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索拉菲尼是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B-Raf原癌基因(B-Raf proto-oncogene)等多种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能有效延长晚期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该研究利用人肝癌细胞MHCC97H成功建立了裸鼠皮下异位移植模型以及原位移植模型,并评估了索拉菲尼对MHCC97H移植瘤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MHCC97H可以在裸鼠皮下形成异位移植瘤,每天灌胃30 mg/kg索拉菲尼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同时,MHCC97H也可以在裸鼠肝脏形成原位移植瘤。每天灌胃30 mg/kg索拉菲尼可以显著抑制裸鼠的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水平及原位瘤生长。综上所述,MHCC97H是构建皮下异位移植以及原位移植模型的一个理想肝癌细胞系,灌胃索拉菲尼在这两种移植瘤模型中都表现出显著的肿瘤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BALB/c裸小鼠肝癌原位移植模型。方法采用异氟烷气化对实验动物进行全身麻醉,分别用"包埋法"和"夹心法"建立BALB/c裸小鼠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手术后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对肿瘤组织的生长情况进行检测,4周后对肝及肿瘤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采用夹心法建立的肝癌原位移植BALB/c裸小鼠模型,具有操作时间短,难度低,成瘤率高的特点,肿瘤组织生长良好,在腹腔内未出现肿瘤广泛种植现象,组织病理学检查无异常,动物死亡率低等特点。结论与包埋法相比,夹心法更具优势,可快速制备大批量小鼠肝癌原位移植模型,为肝癌原位药效学及其他研究提供更便利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可以实时、定量、动态监测的肝细胞癌原位移植模型,并利用活体荧光成像系统对裸鼠体内原位肝细胞癌生长进行分析。方法:利用慢病毒包装系统包装pCDH-GFP-Luc质粒,将绿色荧光蛋白(GFP)和萤光素酶(Luc)基因通过病毒感染的方式整合到HepG2肝癌细胞染色体中,利用流式细胞术分选GFP+细胞,扩增培养后,将该细胞注射到裸鼠皮下进行成瘤,成瘤后分离肿瘤组织接种裸鼠肝脏,将造模成功的裸鼠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灌胃给与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和50 mg/kg索拉非尼,2/d,连续28 d,每7 d利用活体荧光成像系统观察肝癌细胞在对照组和治疗组裸鼠肝脏内的生长情况。实验结束后,分离裸鼠肝脏肿瘤,拍照称重。结果:建立了稳定表达双荧光的人肝癌细胞系HepG2-GFP-Luc,体外发光强度与表达萤光素酶的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2=0.9945);建立了肝细胞癌原位移植活体荧光成像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肝脏内肿瘤细胞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治疗组荧光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第24、31和38 d,治疗组荧光总光子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平均瘤重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建立了一种肝细胞癌原位移植荧光成像模型,可通过活体成像系统对肿瘤大小进行动态定量分析,为抗肝癌药物的药效学评价提供了实时定量分析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刘芳  张弓  陈小艳  王辛  赵彤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2009,(9):28-33,I0006,I0007
