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es,Nm,以下简称脑膜炎球菌),是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疾病的主要病原体。NhhA(Neisseria hia homologue)是Nm的一种寡聚外膜蛋白。研究表明,NhhA在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中具有重要功能,如参与Nm无症状鼻咽黏膜定植,诱导巨噬细胞凋亡,具有免疫刺激功能等。该蛋白表面暴露,并在许多Nm菌株中都能表达,表明它有希望作为候选疫苗。现对NhhA的分子结构、在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中的功能以及作为疫苗候选物的研究现状等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是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主要病原体。Nhh A是脑膜炎奈瑟菌的寡聚外膜蛋白,与流感嗜血杆菌的黏附素hia和hsf是同系物。研究提示,Nhh A参与脑膜炎奈瑟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保护其免受宿主固有免疫系统的攻击;此外,Nhh A具有免疫刺激功能,能够促进巨噬细胞释放促炎性细胞因子;Nhh A还具有诱导宿主巨噬细胞凋亡,促进单核细胞转化成巨噬细胞样细胞等作用。本文介绍了Nhh A的分子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脑膜炎奈瑟菌主要引起儿童细菌性脑脊髓膜炎和败血症,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现用疫苗能够控制A、C、W135和Y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感染,而由于B群荚膜多糖免疫原性弱,外膜蛋白变异性高等原因,仍无安全和具有广泛保护性的疫苗用于控制B群脑膜炎球菌的感染。目前,B群脑膜炎球菌大多已成为引起发达国家侵袭性脑膜炎疾病的主要病原体。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外膜囊(Out membrane vesicles,OMV)疫苗已经在控制特异性菌株爆发流行中取得了成功。然而,人们对具有广泛保护性的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的探索仍在继续。本文对近年来B群脑膜炎球菌基于不同型抗原疫苗的各种研制策略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酵母双杂交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研究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方法是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中一种重要的手段,其在病原生物学的后基因组研究中也日益广泛和深入。本文将从病原体与宿主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病原体内蛋白之间相互作用以及病原体蛋白自身相互作用等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研究证明,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多糖蛋白结合物以及外膜蛋白等物质都能够诱导产生抗体,帮助保护机体抵御脑膜炎球菌疾病。阐述了脑膜炎球菌疫苗研制过程中特异性抗体的检测方法以及在疫苗效果评价中的意义,指出在脑膜炎球菌疫苗的效果评价中,抗体含量以及功能性抗体活性的检测是重要指标,为疫苗的市场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脑膜炎奈瑟氏菌外膜蛋白NhhA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克隆脑膜炎奈瑟氏菌NhhA基因GNA0992于原核表达载体pET 20b,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实现了可溶性表达,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20%。经初步纯化后免疫小鼠,对其免疫原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经3次腹腔免疫,血清IgG滴度达到23186,同时杀菌力实验显示NhhA能诱导针对B群脑膜炎奈瑟氏菌的补体依赖的杀菌反应。证明了NhhA是一种良好的抗原,为疫苗开发的蛋白靶标筛选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是每年季节性流感的主要病原体,也是全球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毒性病原。非结构蛋白1(nonstructural protein 1,NS1)是由病毒基因组编码的蛋白,表达于被感染的细胞中,但不存在于病毒颗粒中。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NS1是IAV的重要毒力因素,通过NS1-RNA之间、NS1-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拮抗宿主抗病毒反应、抑制宿主细胞凋亡、调节宿主及自身基因表达等多方面发挥作用。深入研究NS1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不仅可加深对IAV致病机制的理解,还可为预防和控制IAV的传播甚至暴发奠定理论基础,在新型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病毒及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细胞后,复制过程离不开宿主细胞内的宿主蛋白.近年来研究表明,酰基辅酶A结合结构域蛋白3(ACBD3)可以与一些病原体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影响病原体微生物在宿主细胞的复制.本文通过总结爱知病毒、柯萨奇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丙肝病毒、人类鼻病毒以及沙门氏菌侵染宿主细胞时,病毒蛋白质与ACBD3及磷脂酰肌醇4-激酶B(PI4KB)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探讨ACBD3在病原微生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氧乙酰基(O-acetyl,OAc)存在于许多细菌多糖中,如脑膜炎球菌(meningococcus)A、C、W135、Y群荚膜多糖、大肠杆菌K1型荚膜多糖等均存在氧乙酰化修饰。