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术前预处理对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行全麻下腹式子宫全切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案,观察组于手术开始前10min缓慢静注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1mg.Kg。记录诱导前、切皮时、探查时和术毕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浆中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皮质醇的浓度变化。结果: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在切皮时、探查时、术毕时均较对照组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切皮时、探查时、术毕时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皮质醇浓度均较对照组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的四种麻药用量均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术前预处理能降低腹式子宫全切术中机体的应激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何亚军  谭宪湖  蒋卓汛 《蛇志》2011,23(3):251-254,257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小儿斜视手术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择期行斜视手术的息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所有患儿均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方法。诱导采用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为3μ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为3ng/ml,达预设浓度后静注维库溴铵0.1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为丙泊酚2~4μg/ml,瑞芬太尼3~4ng/ml,必要时追加维库溴铵。镇痛组于手术结束前15min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1),对照组于麻醉拔管后缓慢静注生理盐水5ml,两组注射时间均为2rain。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嗜睡、躁动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观察术后1、2、4、8、12、24h的镇痛评分,同时记录各时点的平均动脉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结果对照组患儿术后1、2、4、6、8h的MAP、HR值均较镇痛组高(P〈0.05);两组术后12、24h的MAP、H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各时点Spoz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较镇痛组延长(P〈0.05)。但两组患儿恢复室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术后1、2、4、6、8h的VAS值均较镇痛组高(P〈0.05);两组术后12、24h的VA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术后躁动明显较镇痛组多(P〈0.05)。镇痛组患儿出现恶心、呕吐各1例,而对照组出现恶心2例,呕吐3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起效快,镇痛作用时间长,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期平稳,不抑制中枢,不影响患儿的麻醉苏醒,提高了患儿术后的舒适度。氟比洛芬酯用于小儿斜视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了100例开胸手术患者,按手术顺序编号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开胸手术术前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54例)开胸手术前给予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通过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1 h、6 h的应激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心率、呼吸频率,评价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术前两组血糖、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h,6 h两组血糖、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水平均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1 h,6 h血糖、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h,6 h两组全血低切粘度、高切粘度均下降,且观察组全血低切粘度、高切粘度更低(P0.05),术前术后两组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 h心率增加且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6 h心率趋近于术前心率。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 h、6 h呼吸频率增加且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呼吸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的生命体征影响较小,可降低术后应激反应,改善患者体内血液流变学参数,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用于乳腺癌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应激水平和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93例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予以丙泊酚静脉维持麻醉,研究组予以依托咪酯静脉维持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醛固酮、皮质醇水平、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Ramsay镇静评分,术后苏醒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气管插管时,研究组ACTH浓度较麻醉诱导前上升,醛固酮、皮质醇浓度相应下降,对照组ACTH、醛固酮、皮质醇均较麻醉诱导前上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ACTH、醛固酮、皮质醇较麻醉诱导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时,对照组HR、DBP、SBP均上升,研究组变化不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即刻,两组Ramsay评分较麻醉诱导前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用于乳腺癌手术