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术后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00年至2009年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5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临床资料,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1%(57/258)。多见的并发症包括胰漏、胆漏、腹腔感染,出血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并发症有关的因素包括术前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术前血清白蛋白<30g/L,术中出血量>800 ML,年龄>60岁,术前血红蛋白<100g/L。结论:术前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术前血清白蛋白<30g/L和术中出血量>800 ML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其次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术前血红蛋白<100g/L。手术者应掌握好手术时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从而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预防性使用奥曲肽是否能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发生率存在着争议。本研究旨在研究奥曲肽在不同胰腺情况下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发生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将"软胰腺"、"细胰管"作为术后胰漏发生的高危险因素,将18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分为4组:低危险/非奥曲肽组、低危险/奥曲肽组、高危险/非奥曲肽组、高危险/奥曲肽组。观察术后胰漏等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共发生术后胰漏35例(19%),其中高危险组胰漏发生率是低危险组2倍以上(27%versus 10%,P〈0.01)。在胰漏发生低危险胰腺情况下,奥曲肽组与非奥曲肽组术后胰漏发生无显著差别;在胰漏发生高危险胰腺情况下,奥曲肽能显著降低术后胰漏发生率。结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应根据胰腺的具体情况选择性使用奥曲肽既能有效预防术后胰漏的发生,又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及血清降钙素原(PCT)早期预测胰瘘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7月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5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患者均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对患者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统计患者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胰瘘将患者分为胰瘘组(n=77)和非胰瘘组(n=173),对两组患者术后1 d PCT水平进行检测比较。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胰瘘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术后1 d PCT水平对胰瘘发生的早期预测价值,并计算其预测胰瘘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25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中有77例患者术后出现胰瘘,胰瘘发生率为30.80%。胰瘘组与非胰瘘组患者术后1 d的PCT水平均升高,且胰瘘组高于非胰瘘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胰管直径、胰腺质地、血清胆红素水平、白蛋白水平与患者术后发生胰瘘有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胰管直径<3 mm、胰腺质软、血清胆红素水平>170 μmol/L、白蛋白水平<30 g/L及术后1 d PCT水平>0.75 μg/L是患者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术后1 d 检测PCT水平预测术后胰瘘发生的AUC为0.827,敏感度为83.23%,特异度为85.71%,PCT截断值为0.75 μg/L。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有较高的胰瘘发生率,胰管直径、胰腺质地、血清胆红素水平、白蛋白水平及术后PCT水平与患者术后胰瘘的发生密切相关,术后检测PCT对于胰瘘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预防性使用奥曲肽是否能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发生率存在着争议。本研究旨在研究奥曲肽在不同胰腺情况下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发生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将"软胰腺"、"细胰管"作为术后胰漏发生的高危险因素,将18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分为4组:低危险/非奥曲肽组、低危险/奥曲肽组、高危险/非奥曲肽组、高危险/奥曲肽组。观察术后胰漏等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共发生术后胰漏35例(19%),其中高危险组胰漏发生率是低危险组2倍以上(27%versus 10%,P<0.01)。在胰漏发生低危险胰腺情况下,奥曲肽组与非奥曲肽组术后胰漏发生无显著差别;在胰漏发生高危险胰腺情况下,奥曲肽能显著降低术后胰漏发生率。结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应根据胰腺的具体情况选择性使用奥曲肽既能有效预防术后胰漏的发生,又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的疗效,并分析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4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5例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胰腺外科收治的65例共计80例胰头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开腹组和微创组,例数分别为32例和48例,对比两组围术期相关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期间的肿瘤早期复发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微创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住院费用多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胰头癌患者术后肿瘤早期复发与年龄、肿瘤最大直径、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脉管癌栓、有无神经侵犯、术前白蛋白、术前糖类抗原125(CA125)、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术后有无放化疗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神经侵犯、术后未放化疗以及术前CA125水平较高是胰头癌患者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可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但两者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早期复发率无显著差异。胰头癌术后肿瘤早期复发受到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神经侵犯、术后放化疗、术前CA125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根据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探讨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效果,为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观察2014年1月-2015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关节病区行关节置换术患者,排除自动出院、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高血糖等患者,最终试验组纳入66例、对照组纳入107例。