目的探索多种方式构建A20鼠B细胞淋巴瘤动物模型及不同方式造模成瘤的特征。方法鼠源性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A20经皮下、尾静脉、脾脏和腹腔接种于同源BALB/c小鼠或先接种裸鼠成瘤后组织块移植BALB/c小鼠,观察动物成瘤时间、成瘤率、成瘤部位;取肿瘤组织和动物脏器行石蜡包埋、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其组织学特点。结果BALB/c鼠皮下注2×10^6组、2×10^7组和裸鼠瘤组织移植BALB/c小鼠组成瘤率皆为100%,成瘤时间分别为(15.29±3.2)d(、7.0±0.82)d和(6.29±0.49)d。BALB/c小鼠尾静脉注射2×106组、2×107组、脾脏注射组、腹腔注射组成瘤率分别为71.4%、100%、71.4%、14.3%,成瘤时间分别为(76.8±12.0)d、(26.1±7.99)d、(32.6±5.99)d和27 d。尾静脉成瘤部位播及肝脏、脾脏、胰腺、肾脏、食道、胃、肠、肠系膜、脑、淋巴结、骨、子宫、肌肉等多脏器和组织。BALB/c鼠A20成瘤组织学类似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成功构建A20皮下移植瘤模型、血行播散性模型,为利用有免疫功能动物进行B淋巴瘤相关研究提供了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基于临床肿瘤标本的胃癌转移模型,为胃癌的转移研究提供个体化动物模型。方法将胃癌新鲜的手术标本移植到裸鼠皮下,建立胃癌患者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xenograft,PDX)模型。进一步通过手术将皮下瘤组织原位移植到裸鼠胃部肌层,连续观察裸鼠的体征状态,通过近红外荧光活体成像技术检测肿瘤转移的发生。解剖荷瘤小鼠,将肺部转移灶进一步移植裸鼠皮下获得实体瘤。HE染色观察原发瘤与转移瘤的结构特征,(short tandem repeat) STR分析原发瘤和转移瘤的遗传特性。PCR-Array分析转移瘤和原发瘤中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胃癌PDX模型,移植瘤组织结构与患者保持基本一致;通过胃部原位移植发现编号C19751的小鼠发生肺和肝的转移。其中肺转移灶皮下移植后获得了实体瘤,STR分析显示原发瘤保持了与肺转移瘤一致的遗传特征。PCR-Array结果显示,与原发瘤相比,转移瘤中CXCL12,IGF1和MMP2基因表达均显著上调。结论利用临床肿瘤标本成功建立胃癌转移模型,为胃癌转移研究提供了良好的个体化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胃癌人源性肿瘤组织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PDX)裸鼠模型,探讨近红外荧光(near infrared fluorescence,NIRF)染料IR-783在胃癌PDX模型活体成像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取临床胃癌新鲜手术切除标本,裸鼠肾包膜移植建立PDX模型,HE染色比较移植肿瘤组织与患者肿瘤组织形态结构的一致性。将移植肿瘤组织裸鼠皮下接种,20 d后,荷瘤小鼠腹腔注射NIRF染料IR-783(每只10 nmol/L),活体成像连续测定肿瘤部位近红外荧光强度并分析肿瘤体积与荧光强度的相关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肿瘤组织中HIF1α与OATP1B3的表达强度。结果成功建立了3个人胃癌PDX模型,移植肿瘤组织较好的保持了原发肿瘤的特征,NIRF活体成像早期检测到肾包膜部位荧光信号。PDX模型中肿瘤体积与荧光强度的相关性均在98%以上。移植肿瘤组织中HIF1α与OATP1B3表达呈强阳性。结论 NIRF染料IR-783可在PDX模型肿瘤部位特异性聚集,用于PDX模型的早期检测,这种肿瘤靶向性可能与HIF1α和OATP1B3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扶正化积方对H22荷瘤小鼠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建立小鼠皮下H22移植性肝癌模型,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FZHJF组(40.95g/kg)、5-氟尿嘧啶组(5-FU)(0.2 m L/10g)和联合给药组(FZHJF+5-FU),连续给药12 d后,采集肿瘤与脏器称重并计算抑瘤率、肝脏指数、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并对各组肿瘤外观和肿瘤病理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病理结果显示均为典型的肝细胞癌。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其余三组瘤重均显著减小(P0.05);而联合用药组的瘤重显著小于5-FU组和FZHJF组(P0.05),肿瘤外观图也显示联合给药组瘤块小于FZHJF组和5-FU组。扶正化积方单独使用的抑瘤率为40.5%,联合5-FU后,抑瘤率达到66.7%,大于两者合并用药后的理论相加效应值65.6%;与5-FU组比较,FZHJF组与联合用药组的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FZHJF组与联合用药组的胸腺指数与脾脏指数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和5-FU组(P0.05)。