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为研究异种源复合益生菌对超早期断奶(7日龄)的杜洛克×滇南小耳猪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取30头7日龄杜洛克×滇南小耳猪,分为DD组哺喂代乳粉,DY组哺喂代乳粉+复合益生菌,对照组(DM组)母乳喂养,每组10头。试验期为21 d,采用IIIumina技术分析粪便菌群组成。结果表明,早期哺喂代乳粉,使杜洛克×滇南小耳猪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P<0.05),厚壁菌门(P<0.01)、螺旋菌门(P<0.05)和Epsilonbacteraeota(P<0.01)相对丰度降低,乳杆菌属相对丰度极显著提高(P<0.01),代乳粉中添加异种源复合益生菌后,拟杆菌门和普氏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与碳水化合物代谢(Prevotella_7、Prevotella_2、Prevotella_9)及肠道抗炎症(Colilnsella)相关菌群的相对丰度也显著提高,具有降低仔猪断奶应激的潜能。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研究模拟海拔5000 m低压低氧环境下,不同低氧暴露时间对小鼠肠道组织结构、免疫因子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低压低氧舱模拟海拔5000 m高度,构建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低氧模型,随机分为1、3、5、7、14和30 d低氧组及其常氧对照组,每组6只常规饲养,记录体重。在对应时间点取材,HE染色制作小鼠回肠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小鼠肠道紧密连接occludin蛋白表达,ELISA检测小鼠血浆免疫因子IL-6、IL-22和TNF-α水平,16S rD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变化。结果:与常氧对照组相比,各低氧组小鼠体重均显著降低(P<0.05)。小鼠回肠组织HE 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各低氧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肠上皮绒毛缺损,淋巴细胞增多等变化,且7、14 d组低氧组小鼠紧密连接occludin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常氧组相比,7 d低氧组小鼠血浆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14 d低氧组小鼠血浆IL-6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相应的常氧组对比,低氧组TNF-α和IL-22的水平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各低氧组间出现差异。不同低氧时间组与其常氧对照组的肠道菌群构成具有显著差异;在菌属水平上,低氧组中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颤螺菌属(Oscillospira)、拟杆菌属(Bacteroides)、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和臭气杆菌属(Odoribacter),相对丰度较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免疫因子与肠道菌群相关分析表明,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与IL-6、IL-22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27,P<0.05;r=0.27,P<0.05)。结论:模拟海拔5000 m低压低氧环境显著改变C57BL/6小鼠肠道组织结构及其屏障功能和肠道菌群组成,肠道菌群的变化与免疫因子水平显著相关,这些变化与低氧暴露时间相关,是小鼠低氧应激响应肠道功能的适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天敌应激下脑不对称性对小鼠HPA轴活性及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通过伸爪取食法将Balb/c小鼠分为左利、右利、双利组,分别暴露在鼠类天敌——猫急性应激(45 min,1次)、慢性应激(45 min/次,每天1次,连续14天)刺激后,分别用EIA法、硝酸还原酶法、ELISA法测定了血浆皮质酮、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IL-1β水平. a.血浆皮质酮水平:急性应激下,右利、双利组小鼠血浆皮质酮升高,右利组更为显著,左利组呈下降趋势,右利、双利组显著高于左利组及相应正常对照组(P<0.05);慢性应激下,右利、双利组显著高于相应正常对照组,左利、双利组也显著高于急性应激下相应组(P<0.05).b.NO水平:急性应激下,左利组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NO无显著变化,右利、双利组呈升高趋势,右利显著高于左利(P<0.05);慢性应激中,三组NO水平均显著高于相应正常对照组(P<0.05).c.IL-1β水平:急性应激下,左利组IL-1β水平显著低于相应正常对照组,P<0.05;慢性应激下,左利、双利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利组则显著高于相应正常对照组(P<0.05).上述研究结果提示,小鼠在暴露于天敌——猫应激下,脑不对称可影响HPA轴活性及巨噬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4.
探讨表达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粘附素保守区(AB)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X4072(pYA248-AB)的免疫治疗效果,以及可能的免疫治疗机制,以确定X4072(pYA248-AB)在Hp疫苗研制中的应用价值.建立Hp感染小鼠模型,在该模型中评价X4072(pYA248-AB)治疗Hp感染的效果,运用细菌培养法观察Hp根除率及定植量的改变,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后小鼠脾细胞亚型,IL-2和IL-4细胞依赖株的细胞测活法检测细胞因子,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及肠液中抗AB抗体产生情况.结果表明,免疫治疗后疫苗治疗组根除率为53.3%,显著高于X4072(pYA248)和PBS对照组(P<0.01).未根除Hp的小鼠,疫苗治疗组Hp的定植密度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1).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免疫小鼠脾CD4+/CD8+ T淋巴细胞的比值时,发现疫苗治疗组和鼠伤寒菌对照组的比值均显著高于PBS对照组(P<0.05),而疫苗治疗组的比值又显著高于鼠伤寒菌对照组(P<0.05).进一步对细胞因子进行分析发现,与PBS对照组相比免疫治疗组和鼠伤寒菌对照组IL-2和IL-4明显升高(P<0.05).同时,免疫治疗组与鼠伤寒菌对照组相比,IL-4增高明显(P<0.05).针对AB的抗体测定结果发现,仅在免疫治疗组的小鼠肠液中检测到了IgA抗体.免疫治疗组IgG抗体滴度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第二次加强免疫后2周即上升至1∶10 000.动物实验表明,X4072(pYA248-AB)能根除或显著降低Hp在小鼠胃内的定植,其可能的免疫治疗机制包括提高CD4+/CD8+比值,诱导Th1和Th2反应以及产生针对AB的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5.
