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色念珠菌形态转换的调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曦  陈江野 《生命的化学》2000,20(5):215-217
白色念珠菌 (Candidaalbicans)是一种常见的致病真菌 ,属于半知菌亚门芽孢菌纲隐球酵母科念珠菌属。在健康人体粘膜表面 ,如肠道、口腔 ,白色念珠菌通常不会引起疾病。但在免疫系统受到损害或抑制的人体中 ,比如化疗病人、器官移植病人或是艾滋病人中 ,白色念珠菌能够引起严重的白色念珠菌病 ,危及生命。许多因素可能与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有关 ,如菌体对寄主细胞的粘附能力、白色念珠菌产生的分泌性蛋白酶、菌落形态的转换以及细胞形态的转换等[1] 。1 .影响白色念珠菌形态转换的因素白色念珠菌能够以三种形态生长 ,即菌体形…  相似文献   

2.
隐球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总被引:33,自引:7,他引:26  
1简介 隐球菌属在真菌分类学上归人半知菌亚门、芽孢菌纲、隐球酵母目、隐球酵母科,引起人类感染的隐球菌主要是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两种隐球菌的无性繁殖体均为无菌丝的单芽孢酵母样菌,在体外为无荚膜或仅有小荚膜,进入人体内后很快形成厚荚膜,有荚膜的隐球菌菌体直径明显增加,致病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3.
刘静  郑秋实  黄广华 《菌物学报》2020,39(11):2014-2024
随着HIV感染患者的增多、器官移植、放疗化疗及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念珠菌感染趋势发生了明显变化,除白念珠菌外,光滑念珠菌在临床上的检出率逐年增加,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已成为第二常见的侵袭性念珠菌。光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通常对一线抗真菌药物高度耐药,由于目前治疗策略匮乏,其造成的系统感染死亡率可高达50%。为了进一步加深人们对光滑念珠菌的认识,研发遏制其感染的诊疗策略,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光滑念珠菌的流行病学、毒力因子以及耐药机制等方面的进展,为国内同行深入探究其耐药特性和致病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防御素是一类具有广普抗菌活性的阳离子抗菌肽,而家蝇(Musca domestica)的Phormicin属于防御素超家族.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是临床上常见的引起人体感染的条件致病真菌.随着免疫缺陷病、糖尿病等疾病发生率的增加,在病人体内植入设备的白色念珠菌残留及附带感染日益成为临床感染的常见类型.本研究制备了家蝇Phormicin A、Phormicin B的原核表达蛋白,将其作用于白色念珠菌.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了其最小抑菌浓度为2.5mmol/L和1.875mmol/L.进一步绘制了其对白色念珠菌的时间杀菌曲线.结果显示,二者对白色念珠菌都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Phormicin参与家蝇天然免疫和揭示家蝇抗真菌防御中的机制提供理论参考,为开发多肽类抗真菌药物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5.
临床常见酵母菌的特征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然界酵母有500多种,但能致病的只有20多种,主要见于念珠菌属、隐球菌属、球拟酵母、丝孢酵母属和地霉属。酵母的特性:以芽殖为主的单细胞真菌,菌落呈乳酪样,无毛样气生菌丝(见图1)。对人类有致病性的酵母可依菌落形态分为两类:一类是酵母菌:单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以母细胞产生芽胞而繁殖,不形成有性孢子。当酵母菌生长于固体培养基时,其形成的菌落与细菌菌落较为类似,不同于霉菌的粉状菌落,如隐球菌即属于此类。另一类是类酵母样真菌:圆形或卵圆形细胞,以出芽生殖而繁殖,有芽生孢子、菌丝,无子囊。  相似文献   

6.
