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分析非免疫抑制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及呼吸机相关肺炎临床特征、病原菌组成及耐药性,指导临床诊断及合理使用抗菌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前瞻性观察诊断的非免疫抑制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及呼吸机相关肺炎临床及微生物学资料。结果平均起病时间为人院后(14.3±13.2)d,最常见基础疾病依次为脑血管意外(16/46),慢性肺部疾病(13/46)和糖尿病(5/46)。培养阳性率58.7%,最常见细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8/27)、铜绿假单胞菌(6/27)、阴沟肠杆菌(3/29)及金黄色葡萄球菌(3/29)。80.4%患者入院72h内使用过抗生素,初始经验性治疗最常使用的抗菌素依次为头孢菌素(29/46)、碳青霉烯类(9/46)、糖肽类(5/46)。8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中介MIC〉32mg/L,对其他抗生素耐药;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高度耐药MIC=128mg/L。结论非免疫抑制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多发生在有脑血管疾病及慢性肺疾病老年患者,我院非免疫抑制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及呼吸机相关肺炎最常见的病原菌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较高。应优化医院获得性肺炎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初始抗生素使用。  相似文献   

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凯  宋振顺 《生物磁学》2011,(5):880-883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术后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00年至2009年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5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临床资料,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1%(57/258)。多见的并发症包括胰漏、胆漏、腹腔感染,出血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并发症有关的因素包括术前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术前血清白蛋白〈30g/L,术中出血量〉800 ML,年龄〉60岁,术前血红蛋白〈100g/L。结论:术前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术前血清白蛋白〈30g/L和术中出血量〉800 ML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其次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术前血红蛋白〈100g/L。手术者应掌握好手术时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从而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探究高海拔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青海省中医院收治的274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痰液进行病原菌培养,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及感染多重耐药菌(MDRO)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74例患者痰液中共培养出致病菌165株,阳性率为60.2%;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1.5%(118/165),革兰阳性菌占17.0%(28/165),真菌占11.5%(19/165)。单因素分析显示,COPD患者发生MDRO感染与年龄、糖尿病病史、卧床时间、呼吸机污染、机械通气史和频繁更换抗菌药有一定相关性(χ2=8.326、4.868、21.298、5.534、19.686、11.549,均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呼吸机污染、机械通气史、频繁更换抗菌药和卧床时间是COPD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OR=1.292、2.112、1.752、1.625,均P<0.05)。结论 高海拔地区COPD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而呼吸机及管路污染、机械通气史、频繁更换抗菌药及卧床时间长是COPD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相关病原菌及危险因素的监测,降低患者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ICU住院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情况、高危因素及预后,为制定合适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采用美国国家院内感染监测(NNIS)规定的统一标准系统,对2007年6月1日至2008年5月31日人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综合性ICU的所有符合条件的病例进行调查。结果CRBSI感染率为13.2%(23例次/174),感染密度为12.0/1000导管日。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心静脉置管的个数、CRBSI发生前抗生素应用个数、导管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CRBSI发生前抗生素应用个数≥3(OR=6.335)和中心静脉置管个数〉1(OR=5.981)是CR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RBSI组的病患粗死亡率、呼吸机日、住院总费用、药费、ICU内住院日、总住院日和平均日花费均高于非CRBSI的病患(P〈0.05)。结论该院CRBSI发生率高,感染密度大,多个中心静脉置管以及抗生素应用频繁是CRBSI的高危因素。CRBSI者的预后及医疗费用的经济负担明显高于非CRBSI者。必须进一步加强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郭静  池艳春  陈曦  李洪波  张堃 《生物磁学》2014,(8):1522-1524
目的:研究低钙透析液联合醋酸钙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磷、血钙及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试验期间所有患者均低磷饮食,两组透析液钙浓度均为1.25mmol/L,试验组同时给予醋酸钙治疗,对照组不应用醋酸钙治疗,三个月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血钙、血磷及血iPTH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各组血磷、血钙、血磷和血iPTH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钙水平明显下降(P〈0.05),血iPTH水平略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磷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试验组血iPTH水平略下降(P〉0.05),血钙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但血磷明显下降(P〈0.05);且试验组血磷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血钙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但在正常范围内,两组血iPTH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钙透析液联合醋酸钙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磷水平,且不会导致高钙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李远  董晓辉  邹作君 《生物磁学》2011,(13):2528-2531