结论:扶正化积方对H22肝癌荷瘤小鼠的化疗具有增效和减毒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三维培养状态下人肝癌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和转移潜能,利用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rotating wall vessel, RWV)结合生物支架材料,将高转移性人肝癌细胞(MHCC97H)成功地构建成一种新的转移性人肝癌类组织体模型,针对肝癌细胞的临床病理特征,一系列体外和体内实验包括组织形态、显微结构、蛋白质产生和分泌、葡萄糖代谢、组织特征基因表达、细胞的生长和凋亡,以及在裸鼠中的成瘤性和转移性等对模型进行检测评估,结果均显示,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转移性人肝癌组织的病理特征,且优于单层培养的人肝癌细胞,该模型可能对肝癌转移分子机制探讨、抗癌药物筛选以及肝癌动物模型建立产生积极的推动,同时也表明肝细胞癌(HCC)细胞的立体形态结构对维持肝癌细胞生物学功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Matrigel与Lewis制备细胞混悬液注射于小鼠左肺内,建立小鼠Lewis肺癌原位模型,评价其肿瘤生长情况、转移情况,以期建立更稳定、更接近于人肺癌生长情况的小鼠肺癌原位模型。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Lewis肺癌细胞混悬于Matrigel中,接种于C57BL/6近交系小鼠左肺内。分别于第4、7、10、13、16天各处死5只小鼠,观察其局部成瘤率、肿瘤生长情况、中位生存期及肿瘤转移情况,并对各阶段小鼠行肺部,肝脏,肾脏,脾脏病理切片检查。结果术后第7天解剖的5只小鼠中,3只小鼠肺上可见小的瘤结节形成,其余2只肺上未见肉眼成瘤,行病理HE染色检查在显微镜下可见2只小鼠肺脏有小的瘤结节形成。术后第10天以后处死的所有小鼠肺上均有肉眼成瘤,术后第13天,所有小鼠肺原位成瘤并伴有血性胸腔积液、胸腔内转移。术后第25天,有1只小鼠出现上述转移的同时还出现了心包膜转移及肾脏远处转移。5只小鼠生存期分别为17 d、20 d、22 d、22 d、25 d,小鼠中位生存期为21.2 d(17~25 d)。成瘤率100%。结论利用Matrigel法成功建立小鼠Lewis肺癌原位模型,稳定性好,成瘤率高,并具有远处转移的特性,更接近于人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抗肝癌hdsFv-hEDN重组免疫毒素对荷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评价其作用为导向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荷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hdsFv-hEDN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尾静脉注射hdsFv-hEDN和生理盐水,1次/日,共2周.比较各组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速度、肿瘤体积和重量,并计算肿瘤的抑制率.取各组裸鼠肿瘤组织,心,肺,肝,肾组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抗肝癌hdsFv-hEDN治疗组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显著,肿瘤生长速度减慢,肿瘤体积从42.62±0.57 mm3增加到74.28±2.59 mm3、瘤重为155.82±14.43 mg,而对照组肿瘤体积从41.94±0.91 mm3增加到127.42±4.81 mm3、瘤重为283.28±15.21 mg,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肿瘤体积抑瘤率和瘤重抑瘤率分别达到41.59±0.02%和45.51±0.09%.组织学观察抗肝癌hdsFv-hEDN组肿瘤组织出现大片坏死,凋亡明显增加,心、肝、肺、肾等重要器官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抗肝癌hdsFv-hEDN重组免疫毒素对荷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A549人肺癌细胞系/615-SCID小鼠转移瘤的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建立A549人肺腺癌细胞/615-SCID小鼠模型,评价重度联合免疫缺陷615-SCID小鼠在建立人类肺癌转移模型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107A549细胞接种到615-SCID及SCID小鼠右上肢背部皮下,观察成瘤时间、成瘤率、肿瘤生长速度及转移发生.结果两品系小鼠接种后的成瘤率均为100%,615-SCID小鼠移植瘤潜伏期较长、生长较缓慢,更容易发生转移.结论 615-SCID小鼠比SCID小鼠更易于构建人类肺腺癌转移模型,对于肺癌转移特性研究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胰腺癌PDX模型,评估临床化疗药物治疗效果,筛选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 将新鲜的胰腺癌手术标本移植裸鼠皮下,建立PDX模型并稳定传代;利用STR基因分型检测PDX模型肿瘤组织的溯源性;选择临床使用的奥沙利铂、吉西他滨和伊立替康三种化疗药物进行治疗,并测量肿瘤体积;利用TGD值数学模型方法,辅以血浆CA19-9检测评估三种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 PDX模型肿瘤组织样本的溯源性为99.99%,与原发瘤保持一致;与对照组相比,伊立替康组和吉西他滨组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P=0.001),且吉西他滨抑瘤效果更为明显;伊立替康的药物毒性作用最小,吉西他滨次之。