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答:我们课本上讲的是青蛙的变态.青蛙是无尾两栖类的代表动物.两栖类的另一大类群,如大鲵、东方蝾螈等属有尾两栖类,它们的变态与无尾类的变态有许多不同之处.在变态过程中,虽然也是由肺呼吸代替了  相似文献   

2.
无尾两栖类繁殖生态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大中学生物学教师都有进行科学研究的愿望,但往往限于条件和苦于不熟悉方法,愿望难以实现。现就无尾两栖类繁殖生态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作一介绍,供教师在进行当地某种无尾两栖类研究时参考。 (一)繁殖地点一般讲无尾两栖类的繁殖地点并不太隐蔽,多数种类是在水中繁殖,有的在静水内,有  相似文献   

3.
两栖动物是衡量城市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的指标类群。郊野公园是上海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两栖类栖息地。2015年5—9月,采用样线法对上海市6个郊野公园的无尾两栖类物种种群数量进行调查,采用样方法采集15种微生境变量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了解各无尾两栖类物种对微生境因子的利用特征,并用卡方适合度检验分析无尾两栖类的不同种间分布重叠度。结果表明,优势度由高到低为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金线侧褶蛙Pelophylax plancyi、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饰纹姬蛙Microhyla fissipes、黑斑侧褶蛙P.nigromaculatus,适宜的水质和结构合理的水生植被是其生存、繁衍的基础,坡度较小的自然坡岸是无尾两栖类自由往返水陆之间的重要保障。陆生植被的重要性次于水生植被,仅与金线侧褶蛙和黑斑侧褶蛙的分布有显著正相关。不同无尾两栖类物种对水体大小的适应能力不尽相同,郊野公园的水体比较开阔,不利于饰纹姬蛙的生存。本研究建议根据不同无尾两栖类的栖息地利用特征,建设具有不同物种特异性的栖息地景观,在保护好无尾两栖类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公共绿地的综合生态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4.
东北小鲵中枢神经系统形态学与组织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应用脊椎动物神经标本制作法和HE染色法,对东北小鲵中枢神经系统的外部形态和组织学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描述了东北小鲵神经系统形态和组织学结构的特点,并与无尾两栖类和爬行类相对比,探讨了有尾两栖类的进化地位。结果表明:与无尾两栖类(如蛙)相比,东北小鲵中枢神经系统中,大脑半球较小,结构较为原始,小脑结构简单,是两栖类中较为原始的类群。此外,东北小鲵开始具有了臂神经丛和骶神经丛,但没有爬行类的发达,可作为两栖类向爬行类进化的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两栖类新纪录——淡肩角蟾、短肢角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83年和2006年分别在湖北省通山县老鸭尖和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两批标本,经鉴定其中包含有淡肩角蟾Megophrys boettgeri和短肢角蟾Megophrys brachykolos.这两种两栖类未见有在湖北省的分布报道,为湖北省新纪录.淡肩角蟾、短肢角蟾在分类上隶属两栖纲、无尾目、角蟾科、角蟾属.标本保存于华中师范大学动物学研究室.  相似文献   

6.
辽宁葫芦岛市九怫堂组发现一批有房两栖类化石.经初步研究建立一新属种:钟健辽西螈Liaoxitritonzhongjianigenetsp.nov.,辽西爆是东亚中生代有尾两栖类的首次发现,也是中国除早中中新世中新原蝈外有尾两栖类化石的唯一报道。它代表一类小型的较原始的有尾两栖类。其头骨特征、犁骨告列形态等与小科的激Batrachuperus比较相似。辽西好的深入研究将对有尾两栖类的起源、早期演化,及其地理迁徙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脊椎动物神经标本制作法和HE染色法,对东北小鲵中枢神经系统的外部形态和组织学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描述了东北小鲵神经系统形态和组织学结构的特点,并与无尾两栖类和爬行类相对比,探讨了有尾两栖类的进化地位。结果表明:与无尾两栖类(如蛙)相比,东北小鲵中枢神经系统中,大脑半球较小,结构较为原始,小脑结构简单,是两栖类中较为原始的类群。此外,东北小鲵开始具有了臂神经丛和骶神经丛,但没有爬行类的发达,可作为两柄类向爬行类进化的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8.
上海地区的两栖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上海地区两栖类的种类,尚未见到前人作过专门的报导,只在某些论文中附带提到过。根据过去所发表的文献统计,上海应有两栖类6科6属12种,其中有尾目有1科1属1种,无尾目有5科5属11种。关于上海两栖类的分布,文献中更极少提到,又由于行政区划的改变,对现在的上海地区两栖类的记载,几乎是  相似文献   

9.
无尾两栖类幼体在水栖到陆栖环境的转变过程中,脊椎骨会发生重塑来适应陆栖环境。本研究采用茜素红和阿利新蓝对不同发育阶段的隆肛蛙Feirana quadranus幼体的脊椎骨进行双染色,描述幼体发育中脊椎骨形态发生过程。本研究结果显示,在Gosner 26期,荐前椎Ⅰ~Ⅷ的椎弓和椎体开始骨化,提示无尾两栖类幼体发育持续时间越长,其骨化起始时期可能越早。在Gosner 42期,脊椎骨前后关节形成。在Gosner 46期,荐后椎和底索愈合形成尾杆骨。前后关节和尾杆骨的形成时期与大多无尾两栖类幼体基本一致。本研究推测,脊椎骨前后关节的形成有利于前肢和后肢的协调运动;尾杆骨的出现有利于后肢力量的传递。  相似文献   

