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间日疟原虫是导致人类感染疟疾的4种疟原虫之一。由于间日疟具有较强的遗传多样性和更易复发等特点,间日疟原虫的防治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其中疫苗的研发是重要的防控手段,传播阻断疫苗作为可以阻断传播的疫苗,相关方面的研究却刚刚起步。综述了间日疟传播阻断疫苗研究方面的新进展,旨在为间日疟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猴疟原虫的宿主属灵长类,而且它的生物学特征与人体疟原虫相近似,因而对于研究人类的疟疾具有重要价值。现在,疟疾的猴模型已较广泛地应用于有关疟疾的抗疟药药理、生理生化、免疫和病理等方面的研究。同吋,由于某些猴疟原虫可以传播给人而特别引起人们的重视。Garnham(1966)、Eyles(1963)和Coatney等(1971)分别对猴疟原虫的资料作了较详细的叙述。目前在实验研究中常以Plasmodium cynomolgi作为间日疟型的代表,而以Plasmodium inui与Plasmodium coameyt分别代表三日疟型和恶性疟型。  相似文献   

3.
一、引 言 众所周知,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一般不能在其他动物体内进行正常的发育,我们又不能以人作为试验对象,故研究鸟疟原虫供研究人疟的参考极为重要。例如:阿的平和扑疟母星的治疟效验是从治疗芙蓉鸟(canary)的疟疾疟原虫(P.cathemerium)获得证明的。又如James氏和Tates 氏(1937)发现的红血球外型疟原虫以及Huff氏和Coulston氏(1944)阐明了疟原虫的红血球外循环,都是从研究鸟疟获得的成就。历来许多有关疟疾问题的重要发现,不少是由鸟疟中获得的。本研究企图从上海的常见蚊虫中,选择出一种最适宜于实验疟疾学应用的蚊虫,以备进行实验疟疾学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三株抗恶性疟单克隆抗体(M26-32,F5-3F9,F5-4E9)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约氏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o细胞融合,获得11株抗恶性疟原虫红内期的单克隆抗体(McAb)。以多种疟原虫(恶性疟,间日疟,卵圆疟,诺氏疟、食蟹猴疟和约氏疟)的感染血片为抗原,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测定(IFA),发现有3株McAb(M26—32,F5—3F9,F5—4E9)与所试6种疟原虫均发生阳性荧光反应。其中M26—32除能与中国海南岛的2个恶性疟分离株结合外,与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的6个恶性疟分离株及卢旺达临床病人周围血中的环状体亦呈阳性反应。在与我国不同地区的间日疟反应时,几株McAb的IFA结果不同,提示不同间日疟原虫株的抗原成分有所差异。这些McAb与马媾疫锥虫和弓浆虫均无交叉免疫荧光反应。因此可能用于检测病人血中的微量疟原虫抗原,为早期诊断疟疾提供有力的工具,并可能用于鉴定不同地区的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体外生长抑制试验结果表明,McAb M26—32能部分抑制疟原虫对。H-亮氨酸的掺入,并能延缓原虫血症的上升,在疟疾保护性免疫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外自60年代中期起重视疟疾病因性预防研究工作。但报道的多是伯氏疟原虫-斯氏按蚊系统方面的资料。约氏疟原虫1965年被发现、1974年被用于疟疾病因性预防药物筛选研究,关于各品系小鼠对约氏疟原  相似文献   

6.
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可分别引起恶性疟和间日疟。采用疫苗防治疟疾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Pfs25和Pvs25抗原是2种疟疾传播阻断期的疫苗候选分子,本文简要综述了根癌农杆菌、酵母菌、腺病毒、牛痘病毒和杆状病毒等微生物介导的疟原虫Pfs25和Pvs25疫苗的研制现状。  相似文献   