结论 成功建立胰腺癌PDX模型并稳定传代,通过TGD值数学模型法筛选,发现吉西他滨抑制肿瘤生长效果最为显著,推荐其作为该胰腺癌个体化治疗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氢氧化钠溶液瘤内注射对肝癌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探索其机制。方法:对SMMU-LTNM肝癌裸鼠皮下模型进行2%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瘤内注射,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HIF-1α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生理盐水瘤内注射组相比,氢氧化钠显著抑制肿瘤生长(P<0.01)、降低肿瘤微血管密度(P=0.01)、抑制肿瘤组织HIF-1α和VEGF的表达(P=0.02和P=0.01)。结论:氢氧化钠瘤内注射可有效抑制肝癌生长,主要机制可能是抗血管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荧光素酶基因标记的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建立裸鼠肝原位移植模型,及小鼠肝原位移植模型的生物发光和小动物PET-CT成像的比较。方法构建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转入人肝癌细胞BEL-7402,经梯度浓度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细胞克隆并扩大培养。BALB/cA-nu裸鼠肝门静脉接种5×105个发光细胞使其成瘤,活体荧光成像和小动物PET-CT成像系统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获得了稳定表达Luc的人肝癌细胞株,将其接种到裸鼠体内,活体荧光成像系统观察发现能够成瘤,小动物PET-CT影像观察发现小鼠肝脏边缘对18 F-FDG有高摄取区域。结论利用荧光素酶基因标记的人肝癌细胞BEL-7402成功建立了原位肝癌裸鼠模型,小动物活体成像结合小动物PET-CT技术为原位肿瘤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的技术,为进一步研究肝癌生长转移机制和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简便的人乳腺癌裸鼠移植模型,并探讨其部分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雌激素受体阴性的MDA-MB-231和SK-BR-3人乳腺癌细胞株,分别接种于10只裸鼠左侧腋窝皮下,移植细胞总数为1×107/只。观察肿块生长情况,第42天处死荷瘤鼠,切除肿块作病理切片。结果 MDA-MB-231接种后第5d在接种部位可见结节,成瘤率为90%(9/10),接种42 d肿瘤体积426.6±333.8,瘤重0.417±0.276,病理学检查为浸润性导管癌;SK-BR-3接种后第11天在接种部位可见结节,成瘤率为80%(8/10),接种42 d肿瘤体积357.5±246,瘤重0.325±0.167,病理学检查为浸润性导管癌。结论该方法建立的人乳腺癌裸鼠移植模型,皮下移植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成功率较高,肿瘤可部分保持人乳腺癌生物学特性,为研究人乳腺癌提供了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不同给药途径对胡桃醌抗肿瘤活性和毒性进行评价。方法建立人肝癌BEL-740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腹腔注射和局部注射两个给药途径观察胡桃醌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结果①以600、300和150μg/kg胡桃醌腹腔注射于人肝癌BEL-740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发现该剂量胡桃醌对肿瘤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NK细胞活性检测发现,600、300μg/kg胡桃醌对裸鼠免疫功能有影响(P均<0.01),150μg/kg胡桃醌则没有影响(P>0.05);与阳性对照组(5-Fu)相比,600μg/kg胡桃醌组NK细胞活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300和150μg/kg胡桃醌组NK细胞活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果提示胡桃醌对小鼠免疫系统有一定的损伤作用。②以4.5、3和1.5 mg/kg胡桃醌腹腔注射于人肝癌BEL-740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抑瘤率分别为为78.24%、66.57%、48.94%;4.5、3 mg/kg胡桃醌的抑瘤作用可与阳性对照组比拟(P均>0.05)。