摘要: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在临床上呈现较快的上升趋势,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新型隐球酵母是主要病原真菌之一。过去十余年,对其致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重要致病因子(virulence factors)的合成调控及致病过程中信号传导途径等研究进展较快,这些都可能成为治疗甚至预防该真菌的焦点。本文在简要介绍致病因子的基础上,详细综述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白念珠菌作为一种二相菌,存在酵母相和菌丝相二态,本实验研究这两种不同形态的白念珠菌刺激阴道上皮细胞,比较其引起的免疫应答差异。方法以阴道上皮细胞株VK2/E6E7为模型,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活的白念珠菌和热灭活白念珠菌SC5314(感染指数MOI分别为10、50、100)进行刺激,以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 h、6 h、12 h感染组细胞的促炎因子TNF-α和趋化因子IL-8的分泌水平。结果活的白念珠菌在K-SFM细胞培养基中呈菌丝相,热灭活的白念珠菌在K-SFM培养基中呈酵母相。两相感染组分泌IL-8和TNF-α水平与未感染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在各个MOI条件下,菌丝相感染组释放细胞因子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酵母相;在MOI=10时,菌丝相感染组释放细胞因子的蛋白水平强于酵母相感染组,而随着MOI的增大,结果相反。结论酵母相和菌丝相白念珠菌均能诱发阴道上皮细胞出现显著免疫反应。同时,在MOI=10时,菌丝相白念引起的免疫反应强于酵母相白念。两相感染组免疫反应强度的差异提示两者引起免疫应答的机制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8.
张萍  李晨曦  郝晓冉  朱旭东 《菌物学报》2018,37(10):1357-1363
新型隐球酵母是一种担子菌病原真菌,主要感染免疫功能缺陷的人群,例如HIV-1感染病人,最终会引起致命隐球菌性脑膜炎。非编码小RNAs一般指长度为20-30nt的小RNAs,具有调节功能。新型隐球酵母能够产生大量的小RNAs,但是其生成(biogenesis)过程以及生物学功能尚未完全阐述。本文就新型隐球酵母中小RNAs的特征和产生、以及在新型隐球酵母中的生物学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国外深部真菌病流行病原和耐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近20年,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主要仍为念珠菌、曲霉和隐球菌所致的感染。但其流行状况有所改变,一些少见霉菌、双相真菌及条件致病真菌引起的感染逐渐增多,且感染者多为免疫缺陷的患者。虽然新型抗真菌药物不断问世,但免疫缺陷患者长期应用也会出现明显的耐药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念珠菌(Candida),特别是白念珠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机会致病真菌。欲了解它们的生物学本质及致病的分子机制,首先应清楚其基因组的基本结构。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技术分离了8种念珠菌共187株的染色体DNA,获得各种菌染色体数目和大小的数据。这些数据为深入研究致病酵母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打下基础,同时也可作为种间基因型分类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四年间酵母样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临床酵母样真菌感染的流行特点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运用抗真菌药物。方法运用WHONET软件对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4年间临床分离出的酵母样真菌与其耐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年间临床酵母样真菌感染率由2002年的9.0%升至2005年的13.8%,白色念珠菌仍是引起临床感染的主要真菌,但其构成比由2002年的69.7%降至2005年的49.1%,而近平滑念珠菌的构成比4年间增加了9.5%,成为临床酵母样真菌感染的第二位病原菌。4年间临床酵母样真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率增加了9.6%~16.8%。结论临床酵母样真菌引起的感染逐年增加,种类增多,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应加强对临床真菌感染与耐药性情况的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白念珠菌是与人类共生的条件致病真菌,能引起免疫力低下患者皮肤黏膜和全身系统性持续感染.系统性念珠菌病是引起免疫力低下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临床缺乏念珠菌病的早期诊疗手段、可用的抗真菌药物种类有限且毒副作用大、耐药菌株越来越普遍、新药研发难度大等因素,抗真菌治疗依然面临着严峻挑战.目前有较多研究者致力于阐明白念珠菌感染的宿主免疫应答机制,并试图研发抗白念珠菌感染的免疫治疗方法,使免疫治疗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真菌感染的有效手段.该文将几种抗白念珠菌感染的疫苗和抗体研究进展作简要概述,旨在为新型抗白念珠菌感染疫苗及抗体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孙强强  逯杨 《菌物学报》2018,37(10):1287-1298
