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血小板表面的整合蛋白aⅡbb3对血栓的形成具有很重要的调控作用, aⅡbb3与纤维蛋白原上的RGD特征序列结合, 促进血小板凝集进而形成血栓。这样可以在理论上设计一个环形RGD小分子(RGD-c)与aⅡbb3蛋白结合, 阻断其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位点, 进而阻断血栓形成。以糖蛋白avb3(pdb 代码 1jv2)作为模板, 利用modeller8v2软件进行同源模拟得到aⅡbb3三维模型。而小分子则以RGD序列为主, 两边各加一个氨基酸X、Y, X和Y之间用一个二硫键相连, 通过改变X和Y, 重复优化过程则可得到不同的小分子模型, 将其与aⅡbb3进行分子对接, 可以找出比较理想的XY组合, 对治疗血栓的药物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粘附蛋白与内皮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GD是粘附蛋白与细胞接合的活性部分之一。血小板精白蛋Ⅱb/Ⅲa是识别RGD的受体家族,可以与RGD结合。纤维蛋白(原)能特异地刺激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PGI2及t-PA。  相似文献   

3.
含RGD的配基与其受体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RGD配基与其受体相互作用目前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许多粘附蛋白是通过RGD序列与其整合素结合的, 它参与许多生物学过程. 文章主要就RGD序列肽与糖蛋白Ⅱb/Ⅲa的相互作用及其在抑制血小板聚集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并介绍了RGD序列肽在基础科学及医疗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利用定点突变及DNA重组技术,在人白细胞介素18(IL18)cDNA序列中插入GGC序列,使IL18第39位精氨酸残基和第40位天冬氨酸残基之间插入一个甘氨酸残基,从而构建了RGD模体.此重组的cDNA序列构建入表达质粒pPIC9K,并转化Pichiapastoris酵母GS115,利用表达系统进行了高效表达.用SephadexG100凝胶过滤纯化表达产物,获得初步纯化的蛋白.对该蛋白进行了血小板聚集抑制实验和对GPⅡbⅢa与Fn结合的抑制实验.含RGD模体的重组IL18(IL18RGD)显示了较强的体外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IC50=8.8μmolL;并具有与GPⅡbⅢa的竞争结合活性,IC50=8.0μmolL.该含有RGD模体的重组IL18仍保存对PBMC诱导产生IFNγ能力.结果表明,此IL18RGD嵌合体在具有抗炎,抗感染的同时增添了新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  相似文献   

5.
嵌合水蛭肽的构建与活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成形术或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等因素所致血管壁损伤而引起的血栓形成过程中 ,血小板的激活和凝血酶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 ,抗血小板和抗凝是治疗血栓的两个重要方面 .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 Ⅲa受体拮抗剂 ,如含Arg Gly Asp(RGD)序列的多肽 ,在临床上已显示了良好的抗血小板  相似文献   

6.
应用纤维蛋白单克隆抗体IF 5 3,观察当纤维蛋白的“A”位点与另一纤维蛋白D区域的“a”位点结合后纤维蛋白E区的变化 .纤维蛋白原Aα链经赖氨酰肽链内切酶消化后 ,应用反相HPLC分离纯化 ;通过ELISA法检测单克隆抗体IF 5 3与纤维蛋白原及其衍生物的反应情况 ;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RGD合成肽抑制纤维蛋白单体与IF 5 3反应的情况 .发现IF 5 3能与纤维蛋白原Aα链的一个片段反应 ,该片段经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为纤维蛋白原Aα链氨基末端 (1~ 2 9) .该抗体能与酸溶解的纤维蛋白单体和可溶性纤维蛋白及XDP反应 ,但不能与酸化纤维蛋白原或GPRP反应 ,因此IF 5 3的抗原决定簇在Aα 2 0~ 2 9,与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肽A ,暴露出的聚合位点“A”(Aα17~19)紧邻 .当GPRP存在于纤维蛋白原溶液时 ,经凝血酶作用产生这种纤维蛋白单体不能与IF 5 3反应 .Aα(93~ 99) (ILRGDFS)合成肽部分抑制纤维蛋白单体与IF 5 3的反应 .实验结果提示 ,当纤维蛋白单体相互聚合 ,或纤维蛋白单体与纤维蛋白原聚合时 ,纤维蛋白单体结构会发生变化 ,其中Aα2 0~ 2 9片段成为新抗原暴露于E区表面 ,并且Aα2 0~ 2 9与纤维蛋白原细胞粘附区域RGD1片段邻近  相似文献   

7.
