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护理措施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静  王丽范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9):1799-1800,1794
目的:探讨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的护理措施,为预防和治疗VAP提供了科学依据。方法:114例ICU实施机械通气治疗超过48小时的病人,从改变卧位、防止误吸,改变呼吸机环路的更换时间、人工气道的管理、改变吸痰方法、改变鼻饲方法等方面改进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结果:改进护理措施后,使VAP的发病率由原来的50.3%下降至35.1%,病人能够尽快脱离呼吸机,从而平均缩短了住院时间2.2天。结论:通过改进护理措施,能大大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综合胸部物理治疗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前来我院进行使用呼吸机的253例入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28例,对照组125例,试验组由2名经过培训的护士进行综合胸部物理治疗,对照组仅给予ICU常规胸部物理治疗。通过比较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综合胸部物理治疗与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常规胸部物理治疗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率,发现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感染与否、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急性生理评分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胸部物理治疗方式在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物理治疗组VAP发生率为26.56%(35例),ICU常规胸部物理治疗组VAP发生率为47.20%(59例)。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与ICU常规胸部物理治疗相比,综合胸部物理治疗可促进痰液排出,从而使机械通气患者的VAP的发生率降低。我们的研究为综合胸部物理治疗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ICU患者下呼吸道菌群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治疗的患者199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研究患者基本资料,检测患者血液、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胸腔积液中病原体分布。结果 ICU患者VAP发病率为34.17%。VAP平卧位患者比例和机械通气时间超过5d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VAP患者(P=0.000)。VAP患者鲍曼不动杆菌(P=0.000)、肺炎克雷伯杆菌(P=0.000)、铜绿假单胞菌(P=0.000)、阴沟肠杆菌(P=0.039)、金黄色葡萄球菌(P=0.000)、表皮葡萄球菌(P=0.000)、草绿色链球菌(P=0.039)、肠球菌(P=0.039)和白假丝酵母菌(P=0.018)的检测率明显高于非VAP患者。VAP患者发病与病原微生物分布相关:鲍曼不动杆菌(r=0.3274)、肺炎克雷伯杆菌(r=0.3274)、金黄色葡萄球菌(r=0.2975)和白假丝酵母菌(r=0.2371)与VAP发生存在相关性。结论 ICU患者容易发生VAP,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是革兰阳性菌,第三位是真菌,ICU患者VAP发病率随机械通气时间增加而增加,平卧位患者的VAP发病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陈翠卿 《蛇志》2013,(4):394-395
目的探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9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70例机械通气新生儿作为对照组,2013年1~9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75例机械通气新生儿作为干预组,两组均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抬高患儿头部15~30°体位管理、妥善固定气管导管、密闭式按需适时吸痰、加强呼吸机管理、提高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等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保证患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机械通气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62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右美托咪镇痛。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持续时间、ICU停住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心动过缓和谵妄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住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VAP、心动过缓及谵妄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行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良好的镇静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使用呼吸机无创呼吸机所给予的集束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心脏外科术后首次拔管后应用无创呼吸的病人,总结其拔管后使用无创呼吸机的集束护理经验。结果:针对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集束护理策略可大大减少其不良并发症,并缩短其在ICU的住院时间,大大地提高了其生活质量。结论:无创呼吸机的应用有赖于患者的积极配合及医护人员的熟练操作,也有赖于护士的自身素质和观察能力,而根据无创呼吸机指南制定出的集束护理策略的应用,可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缩短其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7.
