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前S1蛋白(PreS1)在乙型肝炎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筛选乙型肝炎病毒PreS1结合蛋白,进一步探讨其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原核表达、纯化了PreS1-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融合蛋白,利用此蛋白与HepG2细胞裂解液进行Pull-down实验,其产物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分离. 结果发现2个PreS1特异结合蛋白,经质谱鉴定为分子伴侣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5(GRP75).通过免疫共沉淀和Western印迹分析证实,PreS1与GRP75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GRP75为新发现乙型肝炎病毒PreS1特异结合蛋白,其与PreS1结合后的生理功能以及在HB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Far-Western印迹技术从正常人肝组织中筛选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PreS1结合蛋白,为阐明HBV的感染致病机理提供依据。方法:提取正常人肝组织细胞膜蛋白,双向电泳展示后转膜,对表达纯化获得的PreS1的重要片段与GST的融合蛋白PreS/1-48myr-GST进行Far-Western印迹实验,对筛选获得的蛋白点切胶,质谱鉴定。结果:对PreS/1-48myr-GST融合蛋白进行Far-Western-2D筛选,共获得22个蛋白点,经质谱鉴定获得15个候选相互作用蛋白,其中膜蛋白Ezrin可能在HBV感染致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结论:Ezrin蛋白能够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PreS1结合,其在HBV感染致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ANKRD17(P260)蛋白的兔多克隆抗体,以与抗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抗体的纯化,并利用纯化的抗体对该蛋白进行细胞内免疫荧光检测。方法:构建表达GST—ANKRD17C端融合蛋白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制备GST—ANKRD17C端抗原融合蛋白后免疫家兔,对获得的兔多克隆抗血清进行亲和纯化;纯化后的抗体经过Western blot鉴定,用于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获得较高效价的血清抗体,并对血清抗体进行了纯化;利用纯化的抗体对ANKRD17蛋白进行了细胞内免疫荧光检测,发现改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结论:制备得到的纯化抗体为研究ANKRD17蛋白的功能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经过对蛋白质MAS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比对发现,其羧基末端含有一段高度保守的PDZ结合模序.据此推测,MAS通过此模序可能会与某些PDZ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将MAS羧基末端27个氨基酸所对应的DNA序列,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构建重组质粒pGEX-MAS-CT.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内,经IPTG诱导,并用glutathione-Sepharose 4B纯化,得到纯化的融合蛋白GST-MAS-CT.以GST-MAS-CT为饵蛋白,利用GST pull down方法,在兔脑组织中筛选与MAS特异结合的蛋白质.结果表明,在兔脑组织中有多种蛋白质可以与MAS-CT特异结合,经Western印迹检验其中之一为突触后致密物质-95 (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 95, PSD -95).PSD-95与MAS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为研究完整的MAS与PSD-95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对MAS受体的功能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GST融合基因表达系统表达Lpp20-GST融合蛋白,并利用凝血酶切除GST标签.方法:IPTG诱导重组质粒Lpp20/pGEX-4T -1在大肠杆菌BL21 (DE3)中表达,菌体经反复冻融、溶菌酶裂解及超声破菌后,发现Lpp20-GST融合蛋白以部分可溶性的形式表达.采用GST蛋白纯化系统对其纯化,得到Lpp20- GST融合蛋白,再用凝血酶进行GST标签的切除,所得产物进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高效表达出Lpp20-GST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4.5kDa,凝血酶成功切除了GST标签,Western Blot证实Lpp20蛋白能被鼠抗Lpp20单克隆抗体识别.结论:成功表达和纯化了重组Lpp20蛋白,为深入研究Lpp20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应用PCR方法扩增talinl的cDNA,并将其重组入谷胱甘肽转硫酶融合基因表达载体pGEX-4T-1中,获取人源的GST—talinl融合蛋白,为下阶段深入的研究talinl的结构、功能、及其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打下基础。经酶切、序列鉴定.选择正确重组子,将其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用Glutathione Sepharose 4B柱纯化,western blot鉴定。克隆得到了一个2400bp的talinl的cDNA片断,重组质粒目的DNA测序正确,纯化出分子量约为121、6kD的融合蛋白。用基因工程方法使GST—talinl重组质粒在原核细胞表达并成功纯化出GST—talinl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7.