目的:研究复方α-酮酸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及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0例MH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实验组(n=20),予常规蛋白饮食,并服用复方α-酮酸12片/d;(2)对照组(n=20),子常规蛋白饮食,不服用复方α-酮酸。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后测定各项血生化指标及人体测量学指标。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实验组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较前明显升高(P〈0.01),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明显下降(P〈0.01),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血脂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复方α-酮酸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以及脂质代谢,但长期使用该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Human Fibrinogen,Fro)水平的改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2年6月入住解放军八一医院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508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颅外段(/ntemalcarotidartery,ICA)、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颈总动脉分叉处内一中膜厚度(Intima—medial Thickness,IMT)。评定标准:颈动脉IMT〉0.9toni或(和)颈动脉斑决定义为CAS。24h内将患者空腹静脉血送检,记录测定后的生化指标及№水平,记录吸烟史、糖尿痛、高血压病等病史,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测定的相关危险因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强度。结果:按FIB水平分组(FIB≤3g/L组、FIB〉3g/L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IB〉3g/L组的危险度为2.04,年龄、FIB水平、高血压病史及吸烟史对CAS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FIB与CAS的相关性最强。结论:FIB水平与脑梗死患者CAS的发展密切相关,其作用可能强于其他的传统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李俊芬  范新丽  赵妍  秦俭  王晶 《生物磁学》2011,(23):4475-4477
目的:研究血清钙离子浓度与老年肺炎患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按照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将入住急诊ICU的老年肺炎患者206例,分为脓毒症组(155例)和非脓毒症组(51例),脓毒症组又按照预后分为存活组(91例)和死亡组(64例)。分别测定血清钙离子浓度、血浆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血白细胞计数等有关的实验室指标,比较2组指标的差别。结果:脓毒症组中血清钙离子浓度较非脓毒症组降低,CRP、血白细胞计数较非脓毒症组升高(P〈0.01);亚组分析中,死亡组中血清钙离子浓度较存活组降低(P〈0.01),CRP较存活组升高(P〈0.05),血白细胞计数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钙离子浓度与血浆白蛋白的浓度呈高度正相关。结论:血清钙离子浓度对判断老年肺炎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多重耐药阴性菌肺炎的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呼吸内科ICU2005年至2009年呼吸机相关革兰阴性菌肺炎80例的临床资料,了解其病原体构成及药物敏感性,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呼吸机相关多重耐药阴性菌肺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为主要革兰阴性致病菌,各和株(除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外)除对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有较好的敏感性外,对其他抗生素均耐药明显.机械通气时间(≥5d)、入住ICU(>7d)、抗生素的联用和频繁的更改是多重耐药菌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革兰阴性菌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且大多呈现多重耐药.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严格掌握入住ICU指征和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可以预防多重耐药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新生儿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4月~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256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撤机失败将患儿分为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探讨预防对策。结果:256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新生儿中,有29例发生撤机失败,撤机失败率为11.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在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产伤情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多脏器功能损害、肺部感染、败血症、营养支持、撤机时血氧分压(PO2)、撤机时心率、撤机时二氧化碳分压(PCO2)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撤机时PO2偏低、撤机时心率较高、撤机时PCO2较高、多脏器功能损害、无营养支持、伴有肺部感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胎龄<37周是导致机械通气新生儿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致机械通气新生儿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并在撤机前进行充分评估以减少撤机失败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建立ICU呼吸专科护理小组在机械通气病人中的作用。方法:评估建立ICU呼吸专科护理小组前后实施呼吸机集束策略依从性的情况及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建立ICU呼吸专科护理小组前后分别纳入458、487个病人,手卫生依从性由20.9%提高到65.7%(P=0.001);床头抬高30°以上依从性由24.8%提高到49.5%(P=0.001);镇静评分依从性无明显改善(P=0.06);使用无创呼吸机依从性由20.4%提高到32%(P=0.03)。