抗血小板治疗在血栓性疾病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血小板膜糖蛋白 GP IIb/IIIa 受体的活化是血小板聚集的最终共同通路。目 前的研究发现,多种新型多肽能与 GP IIb/IIIa 受体特异性结合,从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理作用。分类综述含有或类似 RGD 序列和非 RGD 序列的新型抗血小板多肽类药物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解联蛋白(disintegrin)是一类存在于蛇毒中的血小板凝集抑制因子。研究表明,Arg-GLT-Asp(RGD)序列与解联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有密切关系。紧靠RGD序列两翼的氨基酸残基有调节解联蛋白抑制ADP-诱导血淖板凝集作用,RGD序列侧翼的第45位氨基酸残基位于该类蛋白内部形成的小槽内,这个小槽在RGD袢形成发夹结构方面起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RGD袢形成发夹结构方面起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RGD袢上游区域氨基酸残基在调节解联蛋白功能中的作用。具体方法是:用基因点突变技术将华丽蛇毒素的K^41K^42K^43R^44T^45I^46突变腹蛇毒素的S^41K^42A43G44T45I46和S^41K42A43G44I46。然后分析突变蛋白的结构。性质和功能变化。结果表明,前一种突变K^41K42A^43R^44T45I46→S^41K^42A^43G^44T^45I^46显著地降低了华丽蛇毒素对血小板凝集和抑制活性,后一种突变S^41K^42A^43G^44T^45I^46→S^41K^42A^43G^44I^46有效地恢复了华丽蛇毒素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同时,这两种突变也改变了含点突变基因的pGEX-3X质粒在受体细胞(E.coli)内的表达。例如,重组于pGEX-3X质粒的野生型腹蛇毒基因和华丽蛇毒素基因以可溶性形式表达,而重组于相同载体的点突变基因表达的目的蛋白是不溶性的,为此,本文又通过构建表达难溶蛋白载体的方法获得了突变基因的可溶性表达产物。本文首次证实了RGD上游的39-45位氨基酸残基与解联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整合素蛋白αⅡbβ3是血小板上的一种钙依赖性膜受体,其胞外结构域可与含有RGD序列的肽链特异结合.通过将含有NTA-DOGS的磷脂单分子层膜转移到50 nm厚的金膜上,制备了一种含有NTA头部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传感器敏感膜.设计并合成了含有6个组氨酸和RGD基团的His-tagged短肽P1,并利用SPR生物传感器,对整合素蛋白与含有RGD配基的支撑平面膜的特异相互作用以及Ca2+、Mn2+对该相互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TA敏感膜能很好地将P1锚定在支撑平面膜表面,并能够保证P1维持一个有效的定向.将Ca2+从低结合位点去除或加入Mn2+都能够增加整合素蛋白的配基结合活性.二价阳离子对整合素蛋白配基结合能力的调节作用,可能在整合素发挥其生理功能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抗凝活性肽RGD226基因构建、表达、产物纯化及活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PCR法 ,将来源于蛇毒蛋白质eristostatin中的一段含有RGD(Arg Gly Asp)序列的十三肽(SRVARGDWNDDYS)的基因 ,以一个无胰岛素活性但保留天然免疫原性的胰岛素原突变体(PJG4 0 1)基因为模板 ,置换其B2 8和A1位之间的连接肽基因 ,构建成了能展示RGD功能序列的人源化分子 (RGD2 2 6 )的基因 .通过该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分离纯化 ,得到高纯度RGD2 2 6 .该RGD肽对由ADP诱导的体外人血小板聚集的半抑制浓度IC50 为 2 2 3μmol L .其胰岛素免疫活性是PJG4 0 1的 15 1% ,提示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胰岛素原的免疫原性 .其受体结合活性不到PJG4 0 1的 0 1% ,说明其胰岛素的生物活性基本丧失 .动物实验证实 ,RGD2 2 6在延长小鼠出血时间上具有较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倪军  沈姝  邓菲 《昆虫学报》2022,65(12):1701-1716
蜱是一种人畜共患体表寄生虫,通过叮咬宿主和吸血,将病原体传播给宿主,引发多种疾病。凝血反应是人和动物的重要生理过程,是生理性止血的重要环节。蜱叮咬和吸食宿主血液周期长,在吸血过程中分泌多种抗凝物质,抑制凝血反应,可帮助蜱长时间保持吸血状态。目前,已知的蜱源抗凝物质依据其功能主要包括蛋白酶抑制剂、纤维蛋白(原)溶解剂、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和血管活性蛋白4大类。这些抗凝血物质可分别作用于凝血级联反应中内源性通路、外源性通路、共同通路中的关键步骤,以及促进纤蛋白溶解和抑制血小板激活,从而抑制宿主血管中的凝血反应。