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该研究运用紫外灭活的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精子刺激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卵子进行雌核发育,并于0~4℃冷水刺激条件下获得雌核发育团头鲂群体。在此基础上,于细胞遗传学(DNA含量测定、染色体数目检测及性腺发育观察)及分子遗传学水平(微卫星分析)研究了雌核发育团头鲂的细胞生物学以及遗传学性状。结果表明,雌核发育团头鲂DNA含量与普通团头鲂一致(2n=48),其外形特征与对照组极为相似,且均为雌性,为团头鲂性别决定方式(XY型)提供了细胞遗传学依据。同时,微卫星结果表明,在普通团头鲂、雌核发育团头鲂及翘嘴红鲌3个群体中共扩增出63个等位基因,雌核发育团头鲂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和平均期望杂合度均显著低于亲本,即经过一代雌核发育,雌核发育团头鲂基因纯合度显著高于普通团头鲂和翘嘴红鲌,已达到快速建立纯系的目的,且雌核发育团头鲂群体与普通团头鲂群体遗传距离接近,即雌核发育为母系遗传。该研究为团头鲂遗传选育及品系改良提供了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新型杂交鱼“太湖鲂鲌”(翘嘴鲌Culter alburnus♀×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的肌肉营养价值, 采用生化测定法比较分析了“太湖鲂鲌”、翘嘴鲌和三角鲂的肌肉营养成分, 结果表明: (1)“太湖鲂鲌”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翘嘴鲌和三角鲂(P<0.05), 而肌肉粗蛋白质含量较高(P<0.05)。(2)“太湖鲂鲌”的必需氨基酸(EAA)含量显著高于三角鲂(P<0.05); 3种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3)“太湖鲂鲌”肌肉脂肪酸中的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显著高于翘嘴鲌和三角鲂(P<0.05)。(4)3种鱼肌肉矿物质元素铁、铜、锰、锌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 “太湖鲂鲌”肌肉营养继承并综合了双亲的优良性状, 是一种富含蛋白质、EAA和UFA的优良养殖品种, 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翘嘴红鲌(♀)、黑尾近红鲌(♂)及杂种F1三个群体各12个个体进行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9对引物共扩增出257条带,多态性比例为51.36%;三个群体间特异条带共24条,其中黑尾近红鲌群体和杂种F1群体共有特异带15条、翘嘴红鲌群体和杂种F1群体共有特异带2条、翘嘴红鲌群体特异带7条;黑尾近红鲌群体、翘嘴红鲌群体及杂种F1群体的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0.2326、0.0794和0.177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602、0.0537和0.1229,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1582、0.0464和0.1062;杂种F1群体和黑尾近红鲌群体及翘嘴红鲌群体遗传距离分别为0.0523、0.2165,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9490、0.8053,遗传数据表明杂种F1更接近于父本黑尾近红鲌。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新型鲌鲂杂交鱼的肌间骨,采用常规测量和解剖法对鲌鲂F1 (female Culter alburnus Basilewskymale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h)、鲌鲂F2 (self-crossing of F1 hybrid of female C. alburnusmale M. amblycephala)及其母本翘嘴鲌(C. alburnus)、父本团头鲂(M. amblycephala)肌间骨的数目、形态和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翘嘴鲌肌间骨数目为134-139,平均为136.8根; 团头鲂的肌间骨数目为121-129,平均为124.2根; 鲌鲂F1肌间骨数目为129-134,平均为131.6根; 鲌鲂F2肌间骨数目为127-134,平均为130.1根; 鲌鲂F1、F2与翘嘴鲌、团头鲂之间肌间骨数目差异显著(P0.05); 鲌鲂F1每一肌节所含肌间骨数目最多,为0.8024; 鲌鲂F2最少,为0.7744; 翘嘴鲌和团头鲂介于鲌鲂F1和F2之间,分别为0.7953和0.7763。