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灰树花胞外多糖的结构及免疫调节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灰树花胞外多糖A组分(EXGFP-A)进行结构分析和免疫活性的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EXGFP-A是一种主要含有葡萄糖的吡喃型中性多糖。气相结果说明EXGFP-A的单糖组成为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摩尔比为0.28∶0.31∶0.30∶0.06∶7.98∶0.61。MTT(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比色实验表明,当EXGFP-A浓度为80μg/m L,作用48 h时,RAW264.7细胞增殖指数达到最大值,为137.5%。吖啶橙(AO)染色结果表明EXGFP-A能够激活RAW264.7细胞,增强细胞内部核酸代谢水平。EXGFP-A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提高RAW264.7细胞中NO的释放量,上调细胞内TNF-α、IL-1β、IL-6、IL-12、IFN-γ细胞因子以及细胞中iNOS的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表明,EXGFP-A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活性,为灰树花胞外多糖的结构分析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察不了同温度(10℃~30℃)对硅藻(Nitzschia laevis)合成二十碳五烯酸(EPA)的影响,对不同温度下的发酵过程进行动力学特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EPA合成的变温培养方法:延滞期及对数期初期温度控制在25℃,从对数期中期开始在20℃条件下进行培养。采用此变温培养进行发酵,EPA的含量和产量分别达到了6.00%和291.60 mg·L-1,较采用单一温度(25℃)发酵的最大值分别提高了24.07%和18.81%。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对人胰腺癌细胞系PANC-1增殖的影响。方法:首先利用MTT检测重组TGF-β1、CTGF及anti-CTGF抗体处理PANC-1细胞后,细胞的增殖状态,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FCM)检测转染pcDNA3.1(-)-CTGF后PANC-1细胞的凋亡情况,最后利用RT-PCR检测TGF-β1作用PANC-1细胞后CTGF mRNA的表达。结果:TGF-β1和CTGF均呈浓度依赖性抑制PANC-1细胞增殖,加入anti-CTGF抗体可以取消TGF-β1对PANC-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FCM结果显示pcDNA3.1(-)-CTGF质粒转染促进PANC-1细胞凋亡;RT-PCR则证明TGF-β1促进PANC-1细胞中CTGF mRNA表达。结论:TGF-β1可能通过促进CTGF表达来发挥抑制胰腺癌细胞PANC-1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江浙蝮蛇蛇毒中抗肿瘤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层析等分离技术从江浙蝮蛇蛇毒中分离纯化到一种抗肿瘤蛋白,经SDS-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其分子量为58.2ku。MTT法测定该蛋白对K562细胞的LC50为4.96μg/mL,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能引起K562细胞的凋亡,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典型的DNA梯状条带,实验结果表明该蛋白对K562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接种肉苁蓉对梭梭天然林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广泛分布的平缓低洼地、平缓沙地和半流动沙丘等不同生境类型的梭梭天然林内,进行人工接种肉苁蓉对梭梭天然林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接种肉苁蓉对梭梭天然林林下植被的种类组成、植株数量、植被盖度、物种多样性、生物量以及天然更新的幼苗幼树等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在平缓低洼地的梭梭天然林内,因挖接种穴和回填,林下植被的个体数损失4.1×104株.hm-2,占接种前林下植被个体总数的18%;林下植被的生物量损失35.64kg.hm-2,占接种前林下植被生物总量的14.9%;梭梭幼苗幼树的个体数损失1320株.hm-2,占接种前梭梭幼苗幼树个体总数的24.2%。在平缓沙地的梭梭天然林内,林下植被的个体数损失2.6×104株.hm-2,占接种前林下植被个体总数的49%;林下植被的生物量损失39.87kg.hm-2,占接种前林下植被生物总量的19.0%;梭梭幼苗幼树损失345株.hm-2,占接种前梭梭幼苗幼树的18.8%。