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的发展和转移需要新生血管的形成。人血管生成抑制素是近年发现的能够专一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内皮抑制因子。大量研究表明,在体外用血管生成抑制素处理血管内皮细胞可以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在体内单独使用血管生成抑制素,或者将血管生成抑制素与其他物质如基质金属蛋白酶、尿激酶联合处理荷瘤小鼠,可以降低小鼠体内肿瘤组织新生血管密度,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肿瘤细胞的迁移。简要综述了血管生成抑制素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及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肿瘤生长抑制因子—血管抑素和内皮抑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转移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控制血管生成成为抑制肿瘤生长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已发现了许多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尤以血管抑素和内皮抑素最为引人瞩目。综述了两种肿瘤生长抑制因子的发现、分子结构、生物学活性等,尤其侧重于它们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血管抑素与内皮抑素的发现与研究为恶性肿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新生血管生成是绝大多数肿瘤得以生长和转移的必要前提。所以 ,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来抑制肿瘤是非常有前途的一种方法 ,有望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癌症疗法。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通过抑制促血管生成信号或扩大抑制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来干扰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 ,这领域的广泛研究已经发现了一系列促血管生成因子及其抑制剂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二是利用肿瘤血管与正常血管的差别来携带杀伤性药物直接特异性破坏已形成的肿瘤血管 ;另外 ,内皮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制成疫苗也可起到直接杀伤作用。到目前为止 ,虽然很多抑制肿瘤血管的药物已经被用于临床试验 ,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从长远来看 ,需要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抗血管基因治疗策略 ,靶向药物导入系统的研究 ,以及抗血管生成药物和免疫疗法、化疗和放射治疗的联合应用都在探讨中。随着肿瘤模型评估系统的发展 ,抗血管治疗肿瘤的方法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广泛进入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血管生成抑制素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田夫  李晶 《动物学杂志》2006,41(3):123-128
血管生成抑制素(angiostatin)是纤溶酶原(plasminogen)在体内的天然水解产物,能够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状结构的形成而参与对血管生成过程(angiogenesis)的调节。血管生成是指从已经存在的血管生长出新的分枝血管的过程。该过程在成体组织并不活跃,然而在某些病理条件下如伤口愈合、炎症、肿瘤的生长和恶性转移时却常常伴随活跃的血管生成过程。血管生成抑制素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提示其作为一种特异性的针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药物治疗与血管生成有关的一些疾病,如肿瘤的可能性。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关于Angiostatin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以及其作为治疗药物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内皮抑制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生长依赖新生血管的形成,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切断肿瘤生长所需的营养途径,阻断新生血管形成,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Endostatin(内皮抑制素)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最强烈,最特异的生物学活性,且不产生耐药,是目前发现最为理想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6.
Tumstatin和Canstatin是继Restin,angiostatin和endostatin之后最新发现的基底膜来源人胶原Ⅳ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因子。Tumstatin 来源于胶原Ⅳα3链,其N-端54-132氨基酸功能肽能够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诱导内皮细胞凋亡,N-端197-215氨基酸[α3(Ⅳ)NC1 185-203氨基酸]功能肽能够抑制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Canstatin是来源于Ⅳ型胶原α2链的24kD的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抑制因子,它能剂量依赖性抑制内皮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有效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能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在小鼠移植瘤模型体内实验中,Tumstatin和Canstatin都显示出对实体瘤生长的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内皮抑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怡 《生物工程学报》2001,17(5):481-484
新生血管的生成 (Angiogenesis)与多种生理过程相关 ,受多种促进和抑制因子的调节 ,细胞外基质蛋白经酶解产生的小片段中很多都参与了这一过程的调节。内皮抑素 (Endostatin)是 1997年首先从小鼠血管内皮瘤EOMA细胞培养上清中发现的 ,是细胞外基质蛋白胶原XVⅢα1链NC1结构域C末端 184个Aa的片段。可抑制bFGF和VEGF刺激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 ,抑制肿瘤的形成和转移。由于其作用对象是血管内皮细胞 ,而不是转化的肿瘤细胞本身 ,长期反复治疗中不会引起耐药性。它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引起多方关注 ,相关研究广泛开展起来。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在其生物功能、作用机理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肿瘤的治疗是近年来广大科研及医务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血管生成与肿瘤生长的关系、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功能的阐述,说明了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可能作用,从而为实体瘤的抗血管生成疗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与肿瘤血管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促进血管生成的重要调节因子.它能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阻止内皮细胞凋亡、管腔网状结构退化,增加血管渗透性.所有这些作用都是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实现的.它们在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生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为靶点是开发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理想策略.  相似文献   

10.
VEGF 家族及其在肿瘤生长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家族是一类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在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中具有直接和间接的调控作用,可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促进血管生成以及增加血管的通透性。VEGF/VEGFR轴由多重配基和受体质量叠加交错组成,并且受体与配基结合具有专一性,在不同的细胞中具有不同的细胞类型表达和功能.启动VEGF信号通路,触发了一个网状的信号过程,从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转移和存活。进来研究发现,VEGF的一个重要作用表现为可动员内皮祖细胞从骨髓向远处转移从而形成新生血管,因而有必要设计和发展针对这一途径的抑制因子。随着研究的深入,VEGF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和与人类癌症的发病机制的关系是确定的,因此,抑制VEGF途径被确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抗癌模式  相似文献   