4种鱼均含有I形、卜形、Y形、一端多叉形、两端两分叉形、两端多叉形和树枝形7种类型肌间骨,髓弓小骨比脉弓小骨多且复杂; 鱼体左右两侧肌间骨的数目不完全相等,形态也不完全对称,但较为接近,且肌间骨越靠前端,形态越复杂; 研究获得的鲌鲂F1和F2在肌间骨总数、复杂型肌间骨数目和躯体轴下肌肌间骨数目均较母本有所减少,鲌鲂F2较F1还呈下降的趋势,且每一肌节所含肌间骨最少,表现出一种有利于提高食用品质和精深加工的优势。研究结果为鲌鲂属间远缘杂交培育少肌间骨新品种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为发展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Bleeker)性别控制育种和单性养殖技术, 利用AFLP技术对翘嘴红鲌太湖野生群体中雌、雄各20个个体的基因组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雌雄差异分析。用筛选出的8对AFLP多态性引物在太湖野生群体基因组中共检测到319个位点, 其中多态性位点185个。通过对所有多态性位点在个体中的分布进行分析, 发现一个只在雄性个体中稳定存在、在雌性个体中缺失的差异位点。在人工雌核发育翘嘴红鲌群体只有雌性个体, 其基因组中也检测不到该差异位点的存在。这些结果表明翘嘴红鲌性别分化可能受到严格的遗传调控, 该差异位点是雄性特有的性别分子标记。翘嘴红鲌太湖野生群体目前的多态位点比率P=57.99%, 观测等位基因数Na=1.5799±0.4943, 有效等位基因数Ne=1.3859±0.3971, Shannon’s信息指数I=0.3221±0.2987。这些统计分析结果与10年前对该群体的AFLP研究结果(P=51.21%, Na=1.512±0.500,Ne=1.252±0.371,I=0.218±0.275)相比没有显著差别(P>0.05), 说明该群体目前还具有适度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突破种间生殖难关,建立可育品系,在远缘杂交的遗传理论的创新和遗传育种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组利用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BSB, 2n=48,♀)与翘嘴鲌(Culter alburnus, TC, 2n=48,♂)进行属间杂交,突破了鱼类远缘杂交生殖障碍,建立了鲂鲌杂交品系(BTF1-BTF6),为探究鱼类远缘杂交的遗传和繁殖规律提供了宝贵材料。本文在前期育种研究的基础上对鲂鲌杂交鱼减数分裂过程中生殖细胞染色体配对特征、减数分裂相关基因的序列和表达等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鲂鲌F1精巢中的异源染色体能进行正常的联会配对,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次级精母细胞; Dmc1和Rec8是与减数分裂相关的两个基因,其序列在团头鲂和翘嘴鲌中的相似性较高,但在杂交子代呈现偏母本遗传,且出现了不同程度嵌合现象;在鲂鲌F1精巢中, Dmc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其亲本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Rec8基因的表达水平则介于亲本之间。这些结果为具有异源基因组的远缘杂交鱼能顺利进行减数分裂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学证据。本研究在鱼类遗传育种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翘嘴红鲌苏州和宜兴养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翘嘴红鲌养殖种群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以科学地评价它们的种群遗传结构。方法:采用RAPD技术,对翘嘴红鲌苏州和宜兴养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苏州养殖种群的多态位点比例为25%,种群平均杂合度为0.1654,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671;宜兴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22.4%,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1446,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0594。苏州群体内各个体之间的遗传相似度度为0.9378,遗传距离为0.0622;宜兴群体内各个体之间的遗传相似度度为0.9444,遗传距离为0.0556;两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146。