7.
对辽宁省2019年的3例境外输入性三日疟疟疾病例进行了实验室检测与诊断分析。 收集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资料汇总。根据疟疾实验室现有最新执行诊断标准《疟疾的诊断》(WS259-2015)的要求,对临床诊断的疑似三日疟患者采集抗凝血制作血涂片镜检、进行疟疾快速诊断检测(RDT),上送全血到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病例复核,巢氏PCR检测并进行测序比对。3份病例患者外周血血涂片镜检薄厚血膜,虫体分期主要为环状体期、大滋养体期、配子体期和成熟裂殖体期,其中大滋养体期中疟色素呈深棕色、较大、沿边缘分布,发现寄生的红细胞通常不胀大甚至会缩小,配子体小而圆,根据镜下特点初步判定为三日疟原虫;RDT结果提示为感染除恶性疟以外的其他3种疟疾(三日疟、卵形疟、间日疟)的单一感染,省级参比实验室对于上送全血利用巢氏PCR检测技术进行复核检测;将扩增出的三日疟的目的片段产物序列送至上海维基基因测序公司进行序列分析比对,基因序列同源性达到了100%。 同时使用血涂片镜检、进行疟疾快速诊断检测(RDT)和PCR进行检测,实验结果均鉴定为三日疟,根据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表现确定为境外输入性三日疟病例。  相似文献   

8.
疟疾的复发机理,关系着疟疾的治疗和预防,特别是对间日疟关系极大。因此,这方面的探索一向未曾间断过。Bignami等(1910)提出疟疾复发是由红细胞内期疟原虫所致,但Cooper等(1950)将间日疟隐性阶段的大量血液转种于易感者并不产生感染,而给血者此后又出现复发。Shortt和Garnham(1948)根据在接种食蟹猴疟原虫(plasmodium cynomolgi)子孢子后102天的恒河猴肝细胞内发现了潜隐性裂殖体,认为它是继发性红  相似文献   

9.
宋宗臣 《四川动物》1994,13(2):77-78
血传感染食蟹猴疟原虫B株后虫血症消长类型宋宗臣第三军医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重庆630038食蟹猴疟原虫B株(简称B株猴疟)是研究筛选疟疾根治药物较好的虫株,多种按蚊对该原虫具高敏感性 ̄[1]。1984年我们引进B株猴疟后,曾报告血传感染猴虫血症自然消长...  相似文献   

10.
嗜人按蚊是我国的五种主要传疟媒介之一〔1〕。柳朝藩等(1986)〔2〕在筠连县调查,该蚊传播的疟疾占疟疾总数的94.3%,确定为高效传疟媒介。卫生部1989年颁发的《疟疾防治技术方案》规定,以嗜人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地区应采取灭蚊措施防治疟疾。所以,掌握嗜人按蚊的区域分布是确定防疟策略的重要条件之一。现将四川省已知有嗜人按蚊分布的82个区县按行政区划报告如下。成都市:金牛区、青白江区、金堂县、双流县、新都县、彭县、大邑县、邛崃县、蒲江县、新津县。重庆市:江北区、九龙坡区、北碚区、双桥区、长寿县、巴县、綦江县、江北县、江…  相似文献   

11.
根据文献记载,中华按蚊分布的地域很广,已在我国十九个省内发现(冯兰洲氏1938及1939)。从自然界采获的蚊体内,已经检查出疟原虫的囊胞(Oocyst)及胞子体(Sporozoite),同时间日疟的人工感染试验也已成功(冯兰洲氏1938及姚永政氏等1934),因此中华按蚊能够传播疟疾是毫无疑义的事实了。并且在文  相似文献   

12.
疟疾是疟原虫感染红细胞引起的疾病。人的疟疾有热带热、三日热、卵形疟疾和四日热四种。病原体都由翅斑蚊作传媒。流行区从赤道附近到亚热带地区范围很广。流行区内现有22亿人口;年患约2亿7千万;据推测每年死亡人数约270~300万,对于疟疾至今尚无有效疫苗。另一方面有耐药性的疟  相似文献   

13.
乙丑话虫牛     
<正> 《甲子话虫鼠》在昆虫知识(1984(1):40—42)刊登后,感谢一些朋友鼓励我写下去;同时又指出我把“前2个甲子(1864)”误写成“光绪元年”,应更正为“同治三年“。自己又检查出“前43个甲子(公元前586)”应为“597”,而此年并无蝗灾记载,故应删除;至于“推到前60个甲子(公元前1617)”的提法,严格地说也欠妥,因以天干与地支组合纪年始于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四年后逢第一个甲子年(公元前837),故至今仅有48个甲子年。 乙丑年来谈论昆虫与牛,是不愁没有素材的,应注意的却是莫犯“吹“嫌。  相似文献   

