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早在20世纪80年代, 我国就引入IUCN红色名录原理, 对我国生物物种的濒危状况开展评估工作。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 一些物种的数量和分布区发生了变化, 加之在以往的评估中存在一些不足, 亟需对我国生物物种的濒危状况开展一次全面的评估。2008年, 环境保护部联合中国科学院启动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的编制工作,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分别于2013年9月和2015年5月正式对外发布。本文回顾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的编制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完成了对我国34,450种高等植物和除海洋鱼类外的4,357种脊椎动物受威胁状况的评估, 是迄今为止对象最广、信息最全、参与专家人数最多的一次评估。在评估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统计了中国已知高等植物和脊椎动物物种数, 确定了物种丰富度在世界上的排名; 完善了国际上所使用的IUCN红色名录评估等级标准体系; 评估分析了我国已知高等植物和脊椎动物的受威胁程度及分布差异; 评估分析了高等植物和脊椎动物濒危灭绝的原因, 其中人类活动导致的生境丧失和退化是首要因素。这些成果将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等植物濒危状况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中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首次完成了中国35,000余种野生高等植物的濒危状况评估,于2013年由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以54号公告形式联合发布,这是继南非之后,全球生物多样性大国中第二个完成境内全部高等植物红色名录评估的国家。本期稿件是在2013年发布的名录基础上进行了少量更新和调整,由名录的4个评估小组首次详细  相似文献   

3.
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为全面评估中国野生脊椎动物濒危状况,环境保护部联合中国科学院于2013年启动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编制工作。通过这项工作,我们编制了《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本次评估主要依据以下3个标准:(1)IUCN 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Version 3.1)(IUCN,2012a);(2)Guidelines for Using the IUCN 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Version 8.1)(IUCN Standards and Petitions Subcommittee,2010);(3)Guidelines for Application of IUCN Red List Criteria at Regional and National Levels(Version 4.0)(IUCN,2012b)。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5月22日是第22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从保护生物多样性出发,促进生物资源永续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即日,环境保护部与中国科学院在北京联合发布了《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15版》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生物圈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功能整体,生物物种的分布和迁徙没有国界,局部的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变化将影响整个生物圈。野生生物国际贸易导致了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国植物红皮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内蒙古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和《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图谱》中127种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及专家咨询,构建了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受威胁等级、优先保护评估体系.建立了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利用价值系数、生境系数、繁殖系数5项准则,准则下共设17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计算出珍稀濒危植物濒危等级及优先保护级别.结果表明: 极危种2种、濒危种13种、易危种37种、近危种44种、无危种31种,分别占总数的1.6%、10.2%、29.1%、34.7%、24.4%.其中,受威胁种(极危、濒危和易危种)共52种,占总种数的40.9%.一级保护植物35种、二级保护植物72种、三级保护植物20种,分别占总数的27.6%、56.7%、15.8%.本评估结果与《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内蒙古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相比,有75种植物的濒危等级和62种植物的保护级别发生了变化.其中新增了9种植物的濒危等级评估和32种植物的保护级别.  相似文献   

6.
正为全面评估中国大型真菌受威胁状况,原环境保护部联合中国科学院于2016年启动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的编制工作。本次评估过程中制定了中国大型真菌红色名录评估等级与标准(王科等, 2020),并依此开展评估工作。使用了以下评估等级:灭绝(Extinct, EX)、野外灭绝(Extinct in the Wild, EW)、疑似灭绝(Possibly Extinct,PE)、极危(CriticallyEndangered,CR)、濒危(Endangered,EN)、易危(Vulnerable,VU)、近危(Near Threatened, NT)、无危(Least Concern, LC)和数据不足(Data Deficient, DD)。  相似文献   

7.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原环境保护部联合中国科学院于2016年启动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的编制工作,以全面评估中国大型真菌受威胁状况。本次评估工作设立项目组、咨询专家组和评估专家组。项目组承担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并形成评估报告。咨询专家组对整个评估过程进行指导,对评估对象、评估方法、标准使用、数据来  相似文献   

