初筛标准从土壤中筛选胞外多糖产生菌,苯酚-硫酸法测定初筛菌胞外多糖的产量;将胞外多糖产生菌LE-3进行形态学观察、BIOLOG分析与16S rDNA鉴定;提取菌株LE-3胞外粗多糖,该粗多糖经Sevage法除蛋白、透析和CM-琼脂糖凝胶FF、DEAE-琼脂糖凝胶FF、丙烯葡聚糖凝胶S-200HR柱层析进行纯化,傅里叶红外光谱法、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胞外多糖的单糖组成。结果表明:从土壤中筛出26株符合初筛标准的菌株,3株产糖量在5 g/L以上,其中菌株LE-3产量为5.29 g/L;根据形态学特征、BIOLOG和分子生物学分析,初步鉴定菌株LE-3为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亚种(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ubsp.amyloliquefaciens);该菌株胞外粗多糖经Sevage法除蛋白、透析和三次柱层析纯化后,得到单一组分的LE-3胞外多糖;傅里叶红外光谱法、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确定该多糖为果聚糖。  相似文献   

9.
胞外多糖(EPS)是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壁外及周围生长介质中的一类生物大分子物质。乳酸菌胞外多糖除了具有重要的加工优势外,如提高酸奶等乳制品的粘度、质地和口感,还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本文重点介绍了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分类和主要生物活性,并从胞外多糖的益生元特性、作为肠道能源物质、对肠道细胞的粘附、调节肠道菌群多样性、调节肠道免疫五个方面综述了乳酸菌胞外多糖对人类肠道菌群的影响,同时对胞外多糖的后续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摘要:胞外多糖(EPS)是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壁外及周围生长介质中的一类生物大分子物质。乳酸菌胞外多糖除了具有重要的加工优势外,如提高酸奶等乳制品的粘度、质地和口感,还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本文重点介绍了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分类和主要生物活性,并从胞外多糖的益生元特性、作为肠道能源物质、对肠道细胞的粘附、调节肠道菌群多样性、调节肠道免疫五个方面综述了乳酸菌胞外多糖对人类肠道菌群的影响,同时对胞外多糖的后续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微生物所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的理化性质及其在重金属吸附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目的】研究红球菌HX-2所产胞外多糖的理化性质,并探究其对重金属的吸附情况。【方法】使用离子交换和凝胶色谱分离法对胞外多糖粗品进行纯化;利用苯酚硫酸法测胞外多糖中糖含量;用Bradford试剂盒检测胞外多糖中蛋白含量;使用甲醇萃取法检测胞外多糖中脂质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分析胞外多糖中单糖组成;用扫描电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SEM)法观察多糖表面形态;通过等温吸附模型和动力学模型探究胞外多糖对重金属的吸附效果。【结果】测得胞外多糖主要成分EPS-G-1中总糖含量为78.43%,蛋白含量为8.31%,脂质含量为8.22%;纯化后胞外多糖中单糖组成为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醛酸和岩藻糖,质量比为27.31:26.67:24.83:15.85:4.80;通过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得到HX-2所产胞外多糖对Cu~(2+)的最大吸附量为144.93 mg/g。【结论】红球菌HX-2所产胞外多糖对水体中Cu~(2+)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可用于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红曲多糖液态发酵条件与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株高产胞外多糖红曲霉菌株Mr-70的液态发酵条件和粗多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到菌株Mr-70优化后的发酵工艺条件为葡葡糖60 g/L,蛋白陈20g/L,K2HPO410 g/L,MgSO4 · 7H20 1.1g/L,PH 6.5,在摇床转速200 r/min,温度32℃的条件下培养96 h,胞外粗多糖产量...  相似文献   

