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背景】西南桦是兼具内生、外生菌根的典型菌根营养型树种,菌根化育苗是其壮苗培育的有效措施。【目的】揭示外生菌根真菌对西南桦无性系幼苗生长和养分含量的影响,为其菌根化育苗筛选优良外生菌根真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BY1、FB4、FB4+和A5等4个西南桦优良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选用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geophilum)、松乳菇(Lactariusdeliciosus)、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 flavidum)、多根硬皮马勃(S. polyrhizum)、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和红绒盖牛肝菌(Xerocomuschrysenteron)6个外生菌根真菌进行盆栽接种试验,分析接种处理间及无性系间苗高、地径、生物量以及养分含量差异。【结果】6个菌种均能与西南桦无性系幼苗形成外生菌根共生体,接种多根硬皮马勃与黄硬皮马勃显著促进了幼苗生长和养分吸收(P0.05),说明其与幼苗的亲和力明显优于其它菌种。尽管菌根侵染率在4个无性系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各菌种对FB4、BY1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强于其它2个无性系。【结论】多根硬皮马勃和黄硬皮马勃可作为西南桦菌根化育苗的优选菌种。  相似文献   

2.
菌根化技术在广西马尾松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天忠  赵志鹏  郭秀珍   《广西植物》1993,13(4):389-392
通过对马尾松苗木的菌根土接种及苗圃地选择的试验,可知培育马尾松菌根化苗木,应选择土壤中菌根菌含量丰富的马尾松疏残林地、近年采伐迹地、林中空地、林缘下方,以及前茬是马尾松或湿地松的老苗圃地作为马尾松苗圃地。在这些地类上,结合施以足量腐熟有机肥做基肥,培育的马尾松苗木菌根感染率一般都在85%以上,苗木质量好。上述地类外的新垦苗圃地,应在生长健壮,无病原菌,而且最好是生长有马勃子实体的马尾松林下,挖取0—20厘米表土层进行菌根土接种,培育的松苗也可获得较高的菌根感染率。历史上未种过松类、栎类,附近又无松林的荒山荒地,用作马尾松苗圃地,苗木的菌根感染率极低,质量差。  相似文献   

3.
安徽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柯丽霞  杨超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0):1739-1742
清凉峰北坡的大型真菌十分丰富,经初步调查,发现清凉峰北坡共有大型真菌2纲10目38科72属160种,它们广泛分布于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常绿-落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黄山松林等林带中。按经济价值分有食用菌72种,药用菌55种,毒菌19种;依生态习性分有木生菌68种,土生菌84种,菌根真菌21种。本文论述了该地区大型真菌自然发生的常见种类和分布,并对该区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评价,大型真菌在各林带下的分布有一定规律性,种群的组成和分布与植被类型、林中小生境、土壤类型、海拔高度等相关。该区有多种具有经济价值的大型真菌,是主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们在食用、药用、营林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外生菌根真菌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富强  肖月芹  刘培贵 《生态学报》2007,27(6):2325-2333
2000年至2005年,调查了滇中及其附近云南松林下外生菌根真菌的生态分布,共采集、鉴定标本834号,计有27科39属211种(含变种、变型)。结果表明,红菇属(Russula)、牛肝菌属(Boletus)、乳菇属(Lactarius)、乳牛肝菌属(Suillus)、口蘑属(Tricholoma)、鸡油菌属(Cantharellus)和革菌属(Thelephora)等为云南松林下的主要外生菌根菌类群。它们的发生与分布受到气候(如:气温和降水)、植被(如:林龄、林地郁闭度和草本植被)、地形特征(如:海拔、坡向和坡度)、土壤条件(如:pH值、地表腐殖质和枯枝落叶层等)和人为干扰(比如:商业化采集、林木采伐、火烧和地表物清理)诸多因素的影响。