在半流动沙丘的梭梭天然林内,林下植被的个体数损失2000株.hm-2,占接种前林下植被个体总数的5%;林下植被的生物量损失9.98kg.hm-2,占接种前林下植被生物总量的6.0%;梭梭幼苗幼树损失256株.hm-2,占接种前梭梭幼苗幼树的3.8%。受挖接种穴和回填直接影响的调查样方内,植物个体数减少26%~53%,植被总盖度减少46%~52%,物种多样性下降5%~13%,生态优势度提高2%~6%,梭梭天然更新幼苗幼树减少40%~75%,林下植被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物量损失25.2%~55.7%。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实验大鼠泰泽菌检测方法─nested PCR、IFA、免疫抑制诱发试验 触片染色镜检和组织病理学诊断。方法 根据泰泽菌 16SrDNA合成引物 ,对 16个菌株作nested PCR扩增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试验、验证。将此PCR应用于 2 0只免疫抑制Wistar大鼠和 5只非免疫抑制SD大鼠泰泽菌检测 ,并作IFA、常规细菌学检测和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 nested PCR中仅有泰泽菌出现 196bp特异性扩增条带 ;而 15株非泰泽菌均未出现此扩增条带。该PCR能检出 10pg泰泽菌DNA。将此PCR应用于大鼠泰泽菌检测 ,结果未检出阳性样品。nested PCR与常规细菌学检测、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相一致。采用IFA方法 ,以购得的大鼠泰泽菌抗原片对上述 2 5份大鼠血清进行检测 ,结果有 6份血清产生非特异性反应。结论 采用IFA对动物群进行筛查出现阳性结果 ,须采用免疫抑制诱发试验、PCR和组织病理学诊断技术组合进一步验证。本研究建立的nested PCR方法 ,特异、敏感、快速 ,结合组织病理学诊断技术对实验动物泰泽菌感染可做出精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四氯化碳可导致小鼠急性肝损伤,采用灰树花胞外多糖(GFP)防治后,对其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过氧化氢酶活力(CAT)以及肝组织匀浆中的丙二醛(MDA)和乳酸脱氢酶(LDH)进行测定,与模型组相比较,灰树花胞外多糖治疗组ALT、AST、MDA、LDH活力明显降低,而CAT活力明显升高。通过组织切片染色可以直观的看出灰树花胞外多糖能显著减轻肝组织病理变化程度。结果显示GFP对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生境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基底,卧息地是野生动物重要的功能性生境。为深入了解野生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冬季卧息地生境的特征及选择利用,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对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马麝的功能性生境开展了基于生境取样的研究。通过样线调查法获取马麝卧息痕迹位点,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资源选择函数法进行其卧息生境选择的研究。结果表明,野生马麝冬季卧息地生境的海拔较低[(2 488.5±26.6)m]、灌木较高[(1.3±0.3)m]、灌木盖度(31.08%±3.14%)和地表植被盖度(38.36%±3.27%)较大、倒木较多[(0.5±0.1)个]且积雪较浅[(1.0±0.3)cm];马麝冬季卧息地多选择位于南坡的下坡位灌丛生境,而且距水源较近、隐蔽度较好。主成分分析表明,乔木因子、食物因子、安全因子和地形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67%;马麝的卧息生境资源选择函数为:Logit(x)=﹣4.967+0.001×海拔﹣0.02×坡度+0.03×乔木郁闭度+0.104×乔木高度+0.17×灌木盖度﹣0.466×雪被深度﹣1.015×坡向,模型预测正确率为91.1%。...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江浙蝮蛇蛇毒蛋白诱导K562细胞调亡。方法:通过电镜观察蛇毒蛋白作用后K562细胞的形态变化;MTT检测蛇毒蛋白对细胞增值的影响,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数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观测凋亡片断。结果:蛇毒蛋白作用K562细胞后,能显著抑制细胞增值;LC50为4.96μg/mL,电镜可观察到凋亡形态学改变;电泳呈现典型的阶梯状条带,流式细胞仪检测到凋亡峰。结论:江浙蝮蛇蛇毒蛋白可诱导K562细胞调亡。  相似文献   
10.
利用菌种黑根霉Rhizopus sp.对人参皂苷Re进行生物转化,并对人参皂苷Re及其发酵产物进行HPLC系统分析比较,经液相色谱-质谱分析得出人参皂苷Re转化率为92.16%,并制备出人参皂苷Re发酵产物中峰值升高的成分,转化后的人参皂苷发酵产物中化合物1确定为人参皂苷Rg2,化合物2为Rg2的同分异构体,得率为10.13%;化合物3和化合物4确定为人参皂苷Rg5/Rk1,得率为29.23%。从结果初步推测得出人参皂苷Re被黑根霉转化为人参皂苷Rg2的机理,人参皂苷Re转化成人参皂苷Rg5/Rk1的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