8.
大型真菌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但由于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境丧失与破碎化, 以及资源过度利用等因素, 其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为了全面评估中国大型真菌的生存状况, 国家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联合中国科学院于2016年启动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的编制工作。经广泛和全面收集文献资料, 依据IUCN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与标准, 结合大型真菌特点和国内研究现状, 制定了中国大型真菌红色名录评估方法和流程, 动员和组织了全国相关研究力量, 对9,302种大型真菌的受威胁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 中国大型真菌受威胁物种(包括疑似灭绝、极危、濒危、易危)共97个, 占被评估物种总数的1.04%; 近危101种, 占总数的1.09%; 无危2,764种, 占总数的29.71%; 数据不足6,340种, 占总数的68.16%。此次评估工作汇集了全国140多位专家的智慧, 是国内外迄今为止涉及物种数量最大、类群范围最宽、覆盖地域最广、参与人员最多的一次大型真菌生存状况评估, 对我国大型真菌多样性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国植物红皮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受威胁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受威胁种、《内蒙古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以及《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图谱》中的内蒙古部分为初始数据,并对其名称、拉丁学名、科属的归属问题等做了一系列的修定和完善,最终确定127种珍稀濒危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收集、整理不同学者对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成果及数据,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和标本采集,对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地理分布、区系组成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共53科、103属、127种,其中蕨类植物1种,裸子植物3科5属9种,被子植物49科97属117种。(2)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在全区东、西阿拉善州、贺兰山州以及兴安北部州分布较多,仅分布于一个州的物种有59种,占总种数的46.46%。(3)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的垂直分布格局呈单峰型,在海拔1 000~1 600 m之间的植物种数最多。(4)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中豆科、菊科和毛茛科植物最多,单种属有35属。(5)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的区系成分以温带分布型比例最高,起源古老,孑遗植物较多,草本和中生植物比例最大,与内蒙古植物区系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10.
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研究及科学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近年来,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断索取和全球变化,一些野生植物仍面临灭绝的风险。目前,仅有1999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所列种类受到法律的保护。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引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的评估体系开展了受威胁物种的评估工作,先后出版了《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傅立国,1991)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汪  相似文献   

11.
解焱 《生物多样性》2022,30(10):22445-3254
IUCN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全面的关于全球动物、真菌和植物物种灭绝风险状况的信息来源, 是生物多样性健康的关键指标, 是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决策的有力工具。本文全面介绍IUCN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简称IUCN红色名录)的发展以及应用状况, 积极推动其在中国的物种评估和广泛应用。总结了IUCN红色名录从依赖于评估专家的主观意志决定物种濒危等级的濒危物种红皮书(Red Data Book)到IUCN受威胁物种等级和标准(3.1版)的客观量化和所有门类使用统一标准的过程。该等级体系可囊括全球所有物种, 其中“受威胁”的3个等级——极危(CR)、濒危(EN)或易危(VU)需使用5个标准进行量化评估, 对评估规范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该等级和标准体系不仅适用于全球层面, 同样也适用于地区层面物种评估, 只是在具体物种种群如果和周边其他地区(国家)存在种群交流情况时, 评估结果要进行调整。迄今为止, 全球层面使用该等级体系和标准评估了14万多种(其中在中国有分布的物种10,846种), 100多个国家和地方制定了地区/国家层面的红色名录, 中国红色名录评估了5.5万多种。IUCN红色名录已广泛应用于评估生物多样性变化速度; 为保护规划提供决策信息; 支持履行国际公约、修订国家/地区重点保护物种名录和自然保护地管理等; 指导资源有效合理分配和宣传教育等。广泛应用过程中, 讨论主要集中在获取数据的方法改进上; 另外, 一方面有专家认为标准存在缺陷需要完善, 另一方面有呼吁维持标准的长期相对稳定, 以便进行跨时间、跨区域、跨物种门类的比较。本文提出来了中国红色名录的持续机制和应用建议, 包括建立中国红色名录委员会、建立中国红色名录专业网站、发展评估专家队伍、建立中国红色名录评估更新机制, 以及加强国际协作、促进全球和中国红色名录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人为活动影响愈加频繁,很多植物物种的栖息地快速缩小,生物多样性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国是世界上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根据生态环境部与中国科学院2023年5月22日联合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我国有高等植物39,330多种,其中约10%的物种受到威胁。在物种多样性层面,  相似文献   