总结为如下:(1)5a的调查结果显示,云南松外生菌根菌的分布表现出季节性变化的规律;其中以每年1、2、3月份的物种多样性为最低,雨季期间急剧增加,至中夏和秋末达到顶峰,种类最为繁多。(2)在海拔1500-2100m,云南松外生菌根菌种类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增加,至顶峰后,又呈缓慢下降趋势。海拔因素不但对其物种多样性,而且对于类群的组成也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定的类群往往发生在特定海拔范围。(3)随着云南松林龄的增加,外生菌根菌呈现由少至多的演替过程。外生菌根菌多样性随云南松林生长而逐渐增加的演替方式,可能与宿主光合作用产物、根部分泌物和土壤条件的逐渐变化有关。(4)人类干扰是云南松外生菌根菌物种多样性和类群组成的主要负影响因子。大规模的商业化采集可破坏或枯竭地下菌丝体,打破各物种之间的竞争平衡,减少孢子释放影响资源再生能力,进而直接影响到子实体的产生。外生菌根菌物种多样性的减少趋势会随林木砍伐和火烧强度的增加而加剧。地表枯枝落叶层与杂草密度也会影响子实体的产生,其中枯枝落叶层的厚度与云南松外生菌根菌子实体的发生呈负相关性,而被紫茎泽兰覆盖的云南松林地内也很少会发现相应的子实体。  相似文献   

5.
对云南化佛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种类组成和生态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内共有233种(含亚种、变种和变型)大型真菌,隶属于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16目48科94属,其中,红菇科(Russulaceae)、小菇科(Mycenaceae)、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陀螺菌科(Gomphaceae)和鹅膏科(Amanitaceae)7个优势科的种数较多,分别含37、22、18、17、16、11和10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大型真菌中包括药用菌59种、食用菌97种和毒菌35种;根据生态类型划分,有虫生菌1种、木生菌52种、土生菌39种、外生菌根菌141种.该保护区大型真菌的分布与温湿度、林下光照及林龄等生态环境因子的变化有关,具体表现在不同月份、郁闭度和林型条件下,大型真菌的种类组成和数量、优势类群都出现不同的分布特点.6月份木生菌的种数和个体数最多,8月份和9月份外生菌根菌的种数和个体数最多.在郁闭度60%~70%条件下,以多孔菌科和小菇科种类为主;在郁闭度70%~80%的条件下,以红菇科、丝膜菌科和多孔菌科种类为主;在郁闭度80%~90%条件下,以红菇科、丝膜菌科和牛肝菌科种类为主.在中龄林中大型真菌的种数多于幼龄林,其中,红菇科、丝膜菌科、牛肝菌科和陀螺菌科种类在幼龄林和中龄林中均有分布;鹅膏科种类只分布在中龄林中.根据调查结果,对该保护区大型真菌的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于富强  肖月芹  刘培贵 《生态学报》2007,27(6):2325-2333
2000年至2005年,调查了滇中及其附近云南松林下外生菌根真菌的生态分布,共采集、鉴定标本834号,计有27科39属211种(含变种、变型)。结果表明,红菇属(Russula)、牛肝菌属(Boletus)、乳菇属(Lactarius)、乳牛肝菌属(Suillus)、口蘑属(Tricholoma)、鸡油菌属(Cantharellus)和革菌属(Thelephora)等为云南松林下的主要外生菌根菌类群。它们的发生与分布受到气候(如:气温和降水)、植被(如:林龄、林地郁闭度和草本植被)、地形特征(如:海拔、坡向和坡度)、土壤条件(如:pH值、地表腐殖质和枯枝落叶层等)和人为干扰(比如:商业化采集、林木采伐、火烧和地表物清理)诸多因素的影响。总结为如下:(1)5a的调查结果显示,云南松外生菌根菌的分布表现出季节性变化的规律;其中以每年1、2、3月份的物种多样性为最低,雨季期间急剧增加,至中夏和秋末达到顶峰,种类最为繁多。(2)在海拔1500~2100 m,云南松外生菌根菌种类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增加,至顶峰后,又呈缓慢下降趋势。海拔因素不但对其物种多样性,而且对于类群的组成也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定的类群往往发生在特定海拔范围。(3)随着云南松林龄的增加,外生菌根菌呈现由少至多的演替过程。外生菌根菌多样性随云南松林生长而逐渐增加的演替方式,可能与宿主光合作用产物、根部分泌物和土壤条件的逐渐变化有关。(4)人类干扰是云南松外生菌根菌物种多样性和类群组成的主要负影响因子。大规模的商业化采集可破坏或枯竭地下菌丝体,打破各物种之间的竞争平衡,减少孢子释放影响资源再生能力,进而直接影响到子实体的产生。外生菌根菌物种多样性的减少趋势会随林木砍伐和火烧强度的增加而加剧。地表枯枝落叶层与杂草密度也会影响子实体的产生,其中枯枝落叶层的厚度与云南松外生菌根菌子实体的发生呈负相关性,而被紫茎泽兰覆盖的云南松林地内也很少会发现相应的子实体。  相似文献   

7.