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能够抑制机体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术后苏醒质量满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蛇志》2018,(2)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术中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在我院实施盆腔手术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使用咪达唑仑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研究组使用芬太尼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观察比较两种麻醉方式对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对照组麻醉前5min时的血浆β-EP浓度和皮质醇浓度均低于麻醉后,研究组麻醉前5min时的血浆β-EP浓度和皮质醇浓度均高于麻醉后,两组患者的血浆β-EP浓度和皮质醇浓度在麻醉前后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在麻醉前5min和麻醉后10mi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给予小剂量镇痛剂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能够使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得到较好的控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锐  于淼舒  李晟琰  孙鑫  任铭  吴晓秋 《生物磁学》2013,(24):4734-4737
摘要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与地佐辛联合应用对于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90例ASAI或II级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癌)。年龄21.59岁,一般状态良好,随机分为三组:(FD组)氟比洛芬酯+地佐辛组,(F组)氟比洛芬酯组,(D组)地佐辛组,每组30例。各组于手术结束前30rain分别缓慢静脉输注药物,FD组:氟比洛芬酯50mg+地佐辛5mg;F组:氟比洛芬酯50mg;D组:地佐辛5mg。然后各组分别泵入不同的药物,FD组:氟比洛芬酯200mg+地佐辛30mg,F组:氟比洛芬酯200mg,D组:地佐辛30mg,均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以2ml/h的速率持续泵注48小时。分别记录各组各时间点:(T1)术后2h、(T2)术后6h、(T3)术后12h、(T4)术后24h、(T5)术后48h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及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并记录出现的恶心、呕吐、眩晕等并发症的例数。结果:FD组、F组血流动力学较之D组平稳,D组出现一过性sP02下降。术后VAS评分D组明显高于FD组和F组(P〈0.05),Ramsay评分FD组、F组低于D组(P〈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术后镇痛的研究中,氟比洛芬酯与地佐辛联合应用,并发症少,镇痛良好,VAS、Ramsay等各项评分优于单纯应用氟比洛芬酯与地佐辛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腹腔镜肾上腺全切术与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效果。方法:对152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分别采用肾上腺全切术(A组82例)和肾上腺部分切除术(B组70例)进行治疗,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一月内血压恢复者比例。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和低血钾在组间情况无统计差异,具备可比性(P〉0.05)。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一月内血压恢复比例高于B组(P〈0.05),而失血量和住院时间无组间差异(P〉0.05)。结论:在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手术中,肾上腺全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硝酸异山梨酯片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观察联合用药对患者血浆白介素.18(Inter.1eukin,IL-18)、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酯片20mg,3次/d,口服,美托洛尔12.5mg,1次/d,口服;对照组仅给予硝酸异山梨酯片20mg,3次/d,口服,疗程均为28d。观察两组用药后心绞痛改善情况,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8、hs-CRP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0%,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心率、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降低,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研究组心率、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持续时间也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前两组血浆IL-18、hs-CR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IL.18、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硝酸异山梨酯片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能够进一步减轻患者IL.18、hs.CRP水平,对心绞痛治疗效果较单独应用酸异山梨酯片更佳。  相似文献   

9.
周颖  张卉  李振英  刘浩东  祖正儒 《生物磁学》2009,(14):2713-2715,2712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血清皮质醇及儿茶酚胺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42例,随机分为3组:硬膜外麻醉组(A组)、全麻组(B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C组)各14例,于麻醉前10min(T0)、气腹后10min(T1)、气腹后40min(T2)和术后10min(T3)四个时间点,采集静脉血测定皮质醇(COR)和儿茶酚胺(CA)浓度,并观察P旷c02、SP02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与T0相比,A组T1时MAP、HR显著下降(P〈0.05),B组T1、T2时MAP、HR、COR和CA明显升高(P〈0.05),C组各时点MAP、HR、COR和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相比,C组各时点MAP、HR、COR和CA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以有效地调控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子宫、卵巢切除术式对兔术后早期内分泌激素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45只健康成年雌兔随机分为5组,Ⅰ组:单纯子宫全切除组;Ⅱ组:子宫全切+单侧卵巢切除组;Ⅲ组:子宫全切+双侧卵巢切除组;Ⅳ组:双侧卵巢切除组;Ⅴ组:对照组。