13.
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与国家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都是物种灭绝风险的测度, 前者是全球性评估, 后者则是国别研究。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预警了全球物种的濒危状况, 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大数据; 国别红色名录确定了各国物种受威胁状况, 填补了前者的知识空缺, 两份名录互为补充。目前对国家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重视不够。基于如下原因, 应当重视国别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意义: (1)国家是濒危物种保护的行为主体, 物种在一个国家的生存状况是确定其保护级别、开展濒危物种保育的依据; (2)对于仅分布于一个国家的特有物种来说, 其国别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即是其全球濒危等级; (3)对于跨国境分布的物种来说, 国别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则确定了该物种在本国的生存状况; (4)结合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国别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为建立跨国保护地、保护迁徙物种的栖息地与跨国迁徙洄游通道提供依据; (5)国别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所特有的“区域灭绝”等级, 反映了一个物种边缘种群在该国的区域灭绝, 恢复“区域灭绝”物种是该物种原分布国重引入保育工作的重点; (6)国别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提供了该国物种编目、分类、分布和生存状况的最新信息。然而, 国别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重要性在许多情况下被忽视了。目前正值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 人们正在重新审视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我国将修订有关野生动物保护与防疫法法律以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防控新的人与野生动物共患疾病再次暴发。对于确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种名录来言, 物种受威胁程度是物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的特征之一。重视国别红色名录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杜鹃花属植物已超过600种,是世界杜鹃花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之一。本文以杜鹃花红色名录、中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以及中国高等植物受威胁物种名录为基础,对我国杜鹃花的濒危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极度濒危杜鹃花的最新调查结果,结合IUCN红色名录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标准对它们进行重新评估。评估结果认为,杜鹃花属12个极度濒危物种中,有4个物种降低了极度濒危的等级,1个物种数据缺乏,1个物种灭绝。我国杜鹃花属植物濒危种类近20%,数据缺乏的种类近1/3,资源本底不清,严重威胁我国杜鹃花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未来应加强对杜鹃花本底资源的普查,开展极度濒危物种和极小种群物种的“抢救性保护”、加强园林应用与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5月22日的"生物多样性日",云南省环保厅、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昆明动物研究所联合发布了《云南省生物物种红色名录(2017版)》(http://www.cas.cn/yx/201705/t20170522_4602412.shtml)。去年的"生物多样性日",云南省环保厅、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联合发布的《云南省生物物种名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杜鹃花属植物已超过600种,是世界杜鹃花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之一。本文以杜鹃花红色名录、中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以及中国高等植物受威胁物种名录为基础,对我国杜鹃花的濒危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极度濒危杜鹃花的最新调查结果,结合IUCN红色名录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标准对它们进行重新评估。评估结果认为,杜鹃花属12个极度濒危物种中,有4个物种降低了极度濒危的等级,1个物种数据缺乏,1个物种灭绝。我国杜鹃花属植物濒危种类近20%,数据缺乏的种类近1/3,资源本底不清,严重威胁我国杜鹃花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未来应加强对杜鹃花本底资源的普查,开展极度濒危物种和极小种群物种的“抢救性保护”、加强园林应用与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7.