10.
辽宁西部早白垩世一新的有尾两栖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辽宁葫芦岛市九佛堂组发现一批有尾两栖类化石。经初步研究建立一新属种:钟健辽西iaoxitriton zhongjiani gen.et sp.nov.辽西是东亚中生代有尾两栖类的首次发现,上中中新世中新原螈外有尾两栖类化石的唯一报道。它代表一类小型的较原始的有尾两栖类,其头骨特征犁骨齿列形态等与小鲵科的Batrachuperus比较相似,辽西深入研究将对有尾两栖类的起源、早期演化,及其地理迁徒提供  相似文献   

11.
棘胸蛙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炳华  汪尊德 《遗传》1983,5(5):39-41
两栖类,特别是无尾两栖类,作为实验材 料,在现代生物学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研究两栖类的染色体组型,不仅对两栖类的分 类、进化、遗传的研究必不可少,而且对分子生 物学,分子遗传学的研究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 用,同时也是细胞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的基础 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2.
各种动物的染色体组型是细胞遗传学、分 类学等学科的基本资料。无尾两栖类的染色体 又兼有数目少、个体大的特点。因此,不失为有 关实验生物学研究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13.
中国林蛙与中华蟾蜍蝌蚪颅骨形态的系统进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无尾两栖动物系统进化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经典的形态学、现代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无尾两栖动物蝌蚪的进化与成体的进化可能是两个独立的过程,所以无尾两栖类蝌蚪形态及发育特征也可以作为研究系统进化的重要指征。本文对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及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变态前蝌蚪的软骨性颅骨及鳃部骨骼进行形态学描述,基于幼体形态特征,进行系统建树。建树结果支持Orton将无尾两栖类蝌蚪划分为4种类型,认为最原始的类群为Ⅲ型蝌蚪,与Tihen的观点一致。新蛙亚目的中国林蛙和中华蟾蜍蝌蚪属Ⅳ型,是最进化的类群。  相似文献   

14.
甘肃无尾两栖动物的资源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龚大洁  杨莉 《四川动物》2006,25(2):329-331
甘肃无尾两栖类动物共有6科、16属、32种和亚种,在两栖动物中占绝对优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直接威胁着无尾两栖类的生存环境,也造成其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本文在对甘肃无尾两栖类动物资源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无尾两栖类动物生境和物种多样性保护,从而合理利用无尾两栖类动物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许多卵生动物具有对付食卵者的精巧策略以降低死亡率,因为早期发育阶段的捕食压力能显著影响具复杂生活史动物的生存。两栖动物卵被水蛭等很多物种所捕食。我们查阅了水蛭捕食两栖类卵的文献,发现27篇论文。在所报道的水蛭捕食两栖类卵的例子中,无尾类(3.6%,n=591)明显多于有尾类(1.6%,n=255)。此外,我们第一次记录到水蛭捕食四趾螈(Salamandrina perspicillata)卵,这也是西欧有尾类的第一例报道。我们没有发现两个两栖动物类群间存在差异。然而,当我们分别分析来自北美、欧洲和亚洲三个地区的数据时,发现北美的有尾类和无尾类间存在显著差异。水蛭可捕食各生活史阶段的两栖动物,因此,水蛭应归为一些两栖类的天敌。  相似文献   

16.
相比于其他取样方法,非损伤性取样对动物的伤害可以降到最低,因而在动物保护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在两栖类中通过体表擦拭进行非损伤性取样的方法已有报道,但是相关研究仅局限于零星物种,且均是在实验室环境下完成取样,并不适用于野外就地取样。本研究对四川申果庄省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内有尾两栖类及无尾两栖类6科10属11种进行了就地擦拭取样。线粒体基因序列分析表明,体表擦拭取样法获得的DNA能满足常规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要求,可用于水生、陆栖等各种两栖动物类群,可在两栖类保护遗传学研究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青蛙蟾蜍等两栖类具有特殊的“口咽式”呼吸,气体的进出与外鼻孔的启闭有关。关于两栖类外鼻孔的关闭问题,现有的教学用书都认为是由于瓣膜的作用,瓣膜是什么样没有进一步说明。最近见到国外有关资料(1,2,)无尾两栖类外鼻孔的关闭不是由于瓣膜的作用,而是由于颐下肌和鼻囊翼状软骨的作用。我们解剖了青蛙和蟾蜍证实后者的说法是正确  相似文献   

18.
壶菌病与两栖动物的种群衰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栖类种群全球性衰退是21世纪最紧迫的环境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壶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与澳大利亚、美洲北部、中部、南部及欧洲的两栖类种群衰退有关。由壶菌引起的壶菌病是变态后的无尾类所患的一种显性传染病,其令人质疑的快速传播及广泛爆发对世界范围内的两栖类种群构成重大威胁。本文对这种致病壶菌的病理学、生态学、生物地理学及其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关于山东临朐山旺的蛙类和翼手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山东自然历史博物馆从临朐县山旺获得了大量的各种化石。以下所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为两栖类中的蛙类和一个很特别的翼手类。一、无尾类  相似文献   

20.
脊椎动物的性腺发育一直是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无尾两栖动物因其胚胎发育的独立性和易观察性而成为发育生物学研究领域的良好材料,并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综述了无尾两栖类原始性腺形成、性腺分化、精巢和卵巢的发育,以及配子发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无尾两栖类原始性腺形成主要发生在鳃盖褶和后肢芽形成时期,不同物种略有不同;性腺分化通常以卵原细胞或卵巢腔出现为标志,但对于部分具有初级性腔的物种并不适用;精巢内支持细胞包围精原细胞形成生精囊,囊内细胞经过一系列事件最终排出精子;卵巢由于卵母细胞发育最终卵巢腔消失,卵母细胞在卵泡内不连续分裂,最后形成卵细胞。无尾两栖动物的性腺发育过程具有一定相似性,但不同物种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