结论:两种群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新型鲐鲂杂交鱼的肌间骨,采用常规测量和解剖法对鲌鲂F_1(female Culter alburnus Basilewsky×male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h)、鲌鲂F_2(self-crossing of F_1 hybrid offemale C.alburnus×male M.amblycephala)及其母本翘嘴鲌(C.alburnus)、父本团头鲂(M.amblycephala)肌间骨的数目、形态和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翘嘴鲌肌间骨数目为134—139,平均为136.8根;团头鲂的肌间骨数目为121—129,平均为124.2根;鲌鲂F_1肌间骨数目为129—134,平均为131.6根;鲌鲂F_2肌间骨数目为127—134,平均为130.1根;鲐鲂F_1、F_2与翘嘴鲌、团头鲂之间肌间骨数目差异显著(P0.05);鲌鲂F_1每一肌节所含肌间骨数目最多,为0.8024;鲌鲂F_2最少,为0.7744;翘嘴鲐和团头鲂介于鲐鲂F_1和F_2之间,分别为0.7953和0.7763。4种鱼均含有"I"形、"卜"形、"Y"形、一端多叉形、两端两分叉形、两端多叉形和树枝形7种类型肌间骨,髓弓小骨比脉弓小骨多且复杂;鱼体左右两侧肌问骨的数目不完全相等,形态也不完全对称,但较为接近,且肌间骨越靠前端,形态越复杂;研究获得的鲌鲂F_1和F_2在肌间骨总数、复杂型肌间骨数目和躯体轴下肌肌间骨数目均较母本有所减少,鲌鲂F_2较F_1还呈下降的趋势,且每一肌节所含肌间骨最少,表现出一种有利于提高食用品质和精深加工的优势。研究结果为鲐鲂属间远缘杂交培育少肌间骨新品种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淀山湖翘嘴鲌的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翘嘴鲌的年龄结构与生长特征可为探其繁殖、性成熟年龄、存活率等习性积累有效数据, 并可为优化鱼类种群结构、科学利用其种质资源提供参考依据。以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逐月于淀山湖采集到的452尾翘嘴鲌(Culter alburnus)为研究材料, 研究其年龄结构与生长特征间的紧密联系。结果表明: 翘嘴鲌体长15.32—77.91 cm; 体重范围43—5567 g。雌雄群体间的体长和体重的差异不显著(P>0.05), 体长和体重拟合关系式为W=0.00002L2.9211 (R2=0.9143, n=452), 符合匀速生长特性; 选用鳞片鉴定年龄、测量鳞径, 并建立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 Lt=99.65[1–e–0.1357(t+0.6287)]; Wt=11874.27[1–e–0.1357(t+0.6287)]2.9211。采集的翘嘴鲌样本由1—6龄组成, 优势年龄组3龄, 占样本总数的55.71%, 表明生长趋于低龄化、小型化; 生长拐点年龄为7.2711龄时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65.54 cm和3471.79 g。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Ⅰ, IGF-Ⅰ)对于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生长性状的影响, 对其DNA序列进行了克隆。翘嘴鲌IGF-Ⅰ全长14567 bp, 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其5个外显子长度分别为298、160、182、36 和1360 bp。推测的阅读框为486 bp, 编码由161个氨基酸组成的IGF-Ⅰ前体蛋白。前体肽由信号肽、成熟肽、E肽三部分组成, 其中信号肽44个氨基酸, 成熟肽70个氨基酸, E肽47个氨基酸。成熟肽由B、C、A、D四个区域组成, 其中B结构域和A结构域的保守性最高, 在这2个区域包含由6个半胱氨酸残基形成的3个二硫键。翘嘴鲌B区域还包含保守的IGF-Ⅰ受体识别序列(PheB23-TyrB24-PheB25)。E肽的长度表明翘嘴鲌IGF-Ⅰ属Ea-2型。同源性分析表明翘嘴鲌与鲤科鱼类的IGF-Ⅰ编码氨基酸同源性较高, 为94%—100%, 但在聚类分析中翘嘴鲌并不是首先和鲌亚科的鱼类聚集在一起。Real-time qPCR组织特异性表达结果显示IGF-Ⅰ mRNA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 脾、心脏、精巢、脑次之, 肾、鳃、胃和卵巢中表达量较低。翘嘴鲌IGF-Ⅰ基因4个内含子长度分别为1170、9364、251 和1746 bp。相对外显子来说, 种间内含子变异较大, 其中第三内含子变异最大。翘嘴鲌IGF-Ⅰ基因中包含6个微卫星, (GATG)5AATAT (ATAG)11位于第一内含子中, (CT)8、(TTA)5、(AC)13、(TG)12和(ATT)5位于第二内含子中。其中4个微卫星位点具有多态性, 将它们在120尾同塘养殖的翘嘴鲌中进行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表达、功能及其转录调控特征奠定了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1.
