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冬虫夏草及其相关类群的分子系统学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为了探明冬虫夏草及其相关类群的亲缘关系,以冬虫夏草、中国被毛孢及中华束丝孢(=冬虫夏草头孢=蝙蝠蛾多毛孢)共6株菌种作为内群和一株蛹草拟青霉作为外群进行了DNA随机多态型(RAPD)分析。此外,基于上述供试材料又在内群中增加了一株蝙蝠蛾拟青霉,并对内群和外群样品的nrDNA间隔区(ITS)碱基序列进行了测定;对于测定的8条序列连同来自GenBank中的4条相关序列进行了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表明:中华束丝孢和中国被毛孢均系冬虫夏草菌的无性型。按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中国被毛孢应为冬虫夏草菌无性型的正确名称。而蝙蝠蛾拟青霉为不同于冬虫夏草菌的另一种真菌;该名称由于不合格发表而不被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所承认。  相似文献   
2.
地衣是大型真菌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大型真菌红色名录评估的主要对象之一。本次评估的地衣共2,164种, 其中子囊菌地衣2,145种, 担子菌地衣19种, 分属于2门9纲34目92科352属。评估结果显示, 地衣受威胁物种共28种, 占被评估地衣物种总数的1.29%, 其中极危3种, 濒危7种, 易危18种; 近危6种, 无危657种, 而数据不足的物种达1,473种。这类因为缺乏足够的数据资料而未能进一步评估其生存状态和红色名录等级的物种占评估地衣总数的68.07%, 凸显了我国地衣学研究的严峻形势及对地衣分类学人才的迫切需要。对受威胁物种的分析表明, 地衣由于自身生长缓慢和对环境污染敏感, 并且绝大多数分布区域狭窄, 种群数量少, 对生境退化的适应和恢复生长的能力弱,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导致的栖息地破坏和碎片化使得这些地衣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值得注意的是, 评为易危的一些地衣, 因具有较大的食药用价值而被过度采挖利用, 如不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其受威胁程度将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3.
通过形态学及化学研究,结合nrDNA 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该文报道了茶渍属(Lecanora Ach.)和石蕊属(Cladonia P. Browne)地衣4中国新记录种:莱氏茶渍(Lecanora layana Lendemer)、白头山茶渍(L. baekdudaeganensis B. G. Lee&Hur)、伪银茶渍(L. pseudargentata Lumbsch)和草皮石蕊[Cladonia caespiticia (Pers.) P. Gaertn., B. Mey&Scherb.]。该文对这些物种的分类学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相似种进行了对比,同时提供了各种的地理分布图和形态图。这为中国茶渍属和石蕊属地衣物种多样性及资源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是中国地衣的重要分布地之一, 蕴藏着丰富的地衣生物多样性。本研究基于259份标本馆馆藏及采集自东北大小兴安岭31个保护区的新鲜地衣标本, 结合形态学、解剖学、化学和DNA片段的综合分析, 鉴定并报道了该地区梅衣科岛衣类和袋衣类地衣11属31种, 包括环北极成分13种, 东亚成分11种, 世界广布成分3种, 中国特有成分3种, 欧亚成分1种。与之前记录和报道的该地区同类地衣物种组成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隶属于2属的6种地衣在该地区未被重新发现, 表明这些地衣在该地区的分布可能大大萎缩乃至消失, 尤其是属于东亚成分的袋衣属2种: 粉袋衣(Hypogymnia farinacea)和日光山袋衣(H. nikkoensis), 自最初以东北大小兴安岭标本为凭证在中国报道分布后, 30余年未再新增任何标本信息, 日光山袋衣在近期中国大型真菌红色名录评估中被推测处于易危状态。  相似文献   
5.
