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苔藓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晶  沙伟 《植物学通报》2004,21(2):172-179
结合同工酶分析技术及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DNA序列测序3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苔藓植物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概况进行了介绍,并指出了在苔藓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蚕类昆虫线粒体DNA研究及其在起源与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守敏  张烈  鲁成 《昆虫知识》2010,47(3):439-445
线粒体DNA(mtDNA)属母系遗传,进化速率较核基因快且基因组结构相对简单,已作为理想的分子标记广泛应用于昆虫群体遗传学及分子系统学等研究。本文对蚕类昆虫线粒体DNA在分子水平上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重点介绍了蚕类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组成及特征、mtDNA克隆与多态性及在蚕类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3.
核rDNA ITS区序列在无脊椎动物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在无脊椎动物的分子系统学研究中,作为对线粒体DNA信息的重要补充,人们越来越多采用核DNA的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作为分子标记。本文介绍了ITS的组成和性质,并对近年来ITS在无脊椎动物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同时提出并讨论了目前在该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分子标记及其在海洋动物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子遗传标记在农业动植物育种和生产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在水生生物上的应用还处于初始阶段。本文简要介绍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小卫星DNA和微卫星DNA(或称简单序列重复,SSR)等分子标记的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特点,重点介绍了第三代分子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技术。综述了这些分子标记在海洋动物遗传结构分析、亲缘关系鉴定、遗传图谱的构建和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DNA 序列在蕨类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梅  张宪春  曾辉 《植物学报》2009,44(2):143-158
在分子系统学研究中, 目的基因或者基因片段的选择是最关键的一步, 由于进化速率的差异, 不同的DNA序列适用于不同分类阶元的系统发育研究。本文综述了目前蕨类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中常用的DNA序列分析, 它们分别来自叶绿体基因组、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 着重阐明叶绿体基因在蕨类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本文还简要介绍了分子系统学研究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如内类群和外类群的选择, 适宜DNA片段的选择策略), 总结了目前蕨类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和研究现状, 展望了当今国际蕨类分子系统学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目的基因或者基因片段的选择是最关键的一步,由于进化速率的差异,不同的DNA序列适用于不同分类阶元的系统发育研究.本文综述了目前蕨类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中常用的DNA序列分析,它们分别来自叶绿体基因组、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着重阐明叶绿体基因在蕨类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本文还简要介绍了分子系统学研究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如内类群和外类群的选择.适宜DNA片段的选择策略),总结了目前蕨类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和研究现状,展望了当今国际蕨类分子系统学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7.
鱼类线粒体DNA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原始而在种属数量上又最占优势的类群,其起源复杂,分布广泛,拥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鱼类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同其他脊椎动物的mtRNA一样,呈共价闭合环状,是细胞核外具自主复制、转录和翻译能力的遗传因子。与核DNA相比,鱼类mtDNA具有分子较小、结构简单、进化速度快、遗传相对独立性和母系遗传等特点,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复制单位。由于鱼类线粒体DNA具有上述特点,以mtDNA作为分子标记,探讨鱼类的群体遗传结构与系统演化,已成为鱼类分子群体遗传学和系统学研究中的热点。综述了鱼类mtDNA的结构特征、进化和多态性检测方法及其在鱼类分子群体遗传学和鱼类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蜘蛛是地球上最古老和物种最丰富的生物类群之一,有化石记录最早可追溯至泥盆纪(距今约三亿八百万年).对蜘蛛的系统学研究长期以传统的形态分类为主,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蜘蛛分子系统学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展:部分类群依据分子数据或分子结合形态的系统发育关系得以解决,并建立了相应的系统发育树; 所选择的分子标记除来自于线粒体DNA外(如:COI、12S rDNA和16S rDNA等)还有核DNA(如:18S rDNA、28S rDNA和Hitone 3等); 最新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软件也得到运用.这些工作为蜘蛛的生命之树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文对蜘蛛分子系统学研究所涉及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以期为蜘蛛分子系统学的深入开展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几种应用前景较广的分子标记,如基于DNA杂交技术的分子标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DNA可变串联重复数标记(VNRT);基于PCR技术的分子标记: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RAPD)、酶切扩增多态性(CAPS)、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微卫星DNA(SSR)和DNA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以及新兴的第3代分子标记,即基于DNA芯片技术的分子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等。分别阐述了它们的原理、方法步骤与优缺点、应用注意事项和适用范围,同时概述了它们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和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常用的蝗虫分类系统都是基于形态学建立起来的,但由于其主观性较强,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观点,因此争议较大。DNA序列中含有丰富的生物学信息,记载了生物进化的历史。根据DNA序列中的生物学信息研究蝗虫的系统发育,可为建立理想的蝗虫分类系统提供充足的分子证据。本文综述了RAPD与DNA序列技术在蝗虫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对二者在分子系统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1.