徐家河水库翘嘴鲌的个体生殖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4-6月,在徐家河水库采集性成熟翘嘴鲌雌鱼,取鳞片鉴定年龄(A),测量其体长(L)、体质量(M)和性腺质量(Mo)等形态指标,用称量法计数个体绝对生殖力(F),据此计算体长相对生殖力(FL)、体质量相对生殖力(FM)、成熟系数(GSI)和肥满度(CF)等指标,对徐家河水库翘嘴鲌个体生殖力与形态指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样本由2+~5+龄组成,个体绝对生殖力与体长、体质量和年龄分别呈幂函数、幂函数和直线相关,体长相对生殖力与体长、体质量和年龄也分别呈幂函数、幂函数和直线相关,而体质量相对生殖力与各形态指标的相关性不显著.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翘嘴鲌个体绝对生殖力与体质量和性腺质量密切相关,体长相对生殖力与性腺质量、肥满度和成熟系数密切相关,而体质量相对生殖力仅与成熟系数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木洞江段翘嘴鲌早期生长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5):983-988
2013 年 910 月在三峡库区木洞江段采集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幼鱼, 摘取微耳石进行耳石微结构分析, 推算了翘嘴鲌幼鱼的日龄及孵化日期, 探讨其早期生活史阶段的生长特征。结果显示, 采集 97 尾翘嘴鲌幼鱼, 体长范围为 4098 mm。翘嘴鲌幼鱼的微耳石形状为不规则扁椭球形, 耳石横截面磨片上具有一个核和一个原基。耳石原基的直径为11.627.8 m, 平均值为(18.63.8) m。耳石核中心到第一个生长轮的距离为(13.04.7) m。翘嘴鲌幼鱼的日龄为 44104d, 推算其孵化日期为 2013 年 6 月 9 日至 8 月 17 日, 高峰期为2013 年7 月9 日至7 月22 日。耳石半径与体长、日龄与体长之间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耳石日轮宽度随着日龄的增加不断变化显示, 三峡库区翘嘴鲌早期生活史阶段的生长速率不断变化, 日平均生长率为0.774 mm/d。    相似文献   

13.
巢湖翘嘴红鲌的生物学及其资源变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翘嘴红鲌(Erythrocnlter ilisha-eformis)是巢湖大型经济鱼类的优势种。1952年巢湖鲌类(主要是翘嘴红鲌)产量是179.2万斤,近二十年来一直波动在50万斤上下。倘若能增殖和恢复翘嘴红鲌的资源,将可使巢湖鱼产量增加百万余斤。  相似文献   

14.