蛋白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凝血级联反应共同通路中凝血酶和Xa因子活性;纤维蛋白(原)溶解剂引起纤维蛋白原的水解并延迟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通过降解血小板聚集激动剂,并结合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 TXA2)和血小板上的αIIbβ3整合素抑制血小板聚集;血管活性蛋白抑制宿主血管收缩以及伤口愈合和血管生成。此外,还有一些蜱分泌的其他蛋白分子可通过不同的通路来实现抗凝血作用。本文对迄今为止各类蜱中发现的具有抗凝血活性的蛋白和小分子及其抗凝血作用机制进行总结阐述,将促进对蜱抗宿主凝血的作用机制和生理意义的理解,也为研制蜱源新型抗凝血药物、开发新的抗血栓疗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种特异性识别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小分子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一个珠子一个化合物”的组合化学肽库技术,筛选得到特异性识别小细胞肺癌细胞(DMS53)的小分子肽.初次筛选共得到32个与DMS53阳性结合的珠子,经氨基酸序列分析后发现,含有cNGRXXXc或cXNGRXXc肽链结构的序列共有10个.再次合成三种有代表性的小分子肽,发现cFNGRQQc与DMS53的结合率明显高于其他小分子肽.选择cFNGRQQc作进一步的细胞特异性研究,发现cFNGRQQc与DMS53的粘附特异性明显高于其他细胞系,对cFNGRQQc的结构分析显示,-NGR-及六肽长度对小分子肽与DMS53细胞的粘附非常重要.用抗整合素、E-cadherin、NCAM及ICAM的抗体或多肽阻断小分子肽与DMS53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未见明显的阻断效应.小分子肽与DMS53细胞表面的结合位点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去整合素echistatin RGD(Arg-Gly-Asp) 模体周边氨基酸突变后对其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根据echistatin序列设计合成6个片段,利用重叠延伸PCR法合成cDNA,使echistatin RGD模体周边序列变为ARGDNM (D27→N),与载体pTXB1连接后转化E.coli BL21(DE3),建立echistatin (ARGDNM)的表达体系.工程菌经IPTG诱导后融合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约30%,几丁质亲和纯化后,DTT裂解释放目的蛋白分子量约5.4 kD.体外血小板聚集和体内鸡胚绒毛尿囊膜 (chick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 CAM)血管新生实验结果表明,echistatin (ARGDNM)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减弱,而其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增强.RGD模体周围氨基酸的改变影响了去整合素的生物学功能,echistatin (ARGDNM)增强了与αⅤβ3结合的特异性,本工作为研究特异性更强的去整合素药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整合素蛋白αⅡbβ3是血小板上的一种钙依赖性膜受体,其胞外结构域可与含有RGD序列的肽链特异结合.通过将含有NTA-DOGS的磷脂单分子层膜转移到50 nm厚的金膜上,制备了一种含有NTA头部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传感器敏感膜.设计并合成了含有6个组氨酸和RGD基团的His-tagged短肽P1,并利用SPR生物传感器,对整合素蛋白与含有RGD配基的支撑平面膜的特异相互作用以及Ca2+、Mn2+对该相互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TA敏感膜能很好地将P1锚定在支撑平面膜表面,并能够保证P1维持一个有效的定向.将Ca2+从低结合位点去除或加入Mn2+都能够增加整合素蛋白的配基结合活性.二价阳离子对整合素蛋白配基结合能力的调节作用,可能在整合素发挥其生理功能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种特异性识别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小分子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一个珠子一个化合物"的组合化学肽库,以期筛选得到特异性识别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的小分子肽.初次筛选共得到29个与A549阳性结合的珠子,经氨基酸序列分析后发现含有-NGXG-肽链结构的序列共有10个.选择cNGQGEQc作进一步的细胞特异性研究,发现cNGQGEQc与非小细胞肺癌A549、Calu-1及H178的粘附特异性明显高于其他细胞系,对cNGQGEQc的结构分析显示,-NGXG-及六肽长度对小分子肽与A549细胞的粘附非常重要.标记FITC的小分子肽cNGQGEQc能与A549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用抗整合素的抗体(!1~6,"v和#1~5)阻断小分子肽与A549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结果显示,α3与$亚单位的任何组合均对cNGQGEQc与A549细胞的粘附有明显的阻断作用.结果表明,小分子肽cNGQGEQc是通过细胞表面整合素α3与非小细胞肺癌A549发生特异性结合.  相似文献   

16.