李艳青  黄德斌 《蛇志》2016,(4):494-496
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患者于机械通气48h后,或撤机、拔管48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是重症监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这一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常导致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时间推迟、ICU留治时间延长,从而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VAP不仅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同时影响疾病的转归及预后,增加了呼吸机通气患者的病死率。在我国VAP的发病率可达31.4%~36.10%,而VAP导致的死亡率则高达29.2%~40.1%[1]。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显著降低VAP发生率与病死率,是改善患者疾病转归的有效措施。本文就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重症监护室(ICU)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患者死亡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ICU病房进行治疗的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h的328例VAP患者,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确定入组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观察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对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非COPD患者(n=229)ICU死亡率显著低于COPD患者(n=99)(42.8%vs 59.6%,P=0.017)。非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的中位数分别为27(16-42)d和35(29-59)d,而COPD患者分别为为32(17-68)d和40(22-72)d(P0.05),二者没有显著差异,非COPD患者与严重COPD患者(GOLD IV期)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有显著差异(P=0.002与0.03)。多变量分析表明COPD(OR=2.59,95%CI:1.34-5.03)、简化急性生理评分II(SAPS II)(OR=1.03,95%CI:1.02-1.05)以及休克(OR=3.73,95%CI:1.89-7.40)是ICU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OPD、SAPS II以及休克均与ICU内VAP患者的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黄春会 《蛇志》2014,(2):226-228
<正>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机械通气≥48h停止机械通气及拔除气管导管后48h内,新发生的肺实质感染性炎症[1]。有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相关肺炎病死率可高达40%左右[2]。由于VAP导致患者治疗及住院时间延长,经济负担加重且病死率高,而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就近几年来有关VAP的预防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宁良群  温光彩 《蛇志》2012,24(1):65-6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48h后至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后48h内发生的肺实质感染性炎症[1],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院内感染。国外报道,VAP发生率为9%~70%[2],病死率高达20%~71%[3];国内文献报道,VAP发生率为43.5%[4],病死率为37.5%嘲。患者一旦发生VAP,则易造成撤机困难,并可导致患者在ICU的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早期经皮气管切开(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tomy,PDT)对重型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7年5月至2012年12月采用PDT行气管切开的87例重型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经口插管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时间将患者分成早期气管切开组(≤7d Early tracheotomy,ET)共42例,晚期气管切开组(7 d Late tracheotomy,LT)共45例,其中ET组男性23例,平均年龄41.36±14.12岁,LT组男性26例,平均年龄46.38±13.87岁。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经口插管MV时间、PDT后MV时间、PDT后住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总住院时间、28d病死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II)评分以及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T组显著缩短了经口插管MV时间、PDT后MV时间、PDT后住ICU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在总住院时间、28d病死率和VAP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虽然ET不影响患者预后及VAP发生率,但可缩短患者经口插管MV时间、PDT后MV时间、PDT后住ICU时间,故对于重型脑血管意外患者应采取早期PD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真菌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RICU和ICU2009年至2012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98例的临床资料,分为真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FVAP)组和非真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NFVAP)组,比较两组真菌感染的易患因素,采用单因素G(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II)、使用MV时间(〉7d)、住院时间(〉15d)、血白蛋白〈25g、合并糖尿病、联合使用抗生素、频繁更换抗生素(〉2次/周)是导致真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其中血白蛋白〈25g、联合使用抗生素、频繁更换抗生素(〉2次/周)是导致真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血白蛋白〈25g、联合使用抗生素、频繁更换抗生素(〉2次/周)是导致真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患者高血糖的发生率及血糖的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138例的糖尿病史、术前术后血糖水平、后高血糖和血糖峰值的出现时间等资料。按术前有无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析两组的差异。结果:138例患者中有101例发生术后高血糖,发生率为73.2%,非糖尿病组发生率为69.7%;糖尿病组发生率为77.4%,2组术后高血糖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x2=1.027,P=0.3109)。术前血糖水平与术后高血糖发生率呈正相关,99.0%的患者出现在入住重症强医疗病房(ICU)24h以内,术后血糖峰值的出现时间入住ICU16h,且非糖尿病组出现时间较糖尿病组早。结论:CABG后高血糖的发生率较高,且绝大多数出现在术后24 h以内,术后高血糖发生率与术前血糖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与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的资料,治疗组(30例)采取机械通气与乌司他丁治疗,对照组(30例)采取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的的呼吸频率、PaO2、PaO2/FiO2、PCO2、APACHEII评分、胸片变化、VAP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的呼吸频率、Pa02、PaO2/FiO2、PCO2指标均优于对照组(t=-6.39,6.27,24.07,9.82,P〈0.05);治疗组的VAP发生率20.0%明显小于对照组的36.7%(x^2=5.84,P=0.016〈0.05);治疗组的病死率3.3%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6.7%(x^2=5.71,P=0.017〈0.05)。两组之间的APACHEII评分及胸片变化均有明显差异(t=7.14,6.33,P〈0.05)。结论:机械通气与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较好地改善肺功能,缓解ARDS患者症状,提高安全可靠性,控制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冯云  刘智昱  王淑媛  洪春辉  熊伟 《生物磁学》2013,(24):4746-4751