几种鲤科鱼类及杂种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14种鲤科鱼类和4个杂交种的肌肉、心脏、晶状体、脑和肾脏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根据LDH酶谱的异同可将雅罗鱼亚科的5种鱼分成两组:草鱼、鳡和鳤;青鱼和赤眼鳟。鳊亚科中青梢红鲌的LDH谱形与长春鳊、团头鲂和红鳍鲌相似,而与(歺又鱼)条有明显的区别。鲢亚科中的鳙与鲢的谱形相似。密鲴亚科中的细鳞斜颌鲴与黄尾密鲴的谱形也非常相似。将谱形相似的鱼类进行杂交,如细鳞斜颌鲴♀×黄尾密鲴♂、鳙♀×鲢♂,不仅杂种的成活率高而且可繁殖后代。谱形相差很大的鱼类进行杂交,如草鱼♀×团头鲂♂及草鱼♀×鳙♂,杂种的成活率都很低。这些结果和酶谱所显示的关系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草鱼雌核发育后代不同群体的微卫星遗传分析及指纹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紫外线灭活的团头鲂精子激活草鱼卵子,冷休克抑制第二极体排出的方法诱导出长江水系优良F2代草鱼减数雌核发育子代。在后代中不仅存在雌核发育后代,还存在草鲂杂交后代,雌核发育后代的体型与草鱼一致,而草鲂杂交后代的体型介于草鱼与团头鲂之间。Partec CyFlow倍性分析仪测定结果显示:普通草鱼与雌核发育草鱼的相对DNA含量分别为23.01和22.72,二者的DNA含量接近;而高体型子代的相对DNA含量为25.38,介于草鱼与团头鲂(DNA含量28.21)之间,属于草鲂杂交后代。选取17个微卫星标记对草鱼群体、雌核发育草鱼群体和草鲂杂交后代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共检测出59个等位基因,其中43.18个有效等位基因。草鱼对照群体、草鲂杂交后代和雌核发育草鱼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依次为3.57、2.86和2.7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依次为2.93、2.37和1.96,平均期望杂合度在依次为0.6502、0.5573和0.3775,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依次为0.5738、0.4649和0.3791。与草鱼对照群体相比,雌核发育草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显著下降,表明通过减数雌核发育方法可获得纯合性较高的草鱼个体。构建了草鱼后代不同群体的DNA指纹模式图,筛选到不同群体的9个特异微卫星标记,为草鱼优良群体的选育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锦江翘嘴鲌的繁殖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忠利  冉辉  杨马  罗鹏 《动物学杂志》2017,52(2):263-270
对2015年1月至12月采集于锦江的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进行了繁殖生物学特征的研究。锦江的翘嘴鲌繁殖期集中在6~7月,属分批产卵类型。繁殖群体年龄在3+龄至6+龄之间,体长250~537 mm,体重184.9~2 587.5 g。雌雄性比1.14︰1,体表差异表现在泄殖孔和腹部膨胀程度,雌雄群体间体长-体重关系存在显著性差异(0.01P0.05)。性成熟雌鱼绝对繁殖力25 067~54 274粒,相对繁殖力24.2~36.9粒/g,平均卵径(1.1±0.3)mm。性成熟系数在1~5月份逐渐增大,6月明显上升,7月达到最高峰,8月显著下降,9~12月逐渐趋于平缓。采用Logistic方程推算了初次性成熟个体特征,雄性体长273 mm,体重192.0 g,年龄3.4龄;雌性体长311 mm,体重249.4 g,年龄4.2龄。锦江种群繁殖期与其他地理种群相近,但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明显偏小。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翘嘴鲌(Culter alburnus)性别决定与分化的作用机制, 进而更好地发展性别控制育种技术, 研究重点分析了Sox9基因在翘嘴鲌性腺分化过程中的作用。通过RT-PCR和RACE方法获得了翘嘴鲌2个旁系同源基因Sox9a和Sox9b的cDNA序列: Sox9a全长1642 bp, 编码458个氨基酸; Sox9b全长1673 bp, 编码456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两者相似度达到73.95%, 编码HMG盒区域极其保守。蛋白质次级结构预测显示Sox9a和Sox9b除了保守的HMG盒结构域外, 还存在2个核定位信号; 两者的三维结构都存在多个螺旋结构。