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为目标,全力建设锦州医科大学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建设,本课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科学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设计,更新完善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包括课前教学视频、问题反馈机制以及课堂学习活动和课外作业、辅助学习资源建设等。设计和实施符合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的评价考核方式,丰富了见面课设计与实施。《食品工程原理》课程通过建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为课程中心的建设理念,使得学生的食品工程能力素养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是大学课堂教学改革始终要坚持的方向。借助于优质的数字课程资源,课程组在华中农业大学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班开展《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的翻转课堂实践。课程围绕知识框架的构建与完善,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从用好自学平台、精心组织见面课、鼓励拓展学习等方面开展改革探索。实践表明,该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与思想碰撞,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思维,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发酵设备学教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必链   《微生物学通报》2000,27(1):74-75
发酵设备学是一门工科的课程,要求学生在学完相应的基础课程如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机械等,与工艺类课程同时上的一门专业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更好地理解工艺课程中所学的内容,为发酵工艺优化控制、发酵单位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多年来,在这门课的教学工作,认识到重视理论,加强实践,着重培养能力,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以下是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就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方面的一些体会,供同行们参考和指正。1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培养学生对发酵设备学的兴趣,对课程教学有极大…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学”课程是酿酒工程、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基于培养具有科学探究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目标,我们教学团队深入改革“微生物学”课程,建设一流本科课程。通过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和“科研反哺教学”的教学理念,深入挖掘课程育人价值,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建设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平台“微生物学”课程线上教学全套资源,构建“夯实基础-解构问题分析训练-研讨课”的教学模式,改进学生学习模式,改革学习过程评价体系,以及指导学生参加科创竞赛等教学改革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社会储备具有科学探究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为工科院校建设一流课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余洋  姜鑫  张露思 《生物信息学》2018,25(12):125-129
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以设计课程为导向的生态实验教学模式,3个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设计课程应用。课程的实验内容和实验设计均以设计课程为导向,其实验结果可作为场地量化认知和分析的基础,帮助学生提升生态规划和设计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培养学生的生态学基本素养和循证设计的能力。课程的创新点体现在三个方面:1)建构了生态实验课、理论课和设计课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2)将经验知识与循证知识相结合,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的循证思维;3)培养了学生多学科交叉的团队合作能力。生态实验教学已经在庭院设计、植物景观设计、生态公园规划、生态公园设计等课程中普遍开展。生态实验课程的教学探索可以增强风景园林学科教育的科学性和研究性,为生态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提供相应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基于研究生课程教学区别于本科教学的新高度、新要求和新期待,依托分子细胞生物学良好的理论教学基础,充分把握课程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扩展知识外延并洞悉学科前沿,探索出将模块化教学设计与微课应用相结合的研究生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分子细胞生物学的教学实践探索中,发现该模式对激发研究生学习兴趣、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方面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组合,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着眼点,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具有岗位胜任力的医学人才是目前医学教学改革的重点。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法,并针对《细胞生物学》现有教学方式的不足,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微课教学的模式:学生围绕相应的主题进行文献的查阅并自主制作微课;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微课制作与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计入最终考核成绩。结果分析表明,微课的教学模式,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有助于优化细胞生物学教学内容和前沿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充分锻炼了独立思考潜能,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夏险  赵琪  苏平  涂俊铭 《微生物学通报》2021,48(3):994-1000
慕课等线上学习平台是教育信息化的结果,结合慕课对传统教学进行突破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微生物工程"课程是高等院校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为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我们在微生物工程实验课的教学中引入了一种基于慕课教学资源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结果表明,这种慕课背景下的开放式教学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科研素养、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开发、整合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为重点,构建课堂课程教学、研究性课程教学、选修课课程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功能性学校生物学课程体系模式。以“学会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体验的研究性学习,以兴趣培养、特长培养的选修课学习,以旨在对课堂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和选修课课程进一步整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分年级、分内容的多种课程资源并举的实施途径,重在过程、创新性评价的方式,实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在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中,打造一流"金课"要求严格围绕"两性一度"的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进行课程建设。南开大学国家级微生物学教学团队在"微生物生理学"课程已有的基础上,重新精心编排了教学内容,制作了微生物生理学在线课程。课程组利用在线课程开展了翻转课堂及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在课程内容上增加了难度,学生课上课下需要较多的时间进行学习和思考;课程内容上增加了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上则通过IT辅助教学工具等充分体现了教学方式的先进性和互动性;教学中严格把控课堂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利用雨课堂、蓝墨、智慧树等新技术新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包括考勤、课堂激活、课堂随堂测验、有效测评和总结等教学活动;通过开展互动式、探究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课堂讨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主动表达的能力;采用多元化的作业设计体系和课程考核方式,加大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考核,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以致用的能力。该课程已成功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线。通过微生物生理学在线课程的建设和运用,成功地将此课程从"知识传授型"课程转变为"能力培养型"课程。  相似文献   