11.
VEGF与肿瘤血管生成及其在抗肿瘤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艳  曹以诚 《生命科学》2008,20(2):222-224
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的形成和转移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众多的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到调控作用,而血管生成因子(VEGF)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类,通过研究其在肿瘤血管形成过程的调节机制,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肿瘤的新途径。本文就肿瘤血管生成、VEGF家族的特性、VEGF在抗肿瘤药物开发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肿瘤新生血管相关内皮细胞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晓东 《生命科学》2001,13(4):177-179
血管生成对肿瘤的生长,存留和转移是至关重要的,增殖的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不同于静止期内皮细胞,增生血管内皮细胞上特异或高表达的许多受体目前已被鉴定,它们是肿瘤抗血管生成疗法的理想靶点,简要综述了其中主要的几种受体,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受体家族,Tie受体族,整合素受体αvβ3,ATP合成酶等。  相似文献   

13.
血管的生成与肿瘤密切相关,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可以调节肿瘤的生长。体内存在着内源性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的平衡,当促血管形成因子增强就会产生新生血管供肿瘤生长,而当抑制因子增强则会抑制肿瘤的生长。本文即对细胞外基质衍生的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TSP、内皮他丁、Arresten;Canstatin、Endorepellin、Fibulin、Tumstatin等的特性、应用和作用机制等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4.
刘锦  孙立  袁胜涛 《生物磁学》2011,(5):978-981
血管的生成与肿瘤密切相关,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可以调节肿瘤的生长。体内存在着内源性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的平衡,当促血管形成因子增强就会产生新生血管供肿瘤生长,而当抑制因子增强则会抑制肿瘤的生长。本文即对细胞外基质衍生的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TSP、内皮他丁、Arresten;Canstatin、Endorepellin、Fibulin、Tumstatin等的特性、应用和作用机制等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5.
血管能抑素(canstatin)是新近发现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在体外能抑制血管内皮增殖与迁移,并诱导其凋亡,在体内可抑制肿瘤生长。血管能抑素的N端与C端均有抗血管生成和抑制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而N末端诱导内皮细胞的凋亡活性明显高于C末端。血管能抑素能抑制Akt、FAK的磷酸化。血管能抑素诱导的细胞凋亡与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的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电穿孔介导质粒DNA肿瘤内转移抑制恶性肿瘤生长与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编码基因的表达质粒,测试电穿孔方法介导目的基因活体组织内转移的效率并优化电击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电穿孔技术直接将编码白介素12(IL-12)、白介素2(IL-2)、粒单细胞克隆刺激因子(GM-CSF)等免疫调节因子或反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21(VEGF12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膜受体(sFlk-1及ExTek)等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表达质粒转移至肿瘤局部.实验结果表明电穿孔介导GFP表达质粒肌肉内转移的效率较高,GFP可在肌细胞内持续高水平表达3周以上,而在肿瘤细胞内只能表达4~6 d,但高电压短脉冲电击组肿瘤内GFP阳性细胞数比低电压长脉冲组高2.68倍.多次电击介导IL-12表达质粒转移至肿瘤组织内,可有效地抑制小鼠膀胱癌BTT-gfp、人乳腺癌MCF-7及肝癌SMMC 7721-gfp的生长.MCF-7对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基因转移治疗较敏感,单独应用反义VEGF121、sFlk-1或ExTek即显示明确的治疗效果.SMMC 7721-gfp单独应用sFlk-1有效.小鼠膀胱癌对单独应用反义VEGF121、sFlk-1或ExTek治疗效果不理想,但联合应用sFlk-1和ExTek仍然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与转移,甚至使肿瘤缩小或消失.提示电穿孔技术是一项高效、安全、经济的体内基因转移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Xiao D  Ding J 《生理科学进展》1999,30(3):219-223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批能破坏或抑制血管生成,有效地阻止肿瘤生长和转移的药物,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大类。其作用机制主要有:(1)调控血管形成生长因子;(2)抑制基底膜降解;(3)影响信号转导通路;(4)调控细胞生长周期;(5)调控肿瘤机关基因。本文对其作用机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三羟异黄酮(genistein)是大豆中的一种非营养成分,其结构与黄酮化合物类似,能竞争性地与雌激素受体结合,故称之为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它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如抗肿瘤、抗病毒、抗真菌、抗氧化、抗突变、抗高血压、抗增生等,其中genistein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肿瘤的血管生成是肿瘤进一步生长转移的基础,该过程受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生成相关因  相似文献   

19.
肿瘤血管生成调节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  黄迪南  侯敢 《生命科学》2007,19(2):198-202
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平衡控制着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当促进因子的作用强于抑制因子时,便会引起肿瘤血管的生长。因此,了解血管生成调节因子的特点及其作用机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任务,针对肿瘤血管的抗血管新生治疗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这为肿瘤的诊断、分期、治疗和预后提供了新的参数指标,为寻找有效的治疗靶点提供了有利的依据。该文就有关的重要血管生成调节因子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源于Ⅳ型胶原α3、α6链的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抑素(Tumstatin)和Hexastatin是分别源于Ⅳ型胶原α3、α6链的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都依赖于新生血管的生成.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阻断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氧气及营养供给,肿瘤细胞便会发生凋亡.这是肿瘤治疗的新策略.Tumstatin和Hexastatin是近年来研究比较多的两种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其中Tumstatin的结构、活性位点、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机制研究得比较清晰;Hexastatin虽与Tumstatin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该文就这两种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等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