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翘嘴鲌Sox9a与罗非鱼关系最近, 但Sox9b形成单独的一支。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翘嘴鲌Sox9a和Sox9b基因在各成体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结果显示Sox9a在脑和精巢中表达量最高, 其次是肌肉、鳍条、眼睛和卵巢, 在肾脏、脾脏、肝脏中相对较低; Sox9b只在脑、鳍条、眼睛和精巢中检测到一定水平的表达。通过重亚硫酸氢盐DNA测序方法分析了翘嘴鲌性腺组织Sox9a启动子CpG岛甲基化修饰模式, 结果显示在精巢中CG位点几乎不发生甲基化, 然而卵巢中的甲基化程度非常高。这些结果表明启动子CpG甲基化可以调控Sox9a的性别异形表达, 表观遗传修饰在翘嘴鲌性腺发育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报道蒙古红鲌和翘嘴红鲌对放养鳙、鲢鱼种的危害性及控制其种群发展的途径。通过肠道内食物的检查,发现不同大小的蒙古红鲌和翘嘴红鲌与所吞食“家鱼”鱼种规格的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根据所得的数据分别求出这两种凶猛鱼的全长与被吃鱼种全长的迥归方程式及95%的可信限,确定不同大小的蒙古红鲌和翘嘴红鲌危害不同规格鱼种的范围。并通过对东湖这两种凶猛鱼种群长度的调查,提出鳙、鲢鱼种放养的合理规格。蒙古红鲌和翘嘴红鲌全年各月的摄食强度随着水温的不同和生殖季节的来临而有所改变,根据这种情况,对于什么时间放养鱼种较为有利也进行了探讨。从两种鱼的食物组成和摄食强度来看,它们对鳙、鲢的危害性是很明显的。为了遏制其种群发展,进行了围捕产卵群体、药物杀卵和投放棕榈皮鱼巢诱其产卵等试验。试验证明,在生殖季节当它们大量集群时进行围捕,效果较为显著。近年来这两种凶猛鱼的产量和种群的长度组成都有所下降。文中附有不同长度的蒙古红鲌和翘嘴红鲌吞食不同鳙鱼种的范围表,供有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究仔稚鱼消化机能的发育变化对于掌握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消化特点、营养需要及提高仔稚鱼成活与生长等均有重要意义。采用HE、PAS等染色方法,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鳡(Elopichthys bambusa)和翘嘴鲌(Culter alburnus)消化道组织的早期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初孵仔鱼卵黄囊的相对体积以鳡的最大;(2)均在孵后2d和3d分别出现肠管和口裂,在孵后3d、4d和2d分别出现肠腔;(3)在孵后4d、7—9d和4d其肠腔内分别出现食物团,表明此时草鱼、鳡和翘嘴鲌已分别开始外源性摄食;(4)在孵后5d、6d和6d其肠道内表面分别出现黏膜褶,随后在稚鱼中其黏膜褶的高度和数量不同程度的发育;(5)草鱼和鳡的肠道分别在孵后14d和30d出现盘曲,而在翘嘴鲌的切片图中未发现其肠道的盘曲;(6)草鱼、鳡和翘嘴鲌的肠道分别于孵后17—23d、30d和24—29d出现数量较多的黏液细胞,此时标志着食性的转换和分化过程基本完善。  相似文献   

20.
梁子湖三种鲌肉质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梁子湖翘嘴鲌、青梢鲌和蒙古鲌的肌肉加工指标和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翘嘴鲌的系水力、谷氨 酸、脯氨酸、甘氨酸、非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皆高于蒙古鲌,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翘嘴鲌的比能值 小于蒙古鲌,差异显著(P<0.05);翘嘴鲌的熟肉率和水分含量高于蒙古鲌,差异极显著(P<0.01),翘嘴鲌的贮存 损失低于蒙古鲌,差异极显著(P<0.01):翘嘴鲌的谷氨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于青梢鲌,差异显著(P<0.05)。青 梢鲌的熟肉率、脯氨酸、水分含量高于蒙古鲌,差异显著(P<0.05),青梢鲌的贮存损失低于蒙古鲌,差异极显著 (P<0.01);其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三种鲌肌肉中17种氨基酸总量依次为78.10、76.63和75.26,必需 氨基酸指数依次为66.25、65.95和64.97。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分别为第一、第二限制性氨基酸。综合分析,翘嘴鲌 的肉质优于青梢鲌和蒙古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