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人类引起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此种亲肝脏病毒不但引起不同严重临床症状的急性病,而且,也能引起或促使其最终导致肝硬化,实质细胞破坏及死亡的慢性肝脏疾病。这样,在美国及慢性感染率在10~30%的世界上其它地区,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是一重要的医学难题。在世界上的一些地区,慢性乙型肝炎和肝化硬与原  相似文献   

2.
<正>感染 乙型肝炎是最重要的病毒性肝炎。它大概占美国所见的全部临床病例的一半,而且在肝炎病例中死亡率也高,约为1%。然而更为重要的是感染过的人约有5—10%成为慢性携带者。在美国估计有200,000乙型肝炎携带者,在世界上有12亿甚至更多。这些携  相似文献   

3.
<正>病毒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发病率高,更重要的是感染过的人约有5—10%成为慢性携带者,全世界有12亿,甚至更多。这些携带者可发展成为慢性肝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间接证明了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在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病情加重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患者(30例)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20例)的血清TNF-α、IL-6,同时检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和急性戊型肝炎患者的主要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急性戊型肝炎患者、健康体检者相比,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患者的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戊型肝炎患者相比,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患者主要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胆红素(TBIL)显著升高(P<0.05),胆固醇酯(CHE)、血浆白蛋白(ALB)、血清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显著降低(P<0.05);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患者的血清TNF-α、IL-6升高水平与ALT、TBIL、PTA升高或降低水平呈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果提示,TNF-α、IL-6参与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免疫病理损伤过程,检测血清TNF-α、IL-6对判断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肝损伤程度及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抗人C_(?)的羊IgG为包被抗体,以HRP-HBs抗体为指示抗体,建立了可检测激活补体类HBsAg循环免疫复合物(HBsAg/C3-CIC)的C_3捕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236例六种类型临床诊断为乙型肝炎的病人血清标本,其阳性率分别为:无症状携带者(ASC)12.9%(4/31),急性肝炎(AH)36.7%(22/60),慢性迁延性肝炎(CPH)33.3%(7/21),慢性活动性肝炎(CAH)59.6%(34/57),重型肝炎(SH)77.8%(14/18),肝炎后肝硬化(PLC)67.3%(33/49),阳性率与肝损严重程度明显相关(P<0.01)。认为HBs-Ag/C3-CIC可能在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活动性肝炎、重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可作为乙型肝炎的诊断、临床分型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由甲型和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感染,遍及世界各地,构成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这些病毒的特异抗原标记的鉴定,导致了实验室灵敏技术的蓬勃发展,这些新技术反过来促进了对这些常见疾患的性质、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以及免疫学的更确切理解。就乙型肝炎而言,实验室检定揭示了世界上持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者的状况,大约在一亿两千万到一亿七千五百万之间。并确认了乙型肝炎病毒在严重的慢性肝疾病中的重要性,包括其同在热带和一些亚热带地区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坚强关联。此外,甲型和乙型肝炎的特异诊断技术揭示了一种以往从未识别的、与甲型和乙型肝炎显然无关联的新型肝炎。这种新型感染目前在世界上某些地区已成为输血和输注血液制剂后最常见的肝炎类型,且特别在成年人中这新型似乎是散发肝炎病例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7.
戊型肝炎(简称"戊肝")是发展中国家发病率最高的急性病毒性肝炎,疾病负担较重,近年来发达国家也出现越来越多散发的本土病例。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人群基数大,慢乙肝患者重叠感染戊肝病毒之后,可加重患者病情,增加肝硬化、肝衰竭以及死亡的发生风险。本文拟对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戊肝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我国25省市自治区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应用本室先后建立的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核酸打点杂交法,检测我国25省布自治区、16个不同民族共9 758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的丁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和核酸。其中乙型肝炎病人4 714例,HBsAg慢性携带者5 044例。病人和携带者中丁型肝炎抗原阳性率分别为4.25%和3.0%,丁型肝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6%和1.18%,丁型肝炎病毒核酸阳住率分别为3.70%和2.2%。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丁型肝炎的这些指标有一定差异。在16个民族中,维吾尔族、蒙族和藏族丁型肝炎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民族,黎族丁型肝炎核酸阳性率高于其他民族。但在1136例不同临床型乙型肝炎病人中,丁型肝炎感染率无明显区别。丁型肝炎感染与暴发性肝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重视肠道微生态变化在慢性肝病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病毒、酗酒等引起的慢性肝病是世界性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达 1.3亿 ,每年乙型肝炎的发病人数达 1千 3百万。由于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极为复杂 ,尚未阐明 ,尽管目前干扰素、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物在临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慢性病毒性肝炎进展为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的势头并未因此得到有效的遏制。肝移植、人工肝脏治疗可显著降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死率 ,但由于经济、技术等诸多因素的限制 ,慢性肝病总体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己知内毒素及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细胞因子网络作用通过致肝细…  相似文献   

10.
<正>作者研究了具有不同临床征象的病人其乙肝病毒突变的特征及临床意义。在这项研究中总共登记了516名病人,包括130名病人患急性乙型肝炎,239名病人患慢性乙型肝炎以及146名病人患慢急性肝功能衰竭。通过对病毒的全基因组进行序列分析而分析HBV的基因型和突变。基因型B2、C1、C2和D1分别占22.2%、1.6%、74.6%和1.6%。在那些患急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中,其基因型B的出现频  相似文献   

