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与人类的生活、工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生物课是中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国家统编教材《植物学》、《动物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关于动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生物进化和生态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由于我国领土辽阔,各地动植物种类繁多,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因此,国家统编教材不可能包括各地的动植物及其各自的培育管理方法。乡土教村,可因地制宜,选编生物教材内容,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学习乡土教材,可以使教育与工农业生产相结合,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
潘声旺  袁馨  雷志华  胡明成 《生态学报》2016,36(15):4654-4663
乡土植物灌木化建植是高速公路边坡防护的重要生态模式。为了探讨生态恢复过程中乡土植物的生活型构成对边坡植被水土保持效益的影响,揭示乡土植物生活型-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间的偶合关系,借助3个物种配置试验,于2009年4月构建了以草本、灌木或乔木为主体的草本型、灌木型、乔木型绿化配置及草-灌-乔混合型试验区。自建植次年(2010年)起,对试验区进行持续5a生态监测。结果表明:1)边坡植被的物种丰富度与乡土植物的生活型有关,呈现乔木型灌木型草-灌-乔混合型草本型趋势;2)植被的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与乡土植物生活型构成及建植年限有关:建植后第1、第2年,多样性水平呈草本型草-灌-乔混合型灌木型乔木型变化趋势;自建植后第三起(2012—2014年),呈草-灌-乔混合型草本型灌木型乔木型波动;3)植被的水土保持性能(径流系数、侵蚀模数)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密切相关:多样性水平越高,水土保持性能越强。可见,乡土植物的生活型构成对提高边坡植被的物种多样性、改善生态性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搞好乡土教材选编和教学切实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费维重(安徽省巢湖地区教研室238000)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提出,教师应利用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乡土教材的课时,补充讲述当地常见的和对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的生物种类,以及有关的生物学基础知...  相似文献   

4.
按照国家教委的规定,全国将于1993年普遍使用新编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按照《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的规定,各地区要为新教材配置一部分适合本地区使用的“乡土教材”。根据这一精神,我县于1988年开始着手做这项工作。由于当时没有可以借鉴  相似文献   

5.
简讯三则     
浙江省生物教学研究会于去年11月在杭州召开第二届代表大会,对初中《自然科学》教学纲要进行了讨论,还对1988-1989年全省乡土教材评选结  相似文献   

6.
水生植物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的主体, 对发挥水生生态系统的自维持、自循环功能有重要作用。研究通过相关资料的查阅, 建立上海地区乡土水生植物名录, 并对其科属组成、区系特征、生活型、生长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地区乡土水生植物共计35 科83 属160 种(含变种), 单属科、单种属的比例较高, 均达65%以上; 植物区系组成丰富、成分复杂, 以热带成分占优势, 达64.6%; 生活型以挺水植物为主, 沉水植物次之, 浮水植物最少; 生长型类型丰富, 以草本型、禾草型居多, 20 种生长型可进一步归为表征相似生态学特征和功能地位的6 个生长型组。在水生态恢复与水景观建设中, 仅有68.8%的景观水体有水生植物应用,且应用种类在2 种以下的占79.2%。乡土水生植物应用不足, 一半以上为观赏性强的外来物种, 应用频率较高的为挺水植物, 对具有良好净化效果的沉水植物重视不够。因此, 在水生态恢复与水景观建设中, 建议加强乡土水生植物资源的繁育栽培, 在充分利用乡土水生植物资源配置群落的基础上, 根据水质的富营养及基底状况, 通过不同生长型组水生植物的应用, 构建沉水-浮水-挺水植物群落复合体, 并通过近自然型护岸的营造, 形成水生-湿生复合生态系统。运用植被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 采用生态浮岛、生态沉岛等技术营造水生植被, 将强人工化的水景观建成具生命的水生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文昌鱼”一节教材篇幅不长,但许多概念、术语是学生颇感陌生的,感到学习困难。本文作者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乡土教材,并配以教学图表和直观教具,适时地引导学生读书,对照标本、挂图,通过观察、讨论、分析综合,让学生自己形成概念,并运用已获得的概念去解决调查中及教师有意识提出的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8.
简讯二则     
1991年北京生物教学研究会年会于1991年11月27-29日在北京大兴县召开。会上表扬了教研活动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向获优秀论文奖的同志颁了奖,参观了留民营生态农业,听了生物乡土教材课。  相似文献   