白念珠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内的共生真菌,也是人类最常见的机会性致病真菌,可引起浅表感染甚至威胁生命的系统性感染。白念珠菌具有很强的形态可塑性,而且这种形态可塑性与致病性密切相关。白念珠菌在侵染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酵母、假菌丝和真菌丝之间的形态转换。除此之外,white形态、opaque形态、gray形态和GUT细胞在宿主不同的部位具有生长繁殖优势。本文总结了白念珠菌各种形态特征以及它们与致病性之间的联系,同时我们也简述了宿主环境因素调控这些形态的发生与转换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假丝酵母(俗称念珠菌)是人类重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可导致人体浅表组织感染,甚至入侵血流引起念珠菌血症和播散性念珠菌病。黏附是念珠菌机会性感染的第1步,该过程受黏附蛋白的精确调控。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细胞壁蛋白(GPI-CWP)家族中有许多成员参与调控念珠菌的黏附。本文就几种重要的念珠菌黏附相关GPI-CWP:凝集样序列(Als)、菌丝壁蛋白1(Hwp1)、上皮细胞黏附素(Epa)、聚苯乙烯黏附增强蛋白1(Eap1)等的致病机制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白念珠菌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多在体表及黏膜宿主共栖生存,可引起皮肤黏膜及内脏的广泛感染。白念珠菌是单细胞假菌丝酵母菌,形态上具有双相性,即菌丝相和孢子相。其中菌丝相更易黏附和入侵宿主组织,是该菌在体内的主要致病形式。白念珠菌的致病机制与多种因素如黏附、芽管、水解酶、生物膜、群体感应等有关。该文综述了白念珠菌致病机制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隐球酵母属(Cryptococcus)包括17种,其中新型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neoformans)可使人和家畜致病,此外,浅白隐球酵母(Cryptococcof albidus)也有致病性,其余为非致病菌。由于抗细菌抗菌素、免疫抑制剂等广泛使用,真菌病渐趋增多。例如新型隐球酵母致脑膜炎,过去以为少见。现了解其发病率并不低。如我院  相似文献   

17.
念珠菌是人类深部真菌病,尤其是侵袭性真菌病常见病原之一,危害甚大。由于其既可定植又可引发感染,因此要确定其是否致病,必须从实验室到临床进行分析,如判断错误,则可贻误生命。目前,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相关死亡率仍较高,而有关念珠菌感染的诊断能力在各个国家及实验室之间仍差异较大,且都尚待提高。为此,欧洲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性疾病学会组织专家团队--欧洲真菌  相似文献   

18.
小儿罕见真菌感染的临床报道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念珠菌病的新类型和新条件下小儿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致病菌。方法 回顾性收集1975~2005年的临床资料44例,进行体外毛发感染试验、电镜观察、动物试验,流式细胞(FCM)、随机括增多态性DNA(RAPD)以及DNA基因序列检测等。结果 ①累计发现44例婴儿头部念珠菌病,其中病期长者可感染头发。②粉末毕赤酵母可致婴儿皮肤感染。③一种罕见的林生地霉可致脓癣样地霉病。结论 我们发现的婴儿头部念珠菌病,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伴皮肤粉末毕赤酵母感染和罕见的林生地霉引起儿童脓癣样地霉病,均为文献率先报道,对防治和降低念珠菌病和其他酵母样真菌感染患者的死亡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白念珠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条件致病真菌。白念珠菌在感染宿主时会遭遇机械阻碍(如上皮细胞),生物、化学和物理拮抗(如胆汁、黏液、p H)及宿主免疫细胞(如吞噬细胞)的杀伤。白念珠菌生物化学、形态学的灵活性及逃逸宿主天然免疫的能力对其发挥致病性至关重要。该文就白念珠菌感染宿主过程中涉及的分子机制做一综述,为进一步探索新的治疗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脉冲电泳用于确定念珠菌染色体数目和大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念珠菌,特别是白念球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机会致病真菌。欲了解它们的生物学本质及致病的分子机制,首先应清楚其基因组的基本结构。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分离了8种念珠菌共187株的染色体DNA,获得各种菌染色体数目和大小的数据。这些数据为深入研究致病酵母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打下基础,同时也可作为种间基因型分类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