由于荚膜多糖(capsular polysaccharides, CPS)中OAc的分布和占比被视为脑膜炎球菌多糖候选疫苗的关键质量控制因素,氧乙酰化修饰对多糖疫苗的免疫原性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脑膜炎球菌CPS OAc对其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就脑膜炎球菌CPS OAc的相关特性和检测方法、迁移因素、OAc修饰及其作用、OAc转移酶的作用机制、OAc对脑膜炎球菌免疫原性的影响作一概述,有助于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前获准上市的流脑疫苗主要有A群、A+C群脑膜炎球菌疫苗及A,C,W-135及Y群的四价脑膜炎球菌疫苗,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尚未研制成功。近年来,研究人员以疫苗外膜蛋白为基础,应用反向疫苗学技术对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进行了大量研究,现重点对B群脑膜炎球菌多组分疫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正>朝圣者易受多重严重感染,需要接种多种疫苗。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含有破伤风类毒素(TT)、白喉类毒素或白喉类毒素突变体(CRM197)等载体蛋白。这些载体蛋白可能会与其他结合疫苗或含有破伤风或白喉的联合疫苗在同时或连续给药时发生相互作用。作者研究了在2015年参加朝圣前的澳大利亚成年朝圣者中单独和联合使用破伤风/白喉/无细胞百日咳(Tdap)疫苗与四价脑膜炎球菌TT结合疫苗(MCV4)与13价肺炎球菌CRM197结合疫苗(PCV13)联合使用时的免疫相互作用。将每个参  相似文献   

12.
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是感染性疾病发生的基础,涉及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内的生存、复制、传播及致病等多个过程。病原菌在进化过程中发展了多种策略以攻击宿主,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通过毒力蛋白影响宿主细胞信号通路,病原菌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阻断宿主信号通路的激活,如乙酰化、β消除等。研究病原体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规律,有望发现具有广谱作用的传染病防治药物。我们就病原体通过信号转导影响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背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膜蛋白(M)在病毒粒子的组装、膜融合和病毒复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M蛋白与宿主细胞的互作机制尚不清楚。【目的】利用免疫沉淀技术和液质联用技术筛选细胞内与PEDVM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为揭示M蛋白在病毒增殖过程中发挥的功能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将MOI=0.1的PEDV DR13疫苗株接种于长成单层的Vero细胞,感染36 h后,收集细胞并进行裂解。利用抗M的单克隆抗体沉淀与M相互作用蛋白复合物,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进行鉴定并利用细胞功能富集分析(Gene ontology,GO)对感染组鉴定到的细胞蛋白进行分析,确定两个细胞内源性蛋白为候选蛋白,进行免疫共沉淀(Co-IP)验证和共定位分析。【结果】基于鉴定蛋白的肽段数的方法分析显示,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鉴定了218个与M蛋白相互作用的细胞内源性蛋白,分别与蛋白质合成、代谢、细胞信号通路转导等密切相关,选择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 (Cell division cycle 42,CDC42)、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亚基L蛋白(eIF3L)为候选蛋白进行Co-IP(Co-immunoprecipitation)验证和共定位分析,结果证实CDC42、eIF3L蛋白分别与M蛋白在细胞内存在相互作用。【结论】鉴定出PEDV M蛋白能够与宿主细胞CDC42和eIF3L蛋白相互作用,并鉴定出其他可能与M蛋白发生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60个,为开展PEDV与宿主细胞蛋白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新生隐球菌H99细胞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为后续深入研究新生隐球菌的蛋白功能以及病原-宿主相互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提取对数生长中期的隐球菌细胞mRNA,以5’端标记有Oligo dT primer为引物反转录,合成双链后连接Adapter。分级纯化后,通过BP重组反应构建入门文库,入门文库扩增后提取质粒,通过LR重组反应转化为表达文库。结果入门文库总容量为1.13×10~7 CFU,阳性率为90.63%。表达文库总容量为1.25×10~7 CFU,阳性率100%。结论构建的表达文库具有较高的质量,此文库可用于研究新生隐球菌的蛋白互作机制,筛选与宿主蛋白相互作用的隐球菌蛋白,为新生隐球菌的分子致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最近有研究报告说,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和败血病因其死亡率和长期伤害人的后遗症成为公共卫生持续关注的问题,所有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感染,危险人群中疾病负担更高。免疫接种是预防侵袭性脑膜炎球菌病的最合理的手段。新的脑膜炎球菌(Men)血清群A、C、W-135和Y 4价多糖-蛋白结合疫苗(MenACWY  相似文献   

16.
