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菘蓝多倍体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本文报道药用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ft.)同源四倍体的诱发、鉴定、选育的研究。用0.05-0.5%浓度的秋水仙碱水溶液处理萌发的种子,或用0.05-0.3%浓度的此溶液处理幼苗的生长点,均可以获得四倍体植株。最适宜的处理时间为6-12小时。除用直接的细胞学技术鉴定多倍体植株外,一些重要的间接鉴定特征,如叶表皮保卫细胞中叶绿体数,花粉沟数可作为鉴定本种多倍体植株的可靠指标。比较了四倍体植株和二倍体亲本的生物学特性。经过数代选育,获得了性状稳定、繁殖力正常、根与叶中活性成分均有较大幅度提高、生产性能良好的品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北部各省区所产的杏Armeniaca vulgaris Lam.及野杏 A.vulgaris Lam.var. ansu(Maxim.) Yϋ et Lu的形态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杏分类群存在较大的变异,在一些标本馆内被 鉴定为野杏的标本实际上包括了一个混杂的类群。本文对杏及野杏的描述作了修订,分出一个新种志丹杏A.zhidanensis C.Z.Qiao et Y.P.Zhu.  相似文献   
3.
4.
菘蓝和欧洲菘蓝的鉴别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菘蓝 (Isatis indigotica Fort.) 和我国引种的欧洲 菘蓝 (I. tinctoria L.) 的细胞学、孢粉学的观察、同功酶、可溶性蛋白的电泳分析以及吲哚甙的 含量测定发现: (1)菘蓝是一个形态上有较大变异的种,其茎生叶的基部有箭形、圆形的不同 类型,果实的形状、大小也不一致。 (2)我国引种的欧洲菘蓝仅见其有毛类型,没有发现无毛 类型。《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秦岭植物志》和《东北草本植物志》等分类学著作对本种的特征 描述有误,可能是将菘蓝的茎生叶基部箭形类型误认为本种所致。 (3)十字花科大青叶和板 兰根的主要植物来源是菘蓝,《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7年版)的有关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的植物来源项下,十字花科植物菘蓝拉丁学名应为I.indigotica Fort。(4)菘蓝鲜叶中吲哚甙的含量明显高于欧洲菘蓝,作为药用质量较优。(5)菘蓝的染色体数为2n=14系本文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乔传卓  沈红梅 《植物研究》1994,14(2):150-151
本文发表了蔷薇科杏属梅的一个新变种,即毛茎梅ArmeniacamumeSieb.var.pubicaulinaQiaoetShen,var.nov.  相似文献   
6.
观察金粟兰属7种、4变种植物不定根的组织发育,发现本属大多数植物不定根具有典型的单子叶植物不定根的组织特征,特别是在同一条根中初生木质部的脊数可以随根的发育而增加。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的组织学系统发育不仅在本属大多数种内不定根的个体发育中得以重演,而且在属内种间得以重演。  相似文献   
7.
观察知母根的组织发育,发现具有典型的单子叶植物根的组织特征,特别是在同一条根中初生木质部脊数可以随根的发育而增加,同一株知母不同根之间初生木质部脊数也不尽相同;内皮层细胞壁增厚由凯氏带发育为马蹄形,内皮层外侧1-3层皮层细胞内侧壁可以木栓化或强烈木化增厚,这种变化与其生长环境具有密切关系,当其移植于湿润环境中后,内皮层马蹄形增厚减弱,其外侧皮层细胞内侧壁仅发生木柱化增厚,且减弱。  相似文献   
8.
志丹杏(Armeniaca zhidanensis C.Z.Qiao et Y.P.Zhu)是作者在苦杏仁原植物调查鉴定中发现的杏属植物一新种,并已在商品苦杏仁中鉴定出志丹吉。本文分析了志丹杏和药典收载的4种苦杏仁原植物杏(A.mugaris Lam.)、野杏(A.mugaris Lam.var ansu(Maxim.)Yh et Lu)、西伯利亚杏(A.sibirica(L.)Lam.)和东北杏(A·mandshurica(Maxim,)Skv.)种子的苦杏仁甙含量和脂肪油脂肪酸组成,以评价志丹杏种子是否可以作为苦杏仁入药,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上海地区的两栖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上海地区两栖类的种类,尚未见到前人作过专门的报导,只在某些论文中附带提到过。根据过去所发表的文献统计,上海应有两栖类6科6属12种,其中有尾目有1科1属1种,无尾目有5科5属11种。关于上海两栖类的分布,文献中更极少提到,又由于行政区划的改变,对现在的上海地区两栖类的记载,几乎是  相似文献   
10.
观察知母根的组织发育,发现具有典型的单子叶植物根的组织特征,特别是在同一条根中初生木质部脊数可以随机的发育而增加,同一株知母不同根之间初生木质部脊数也不尽相同;内皮层细胞壁增厚由凯氏带发育淡马蹄形,内皮层外侧1-3层皮层细胞内侧壁可以木栓化或强烈木化增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