9.
桉树-乡土树种混交林在提高林分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具有较大潜力。该研究以南亚热带4种桉树-乡土树种混交林(桉树与乡土树种混交比例分别为5:5、6:4、7:3、8:2)和桉树纯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3种优势乡土树种华润楠(Machilus chinensis)、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灰木莲(Manglietia glauca)和速生树种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的叶片生理、结构和化学性状在不同比例混交林中的差异。结果表明,4优势造林树种的叶片性状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其中灰木莲的比叶面积(SLA)、光合磷利用效率(PPUE)、单位质量叶片最大光合速率(Amass)和蒸腾速率(Tmass)以及叶片养分含量最高,说明灰木莲采取资源获取型的生态策略;尾叶桉的SLA、Amass、Tmass及叶片养分含量最低,但具有最高的PPUE,说明尾叶桉兼顾了资源获取型和保守型的物种特征。灰木莲与尾叶桉在SLA、Amass、Tmass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长期植被恢复的成熟人工林林下植物组成与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广东鹤山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南亚热带人工林生态系统,对环境相似(坡度、坡向、海拔)、30 a生4种类型人工林(桉树混交林、马占相思纯林、乡土混交林、针叶混交林)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林下植物组成和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特征。结果表明,人工林林下植物类型丰富,均可形成乔-灌-草垂直结构;4种林型林下植物组成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桉树混交林与针叶混交林、马占相思纯林与乡土混交林的灌木层组成相似;桉树混交林与马占相思纯林、乡土混交林与针叶混交林的草本层组成相似,而桉树混交林与针叶混交林的草本层组成极不相似。林分类型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马占相思纯林林下灌草多样性显著低于其他3种混交林(P<0.05),灌木物种数、个体数最少;针叶混交林林下物种丰富度最高。林分郁闭度与林下植物多样性呈正相关(P<0.001),林下植物分布与土壤养分含量相关,桉树混交林、马占相思纯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不同形态氮含量相关,有效磷、全磷影响乡土混交林林下物种的分布,针叶混交林受土壤酸碱度、全钾的影响较为明显。在4种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中,乡土混交林多样性,均匀度最高,优势度最低,具有更佳的保育和维持林下生物多样性功能。因此,乡土树种混交林更适用于生态公益林构建或对一些针叶林及外来树种纯林进行林分改造。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植物学教材中,关于被子植物的胚囊构造与形成,只介绍了正常型(即蓼型)一种,容易使学生片面地理解为被子植物胚囊只有这一类型。在实验观察时常用材料是百合的胚珠,多误认贝母型为正常型。本译文可供教师讲授被子植物胚囊的构造与形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英国《科学》教材中的非仪器支持生物学实验取材于生活,不依赖固定仪器,实验成本低,实验过程简便易行,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而且源于生活的设计思路能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同时也为我国《科学》教材的实验编排提供了启示与借鉴。归纳了英国《科学》教材中几类典型的非仪器支持生物学实验.即趣味游戏型、模型制作型、手工操作型、开放性实验型、自主设计型,并辅以具体的实验案例对不同类型实验的特点及优势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3.
国内高校遗传学教材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皮妍  林娟  侯嵘  沈大棱  蒋科技  乔守怡 《遗传》2009,31(1):109-112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遗传学教学在中国的发展道路是崎岖曲折的, 与生命科学其他学科相比有其独特之处。通过对国内遗传学教材从解放前到21世纪的发展历程的研究, 希望能为组编出更符合大学本科生教学特点, 贴近国内外遗传学发展前沿的教材, 培养具有遗传学基本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和研究型人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适宜南京地区的优良城市绿化树种,在野外调查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江苏宁镇山脉乡土树种评价体系,对该区域的乡土树种进行客观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乡土树种作为城市绿化树种应首先考虑抗逆性,其次是生态价值、美学价值和生物学特性;(2)参与评价的41种宁镇山脉乡土树种可分为4类,其中I类乡土树种应大力推广应用,Ⅱ类乡土树种可作为森林城市树种多样性的有益补充,Ⅲ类和Ⅳ类乡土树种作为城市绿化树种仍有一定的差距。13种Ⅰ类乡土树种作为城市绿化树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不但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也要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教育。环境意识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中小学生是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环境意识不仅影响当前的环境保护,而且在我国未来的环境保护中起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树立中小学生的环境意识将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现就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加强环境意识教育,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深入挖掘生物学教材中环境意识教育的内容,充分发挥乡土教材的作用环境污染和防治是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据统计我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达800亿  相似文献   

