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孔草Microula sikkimensis Hemsl,种子油中的不皂化物含量为0.6%。从不皂化物中分离出三萜醇和甾醇。已鉴定有4个三萜醇(β—香树脂醇、环阿屯醇、羽扇醇和24—次甲基环阿屯醉),11个甾醇(胆甾醉,△~7胆甾醇、菜油甾醇,24—甲墓△~7—胆甾醇、β—谷甾醇,22-二氢菠菜甾醇、菜子甾醇、豆甾烯醇、5,24(28)—豆甾烯醇、△~7—燕麦甾醇和7,24(28)-麦角甾醇)。  相似文献   

2.
应用GLC/MS联用仪对室内培养的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 (Nordstedt) Geitler)、极大螺旋藻(S.maxima (Stechell & Gardiner) Geitler)和盐泽螺旋藻(S.subsalsa Oerst)的甾醇成分进行了测定。从钝顶螺旋藻和盐泽螺旋藻中共分出11个相同的甾醇组分:胆甾醇、胆甾烷醇、芸苔甾醇、麦角甾醇、海绵甾醇、菜子甾醇、豆甾醇、24-乙基-Δ~(5,7,22)-胆甾醇、β-谷甾醇、异岩藻甾醇和4α,23,24-三甲基Δ~(5,22)-胆甾醇;从极大螺旋藻中只分离出8个甾醇组分。其中胆甾醇含量最高。4α,23,24-三甲基-Δ~(5,22)-胆甾醇为蓝藻中首次报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植物甾醇含量的方法。方法:对常见食品中的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含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食品样品经皂化后提取,浓缩后用正己烷定容,上机测定。结果:本方法可有效分离食品中植物甾醇组分,各组分在0.005~0.2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在0.99以上;检出限为0.3 mg/100 g,其回收率在84.9%~106.2%,方法的重现性、精密度和稳定性良好,RSD均小于5%。结论:与液相色谱法相比,本方法能够有效分离和测定植物甾醇组分,且具有样品前处理简单、方法重现性好、准确度和灵敏度高等优点,可用于测定食品中植物甾醇组分含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Δ5-3β,7β-二羟基甾醇(1~3)和Δ5-3β,7α-二羟基甾醇(4~6)的一些核磁共振波谱特征进行了比较。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1~6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无明显的抑制活性,对丁酰胆碱酯酶(BuChE)则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中24-亚甲基胆甾-5-烯-3β,7α-二醇(6)的IC50值为9.5μM。通过活性数据比较我们发现7α-羟基甾醇对丁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明显比相应的7β-羟基甾醇高。我们通过计算7位羟基和四环平面之间的二面角角度来尝试解释这些活性差别。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皂化法提取文冠果种仁油中甾醇化合物的工艺条件,并在纯化的基础上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了提取物的基本组成。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了乙酸乙酯用量、皂化温度、料液比、皂化时间对甾醇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用量200 m L,皂化温度67℃,料液比1∶5(g/m L),皂化时间2 h,在此条件下文冠果种仁中总甾醇含量达0.498%。粗甾醇采用溶剂结晶法进行纯化后的气质联用分析结果显示,文冠果种仁油中总甾醇中主要含有5种单体,分别是豆甾醇、豆甾-7,22-二烯-3-醇、麦角甾-7,22-二烯-3-酮、β-谷甾醇、33-降柳珊瑚甾-5,24(28)-二烯-3-醇。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文冠果种仁甾醇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皂化法提取文冠果种仁油中甾醇化合物的工艺条件,并在纯化的基础上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了提取物的基本组成。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了乙酸乙酯用量、皂化温度、料液比、皂化时间对甾醇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用量200 m L,皂化温度67℃,料液比1∶5(g/m L),皂化时间2 h,在此条件下文冠果种仁中总甾醇含量达0.498%。粗甾醇采用溶剂结晶法进行纯化后的气质联用分析结果显示,文冠果种仁油中总甾醇中主要含有5种单体,分别是豆甾醇、豆甾-7,22-二烯-3-醇、麦角甾-7,22-二烯-3-酮、β-谷甾醇、33-降柳珊瑚甾-5,24(28)-二烯-3-醇。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文冠果种仁甾醇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葫芦科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入药部位广泛,富含植物甾醇类、三萜类、脂肪酸类、糖和苷类等多种类型的化学成分。其中,植物甾醇多和油脂类成分共存于种子和花粉中,具有和胆固醇相似的化学结构,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因而在市场上广泛应用于功能性食品。本文对我国常见的葫芦科药用植物中植物甾醇的结构、特征的核磁共振数据及药理作用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8.
紫菀中三萜及甾体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紫菀(Aster tataricusL.f.)的根及根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IR、NMR、MS、X-ray单晶衍射等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紫菀酮(shionone)(1)、木栓酮(friedelin)(2)、表木栓醇(epi-friedelanol)(3)、蒲公英萜醇(taraxerol)(4)、α-菠甾醇(-αspinasterol)(5)、二十二碳酸(decosanoic acid)(6)、豆甾醇(stigmasterol)(7)、β-谷甾醇(-βsitosterol)(8)、α-菠甾醇--βD-葡萄糖苷(-αspinasterol--βD-glucoside)(9)、豆甾醇--βD-葡萄糖苷(stigmasterol--βD-glucoside)(10)、胡萝卜苷(daucosterol)(11)。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获得,化合物5,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活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紫菀酮(1),表木栓醇(3)可显著抑制氨水所致小鼠咳嗽。  相似文献   

9.
采用无水乙醚超声萃取得到新鲜木荷(Schima superba)花浸膏提取物,顶空固相微萃取富集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鉴定出挥发性化合物中的51个成分,约占相对总含量的99%;挥发性成分中含氧化合物的含量超过93%,其中主要的化合物及其相对含量为酮代异佛尔酮(26.33%)、氧化芳樟醇(19.53%)、环氧芳樟醇(8.80%)、3,7-二甲基-2,6-辛二烯-1-醇(8.23%)、白藜芦素(7.89%)、4-羟基3,5,5-三甲基-2-环己烯-1-酮(6.54%)、2,6,6-三甲基-1,4-环己二酮(4.06%)、苯乙醇(2.17%)、2-甲基-2-壬烯-1-醇(2.04%)等.  相似文献   

10.
九头狮子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九头狮子草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十八烷(1)、cholest-5-en-3β-oxyl hexadecanoate(2)、硬脂酸(3)、软脂酸(4)、三十三烷醇(5)、β-谷甾醇(6)β-谷甾醇和豆甾醇的混合物(7)、β-谷甾醇和豆甾醇的葡萄糖苷(8)、尿囊素(9).其中化合物1~5系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