RGD为存在于许多糖蛋白配体中的氨基酸序列,对整合素具有识别作用.此序列也发现于许多蛇毒去整合素分子中.采用基因克隆技术从大连产白眉蝮蛇的毒腺中克隆出的去整合素adinbitor是含73个氨基酸残基的去整合素,分子中含有12个半胱氨酸和RGD模体.实验证明,adinbitor作为去整合素的新成员,具有典型的抗ADP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作用和抗肿瘤血管新生作用.为了将adinbitor的这2种功能分开,采用PCR基因定点突变的方法,将其cDNA序列中RGD模体改变成KGD.重组adinbitor(KGD)在E.coli BL21得到表达,并通过His•Bind亲和层析予以纯化.实验发现,adinbitor对ADP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IC50=85 nmol/L,明显优于adinbitor(RGD) (IC50=150 nmol/L).然而,与adinbitor(KGD)相比,adinbitor(KGD)则丧失了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说明,adinbitor(KGD)可作为专一的抗人血小板聚集药具有潜在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七鳃鳗Arg-Gly-Asp (RGD) 毒素肽Lj-RGD3与富含组氨酸糖蛋白HRG具有序列同源性,而RGD毒素蛋白及HRG都具有抑制血管新生的活性,但作用靶点不同。为研究Lj-RGD3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对野生型Lj-RGD3及其RGD全缺失突变体Lj-112进行了抗血管新生功能研究。将3个RGD模体的全缺失突变体基因Lj-112全序列合成后构建于pET-23b载体,对野生型Lj-RGD3及突变体 Lj-112蛋白进行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经组氨酸亲和层析纯化;采用MTT法测定野生型和突变体蛋白对人  相似文献   

18.
顾娜妮 《蛇志》1998,10(2):18-19
目的通过治疗银屑病50例临床观察,探讨部分病例未能治愈与机体对蝮蛇抗栓酶产生耐受性原因分析。方法用蝮蛇杭栓酶0.75IU加入生理盐水中静滴,治疗前、后及各疗程间监测血小板计数与血浆纤维蛋白原变化。结果药效消失后,血小板计数与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超过治疗前水平。结论该类药物治疗其他血栓性疾病可将血小板计数与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作为药效消失及耐受性产生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型融合蛋白(RGD)3/tTF的基因表达与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发展一种新型的融合蛋白(RGD)3/tTF用于肿瘤血管的选择性栓塞治疗,利用PCR技术重组(RGD)3/tTF融合基因,克隆于pET22b( )载体,表达于E.coliBL21(DE3)。用镍柱纯化融合蛋白。凝血实验与FⅩ活化实验检测融合蛋白tTF组分的活性。间接ELISA分析(RGD)3/tTF与αvβ3的特异结合能力。pET22b( )/(RGD)3/tTF重组质粒成功获得并表达于E.coliBL21(DE3)。纯化蛋白(RGD)3/tTF能有效诱发血液凝固,活化FⅩ。(RGD)3/tTF与αvβ3的特异结合能力比RGD/tTF提高了32%。新型融合蛋白(RGD)3/tTF已在E.coli系统成功表达,表达蛋白保持tTF的活性并显示比RGD/tTF更高的与αvβ3的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张yu  熊郁良 《动物学研究》1991,12(3):277-283
烙铁头(T.mucrosquamatus)蛇毒纤维蛋白原溶酶TMVFg能水解三肽底物Bz-Phe-Val-Arg-PNA,但对凝血酶的良好底物Cbz-Gly-Pro-Arg-PNA却活性甚低。TMVFg显著延长血浆凝血酶时间、血浆复钙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溶液凝血酶时间。同时,TMVFg体外也能延长全血凝固时间,表明具有抗凝作用。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转换实验表明:TMVFg水解纤维蛋白原产生的纤维蛋白原断片(FDP)除具有抗凝血酶,抑制纤维蛋白聚合活性外,还能促进纤维蛋白的聚合。进一步用FPLC分离TMVFg水解人纤维蛋白原混合液,得两个FDP断片功能峰,FDP组分Ⅰ和FDP组分Ⅱ。其中FDP组分Ⅰ能抑制纤维蛋白凝块形成;FDP组分Ⅱ能促进纤维蛋白凝块形成,抑制TMVA(烙铁头蛇毒血小板活化素,它可不通过ADP、花生四烯酸途径而诱导血小板聚集),但对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无影响。TMVFg对凝血酶水解三肽底物Cbz-Gly-Pro-Arg-PNA及凝固纤维蛋白原的活性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实验证明,TMVFg抗凝的主要作用机理是其水解纤维蛋白原产生的断片对纤维蛋白原凝固的抑制作用、FDP断片抗凝血酶作用及TMVFg本身对凝血酶活性的抑制所引起的,但在二者之间,前者是主要的。从研究结果发现:TMVFg水解纤维蛋白原所产生的断片有一类能加速凝血酶凝固纤维蛋白原的过程,这就发现了FDP断片的新功能。它证明了FDP断片作为血液凝固、纤溶正反馈调节因子的功能。这一类FDP断片还能抑制TMV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因此,烙铁头蛇毒纤维蛋白原溶酶TMVFg将成为研究血液凝固调节系统及血小板聚集第三条途径的强有力试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