依据中国哺乳类野生种群与生境现状, 我们利用IUCN 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 (Version 3.1), Guidelines for Using the IUCN 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Guidelines for Application of IUCN Red List Criteria at Regional and National Levels (Version 4.0), 评价了中国所有已知的673种哺乳动物的濒危状况。本次评估了71种《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5)》没有评估的哺乳动物, 还评估了60种《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5)》误认为中国没有分布的哺乳动物。发现中国有3种哺乳动物“野外灭绝”, 3种“区域灭绝”。受威胁中国哺乳动物共计178种, 约占评估物种总数的26.4%, 高于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物种平均受威胁率(21.8%)。中国哺乳动物1/4的特有种属于受威胁物种。受威胁比例最高的目是灵长目、食肉目与鲸偶蹄目。多数省区的受威胁哺乳动物物种占本省区哺乳动物总数的20-30%。中国哺乳动物种类多分布在中国第二级地理阶梯。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哺乳动物虽然种类少, 但是受威胁哺乳动物的种类比例高。过度利用、生境丧失和人类干扰名列受威胁哺乳动物致危因子的前3位。自从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以来, 一些中国濒危哺乳动物的生存状况得到了改善。然而, 鉴于中国哺乳动物区系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以及中国地形地貌的复杂性, 如何拯救这些濒危物种仍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项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海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海的生物多样性研究是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1950年成立后开始大规模系统进行的.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迄今已有千篇论文和约200部专著出版.主要专著《中国动物志》“无脊椎动物”已出版47卷,其中27卷为海洋生物,5年计划编写中17卷;《中国动物志》“脊椎动物”鱼类11卷,哺乳类1卷;《中国海藻志》8卷,待出版4卷,编写中3卷.另外,《海洋科学集刊》已出版的50卷中有22卷是海洋生物的专刊;另有《西沙群岛生物考察专辑》6卷.其中有代表性的著作《中国海洋生物种类与分布》(黄宗国,1994)集成国内外文献,记载物种20,278种(内有化石种及异名应除去).2008年出版的《中国海洋生物名录》(刘瑞玉主编)记录22,629现生种,比1994年相同门类多5,118种,仅次于澳大利亚和日本,居世界第三位.主要进展是取得了中国海翔实可靠的物种鉴定、编目和分布数据.此外还参加了国际“物种2000”计划项目,交出的“中国生物名录”比2008年名录显著增多.全部物种正进行“世界海洋物种登录,”(WoRMS),可供与世界不同海域和生境的种类多样性作比较研究.完成国家标准《海洋生物分类代码》(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发布)的修订,纠正了种名和分类系统的错误,增补了物种,保证了作为国家标准的高水平,待付印.完成全国濒危物种评估,负责编写《中国物种红色名录》1、3、2卷海洋无脊椎动物部分;结果发现濒危物种显著增多.1997-2000年“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环境资源调查”的结果进一步显示陆架海域生物多样性和主要资源衰退,还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中国参加了国际重大项目“海洋生物普查计划”,进行了浮游动物普查,提交了中国国家汇总报告——中国海生物多样性研究,交PLoS ONE出版.全面加强了多样性和濒危种的保护,全国已建立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33个,特别保护区21个.论文在肯定中国海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和成绩的同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不足是调查采集和研究的生境主要在陆架浅海,深海大洋特殊生境刚刚起步;多样性调查缺少全国统一计划行动,缺全面的多样性“背景值”资料.而监测、采集、研究不够;评估、保护亟待加强.文终提出了几点涉及学科发展和多样性监测、评估、保护的关键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最近 ,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办公室公布了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10年进展 ,披露了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我国自然生态环境形势总体是严峻的 ,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和生境 ,提高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全国目前有濒危或接近濒危的高等植物 4 0 0 0~ 5 0 0 0种 ,占总数的 15 %~ 2 0 %。野生植物如苏铁、珙桐、金花茶、桫椤等已濒临灭绝。上世纪在我国已灭绝的野生…  相似文献   

20.
区域物种编目及适时更新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实践的必要前提。本文基于福建省全省网格化的野外调查, 并整合文献资料(截至2021年12月), 更新了该省现生本土两栖、爬行动物名录。本名录共收录两栖动物2目9科29属55种、爬行动物2目25科72属126种。其中, 分别有4种两栖动物和2种爬行动物是福建省特有种; 24种两栖动物和18种爬行动物的模式产地位于福建省。与《福建省两栖动物区系及地理区划》和《福建省爬行动物区系及地理区划》的物种名录相比, 本名录新增物种22种, 删除8个物种, 修订64个物种的名称。有6种爬行动物被列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 分别有5种两栖动物和25种爬行动物被列为II级保护动物。10种两栖动物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第四卷): 两栖动物》评估为受胁物种(2种极危, 1种濒危, 7种易危, 分别占两栖动物物种数的3.64%、1.82%和12.73%); 41种爬行动物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第三卷): 爬行动物》评估为受胁物种(11种极危, 15种濒危, 15种易危, 分别占物种数的8.73%、11.90%和11.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