晚生型外生菌根真菌通常出现在森林演替的后期,是成熟林中的优势外生菌根真菌类群.对四川都江堰一片亚热带针阔混交林中的菌根真菌地上群落进行调查,并应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对晚生型外生菌根真菌的主要类群,即鹅膏菌科、牛肝菌科和红菇科,与周围(5 m×5 m样方)树种组成的关系进行研究.还应用次级变量分析方法对主要外生菌根真菌类群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非外生菌根树种及某些外生菌根树种对特定类群菌根真菌子实体的出现有抑制作用,而不同类群外生菌根真菌在克隆生长上的差异并不是子实体空间分布的决定因素.我们认为,当研究自然林中外生菌根子实体的空间分布时,除了宿主植物的分布,也应考虑非宿主植物的分布以及菌根真菌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七株外生菌根真菌与三种松苗菌根的形成能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吴小芹  孙民琴 《生态学报》2006,26(12):4186-4191
松树外生菌根菌资源丰富,但实际应用的种类不多。为筛选出与松苗形成菌根能力较强的菌种,采用播种接菌和芽苗截根移栽接菌两种方法,对7株外生菌根真菌与马尾松、湿地松和黑松3种松苗的菌根合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形成的菌根以二叉分枝状为主,棒状菌根相对较少,多叉状菌根以马尾松较多。PC2形成的菌根表面菌丝厚且紧密,504、EG、Pt,形成的菌根表面菌丝紧密程度中等,而505、ZJ和HX形成的菌根其表面菌丝则比较稀疏;Pt1、Pt2、EG形成的菌根外延菌丝较长,而505、HX形成的菌根外延菌丝极短。截根接菌时的感染率和感染指数要高于播种接菌。504形成菌根的能力最强,在3种松苗上的菌根感染率都达100%,感染指数最高可达90,最低也达70;Pt2和EG与马尾松和黑松形成菌根的能力较强;而505和HX仅与马尾松形成菌根的能力较强;Pt1形成菌根的能力较差,在3种松苗上菌根感染率和感染指数都较低。在3种松苗中,马尾松的菌根化状况最好,其次为黑松,湿地松的菌根化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9.