测量术前、术后1、2、3个月的体重、雌二醇(E2)、甲状旁腺素(PTH)、血钙、血清碱性磷酸酶(ALK)和骨密度(BD)。结果术后第2、3个月,Ⅲ组、Ⅳ组出现烦躁不安和体重减轻的实验兔要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术后第2个月,Ⅱ组E2浓度(17.66±6.06)pg/mL,显著降低,术后第3个月,血钙增高(3.86±0.11)mmol/L,第2椎骨骨密度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0.05),有显著差异;Ⅱ组术后第3个月PTH增高,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Ⅲ组、Ⅳ组术后第2个月起,E2、PTH、血钙、ALT和BD,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改变。结论子宫切除术会影响雌兔内分泌的变化,只保留单侧卵巢时不能维持相应的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采用间断切口与长切口获取大隐静脉作为静脉桥材料的优缺点。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111例行CABG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获取大隐静脉方法的不同,随机将其分为两组,长切口组64例,在CABG中采用长切口法获取大隐静脉,间断切口组47例,在CABG中采用间断切口法获取大隐静脉。比较两组大隐静脉获取时间、下肢切口缝合时间、下肢手术时间、大隐静脉桥长度、下肢切口长度和下肢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间断切口组大隐静脉桥长度及下肢手术时间(45.4±6.7)cm,(65.8±10.3)min与长切口组(47.5±6.7)cm,(65.8±10.3)min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间断切口组获取大隐静脉的时间(48.9±8.3)min显著长于长切口组(37.3±5.8)min,下肢切口长度与缝合时间(17.0±3.5)cm,(16.9±3.4)min明显短于长切口组的(43.5±6.4)min,(31.7±5.9)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隐静脉壁的损伤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间断切口组术后下肢切口延迟愈合、感染、渗出、下肢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长切口组(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间断切口获取大隐静脉能够显著缩短下肢手术切口长度,有助于减少术后下肢切口感染、延迟愈合、渗出、下肢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并探讨宫颈癌术前行TP与PF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的临床效果,优选新辅助化疗方案。方法:将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间入选的91例Ib-Ⅱa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A(n=46)、B(n=45)两组,A组患者子宫切除术前予TP新辅助化疗方案,B组予PF方案,各2个周期,对比化疗结束后两组临床疗效、化疗期间药物毒性反应及术后2年内宫颈癌复发率。结果:①A、B两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89.1%、82.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化疗后瘤体直径明显小于B组(P〈0.05);②两组药物毒性反应构成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胃肠道反应与肝脏毒性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③A、B两组组术后2年内宫颈癌复发率分别为2.2%、11.9%,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术前TP新辅助化疗方案较之BIP方案具有比较优势,更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估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LSH)和开腹次全子宫切除(TASH)对机体应激影响,选用以随机方式分为开腹次全子宫切除组(A组)、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组(B组)。取术前24h、术后24h和术后72h患者外周静脉血,分别检测血清中皮质醇(Cor)、甲状腺相关激素(FT3、FT4、TSH)水平的变化。开腹组内皮质醇水平于术后24h则高于术前(P=0.016),而腹腔镜组升高不显著(P=0.05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术后24h,两组病人FT3浓度下降,此时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6)。术后72h,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术后24h开腹手术组FT4浓度低于同时点腹腔镜手术组FT4浓度(P=0.040)。术后72h两组均能恢复至术前水平(pA=0.412,pB=0.57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3)。TSH的比较:开腹组与腹腔镜组比较术后24h均下降,术后72h又有所上升,但各时点变化均不显著(P〉0.05),且两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比开腹次全子宫切除对机体的应激影响小。  相似文献   

14.
徐辉  李梅娜  史潇  贺秋兰  孙来保  曹铭辉 《生物磁学》2013,(36):7039-7042,7072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下术中静脉持续输注0.5μg·kg-1.h-1的右关托咪啶对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病人术后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影响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方法:选择ASAI或II级、择期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病人50例,腰硬联合麻醉成功后,随机分为Ⅰ组(右关托咪啶组)和Ⅱ组(盐水对照组),每组25例,术后镇痛采用硬膜外镇痛。