但4.5 mg/kg胡桃醌组裸鼠出现明显的皮下脂肪减少、消瘦,并有死亡现象。③以pH 7.4和pH 4.0的600、300和150μg/kg胡桃醌人肝癌BEL-740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局部给药,结果发现不同pH(pH 7.4或4.0)600、300μg/kg的胡桃醌局部注射抑瘤作用与阳性对照组(5-Fu)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不同pH的150μg/kg胡桃醌抑瘤作用不明显。同一浓度不同pH药物的抑瘤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但pH 4.0的胡桃醌组肿瘤细胞肝转移较少。结论胡桃醌不同给药途径均可抑制人肝癌BEL-740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但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药物安全范围较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尾静脉注射EMT-6细胞建立一种临床特征明显、稳定可重复的转移性肺癌BALB/c小鼠模型。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EMT-6细胞,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再用磷酸盐缓冲溶液调整细胞浓度至1×10~6个/m L(高)、5×10~5个/m L(中)和1×10~5个/m L(低)3个浓度,尾静脉注射0.2 m L EMT-6细胞悬液,对不同浓度模型的临床症状、成瘤时间、生存期、成瘤程度和病理学特征等生物学特征和评价指标进行研究,筛选出效果好的模型,并对该模型的重复性和稳定性通过3次重复实验加以确定,成功建立EMT-6细胞转移性肺癌BALB/c小鼠模型。结果 EMT-6细胞注射后解剖小鼠发现,高浓度组小鼠7 d肺表面开始出现肿瘤灶,18 d内所有小鼠死亡;中浓度组小鼠7 d肺表面开始出现肿瘤灶,28 d内所有小鼠死亡;低浓度组小鼠14 d肺表面开始出现肿瘤灶,21 d所有小鼠肺表面均有肿瘤灶,荷瘤小鼠24 d开始出现死亡,35 d肿瘤灶数量达到顶峰(平均12~15个/只)且肿瘤体积变大,42 d内全部死亡。结论相比之下,低浓度模型成瘤时间到小鼠全部死亡时间,为实验研究留有4周的处理、观察、评价的窗口期,其病理组织学符合肺癌的组织学特征,临床症状指标明显,模型重复性和稳定性好,是适合转移性肺癌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耐三苯氧胺(TAM)人乳腺癌的裸鼠移植瘤模型,为研究和治疗乳腺癌对TAM耐药提供研究工具。方法:采用雌激素受体阳性,对TAM耐药的人乳腺癌细胞系LCC2,接种于BALB/c裸鼠皮下,观察肿瘤生长趋势,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在接种细胞数大于5×106/只时,Matrigel能够显著促进移植瘤的生长。肿瘤组织病理学检测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且Pgp和Her-2为阳性表达。结论:该方法建立的耐TAM人乳腺癌移植瘤模型,周期短,成瘤率高,保留了与细胞系相同的肿瘤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分子靶向药物索拉菲尼(Sorafenib)临床治疗肝细胞癌(HCC)敏感性的新型预测方法。方法:将HCC手术切除癌症标本外围组织性状较好的部分处理成1 mm~3,原位接种于免疫缺陷的BALB/c小鼠肝脏,4~6周后B超检测其生长状况;当肿瘤长至2~3 mm~3时,用生理盐水配置Sorafenib溶液,以2 mg/kg用量对小鼠进行隔日口服灌胃给药,共给药10次。最后收集动物,观察肝脏原位肿瘤的大小,同时进行病理检测,考察Sorafenib的抗肿瘤治疗效果。结果:实验动物肝脏拍照和病理结果均显示,与溶剂对照组相比,Sorafenib治疗组小鼠肝脏原位HCC病灶明显缩小或消除。结论:建立了HCC分子靶向治疗临床药敏检测方法,为临床有效且个体化治疗HCC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亲骨转移乳腺癌细胞(MDA-MB-231BO)和亲代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生长曲线和致瘤性,初步探讨MDA-MB-231BO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MTT法测定两种细胞的生长曲线,并将两种乳腺癌细胞接种于裸鼠腋窝处皮下,建立乳腺癌细胞异种移植瘤动物模型,30 d后处死裸鼠,肿瘤组织及相关脏器官做病理检查。结果MTT法测得MDA-MB-231BO细胞生长速率高于MDA-MB-231细胞。接种两种乳腺癌细胞的裸鼠均长出肿瘤,成瘤率为100%。病理检查符合人乳腺癌细胞特征,MDA-MB-231BO组瘤体体积明显大于MDA-MB-231组(P〈0.05)。结论MDA-MB-231BO细胞生长速率高于MDA-MB-231细胞,而且MDA-MB-231BO在裸鼠体内的致瘤性强于MDA-MB-2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