11.
生理卫生课是学习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和卫生保健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掌握生理卫生的基础知识并且应用于实际,将有助于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预防疾病,改善环境卫生。此外,也为进一步学习医学卫生知识打下基础。因此,生理卫生课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互联网+"与教学紧密结合,使得教学工作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为了促进微生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水平的提高,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依托超星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师生共同参与建设微生物学野外实习在线课程来辅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调查反馈认为互联网+实习的教育模式教学效果良好,能将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结合。"互联网+"背景下微课建设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推动了微生物学野外实习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有效促进了本校微生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水平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酶工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是提高酶学与酶技术研究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各种网络技术将信息及时、准确地进行传递,并能将复杂的文字表达演化为动画、图像等更易于接受的媒介,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达到最优组合,并为学生多媒体教学后的复习与巩固,答疑解难及知识拓展创造了更为便利的平台。因此,作为资源共享课程,在网络模式的建设和后期拓展性应用等方面,从学生学习的目的和实际效果出发,还必须在教学中做更深入的探讨,通过优化教学模块、丰富考核方式、增强移动平台运用及借鉴慕课管理等措施,以促进课程的高效实施和建设质量,最终达到资源共享课程的精品建设。  相似文献   

14.
“蛋白质工程”是山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为了解决“蛋白质工程”课堂教学模式单一、传授式教学学生参与度不够、听课不认真、授课时间缩短、实验价格昂贵等问题,课程团队进行了“蛋白质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提出了适合生物技术专业的“蛋白质工程”教学新策略:构建了基于BOPPPS+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线下课堂讲授与学生在线自主学习与完成作业、章节测验和讨论等相结合,全面融入翻转课堂;特别是在“金课”两性一度标准的指导下,课程团队自建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课程资源,利用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开展BOPPPS+翻转课堂的“蛋白质工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工作,构建了全面、系统及动态的“蛋白质工程”课程新教学体系。经过3轮的教学实践表明,课程团队在“蛋白质工程”课程资源建设、探究性实验辅导、课堂研讨设计,以及课程成绩评定方式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可复制、科学、合理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BOPPPS+翻转课堂的“蛋白质工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深度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对“蛋白质工程”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提高了“蛋白质工程”的教学质量,为后续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了基础,也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深化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要求。微生物学实验课是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多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实践课。为充分发挥微生物学实验课育人功能,文中参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积极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提升等3个方面进行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改革探索,力求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6.
根据发酵工程的课程特点,在课程教学中探索使用PBL教学方法。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一个问题串联一次课,一个作业串联整个课程”的PBL教学模式。结果显示,通过采用该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系2014-2019年间在全校本科生中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微生物与生活"的教学探索。通过教学方法、情感培养及结课评价等改革实践,采用模块教学,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对微生物知识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微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课程打破常规的考试评价机制,采用结课报告与课堂学生现场汇报的评价方式,强化对学生自身的锻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5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改革创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为切入点,使学生主动参与,更好、更深入地了解微生物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并激发部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研究的情感。本文将理论教学、学生汇报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改变学生对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的认知,通过启发、引导等形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有机融合,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去水增金”是国家对新一轮高校课程教学改革计划的形象化概括。基于“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一流课”建设标准,依据多年课程建设经验,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思路。发挥教研室工作职能,构建教研室教学共同体,依据专业培养需求设计微生物学课程建设方向;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提升,体现课程的“高阶性”;采用“互联网+”等线上教学方法,结合案例教学、翻转课堂和创新报告等线下教学模式,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线上线下“无缝”衔接教学模式,加强课程的“创新性”;注重学习过程评价,突出全程评价与实验技能考核,增加课程学习的难度和深度,提升课程的“挑战度”。  相似文献   

19.
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的获取,在课堂则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讨论完成知识内化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由于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受到广泛关注。该教研室以"动物细胞原代培养"实验为研究对象,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培养创新能力为目的,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进行了连续三年的探索和改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20.
慕课、微课在地方应用型高校“发酵工程”课程教学中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标声  沈绍新 《微生物学通报》2015,42(12):2475-2481
慕课、微课是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将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探索将慕课、微课引入到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发酵工程”教学改革与探索,以期将其作为“发酵工程”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形成一种兼顾课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新模式,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一年多的教学改革探索表明慕课、微课的课程教学改革得到了学生和同行教师的认可,确实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各项学习成绩,尤其是实践成绩的提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的,值得地方高校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