观察患者术后第一疼痛出现时间,术后24h和术后24--48h吗啡用量、PCEA泵按压次数和有效次数,VAS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后不同时点的疼痛程度;记录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记录镇痛期间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第一疼痛时间Ⅰ组较Ⅱ组延长(P〈0.05);术后24小时吗啡用量、PCEA泵按压次数及有效按压次数Ⅰ组较Ⅱ组显著减少(P〈0.05),24---48小时两组病人无差异(P〉0.05);病人术后0.5小时、6小时静息和运动VAS评分Ⅰ组较Ⅱ组显著减低(P〈0.05),其余时点无差异(P〉0.05);麻醉后15min时Ⅰ组较Ⅱ组心率下降(P〈0.05),其余各时点比较无差异(P〉0.05),各时点平均动脉压两组无差异(P〉0.05);阿托品和麻黄碱Ⅰ组使用量较Ⅱ组增多(P〈0.05);恶心的发生率Ⅰ组较Ⅱ组降低(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术中静脉持续输注0.5μg·kg-1.h-1的右美托咪啶可在术后24小时内减轻患者的疼痛反应,减少硬膜外镇痛吗啡的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比较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时,对CO2气腹致应激激素和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LC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n=20)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B组,n=20),连续监测SBP、DBP、MAP、HR、ECG、SpO2、PETCO2,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1)、插管后(T2)、气腹后10min(T3)、气腹后20min(T4)和放气后10min(T5)的SBP、DBP、MAP、HR、同时抽静脉血测定血糖(Glu)、血浆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血管紧张素-Ⅱ(AT-Ⅱ)。结果:T1时两组所有检测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gt;0.05);在T2、T3、T4、T5时A组SBP、DBP、MAP值明显升高,B组较基础值下降,组间差异显著(P&lt;0.05);气腹建立后A组HR,Glu、Cor、ACTH、AT-Ⅱ明显上升(P&lt;0.05),B组无显著变化(P&gt;0.05),(除ACTH外)组间差异显著(P&lt;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LC手术时,能相对更好的的抑制CO2气腹所致应激激素的升高,使循环更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作为麻醉镇静程度指标,探讨不同速率输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全凭静脉麻醉中丙泊酚用量,术中重要时点血液动力学及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拟于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ASAI~II级),根据DEX输注速率不同随机分为四组,即D1、D2、D3和D4组,每组15例,麻醉诱导前四组均给予负荷剂量DEX0.5μg·kg-1,10min输注完毕,继而四组分别以0.2、0.4、0.6和0.8μg·kg^-1·h^-1输注速度持续输注至冲洗腹腔。四组麻醉诱导方法相同,术中以BIS作为麻醉深度指标,根据BIS值调节丙泊酚血浆靶浓度维持麻醉。记录入室用药前(T0)、DEX负荷量输注后(T1)、气腹即刻(T2)、气腹后5min(T3)、气腹后30min(T4)、解除气腹后5min(T5)、拔喉罩即刻(T6)、拔喉罩后1min(T7)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丙泊酚平均用量、苏醒时间、拔喉罩时间、拔喉罩后15rainOAA/s评分、术中及术后24小时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①D2、D3、D4组丙泊酚平均用量较D1组明显减少(P〈0.05),D3、D4组丙泊酚平均用量较D:组明显减少(P〈0.05)。D3、D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T0比较,Tl~T2时四组SBP、DBP、HR降低(P〈0.05),T3~T4时D3、D4组SBP、DBP、HR降低(P〈0.05),D1、D2组SBP、DBP无明显变化(P〉0.05),T5~T7时四组SBP、DBP、HR降低(P〈0.05);D3、D4组在T3~T4时SBP、DBP较D1、D2组明显降低(P〈O.05),D1、D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3、D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D4组苏醒时间、拔喉罩时间、较Dlq组明显延长(P〈0.05),D4组OAA/s评分较D1-3组明显降低(P〈0.05)。④D4组使用阿托品次数较D1-3组明显增多(P〈0.05),四组术中使用麻黄碱次数和术后24小时内恶心、呕吐、寒战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DEX作为全身麻醉辅助用药,负荷剂量0.5μg·kg-1,术中持续输注速率0.4μg·kg-1·h-1可以有效降低丙泊酚用量,使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保持平稳,不延长苏醒时间和拔喉罩时间,且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叶红  张云安  崔敏  吴进荣  刘德胜 《生物磁学》2013,(34):6757-676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地佐辛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超前镇痛的效果。方法:将90例ASAI.II级、年龄18~60岁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地佐辛0.1mg/kg开皮前15rain静脉注射;B组给予地佐辛0.15mg/kg开皮前15min静脉注射;C组给予地佐辛0.2mg/kg开皮前15min静脉注射,采用VAS评分评估术后镇痛效果并观察术后辅助镇痛药物的使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B、c组术后2、4、6、8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C组术后2、4h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A、B组(P〈0.05);A组术后辅助镇痛药的使用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3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开皮前15rain静注地佐辛0.15mg/kg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镇痛效果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注射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对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进行剖宫产手术产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与布比卡因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剖宫产手术中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的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后的5min和7min后MAP值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的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后的5min、7min、10min以及15minHR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的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后Bromage评分0分时间和麻醉后切口感觉疼痛时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麻醉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麻醉中布比卡因的麻醉效果好于左旋布比卡因,临床上剖宫产等腹部手术应该选择布比卡因进行临床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