方晨晨  郭晓华  刘广纯  张卓 《昆虫知识》2012,49(4):1048-1055
基因序列分析是揭示金龟总科系统发育关系的重要工具。统计了应用于金龟总科中13个科的线粒体和核基因序列,综述了COⅠ、16S rRNA、28S rRNA、18S rRNA等基因序列在金龟总科分子系统学研究的新进展,探讨了不同基因序列在分类鉴定、隐存种发现、系统发育关系重建等方面的作用,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阐明金龟总科系统发育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Recent advances in manipulating nucleic acids have opened a new research field called plant molecular systematics. This short review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molecular techniques which have been used in the analysis of DNA molecules for the study of plant systematics, with a special emphasis on PCR. The early application of DNA analysis, DNA/DNA hybridization, has not become popular with plant systematists, because of several disadvantages inherent in the method. The survey of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 (RFLPs), on the contrary, has become one of the preferred methods used by plant molecular systematists, since the method is relatively easy to perform. Although unambiguous data can be obtained by both long-range restriction mapping and nucleotide sequencing, these approaches may have limited use in plant molecular systematics because of their laborious experimental procedures relying on conventional molecular cloning techniques. To date, PCR based analyses of the DNA molecule seem to be the most suitable experimental approach for plant molecular systematics. Several advantages of the method have changed both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the DNA data. Further application of PCR to plant molecular systematics will open up a new era in the field. The present paper is based on the contribution which was read in a symposium entitled “Organellar DNA Variations in Higher Plants and their Taxonomic Significance”, at the 50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Botanical Society of Japan in Shizuoka on October 2, 1990,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Japan Society of Plant Taxonomists.  相似文献   

13.
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蜻蜓目昆虫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张大治  郑哲民 《昆虫知识》2005,42(2):123-127
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昆虫系统学研究在近些年发展相当迅速。目前已出现了几十种分子遗传标记。该文简述了酯酶同工酶电泳、核酸序列分析以及AFLP、RAPD、核酸探针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蜻蜓目昆虫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开展思茅松中幼人工林样地调查,基于实测数据计算了相关碳计量参数并研究了碳计量参数与相关林分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思茅松中幼人工林生物量转化与扩展因子(BCEF)的平均值为0.5483 