13.
对10株灵芝菌株发酵菌丝体生物量、胞内多糖含量、胞外粗多糖得率及其多糖含量和单糖组成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10株菌株的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但不同菌株胞内多糖含量和胞外粗多糖得率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在培养至7d时,G0023和G0160菌株胞外粗多糖得率均较高,分别为3.02g/L和3.14g/L,其多糖含量分别达到了84.11%和91.03%,可作为发酵高产胞外多糖的优良菌株。分级醇沉胞外多糖分析结果表明,各菌株胞外液20%乙醇沉淀所得20E组分的得率和多糖含量均高于50%乙醇沉淀所得的50E组分,说明胞外液中主要以大分子量多糖为主。20E主要由葡萄糖组成,含有少量木糖和甘露糖;50E主要由葡萄糖和甘露糖组成,含有少量木糖和半乳糖。胞外液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变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各菌株胞外液均呈现剪切变稀非牛顿流体特性,其表观粘度大小与菌株对应20E组分的得率及多糖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以亚硒酸钠为无机硒源,研究硒的加入对荷叶离褶伞菌丝体胞外粗多糖的影响并优化其发酵条件,选择培养基灭菌条件、添加硒浓度、发酵时间和初始pH值作为优化因素,研究硒在各因素不同水平下对荷叶离褶伞胞外粗多糖含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曲面法得到最佳发酵条件:在121℃,20 min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发酵液中添加2μg/m L Na_2SeO_3,发酵244 h,培养基初始pH值为7.0的条件下,发酵产生的胞外粗多糖含量为0.760 g/100 m L,较未加入硒(0.218 g/100 m L)和加硒未优化前的含量(0.755 g/100 m L)有所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响应曲面法优化富硒荷叶离褶伞发酵条件可使胞外粗多糖含量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生物结皮为样品,通过培养、筛选、分离得到一株高产胞外多糖(EPS)的菌株XJ-27,对XJ-27菌株所产的胞外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絮凝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DEAE sepharose CL-6B阴离子层析和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的方法对胞外多糖进行纯化,通过紫外分析方法和高效凝胶渗透色谱进行纯度的测定,利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测定其分子量,以高岭土为体系对其絮凝性进行研究。【结果】利用层析分离的方法共得到2个胞外多糖的组分,对其中一个组分进一步纯化,得到组分EPS-I。结果表明,EPS-I纯度较高,分子量为575 kD。同时对胞外多糖的絮凝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胞外多糖对高岭土为体系的絮凝率为80.4%。【结论】菌株XJ-27产胞外多糖,其胞外多糖具有絮凝性,对该胞外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后,得到分子量为575 kD的多糖组分EPS-I。  相似文献   

16.
植物乳杆菌C88胞外多糖生物合成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酸菌胞外多糖能显著改善发酵乳制品及食品的流变学和质构特性.为进一步了解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生物合成途径及调控机制,本研究对参与植物乳杆菌C88胞外多糖生物合成基因簇的部分序列进行了克隆和鉴定.根据GenBank中已报道植物乳杆菌基因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出植物乳杆菌C88生物合成蛋白基因(cps4A)序列,并通过染色体步移方法克隆了植物乳杆菌C88 参与胞外多糖合成基因簇的部分序列(4.9 kb).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基因簇中6个阅读框的结构和功能,结果表明该序列与已报道的乳酸杆菌胞外多糖生物合成基因具有高度的同源性(>96%);对各阅读框功能预测分析发现,这6个基因主要编码参与胞外多糖合成中的多糖合成蛋白、糖链长度检测蛋白、UDP-葡萄糖-4-异构酶和糖基转移酶.本研究将为利用基因工程方法调控多糖的合成和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对柳生金针菇胞外粗多糖对肿瘤生长的抑制和机体免疫调节的体内实验,来探索柳生金针菇胞外粗多糖的相关抗肿瘤机制。结果表明柳生金针菇胞外粗多糖高、中、低剂量组能不同程度抑制肝癌H22肿瘤的生长。高剂量组抑瘤率最高,为35.25%,中低剂量也能抑制肿瘤生长,缓解脾脏肿大和胸腺萎缩。同时免疫学实验结果表明柳生金针菇胞外粗多糖可明显增加血清中各种细胞因子的表达,通过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来起到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蛹虫草菌Cordycepsmilitaris在液体发酵条件下可产生胞外多糖,其粗多糖的蛋白含量在14.31%左右,氨基酸含量为13.8%,共有17种氨基酸,水分5%左右,多糖含量大约占80%。蛹虫草菌胞外多糖具有良好的增稠性、触变性、抗盐耐热和对广泛pH的稳定性能。蠕虫草菌丝体及其胞外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在60℃的促进氧化条件下放置7天,0.05%含量的菌丝体及其胞外多糖降低油脂氧化率分别达到18.8%和19.8%。  相似文献   

19.
在适宜培养条件下,Pseudomonas sp 31260能将木糖转化为酸性胞外多糖(EPS),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Pseudomonas sp 31260得到一株完全不产生胞外多糖的突变菌株E16。  相似文献   

20.
一种改良的CTAB法提取产多糖真菌DN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真菌胞外多糖由于其高吸附高粘稠特点,是困扰从胞外多糖产生菌分离高纯度DNA的难点之一。本文以生产硬葡聚糖的齐整小核菌生产菌为代表,采用改良的CTAB法获得了高质量的基因组DNA。通过分层隔离等培养方法的优化降低硬葡聚糖的产生,并在传统CTAB法的基础上,用高浓度的醋酸钾和无水乙醇共同作用初步沉淀多糖,再用CTAB/NaCl溶液再次去除多糖。相比于商业的DNA提取试剂盒和传统的CTAB法,该方法得到的基因组DNA产率大幅提高,纯度较好,可充分排除胞外多糖的干扰,为各典型产胞外多糖的真菌DNA提取提供重要的参考。提取的基因组DNA可用于基因组文库构建、PCR等分子生物学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