同时ICU呼吸专科护理小组建立后可降低VAP发生率(24.4%vs 41.7%,P=0.004),降低VAP病人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但并不能降低其死亡率。结论:建立ICU呼吸专科护理小组可提高呼吸机集束策略的依从性,可以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该疾病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20例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机械通气后的病死率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病死率为29.17%,经回归分析后,病死率与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肝功能衰竭以及呼吸衰竭等因素有关(P〈0.05);而与循环衰竭、胃肠损害(消化道出血异常)以及气胸等因素无关(P〉0.05);影响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高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高急性生理学评分(APS)、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以及低白蛋白水平。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后,能够引起心力衰竭等症状,影响患者短期预后情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义乌医院无多重耐药危险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人选无多药耐药危险因素的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352例,按照发病时间分为早发HAP组与晚发HAP组,采集合格痰标本,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分析比较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结果人选的352例患者共分离m393株病原菌,HAP最常见的病原菌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鲍曼不动杆菌,早发HAP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晚发HAP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两组患者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8株革兰阳性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早发与晚发H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96株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早发HAP与晚发HAP除了对哌拉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晚发HAP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产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及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比例增高。结论无多重耐药危险因素的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早发与晚发HAP感染病原菌差别不大,虽晚发HAP的耐药率相对较高,但对大部分抗菌素敏感,所以适当使用抗菌素,对于减轻选择抗菌药物的压力、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二重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早期经皮气管切开(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tomy,PDT)对重型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7年5月至2012年12月采用PDT行气管切开的87例重型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经口插管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时间将患者分成早期气管切开组(≤7d Early tracheotomy,ET)共42例,晚期气管切开组(7 d Late tracheotomy,LT)共45例,其中ET组男性23例,平均年龄41.36±14.12岁,LT组男性26例,平均年龄46.38±13.87岁。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经口插管MV时间、PDT后MV时间、PDT后住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总住院时间、28d病死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II)评分以及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T组显著缩短了经口插管MV时间、PDT后MV时间、PDT后住ICU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在总住院时间、28d病死率和VAP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虽然ET不影响患者预后及VAP发生率,但可缩短患者经口插管MV时间、PDT后MV时间、PDT后住ICU时间,故对于重型脑血管意外患者应采取早期PDT。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糖尿痛肾脏病进展过程中血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水平变化及应用药物干预其变化后产生的对糖尿病肾脏病的影响。方法:选择于聊城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糖尿病肾脏病患者88例,DKDⅢ期43例,DKDⅣ期45例。分别检测各期患者血PAI-1水平,观察其变化趋势。针对DKDⅢ期患者分为对照组(DKDⅢ-C组)和观察组(DKDⅢ-O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保护肾脏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5万U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14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PAI-1水平、24h尿白蛋白量、血肌酐、空腹血糖和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结果:DKDⅣ期患者血PAI-1水平明显高于DKDⅢ期患者(P〈0.001)。DKDⅢ-O组患者治疗后血PAI-1水平下降(P〈0.01),且尿白蛋白减少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腹血糖、血肌酐、凝血酶原时间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DKDⅢ-C组治疗前、后血PAI-1、24h尿白蛋白量、空腹血糖、血肌酐、凝血酶原时间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随糖尿病肾脏病进展,血PAI-1水平呈上升趋势,应用药物降低其水平后可减少早期DKD患者尿白蛋白量,对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脏病进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及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兔颈总动脉内膜损伤后对血管壁变化及外周血中CD34+细胞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均分为:单纯损伤组,辛伐他汀组,rhG—CSF组及辛伐他汀和rhG—CSF联合组(简称联合组),建立兔左颈总动脉内膜球囊导管损伤模型,术后给予辛伐他汀(10mg/kg/d经胃灌入)及rhG.CSF(100μg/a皮下注射)干预治疗,每组分别于术前1d、术后7d、14d、21d、28d抽取静脉血2ml,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34+细胞含量;4周后处死所有动物取损伤段血管,弹力纤维染色,计算内膜厚度、中膜厚度、管腔面积(S)、内膜面积(si)、中膜面积(Sm)TLSi/Sm比值评价血管再狭窄程度。