14.
《生物磁学》2012,(1):I0003-I0004
疟原虫是导致疟疾的寄生虫。研究人员在5月在线出版的《自然-医学》期刊上报告。原有的疟疾能预防由另一种疟原虫所引发的再次感染,新发现可应用于疟疾流行地区治贫血的铁补充治疗。  相似文献   

15.
徐亚君 《蛛形学报》2001,10(1):57-57
蜘蛛的记载,始见于古籍的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上,它是周初至春秋中叶500余年间的作品,亦即公元前1100—600年间的诗集。其中《豳风·东山》一首,记述周武王之弟周公姬旦在公元前11世纪东征灭商,3年而还的故事,有“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的诗句,说是“屋内有鼠妇爬动,窗户有蜘蛛织网。” 关于蜘蛛的名称,古时各地叫法不一。《尔雅》这部我国最早的词义解释专著,由汉族初(公元前200年)学者缀辑周汉诸书旧文而成,它称蜘蛛为:“次蠹、(?)、(?)蝥”。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将“次蠹”  相似文献   

16.
动物学上有疟原虫和疟蚊的教材,疟原虫由疟蚊传播入人体,引起人类发生疟疾。这种病在我国是流行最广的一种传染病。关于疟原虫、疟蚊、疟疾的知识,在预防传染病和保护身体健康上有重要的意义。而疟原虫的生活史却非常复杂,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不易理解。因此,现谈疟原虫、疟蚊、疟疾三方面作一简要的介绍,供同志们教学时作参考。  相似文献   

17.
蝰蟷是我国文字记载最早的蜘蛛之一。《尔雅》(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成书)中的《释虫》,就有关于蝰蟷的记载。作为药用动物,古代文献中也多次涉及蝰蟷。如“蝰蟷者音窒当,尔雅作跌蜴,音迭当,今转为颠当虫”,“蝰蟷是处有之,形似蜘蛛,穴土为窝,穴上有盖覆穴口”(唐陈藏器所撰《本草拾遗》);“跌蜴既尔雅土蜘蛛也,土中有网”(明李时珍所撰《本草纲目》)。  相似文献   

18.
多斑按蚊实验室自然交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斑按蚊Anopheles(C.)maculatus Theobald,1901是马来西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主要传疟媒介。在我国分布于东洋区。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对间日疟和猴疟原虫均较敏感,特别是对食蟹猴疟原虫(Plasmodium cynomolgi)更为敏感,是疟疾实验室研究较理想的蚊媒。但迄今尚未见该蚊自然交配成功的报道。我们从1979年以来,在用人工强迫交配54代的基础上,进行自然交配实验,截至1983年9月止已传22代,自然交配繁殖和传代已获成功,现报道如下:蚊种来源:采自四川凉山地区金阳县芦蒿公社。饲养室条件:温度恒定在25℃±2,相对湿度70~92%,幼虫期用100W白炽灯和…  相似文献   

19.
在防治疟疾感染的研究中,蚊子对疟原虫免疫机制的研究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蚊子对疟原虫的免疫主要包括:血细胞介导的体液和细胞反应,丝氨酸蛋白酶介导的免疫防御反应,前酚氧化酶级联反应介导的黑化包被和蚊子体内免疫基因的活化。尤其是近来在蚊子体内免疫基因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为人类控制疟疾及最终消灭疟疾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大劣按蚊(Anopheles dirus)是一种重要的虫媒,尤其是对疟原虫的传播流行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东南亚地区和我国疟疾的重要传播媒介。黄复生等研究发现,对人疟原虫敏感的大劣按蚊可以通过卵囊黑化包被反应,阻断对鼠疟原虫——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的传播。因此,大劣按蚊约氏疟原虫是研究昆虫先天性免疫和蚊与疟原虫相互关系的理想模型。我室对大劣按蚊已开展了系列的研究。为能更加深入地开展对大劣按蚊的研究,尤其是对其传疟相关蛋白的研究,本研究拟对大劣按蚊的血淋巴进行初步的分析,提供一些基本知识和数据,为今后更深入地开展大劣按蚊的蛋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