试验组根据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给予围手术期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短肽型肠内营养+益生菌制剂精细化营养治疗方案;对照组常规自行给予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共3次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术后12月内的并发症情况(创口愈合延迟、感染等)。结果:术前,试验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19.1±40.5)mg/L vs(7.0±8.8)mg/L,P=0.034;(6.9±2.4)×109/L vs(5.9±1.7)×109/L,P=0.002],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与术后第3天的各项实验室指标差值比较,试验组血红蛋白下降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8.06±11.63)g/L vs(12.27±10.50)g/L,P=0.041];试验组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0% vs 13.1%,P=0.027)。结论: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精细化营养治疗可减轻患者术后的炎症反应,减少术后创口愈合延迟、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离乳清蛋白支持治疗对肺癌行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住院并接受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17)、乳清蛋白1组(n=13)和乳清蛋白2组(n=14)。3组患者术前普食,手术当天禁食,术后第1d予以半流食,术后第2d开始普食。乳清蛋白1组和2组患者从术前3d至术后7d(除手术日)分别额外给予乳清蛋白20g/d或40g/d。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和术后第1、3、7d测定血清白蛋白指标;并自术前3d至术后7d进行膳食记录。术后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使用静脉人血白蛋白。结果:3组患者年龄、体重、BMI、术前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及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胸腔引流蛋白量以及膳食平均能量摄入、非蛋白粉来源的蛋白摄入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乳清蛋白2组患者ALB于术后第3d降至最低值(与术前比较P<0.05),至第7d开始回升;而对照组患者ALB持续下降至第7d(与术前、术后第3d比较P<0.05)。乳清蛋白2组患者人血白蛋白使用量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肺癌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乳清蛋白,有助于血清白蛋白的恢复,可减少静脉人血白蛋白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8.
李庆虹  郭晓东  张敏  李志伟 《生物磁学》2011,(20):3906-3908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相关因素,为肝移植术后ARF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院行肝移植术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并发ARF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8例行肝移植术后发生ARF13例,发生率为13.27%。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尿素氮CBUN)、术前血清肌酐(Scr)、术前血清白蛋白(Alb)、手术时间、失血量与ARF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表明,术前Ser和BUN是肝移植术后并发ARF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血BUN、血清Scr、血清Alb、手术时间和失血量是肝移植术后并发ARF主要因素,而术前Scr和BUN水平升高是肝移植术后并发ARF的危险因素。对上述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控制肝移植术后ARF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后肠道细菌移位(BT)与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关系。方法:40例择期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于术前和术后1、3、5天采集外周血,进行血浆D-乳酸,全血细菌DNA检测.全血DNA提取后进行PCR扩增,采用靶基因为大肠杆菌特异性β半乳糖苷酶基因和16SrRNA基因。观察患者术后10天以监测SIRS情况。结果:术前PCR检测全血细菌DNA均为阴性,术后共有13例阳性。术后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患者PCR阳性率为85.7%(12/14),无SIRS组为3.8%(1/26()P〈0.01)。PCR阳性组SIRS发生率为93.2%(12/13),阴性组为7.4%(2/27)(P〈0.01).PCR阳性的患者外周血血浆D-乳酸浓度较PCR阴性者明显升高(P〈0.01),有SIRS的患者外周血血浆D-乳酸浓度较无SIRS患者明显升高(P〈0.01)。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肠黏膜屏障损伤与BT关系密切,术后SIRS和与BT密切相关。PCR技术对术后SIRS有较好的早期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病人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间因原发性肝癌行肝癌根治术病人120例,根据有无并发症将两组病人分为肺部并发症和无肺部并发症组,对病人的一般情况、术前检查及手术情况设置变量首先用单因素方法筛选与肝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相关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这些相关危险因素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入组病人中术后有25例(20.83%)发生了肺部并发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史、术前2周呼吸道感染史、术前白蛋白水平、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使用镇痛泵(P0.05)。Logistic分析显示肝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慢性呼吸道疾病史、术前白蛋白水平及术后使用镇痛泵(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根治术患者存在术后肺部并发症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对其进行评估可减少或避免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hanges of serum albumin levels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and correlate these changes to surgical outcomes,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head and neck cancer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Methods

57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out of 3,022 patients who underwent immediate free flap reconstruction after surgical ablation of head and neck cancer performed over a 9-year period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Two sets of groups were arranged based on the preoperative albumin (>3.5 g/dL vs. ≤ 3.5 g/dL) and POD1 albumin (>2.7 g/dL vs. ≤ 2.7 g/dL) levels and were compared with respect to patient-related variables, surgical outcomes, medical and surgical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ies.