16.
高中生物(必修本)第二章“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一节,通过对同化作用的两种不同类型和异化作用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分别叙述,将生物界的代谢方式进行了概括。本节教材的全部知识点都是教学大纲上规定掌握的内容,因此,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笔者在学生学习完这部分教材后,出了一道思考题:生物界的新陈代谢可以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绝大部分同学的回答是:可分为自养型、异养型、需氧型和厌氧型四种基表类型。我们说,这个回答是错误的。为什么大部分同学的答案都是错误的呢?究其原因,发现问题出在教材上。  相似文献   

17.
搞好乡土教材的选编和教学为当地经济服务费维重安徽省巢湖地区教研室,238000多年来,一些学校由干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生物教学形成了“教师讲,学生背”的封闭式教学体系.无法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学生毕业回乡.在学校学的知识用不上,而需要的知识又没有...  相似文献   

18.
由流域水系冲击作用形成的河谷盆地往往具有较为封闭的地域环境,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将其转化为独特的乡土景观。以浙江省浦阳江中上游河谷盆地乡土景观为研究对象,依据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将研究区分为湖区和畈区2种景观类型,同时基于风景园林学的视角,分别从自然基底、农田水利体系、聚落体系层面阐述2种景观类型的构成要素和空间格局特征,并通过典型的聚落样本进一步揭示了各系统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乡土景观格局与乡土景观过程的耦合关系机制。  相似文献   

19.
基于长期定位监测数据,量化揭示了红锥纯林(Castanopsis hystrix)、10种与30种乡土树种混交林等3种乡土人工林植物群落的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生物热力学健康水平(eco-exergy)和土壤理化性状在种植后13年内的发展动态,并与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纯林,以及自然恢复系统(灌草坡)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5种恢复模式的植物群落生物量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在发展节率上有所差异。13龄时的尾叶桉纯林与两种乡土树种混交林生物量显著高于其各自1龄时的水平,且显著高于自然恢复灌草坡;相较于其他人工林,红锥纯林生物量增长缓慢,但快于灌草坡;(2)5种恢复模式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在6至13龄间均呈下降趋势,且30种乡土树种混交林下降趋势最为显著。13龄时,两种混交林Shannon-Wiener指数略高于两种纯林,显著高于灌草坡;10种乡土树种混交林的Pielou均匀度指数略高于红锥纯林与30种乡土树种混交林,显著高于尾叶桉纯林与灌草坡。(3)4种人工林的植物群落生物热力学健康水平皆在6至13龄间显著增加;13龄时两种乡土混交林群落生态显著高于两种纯林,两种纯林显著高于灌草坡,且该差异主要源自于乔木层生态的差异。(4)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中,10种乡土树种混交林土壤养分的累积效果最佳,13龄时其土壤总氮含量显著高于红锥纯林和自然恢复灌草坡,但与30种乡土树种混交林和尾叶桉纯林无显著差异。(5)冗余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期间植被与土壤间的相关关系逐步建立,土壤理化性状对地上植被结构变化的解释度由1龄时的73.3%逐步上升至13龄时的82.0%,但只有土壤有机碳含量在13龄时与地上植被结构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上述结果表明,乡土种人工林与外来种人工纯林群落结构、生物热力学健康水平、及植被与土壤间关系的发展规律相似,且相对而言,混交林优于纯林,纯林优于自然恢复灌草坡。植被恢复的起始物种丰富度并不是越高越好;发展到13龄时,10种乡土树种混交林在植被结构与土壤改良方面均优于30种乡土树种混交林。植被与土壤间相关关系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差异性影响难以在短期内有所显现。  相似文献   

20.
外来物种入侵严重威胁着乡土植物多样性并削弱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本文基于滇西北怒江河谷植被调查的样方数据, 从群落水平研究了乡土和入侵植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 以及地形、气候、人类干扰等因子对两种格局的影响。本研究共记录到外来入侵植物26种, 隶属于13科21属; 乡土植物1,145种, 分属于158科628属。沿着怒江河谷, 入侵植物物种丰富度随纬度与海拔的增加而减少; 乡土物种丰富度则随纬度增加而增加, 并在海拔梯度上呈单峰格局。运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公路边缘效应(反映生境干扰)、气候、地形和土壤等环境因素对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的影响。等级方差分离的结果显示, 公路两侧的生境干扰对入侵种和乡土种的丰富度格局均具有首要影响。在自然环境因子中, 降水量是入侵植物丰富度的主要限制因子, 而乡土物种丰富度则主要受到地形因子尤其是坡向的影响。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结果也表明, 乡土植物和入侵植物丰富度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反映了二者对环境响应的差异。本文结果支持物种入侵的资源可利用性限制假说, 并强调了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 乡土植物或已较好地适应了干旱河谷气候, 但并没有显示出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抵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