摘要目的:掌握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探讨引起围产儿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为制订及完善出生缺陷预防对策及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监测方案,对2010年10月1日~2011年9月30日在湘潭市县级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的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出生缺陷的平均发生率为93.30/万,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无明显趋势(x2=0.114,P=0.736)乡村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城镇(X2=24.638,P〈O.001),男性围产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XZ=6.693,P=0.010),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与季节无关(x2=3.852,P=0.278),出生缺陷的围产儿死亡率大大高于非出生缺陷)L(X2=2904.583,P〈0.001),先天性心脏病、肢体畸形(并指/趾、多指/趾、肢体短缩、马蹄内翻足)、唇裂及唇腭裂是高发的出生缺陷。结论: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从各个环节入手,以预防为主,加强优生优育健康教育,落实婚前及围产期保健,推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病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6.
陈亚平  唐军  韩娟  向小燕  王兴治 《生物磁学》2013,(34):6741-6744
目的:探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急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31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其就诊时期分为对照组(n=166)及观察组(n=153),对比两组患者的急诊效果。结果:观察组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接受专科治疗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抢救费用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致残19例,病死7例,致残、致死率分别为12.4%及4.6%,对照组致残35例,病死13例,致残、致死率分别为21.1%及7.8%,观察组致残、致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共出现30例并发症,并发症率19.6%,对照组出现55例并发症,并发症率33.1%,观察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急诊各环节消耗的时间,使患者得到最准确、最及时的干预、治疗,能够有效保证其治疗效果,从而保证其顸后,提高急救效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翟哲  高岩  毕宏远  王鹏  刘小伟 《生物磁学》2012,(28):5552-5554,5561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EEN)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RD)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60例,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相同热量及氮量,EEN组30例,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按照肠内营养优化策略喂养;对照组接受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EN+PN)30例,接受常规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机械通气时间、1周平均营养费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监测治疗前后两组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及免疫指标T细胞亚群。结果:EEN组病人治疗后一周血清白蛋白水平及免疫指标均明显升高,且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机械通气时间、平均营养费用、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管理的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费用低,能改善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VAP发生率。只要胃肠道有功能,就应尽早实施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应用NIPPV与PSV两种撤机方法在治疗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进行机械通气撤机困难患者中的优越性。方法:达到撤机标准但经两小时自主呼吸试验(SBT)失败的患者被分为两组:PSV组和无创通气组。观测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再插管率、住呼吸重症监护室时间和VAP发生率等指标。结果:NIPPV组较PSV组气管插管时间显著缩短,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及住院费用均较PSV通气组显著降低。结论:采用无创通气撤机法治疗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较传统的机械通气方式在有效缩短有创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方面更优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ICU收治的458例VAP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VAP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菌株鉴定使用法国梅里埃VITEK32分析仪,用纸片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458例VAP患者共检出58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0.96%,革兰阳性球菌占15.98%,真菌占13.06%。药敏结果显示,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彬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耐药率较低,主要革兰阳性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利福平、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结论VAP患者的病原茵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病原菌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