Results

All patients had significant decreases in albumin levels postoperatively. Hypoalbuminemia, both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 score, the amount of blood loss, the duration of ICU stay and hospital stay, and postoperative medical and surgical complications. In particular, preoperative hypoalbuminemia (serum albumin ≤ 3.5 g/dL) was associated strongly with medical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while postoperative hypoalbuminemia (serum albumin ≤ 2.7 g/dL) with surgical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Our study demonstrated the prognostic values of albumin levels in head and neck cancer patient with liver cirrhosis. The perioperative albumin levels can be utilized for risk stratification to potentially improve surgical and postoperative management of these challenging patients.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分析中晚期肝癌患者采用超声介入治疗引发并发症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3年2月在本院接受超声介入治疗的12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进行研究,治疗后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根据并发症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有并发症组(36例)和无并发症组(84例),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性别、年龄、有无基础疾病、TNM分期、Child-Pugh分级、形态分型、肿瘤体积、腹水、门静脉高压、血供情况、白蛋白(ALB)及血清学指标[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进行分析,并建立logistic模型,对一般特征在中晚期肝癌患者超声介入治疗后引发并发症的影响中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20例患者经超声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有并发症组Child-Pugh B级、腹水+、ALB<30 g/L的患者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腹水、ALB是导致中晚期肝癌患者超声介入治疗后引发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 B级、腹水、ALB<30 g/L均是导致中晚期肝癌患者超声介入治疗后引发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hild-Pugh分级、腹水和ALB均是导致中晚期肝癌患者超声介入治疗后引发并发症的独立因素,只有尽早针对该类影响因素加强防治干预,才能有效降低中晚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马君  李民  姜兴禄  张爱华 《生物磁学》2011,(15):2931-2934
目的:观察老年术后急性精神障碍发生的相关原因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老年术后发生急性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包括手术与麻醉时间、术前合并症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术后急性精神障碍与多种因素相关。与全身麻醉以及术后不良的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其他原因包括年龄、术前合并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术后必要的药物治疗以及术后的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关键,患者信赖的医护人员以及亲友的安慰交流有防治效果。结论:老年病人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对围手术期病人的治疗康复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应当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并采取有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117例,均采取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17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5.04%,其中肝功能衰竭1例,胆道出血2例,消化道出血6例,腹腔感染6例,胆瘘6例,胸腔积液8例,切口感染12例。并发症组患者术前白蛋白、手术时间、既往胆道手术史水平与非并发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部分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既往胆道手术史均是术后并发症独立风险因素。结论: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以切口感染和胸腔积液为最,患者的既往手术史以及手术时间均是影响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做好针对性预防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Patient- and procedure-relate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PPCs) have changed over the last decade. Therefore, we sought to identify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PPCs and to develop a clinically applicable scoring system.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clinical data from 2,059 patients who received preoperative evaluations from respiratory physicians between June 2011 and October 2012. A new scoring system for estimating PPCs was developed using beta coefficients of the final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s. Of the 2,059 patients studied, 140 (6.8%) had PPCs. A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revealed seve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with scores in parentheses): age ≥70 years (2 points), current smoker (1 point), the presence of airflow limitation (1 point),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class ≥2 (1 point), serum albumin <4 g/dL (1 point), emergency surgery (2 points), and non-laparoscopic abdominal/cardiac/aortic aneurysm repair surgery (4 points).