正为全面评估中国大型真菌受威胁状况,原环境保护部联合中国科学院于2016年启动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的编制工作。本次评估过程中制定了中国大型真菌红色名录评估等级与标准(王科等, 2020),并依此开展评估工作。使用了以下评估等级:灭绝(Extinct, EX)、野外灭绝(Extinct in the Wild, EW)、疑似灭绝(Possibly Extinct,PE)、极危(CriticallyEndangered,CR)、濒危(Endangered,EN)、易危(Vulnerable,VU)、近危(Near Threatened, NT)、无危(Least Concern, LC)和数据不足(Data Deficient, DD)。  相似文献   
6.
对于以表面色泽与化学成分为根据从红脐鳞种内分出褐脐鳞作为另一独立种的综合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该研究是以干标本及活菌培养的形态学、化学及分子数据为基础进行的。研究结果并不支持褐脐鳞作为独立种级单位的存在,而被作为红脐鳞种下的化学型予以订正。  相似文献   
7.
【目的】革兰氏阳性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本身细胞壁的结构特点导致其菌体全蛋白不易获得。本研究选取了3种破碎方法——溶菌酶联合超声破碎法(方法一)、溶菌酶联合SDS热处理破碎法(方法二)、液氮联合超声破碎法(方法三)进行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破碎,以期获得适于样品菌株基于质谱技术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制备方法。【方法】在蛋白样品的制备过程中,对3种不同破碎方法的蛋白提取得率和SDS-PAGE检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随后将3种蛋白样品制备方法的样品用质谱技术进行鉴定,分析不同蛋白样品基于质谱技术鉴定蛋白的差异。【结果】在蛋白样品的制备提取过程中,不同破碎方法的蛋白提取率大致相同。用单因素方差比较3种提取方法质谱鉴定蛋白数的差异性,方法三鉴定的蛋白数最多(2 638个),其次是方法一(2 452个),方法二鉴定的蛋白数最少(2 003个)。进一步用韦恩图分析比较不同提取方法的蛋白鉴定通量差异,综合考虑蛋白提取效率的结果以及液氮研磨法提取蛋白的缺点,最终选取溶菌酶联合超声破碎法(方法一)提取菌株全蛋白作为该菌基于质谱分析其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最适合的方法。最后,对质谱鉴定菌株蛋白包括分子量、等电点、疏水性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发现3种破碎方法质谱鉴定的蛋白与模式菌株多黏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基因组中预测蛋白的各个组分分布占比基本一致,都保证了菌株蛋白质组数据信息的完整性。【结论】基于质谱技术开展革兰氏阳性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溶菌酶联合超声破碎法是提取该菌株全蛋白最适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工厂化培植的冬虫夏草有性型通过分子系统学分析进行物种鉴定以及对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工厂化培养的冬虫夏草无性型菌丝粉通过HPLC法和1H NMR指纹图谱法进行的检测予以报道。最后,对于现代工业化培植的冬虫夏草在人类健康与生物经济时代的意义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9.
中国云南西部地衣区系(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云南西部高山地区的大型地衣进行了调查。采集地衣标本400余份,鉴定为46属86种,其中40种在朝鲜半岛有报道。所有采集的标本现保藏于顺天大学韩国地衣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隐花植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10.
微型生物结皮在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广泛分布,对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地衣结皮是微型生物结皮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主要类型之一,在固沙、固碳和固氮能力方面独具优势。本文从区域尺度和局部尺度综述了国内外荒漠地衣分布、群落组成及其影响因素,从微尺度探讨了荒漠地衣在形成过程中可能相关的生物因子的作用与功能。虽已有研究发现气候类型、降水量、土壤理化性质、微地形和温度会对荒漠地衣生长型、种类、丰度及盖度产生影响,来自地衣体、地衣结皮和地衣结皮土壤中的生物因素与维持地衣正常生命活动及分布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上述结论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区域尺度仍缺乏专门对荒漠地衣的研究,微尺度缺乏对地衣相关生物功能的实验性探索及验证。上述局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通过人工手段大规模应用荒漠地衣结皮的研究。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对荒漠地衣结皮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人工构建荒漠地衣结皮和干旱、半干旱荒漠治理及生态恢复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