Mg·m~(-3)(n=30,95%置信区间:0.5357~0.5609),低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缺省值.BCEF和平均树高(H)、林分形高(FH)、蓄积量(V)和林龄(A)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BCEF和平均胸径(D)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P>0.05).BCEF和N(林分密度)正相关,但相关不显著(P>0.05).BCEF值与林分因子的关系函数拟合效果不佳.2)思茅松中幼人工林生物量扩展因子(BEF)的均值为1.78378(n=30,95%置信区间:1.71714~1.85043),高于IPCC缺省值.BEF和D、H、FH、V和A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与N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BEF与A和V的关系以二次曲线函数形式拟合效果较好,与N的关系则以双曲线形式较好,与FH、H和D的关系以幂函数较好.3)思茅松中幼人工林的根茎比(R)均值为0.2400(n=30,95%置信区间:0.2194~0.2606),与IPCC缺省值基本一致.R与D、H、FH、V和A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N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与D、H、FH、V和A的关系以二次曲线的形式拟合效果较好,与N的关系则以双曲线形式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水稻条纹病毒RNA4基因间隔区的分子变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技术快速检测我国水稻条纹病毒(RSV)RNA4基因间隔区(intergenic region,IR)的分子变异,结果表明,我国RSV RNA4 IR存在分子变异。供试的7个分离物共有4种泳动带型,其中YL、BS、JD、LY分离物完全一致,而YL、BS、YL及JD4个分离物序列完全一致;JN、PJ、SQ3个分离各不一样,序列之间的同源性均在92%-94%之间.IR序列内部具有两个重要的结构特征:(1)有两处反向重复序列,可形成两个明显的发夹结构,其中一个序列比较保守,形成的发夹结构稳定;但中一个发夹结构由于碱基变异导致其稳定性在各个分离物中差异较大;(2)具有插入序列,相对于日本M分离物,我国7个分离物都有一段长19bp的插入序列,这段插入序列比较保守,各分离物之间仅有1-2个碱基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在植物系统与进化研究中,为了揭示真实本质,必须从分子水平进行研究。植物分子系统学的研究包括两大方面,一是蛋白质与酶,二是核酸。酶电泳是分子水平上研究植物分子遗传学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揭示自然居群中遗传结构、基因流动、变化系统、选择作用和系统发育等问题。植物核酸系统学的研究倍受青睐,因为核酸分子是最基本的进化单元,几乎不受主观因素影响。相关的核酸分析技术主要有:DNA杂交、DNA限制酶谱分析、RFLP分析、DNA指纹图技术、RAPD分析和核酸序列分析。在植物系统学和进化研究中,结合各方面的生物学证据,才能显示植物分子系统学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7.
文中综述了核糖体基因在黏菌分子系统学研究中应用现状,并就目前黏菌分子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滇西亚种树鼩体外寄生虫的自然感染状况,为建立树鼩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对野生的滇西亚种树鼩和自繁F1代树鼩各60只分别用尸检法和活体法检测,随即采用拔毛或用透明胶带粘取腋下、耳根、腹股沟、肛门附近等处的毛发制片,置于体视镜和显微镜下观察虫体和虫卵。结果野生滇西亚种树鼩和自繁F1代树鼩体外寄生虫自然感染率分别为:虱子25%/6%、蚤5%/0、蜱1.6%/0、水蛭1.6%/0、虱子和蚤混合感染1.6%/0。结论野生树鼩体外寄生虫的自然感染多为虱子和蚤,其次还有蝉、水蛭,总感染率明显高于自繁F1代。使用灭虱灵对于驱除树鼩体外寄生虫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核基因在两栖爬行动物分子系统学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DNA水平探索生物进化的理论、生物类群的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DNA序列研究生物的系统发育和进化规律成为当前分子系统学研究的热点,与线粒体DNA相比,核基因由于包含有更加丰富的生物学信息,运用核基因序列或将核基因序列与线粒体基因序列相结合研究两栖爬行动物的系统发育,正成为分子系统学领域的新的发展趋势.Rag-1、Rag-2、tyrosinase、rhodopsin、C-mos等核基因已在两栖爬行动物分子系统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目前的技术手段等诸多因素,限制了更多的核基因用于两栖爬行动物分子系统学研究.为此简要介绍了目前核基因在两栖爬行动物分子系统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核基因序列在分子系统学应用上面临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云南不同菜区小菜蛾的产卵规律与发育起点温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室内不同温度条件下(15~27℃,RH60%~70%),系统测定了云南不同菜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的产卵规律、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云南不同菜区小菜蛾的产卵规律、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有所不同,差异显著,呈现不同的区域性种群特征。(1)玉溪市通海县、昆明市呈贡县、红河州石屏县和曲靖市陆良县的小菜蛾单雌产卵量分别为213.0、182.5、132.2和71.6粒,区域间差异显著,以通海县小菜蛾种群的产卵量为最高,陆良县的最低;产卵天数分别为7.76、5.81、7.0和3.63d。(2)玉溪市通海县、昆明市呈贡县、红河州石屏县、曲靖市陆良县和大理州弥渡县的小菜蛾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5±0.5)、(10.0±0.5)、(9.3±1.0)、(9.2±0.7)和(9.4±0.8)℃;有效积温分别为:(407.2±17.2)、(404.5±15.4)、(419.2±29.6)、(383.0±20.5)和(398.0±23.9)日·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