根据汉坦病毒76—118株M基因和β3整合素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分别以质粒M56和Hela细胞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和基因重组获得G2蛋白膜外区81-140片段的GST融合表达质粒以及β3整合素膜外区23~133片段FLAG融合表达质粒。通过SDS—PAGE检测G2片段在BL21表达菌中诱导表达及纯化的效果,Wester blot检测β3整合素片段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将在BL21裂解上清中表达的G2蛋白N端81~140位氨基酸片段(G2N81~140)纯化后与经过GST蛋白预处理的含有β3整合素片段的细胞裂解上清进行孵育,同时以未做任何转染的HEK293细胞裂解上清和无关蛋白GST~TLM作为阴性对照,通过GST Pull—down验证G2蛋白与β3整合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在Pull—down所获蛋白复合物中检测到β3整合素27-133位氨基酸片段产物的存在。结果表明G2蛋白与β3整合素之间可能存在有直接的相互作用,为β3整合素作为汉坦病毒细胞膜受体提供了进一步证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人乳头瘤病毒18型(HPV18)L1蛋白,建立包涵体和可溶性表达的L1蛋白的纯化方法。方法: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GEX-4T-1-HPV18 L1,在大肠杆菌BL21中以包涵体和可溶性方式表达HPV18 L1蛋白。通过超声波破碎菌体、洗涤包涵体、碱变性、透析复性和谷胱甘肽(GST)琼脂糖凝胶4B亲和层析纯化包涵体蛋白;在菌体中加入三磷酸腺苷(ATP)和3.5 mol/L尿素孵育后,GST 4B亲和层析纯化可溶性蛋白,凝血酶酶切。SDS-PAGE和Western印迹鉴定表达和纯化产物。结果:SDS-PAGE结果表明,HPV18 L1蛋白以包涵体和可溶性方式在大肠杆菌BL21内高效表达,均产生相对分子质量约为86 000的HPV18 L1-GST融合蛋白。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包涵体纯化后获得的融合蛋白降解条带较多;而可溶性蛋白纯化后获得的融合蛋白未降解,凝血酶酶切后得到HPV18 L1蛋白,可与HPV18 L1蛋白单克隆抗体结合。结论:采用原核系统表达了HPV18 L1-GST融合蛋白,分别建立了包涵体和可溶性蛋白的纯化方法,获得HPV18 L1蛋白,为其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UHRF2各个以结构域为基础的突变体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并对融合蛋白进行纯化和鉴定。方法以pCMV-3xFlag—UHRF2为模板,PCR扩增UHRF2的各个结构域基因片段,各PCR产物经酶切后连接到pGEX-4T-1载体上;将重组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菌株),IPTG诱导表达各GST融合蛋白,超声波破碎细菌,离心收获蛋白并经谷胱甘肽琼脂糖凝胶4B(glutathione sepharose 4B)亲合纯化;纯化的蛋白经SDS-PAGE电泳后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或免疫印记实验鉴定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UHRF2结构域突变体的原核表达载体,各突变体蛋白表达正确。结论UHRF2各结构域突变体的成功构建便于用GST pull—down实验研究UHRF2参与与其它蛋白相互作用的结构域,为了解UHRF2功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新城疫病毒F蛋白中两段七肽重复序列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有放  于明  王恩秀  田波   《生物工程学报》2001,17(6):631-634
从新城疫病毒 (NDV)中国强毒株F4 8E9和弱毒株长春株F蛋白的cDNA中亚克隆出两段七肽重复序列(HeptadRepeatRegion ,HR1,HR2 ) ,将HR1和HR2分别插入表达载体pGEX 6p 1,在大肠杆菌BL2 1(DE3 )中表达 ,将与载体中的GST(GlutathioneS Trasferase)融合表达的可溶性融合蛋白用GST亲和层析柱纯化。纯化的融合蛋白用蛋白酶酶切后 ,先用GST亲和层析柱除去GST ,再加热进一步纯化。纯化的HR1和HR2质谱分析其分子量 ,结果表明 ,强株的HR1和HR2的分子量分别为 7 10 3kD和 6 3 0 1kD ,弱株的HR1和HR2的分子量分别为 7 10 7kD和6 3 0 9kD ,强弱株HR1和HR2的分子量都基本一致。本工作为研究HR1、HR2的结构以及它们在NDV与宿主细胞融合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体外验证流感病毒PB1-F2与热休克蛋白Hsp40相互作用,通过两个方向的GST pull-down试验验证PB1-F2与Hsp40的相互作用。构建GST-多肽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PB1-F2和pGEX-6P-1-Hsp40,并在大肠杆菌(E.co-li)BL21中诱导表达;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LEGFP-Hsp40及pCAGGS-PB1-F2,并分别转染293T细胞使其表达Hsp40及PB1-F2融合蛋白,然后进行GST pull-down试验验证二者的相互作用。成功地构建了两种蛋白的各种表达载体,经表达、纯化获得了可溶性的GST-多肽融合蛋白,GST pull-down试验正反两方向都证实了PB1-F2与Hsp40的相互作用,初步证实了流感病毒PB1-F2在体外能与Hsp40发生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SOX11对p53转录活性的影响,并检测二者的体外相互作用。方法:在H1299(p53缺失)和H460(含野生型p53)2种细胞中分别过表达SOX11和p53,用双萤光素酶方法测定p53的转录活性;用大肠杆菌DH5α表达GST和GST-p53融合蛋白并将其纯化,用GST pull-down实验检测SOX11与p53在体外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结果:萤光素酶实验结果表明,在H1299和H460细胞中,过表达SOX11分别能促进外源p53和内源p53的转录活性;GST pull-down实验表明SOX11能在体外与p53发生相互作用。结论:SOX11能在体外与p53发生相互作用并促进p53的转录活性,为进一步研究p53的功能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