于浩  陈展  尚鹤  曹吉鑫 《生态学报》2017,37(16):5418-5427
外生菌根真菌能够提高宿主植物对外界环境胁迫的抵抗力。主要探讨野外条件下外生菌根真菌对酸雨胁迫下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苗生长、养分元素以及表层土壤的影响,以期为酸雨严重区马尾松林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2年生马尾松幼苗为材料,采用原位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p H5.6(对照)处理未接种、对照处理接种、p H4.5酸雨处理未接种、p H4.5酸雨处理接种、p H3.5酸雨处理未接种、p H3.5酸雨处理接种。研究表明:(1)酸雨处理与对照处理相比显著降低了非菌根苗总生物量及各部位生物量(根、茎、叶),对株高无显著影响,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可以缓解酸雨对马尾松幼苗生长的不利影响;(2)与对照处理相比,酸雨处理的非菌根苗的针叶中N、P、Ca含量升高,Mg含量降低,根系中N、P、Ca含量降低,Mg含量随p H的降低先升高后降低。接种外生菌根真菌显著提高了p H3.5酸雨处理的马尾松幼苗根系中N、P、Ca、Mg含量,而对针叶中N、P、Ca、Mg含量无显著影响。(3)在非菌根土壤中,p H3.5酸雨处理与对照处理相比显著降低了土壤中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可溶性碳、可溶性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而接种外生菌根真菌显著提高了上述指标。酸雨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无显著影响。总而言之,接种外生菌根真菌促进了酸雨处理的马尾松幼苗生长、缓解了酸雨对马尾松幼苗养分元素和表层土壤的不利影响,由此可见接种外生菌根真菌是减轻酸雨对马尾松危害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晚生型外生菌根真菌通常出现在森林演替的后期,是成熟林中的优势外生菌根真菌类群。对四川都江堰一片亚热带针阔混交林中的菌根真菌地上群落进行调查,并应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对晚生型外生菌根真菌的主要类群,即鹅膏菌科、牛肝菌科和红菇科,与周围(5m×5m样方)树种组成的关系进行研究。还应用次级变量分析方法对主要外生菌根真菌类群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非外生菌根树种及某些外生菌根树种对特定类群菌根真菌子实体的出现有抑制作用,而不同类群外生菌根真菌在克隆生长上的差异并不是子实体空间分布的决定因素。我们认为,当研究自然林中外生菌根子实体的空间分布时,除了宿主植物的分布,也应考虑非宿主植物的分布以及菌根真菌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Interactions between host tree species and ectomycorrhizal fungi are important in structuring ectomycorrhizal communities, but there are only a few studies on host influence of congeneric trees. We investigated ectomycorrhizal community assemblages on roots of deciduous Quercus crassifolia and evergreen Quercus laurina in a tropical montane cloud forest, one of the most endangered tropical forest ecosystems. Ectomycorrhizal fungi were identified by sequencing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and partial 28S rRNA gene. We sampled 80 soil cores and documented high ectomycorrhizal diversity with a total of 154 taxa.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oak host was significant in explaining some of the variation in ectomycorrhizal communities,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 two Quercus species belong to the same red oak lineage (section Lobatae ). A Tuber species, found in 23% of the soil cores, was the most frequent taxon. Similar to oak-dominated ectomycorrhizal communities in temperate forests, Thelephoraceae, Russulaceae and Sebacinales were diverse and dominant.  相似文献   

12.
菌根食用菌(edible mycorrhizal fungi,EMF)广泛存在于森林生态系统中,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用材树种之一,其林下有丰富的EMF资源。本研究以黔中地区马尾松林EMF为研究对象,历时4年调查了马尾松林EMF多样性、其子实体的月际发生规律及其与马尾松根系的共生特征,共发现EMF 20种,隶属于1纲4目10科13属。在科水平上,以红菇科EMF的物种丰富度最高;马尾松与EMF形成的外生菌根形态多样,以二叉分枝状和珊瑚状居多。菌根探索类型涵盖接触探索型、短距离探索型、中等距离探索型和长距离探索型,其中以接触探索型、短距离探索型和长距离探索型为主;EMF子实体的发生受温度和降雨影响显著(P<0.01),整体而言,6-10月是马尾松林EMF子实体的高发期。