结果:①术前4组之间相比外周血CD34+细胞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d时各组外周血CD34+细胞含量最高,后逐渐下降,28d较低,但仍高于术前含量;rhG—CSF组及联合组与对照组相比外周血CD34+细胞明显增多(P〈O.01,P〈0.01);术后7d、14天时辛伐他汀组与单纯损伤组相比外周血cD34+细胞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21d、28天时辛伐他汀组与单纯损伤组相比外周血CD34+细胞有显著差异(P〈0.05)。②与单纯损伤组相比辛伐他汀组、rhG—CSF组及联合组Si/Sm比值明显减小(P〈0.05);辛伐他汀组和rhG—CSF组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联合组分别与辛伐他汀组、rhG-CSF组比较血管内膜增生更少,具有显著性(P〈0.01,P〈0.01),结论:本实验研究发现辛伐他汀可促进损伤内膜修复及预防血管再狭窄,长期服用可以增加外周血CD34+细胞;rhG—CSF可明显增加外周血CD34+细胞及预防血管在狭窄;辛伐他汀与rhG—CSF联合用药可明显增加外周血CD34+细胞、加速内皮修复与预防再狭窄,较单一用药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徐德华  夏家惠  李娟  王丽  杨群芳 《生物磁学》2011,(20):3845-3848
目的:探讨COPD患者不同气候条件下(雷暴、阴雨、台风)的病原学和免疫功能。方法:细菌鉴定采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K.B纸片扩散法测定药敏。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荧光染色法。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用琼脂单向扩散法。结果:台风、雷暴、阴雨、天气气候条件60例患者痰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5%、40%、30%,占革兰阴性菌前2位分别为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杆菌及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中分别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及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对常用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台风、雷暴、阴雨气候条件下3组AECOPD患者CD3+ CD4+、CD4+/CD8+、IgG、IgA、IgM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D8+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发作期和缓解期无显著差异(P〉0.05)。三种气候条件下相互之间比较的细胞和体液免疫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剐(P〉0.05)。结论:雷暴、阴雨、台风条件下AECOPD的患者存在病原学分布差异,对常用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但三者相互之间的免疫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血磷水平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肾内科28例高血磷(SP〉1.6mmol/L)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病例组,30例血磷正常(SPN1.6mmol/L)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原发病组成,年龄,性别,透析龄,皮肤瘙痒发生率,腰背痛发生率,血钙,血碳酸氢根,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碱性磷酸酶,肾功能,血浆白蛋白水平及左心室肥厚发生率。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原发病组成,年龄(43.2±9.8岁VS40.5±12.2岁),男女性别比例(16/12vs.17/13),透析龄(32.56±6.71月vs.35.43±5.82月)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o.05),有可比性,在血红蛋白(83.22±6.71g/Lvs103.36±5.84g/L),红细胞压积(24.83±1.92%vs.30.76±1.52%),血钙(1.71±0.16mmol/Lvs.2.23±0.21mmol/L),血碳酸氢根(14.2±3.1mmol/Lvs20.6±4.9mmol/L),血碱性磷酸酶(124.26±16.33U/Lvs.61.47±14.91U/L),皮肤瘙痒发生率(22/28vs.7/30),腰背痛发生率(19/28vs.6/30),左心室肥厚发生率(20/28vs12/30),有显著性差异(P〈0.05),肌酐(956±142mmol/LVS.923±156mmol/L),尿素氮(23.1±6.3mmol/LVS.24.8±8.9retool/L),血浆白蛋白(30.5±3.8g/Lvs.31.2±2.9g/L),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伴有高磷血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与血磷正常的患者相比,血碱性磷酸酶,皮肤瘙痒发生率,腰背痛发生率及左心室肥厚发生率较高,而血钙,血碳酸氢根,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较低,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低T3综合征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102年6月~2013年6月于我科住院的SLE女性患者60例,其中伴有低T3综合征的30例(排除具有原发性甲状腺疾病的病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30例,分析和比较伴有低T3综合征的SLE患者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SLE患者入院时的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肝功能、肾功能、补体C3、补体C4、24小时尿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特征,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低T3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结果:伴有低T3综合征的SLE患者SLEDAI积分、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补体C3、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尿素、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SLE患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LEDAI积分(OR=2.194,1.045~4.606,P=0.038)、血红蛋白(OR=0.719,0.518~0.998,P=0.049)、谷丙转氨酶(OR=2.417,1.071~5.457,P=0.034)、白蛋白(OR=0.313,0.105~0.934,P=0.037)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低T3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结论:SLEDAI积分和谷丙转氨酶水平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低T3综合征的危险性因素,而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是其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