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was 0.79 (95% CI, 0.75–0.83) with the newly developed model. The new risk stratification including laparoscopic surgery has a good discriminative ability for estimating PPCs in our study cohort.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validate this new prediction rule.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质软胰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应用肝圆镰状韧带一体化包裹加强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实施开腹PD或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质软胰腺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肝圆镰状韧带一体化包裹加强技术分为无包裹加强组(2016.1-2018.12,246例)及包裹加强组(2019.1-2021.12,244例),比较两组病人基本临床特征、术中资料、术后资料、胰腺术后出血(PPH)病人治疗措施及转归。结果:术前基本临床资料中,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术前高血压及糖尿病史、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术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术前总胆红素、术前血清白蛋白、术前胆道引流、肿瘤位置及性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资料中,两组病人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切除类型、PV 或SMV切除重建、主胰管直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资料中,两组病人在术后总体并发症、临床相关胰瘘(CR-POPF)及腹腔感染发生率、腹腔穿刺引流率、晚期腔外PPH及C级晚期腔外PPH发生率、PPH相关再手术率、总体再手术率、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在术后胆瘘、延迟性胃排空障碍、早期PPH、晚期腔内PPH、A级及B级晚期腔外PPH、围手术期死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H病人治疗措施及转归资料中,两组PPH病人侵袭性治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PH病人在不同侵袭性治疗措施及PPH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圆镰状韧带一体化包裹加强技术能够降低质软胰腺PD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CR-POPF及晚期腔外PPH、C级晚期腔外PPH的发生率,同时降低病人腹腔感染发生率、腹腔穿刺置管引流率及再手术率,并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调查117例胃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并对术后发生并发症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胃癌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或胸腔积液、腹腔感染、肠梗阻、吻合口瘘,发生率为35.04%(41/117),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胃管留置时间、术后生活习惯与手术后并发症相关(P<0.05).结论:胃癌术后并发症由多种原因综合引起,除患者素质和病变因素外,6个危险因素依次为:行全胃切除、D2清扫、手术时间>4h、术中出血量≥800mL、胃管留置时间>3d、长期吸烟,应重视其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房颤的术后中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7月至2010年12月于我院行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房颤的72例患者,术后随访3至6年,获得患者术后十二导联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结果,并且记录术后药物应用、相关并发症、心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是否改善等情况。根据心电图结果,将患者分为窦性心律组与非窦性心律组,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相关因素是否有差异。结果:截止至随访终点,有效随访的68例患者中窦性心律维持率为63.2%。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房颤病程、术前左室射血分数、是否合并三尖瓣成形或置换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房颤病程、合并三尖瓣成形或置换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危险因素。结论: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房颤的中晚期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能够有效防止血栓栓塞,术前房颤病程长、合并三尖瓣成形或置换的患者术后中远期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行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及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治疗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术后早期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103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原因、有无脾切除史、是否有肝脏病史、有无分流及断流等临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结合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指标及胃镜指标等对患者早期再出血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寻找独立的危险因素。结果:103例患者在术后早期再出血发生率10.7%;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可知,肝功能分级、凝血酶原时间、门静脉血栓、血红蛋白含量为术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进行手术前,应充分的最好术前准备,尽最大能力使患者的各项危险因素(肝功能分级、凝血酶原时间、门静脉血栓、血红蛋白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以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