副粘病毒F蛋白的两段七肽重复序列(HR1和HR2)在病毒侵染细胞的过程中相互作用形成热稳定的富含α螺旋的异源二聚体,此结构的形成引起病毒囊膜与细胞膜的并置而最终导致膜融合的发生。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 MuV)属于副粘病毒科,腮腺炎病毒属,可能利用与其他副粘病毒相似的侵染机制。本研究对MuV 融合蛋白的HR区进行了计算机程序预测,并利用大肠杆菌GST融合表达系统对MuV F蛋白HR1和HR2两段多肽进行了表达和纯化,通过GST pull_down 实验证实HR1和HR2多肽在体外能够相互作用,凝胶过滤层析证明HR1、HR2多肽能够形成多聚体,说明MuV F蛋白的HR区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其发挥融合功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B型肉毒毒素受体结合区C片段(BHc-C),研究其免疫原性。方法:将BHc-C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GST-BHc-C融合蛋白并通过亲和纯化;以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免疫血清,采用ELISA检测免疫血清的效价并测定其抗B型肉毒毒素中和活性。结果: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GST-BHc-C融合蛋白;以该融合蛋白免疫小鼠获得高效价免疫血清,且该免疫血清具有中和活性。结论:获得了GST-BHc-C融合蛋白,并证实其具有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将人类Tudor-SN(tudor staphylococcal nuelease)蛋白SN(1~4)基因片段分别定向连入pGEX-4T-1质粒,使Tudor-SN蛋白sN各功能片段与(;"蛋白在大肠埃希菌BL21细胞内融合表达.方法 以重组质粒pSG5-Tudor-SN-flag为模板,PCR法扩增出目的 基因,利用EcoR Ⅰ和Sal Ⅰ双酶切法将目的 片段连接纠pGEX-4T-1载体卜,再将构建成功的GST-hTudor-SN-SN(1~4)重组质粒转化人大肠埃希菌BL-21内,IPTG诱导表达后再以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检测GST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 以单/双酶切和基因测序法鉴定构建的重组质粒均无误,考马斯亮监染色法观察到GST融合蛋白的正确表达.结论 重组原核GST.hTudor-SN-SN(1-4)质粒成功构建和表达.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HBV)外膜蛋白包括S蛋白、PreS1蛋白和PreS2蛋白,它们是HBV包膜的主要成分,可诱导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PreS2蛋白在HBV侵入肝细胞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防治HBV的感染有重要意义。我们简要综述了有关PreS2蛋白的研究,介绍了PreS2蛋白的各项功能。  相似文献   

17.
核糖体蛋白L11(ribosome protein L1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蛋白质.为研究真核生物的核糖体蛋白L11的功能,从八肋游仆虫(Euplotes octocarinatus)大核基因组中克隆到核糖体蛋白L11基因,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GEX-6p1-L11,通过谷胱甘肽-Sepharose 4B亲和层析,纯化了重组融合蛋白GST-L11.Pull down 分析显示,八肋游仆虫的核糖体蛋白L11与第一类肽链释放因子eRF1a可以在体外相互作用.这一结果提示,与原核生物一样,低等真核生物的核糖体蛋白L11在肽链终止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Tau融合蛋白及其缺失突变体与朊蛋白的体外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部分朊病毒病(prion diseases)中,高度磷酸化的微管相关蛋白tau与朊蛋白(prion protein,PrP)发生共定位,tau蛋白可能在朊病毒病的病理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本室已经证明二者可以发生分子间相互作用,本文进一步分析了tau蛋白与prion的体外相互作用及作用位点. 利用RT-PCR方法从人源细胞系SHSY5Y cDNA中扩增出微管相关蛋白tau全长cDNA序列,克隆至质粒pGEX-2T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融合蛋白GST-tau. 利用GST pull-down及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全长tau蛋白与PrP23-231的分子间相互作用. 进一步表达tau 蛋白的各种缺失突变体,确定tau蛋白与PrP蛋白的相互作用位点. 结果表明,所表达的全长tau蛋白及各种缺失突变体均为可溶性蛋白,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各种蛋白均能很好的被tau蛋白单抗识别. GST pull-down和免疫共沉淀实验均显示,原核表达的全长tau蛋白可与全长的PrP蛋白在体外发生相互作用,并确定相互作用位点位于tau蛋白的N端序列及中段的重复区. 上述结果为研究tau蛋白与PrP的相互作用在朊病毒病的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