结合发生周期和经济价值来看,粘盖乳牛肝菌Suillus bovinus、褐环乳牛肝菌S. leteus、鲜艳乳菇Lactarius vividus、多汁乳菇Lactifluus volemus和红色红菇Russula rosea在马尾松林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松阳县黄山松种群的年龄结构与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山松在我国东南部海拔700—2000m中山带广泛分布,是该地区森林群落中重要的组成成分。黄山松种群在森林群落演替中起着先锋种群的作用。但在裸岩陡坡或峰岭梁岗等特殊生境中,黄山松种群亦能形成稳定的群落。本文在种群的水平上,分析了浙江省松阳县关山源地区黄山松种群在不同演替阶段群落中和不同生境中的年龄结构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并探讨了它们的动态规律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黄山松种群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探讨植物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些理论问题,而且对经营管理和保护利用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三种林下地被物储水特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对三峡库区3种森林类型(松栎混交林、栓皮栎纯林、马尾松纯林)林下地被物调查及其持水试验,分别得到3种森林类型林下地被物最大储水量、吸水速率等水文特征参数,结果表明,栓皮栎纯林林下苔藓层储水量最大,为其风干重的303.1%,松栎混交林林下的为283.8%,马尾松纯林林下的为242.3%.松栎混交林林下枯落物最大储水量为其风干重的282.2%,栓皮栎纯林林下的为262.5%,马尾松纯林林下的为239.3%。经分析拟合,得到林下苔藓层、林下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之间关系式为S=kt^n,在同为中龄林条件下,3种森林类型林下苔藓层储水量均高于林下枯落物储水量,而林下地被物储水量随时间变化过程与森林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15.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粗死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 CWD)不仅能够为其它生物提供生境,维持森林结构,而且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CWD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结构和功能元素,已经引起广泛关注。然而,华南地区典型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CWD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很少。该文报道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内典型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CWD的贮量及其特征,所选择的森林包括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针阔叶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它们分别代表该气候区域内处于森林演替早期、中期和后期3个阶段的森林类型。其中马尾松林和针阔叶混交林都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人工种植的马尾松纯林,由于长期受到包括收割松针、CWD和林下层植物等在内的人为活动的干扰,到2003年调查时马尾松林仍属于针叶林;而混交林样地自种植之后就未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自然过渡为针阔叶混交林类型。人为干扰对马尾松人工林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尾松林的生物量仅为针阔叶混交林生物量的35%。组成马尾松林、针阔叶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CWD的树种数量分别为7、18和29;马尾松林中几乎没有CWD存在(贮量仅为0.1 Mg C·hm-2),针阔叶混交林CWD的贮量为8.7 Mg C·hm-2,季风常绿阔叶林CWD的贮量为13.2 Mg C·hm-2,分别占地上部分生物量的9.1%和11.3%;针阔叶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只有将近10%的CWD以枯立的方式存在。该区域内CWD的分解速率较快,在区域碳循环中将扮演重要角色,保留林地中的CWD是维持本区域森林生产力和森林可持续管理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青羊湖林场不同林分物种多样性与水源涵养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群落调查和林下土壤及枯落物特性的分析,研究了青羊湖林场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林、未抚育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抚育马尾松林、马尾松-南酸枣混交林4种林分的物种多样性及水源涵养能力。结果表明:(1)4种林分共有维管束植物135种,隶属58科97属,其中南酸枣林物种相对较丰富(88种),混交林次之(76种),抚育马尾松林较少(64种),未抚育马尾松林则相对最少(55种);(2)林分类型对物种多样性有重要影响,南酸枣林和混交林草本物种多样性较两种针叶林高,而灌木物种多样性则较低;(3)DCA排序结果显示,南酸枣林和混交林物种相似性程度较高,两种马尾松林与南酸枣林、混交林差异明显;(4)林分类型对水源涵养能力有重要影响,相比两种马尾松林,南酸枣林和混交林的林下枯落物蓄积量分别降低10.1%和15.2%,最大持水量降低34.1%和44.7%,而且0~10 cm土壤容重降低14.7%和7.4%,10~20 cm土壤容重降低14.1%和4.0%,20~30 cm土壤容重降低8.7%和4.9%,但总储水量增加15.8%和4.5%,即南酸枣林和混交林具有较高的水源涵养能力。研究认为,生态抚育增加了马尾松林的水源涵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