11.
<正>每年都有55,000多美国人被诊断为病毒性肝炎,大约有此十倍的病例末被报道。这是一个继续扩散感染的原因。虽然肝炎致死并不常见(致死率估计约为0.8%),但5—10%的急性乙型肝炎病人可发展成为慢性肝炎,可能引起肝病和导致死亡。另外,病毒性肝炎易传给他人:甲型肝炎往往通过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白介素-32(IL-32)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HBV感染者和30例健康者检测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32(IL-32)的含量,比较IL-32水平变化的规律,并分析其与临床疾病谱和HBV复制水平的关系。结果:(1)急性乙型肝炎、中度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32水平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32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乙型肝炎、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32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急性乙型肝炎、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32水平均高于中度慢性乙型肝炎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急性乙型肝炎、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HBV感染者HBV-DNA阳性组IL-32水平较阴性组为高,但无差异;高、中、低病毒载量组之间血清IL-32水平也无差异(P>0.05)。(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ALT水平组血清IL-3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低、中、高ALT水平组之间与I...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发地区,因此在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和临床分型中,机体提高鉴别急慢性乙型肝炎,对HBV感染后的复制情况以及乙型肝炎慢性化及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等方面,检测抗-HBcIgA、IgE均有很大的临床意义。本文试从抗-HBdgA、IgE平行检测的角度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蛋白电泳谱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患者血清蛋白的变化特点,探讨其与疾病进程的关系。从临床收集正常体检者血清和乙型肝炎病毒不同感染阶段的患者血清,按疾病类型进行分组。选用血清蛋白电泳技术检测白蛋白(ALB)、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γ球蛋白百分含量及A/G。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重度慢性肝炎组、肝炎肝硬化组和原发性肝癌组中ALB、α1球蛋白、α2球蛋白明显降低,而γ球蛋白明显升高;重度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三组中A/G比值依次明显降低。急性乙型肝炎组和轻度慢性肝炎组的蛋白电泳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前白蛋白含量在急性乙型肝炎、轻度慢性肝炎、重度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组均明显降低。结果提示,蛋白电泳图谱随着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不同阶段会发生相应变化。A/G能够反应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中晚期进展,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以及病情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亚型检测意义曹洪林张显忠陈禹保乙型肝炎是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约占人群的10%~15%,感染人群约50%~70%。乙型肝炎病毒有四种重要的血清学亚型(adr、adw、ayr、ayw),血清学亚型检测方法为蛋白质水平的检测技术,所观察的亚型属蛋白质水平的表型结果,不能反映决定其亚型的基因和其变异情况。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亚型的决定基因位于S基因区,该基因...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和丙型病毒型肝炎是有效的,临床治疗中已得到承认。但大剂量发现副作用明显,口含天然人α-干扰素无副作用,如果能替代α-干扰素并联合其它药物治疗,对病毒性疾病和恶性肿瘤将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肝炎病毒与EB病毒重叠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肝炎病毒(HV)与EB病毒(EBV)重叠感染的状况和后果,我们用免疫酶法对154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了EBVIgA抗体检测。结果发现,急性肝炎、慢性轻度肝炎、慢性中度肝炎、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VGA-IgA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4.0%、30.0%、53.3%、63.3%、40.0%和72.7%,与健康人(5.3%)比较,有非常显著升高(P<0.01);原发性肝癌又较急性肝炎和慢性轻度肝炎高,并有非常显著意义差异(P<0.01)。HBV和HAV+HBV感染者比较,前者又较后者低(P<0.01)。重叠感染者的临床表现均为“肝炎型”,未见咽炎、腺热、胃肠、肺炎、肾炎、神经等类型。重叠感染者的CD+3及CD+4T细胞下降,CD+8T细胞及IgG,IgM升高,与健康人比较差异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果提示:HV感染,不仅因免疫失调易感EBV,又可因重叠感染而进一步使免疫功能失调;对病毒性肝炎的处理应强调免疫调节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探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tenofovir dipivoxil fumarate tablets,TDF)联合双环醇在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疾病预防控制科感染病区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TDF治疗,研究组40例,给予TDF联合双环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率,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Deoxyribonucleic acid)的水平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P<0.05);研究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水平<500 cps/mL的有32例,占80.0%,对照组<500 cps/mL的有14例,占35.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ALT的水平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25.0%(P<0.05)。结论: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TDF)联合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能使患者体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水平显著的降低,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庚型肝炎病毒在福州地区的重叠感染,采用ELISA法检测本院住院的286例病毒性肝炎(HV)患者和500名供血员的抗-HGV。结果表明,甲、乙、丙、戊型肝炎患者和供血员的抗-HGV检出率分别为2.0%、2.2%、4.0%、10.0%和0.2%。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和抗-HCV阳性供血员的检出率分别为7.9%、4.3%、33.3%、0%、7.1%和6.3%,慢性重型肝炎检出率较慢性肝炎显著升高(P<0.05)。各型肝炎患者和供血员均存在庚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以慢性重型肝炎为著。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在六十年代以前,我们依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对病毒性肝炎进行大致分型。从六十年代以后,逐步建立了特异性的诊断手段,将病毒性肝炎主要分为五个类型: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