乳酸乳球菌作为黏膜免疫活载体疫苗传递抗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乳酸菌是人和动物肠道内的常见细菌,被公认为安全级(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GRAS)微生物。近年来,对于乳酸菌作为宿主菌表达外源蛋白或抗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是乳酸菌的代表菌种,以其生长迅速、易于操作等优点成为表达外源抗原,作为黏膜免疫活载体疫苗的理想菌株。随着对乳酸乳球菌基因工程的研究逐渐深入,已发展了一系列组成型和诱导型乳酸乳球菌表达系统以及蛋白定位系统。破伤风毒素片段C、布氏杆菌L7/L12蛋白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抗原已成功在乳酸乳球菌中表达,并已证明部分重组乳酸乳球菌作为黏膜免疫疫苗可以同时刺激局部黏膜免疫应答和系统免疫应答。目前,如何使活载体乳酸乳球菌以最佳方式向黏膜免疫系统提呈抗原继而诱导有效免疫反应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巨大挑战。实现外源抗原在乳酸乳球菌中的准确定位及与细胞因子的共表达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乳酸乳球菌作为黏膜免疫活载体疫苗传递外源抗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正3剂b型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球菌血清群C/Y结合疫苗(HibMenCY-TT)免疫的15~18月龄的幼儿中,共接种四价脑膜炎球菌血清群A、C、W、Y的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疫苗(MenACWY-TT)与第四剂白喉-破伤风-无细胞百日咳疫苗(DTaP)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脑膜炎球菌A群和W群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细菌性脑膜炎疾病流行暴发的主要原因。在本研究中,我们由非洲脑膜炎球菌A群和W群的代表性菌株制备得到了A+W群脑膜炎球菌外膜囊泡(d OMV)疫苗,并在小鼠体内比较了这种疫苗和现有的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及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使用临床前批次的A+W群d OMV疫苗以及商业化应用的疫苗对NMRI小鼠进行免疫,这些疫  相似文献   

19.
Nsp2蛋白是冠状病毒的非结构蛋白,在病毒早期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目的】为初步筛选可能与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 Nsp2蛋白互作的宿主蛋白,鉴定Nsp2蛋白与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亚基(eIF2α)的相互作用。【方法】以pCAGGs-Flag-Nsp2和pCAGGs-Flag载体转染后的鸡胚肾(CEK)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免疫共沉淀(Co-IP)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筛选出可能与IBV Nsp2蛋白发生互作的宿主蛋白eIF2α,通过免疫共沉淀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进一步验证二者相互作用。【结果】经免疫共沉淀与质谱分析后筛选到97个可能与Nsp2蛋白互作的宿主蛋白,其中宿主抗病毒反应的关键蛋白eIF2α与Nsp2蛋白的相互作用通过免疫共沉淀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二者存在直接互作关系,并共定位于细胞质中;此外,Nsp2蛋白表达和IBV感染都能显著提高宿主内源性eIF2α的转录水平。【结论】利用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技术筛选到CEK细胞中存在的97种可能与IBV Nsp2互作的候选蛋白,利用免疫共沉淀与间接免疫荧光证明候选蛋白eIF2α与Nsp2蛋白在细胞质中存在直接互作,同时发现Nsp2蛋白过表达和IBV感染会导致CEK细胞内eIF2α的转录水平显著增强。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冠状病毒非结构蛋白Nsp2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IBV入侵宿主时Nsp2蛋白的作用机制研究的新线索。  相似文献   

20.
方仁东  雷桂花  彭远义 《微生物学报》2017,57(10):1421-1433
炎症小体(Inflammasome)是细胞质中多种蛋白组装成的复合物,炎症小体的激活能活化半胱天冬酶-1(caspase-1),进而引起系列促炎细胞因子的成熟与分泌和诱导细胞焦亡。当病原体感染时,炎症小体的激活在宿主天然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多数情况下炎症小体对宿主起保护作用,仅少数情况下保护作用不明显或表现出有利于病原体生存的一面。在长期进化中,病原体也发展出逃避宿主炎症小体作用的策略。病原体可直接抑制炎症小体的激活或减弱炎症小体的作用。本文从病原体感染宿主中炎症小体的作用及病原体对宿主炎性症小体的逃避机制两方面对二者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