捕食是影响牡蛎种群建立和牡蛎礁发育的重要生物因子之一。通过室内受控实验测定了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脉红螺(Rapana venosa)和黄口荔枝螺(Thais luteostoma)对4组规格(W1:壳高10-20mm;W2:壳高20-30mm;W3:壳高30-40mm;W4:壳高>40mm)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和熊本牡蛎(C.sikamea)的捕食偏好性和捕食效率。双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日本蟳对2种牡蛎的捕食效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牡蛎规格大小显著影响着日本蟳的捕食效率(P<0.05),即日本蟳对W1组近江牡蛎的捕食效率显著高于W2和W4组(P<0.05),W3组的被捕食效率介于中间(P>0.05);日本蟳对W1组熊本牡蛎的捕食效率显著高于W2和W3组(P<0.05),W4组的被捕食效率与其他处理组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牡蛎种类(P=0.590)和规格大小(P=0.357)对脉红螺的捕食效率均无显著性影响,不同规格的两种牡蛎均呈现较低的被捕食效率。黄口荔枝螺对2种牡蛎的捕食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917),但牡蛎规格大小显著影响其捕食效率(P=0.035),即对W1组熊本牡蛎捕食效率显著高于其他3个规格组(P<0.05),但其对不同规格近江牡蛎的捕食效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种牡蛎的壳厚与其壳高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研究结果表明,3种无脊椎动物捕食者对近江牡蛎和熊本牡蛎并未表现出差异性的捕食偏好,但对不同规格牡蛎的捕食效率具有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究芍药苷对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过程中肠道屏障功能和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24只7-8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Normal组,未造模及给药的大鼠)、模型组(Model组,100 mg/kg TNBS给药造模)、低剂量芍药苷组(LPF组,100 mg/kg TNBS +10 mg/kg芍药苷给药处理)和高剂量芍药苷组(HPF组,100 mg/kg TNBS +100 mg/kg芍药苷给药处理),每组6只大鼠。对大鼠推注5%三硝基苯磺酸(TNBS)进行UC大鼠造模,然后灌胃指定浓度的芍药苷,连续处理14 d。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通过阿尔辛蓝(AB)染色计算结肠粘液层厚度。通过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中细胞因子(IL-6、IL-1β、TNF-α和IL-10)、髓过氧化物酶(MPO)和粘蛋白(MUC2和MUC5AC)的水平。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IL-6和IL-10的蛋白表达。通过Western blotting分析蛋白激酶Cα(PKCα)、p-PKCα、ERK1/2和p-ERK1/2的蛋白表达。结果:与Model组(8.38±0.42 cm)相比,LPF组(9.88±0.49 cm)和HPF组(10.92±0.55 cm)UC大鼠的结肠长度显著增加(P<0.05)。与Model组(22.54±1.13 μm)相比,LPF组(41.07±2.05 μm)和HPF组(50.33±2.52 μm)UC大鼠结肠粘液层厚度显著增加(P<0.05)。与Model组相比,LPF组和HPF组UC大鼠的结肠形态明显改善,结肠组织中IL-6、IL-1β、TNF-α和MPO的水平显著降低,而IL-10显著升高(P<0.05)。与Model组相比,LPF组和HPF组UC大鼠结肠组织中MUC2和MUC5AC水平均显著升高,p-PKCα和p-ERK1/2的磷酸化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芍药苷抑制了TNBS诱导的UC大鼠结肠炎症并增加了结肠粘液层厚度,从而保护了肠道屏障功能,其机制可能与ERK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荆花胃康胶丸联合标准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血清肽类胃肠激素、胃蛋白酶原和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Hp相关DU患者10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标准四联疗法治疗,51例)和联合组(荆花胃康胶丸联合标准四联疗法治疗,52例)。对比两组疗效、Hp清除率、血清肽类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 生长抑素(SS)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和炎症介质[白介素-8(IL-8)、白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统计两组用药安全性。结果:联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Hp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8、IL-1β、TGF-β1、PGⅠ、PGⅡ、GAS、MTL水平均下降,且联合组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S、CGRP均升高,且联合组的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荆花胃康胶丸联合标准四联疗法可通过提高Hp清除率、改善Hp相关DU患者的血清肽类胃肠激素、胃蛋白酶原和炎症介质水平,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究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达格列净)对高血压小鼠小动脉重构的影响及机制。方法:30只12周龄的C57BL / 6雄性小鼠纳入本研究,根据实验目的将实验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达格列净组。检测并比较各组小鼠心脏肥大、心脏纤维化、动脉重塑、炎症因子mRNA表达、PI3K和Akt蛋白质表达以及细胞活力和细胞迁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收缩压和心脏/体重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达格列净组收缩压和心脏/体重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RV/(LV+S)和得分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达格列净组RV/(LV+S)和得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显示血管壁增厚,透明质改变,脑小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P<0.05)。与模型组相比,达格列净组降低高血压引起的小动脉重塑(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IL-1β,IL-6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达格列净组IL-1β,IL-6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I3K和Akt蛋白质表达水平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达格列净组PI3K和Akt蛋白质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VEZF1,Angpt-1和IGF1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达格列净组VEZF1,Angpt-1和IGF1表达水平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活力和细胞迁移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达格列净组细胞活力和细胞迁移增加(P<0.05)。结论:达格列净通过抑制PI3K / Akt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反应,增加血管生成能力,降低高血压小鼠小动脉重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慢生型花生根瘤菌III型分泌系统在花生-根瘤菌互作的功能。[方法]本研究采用同源重组和三亲本接合转移的方法,构建Bradyrhizobium sp.MZ5的III型分泌系统调节基因ttsI突变体;荧光定量PCR检测添加大豆苷元(Daidzein)和染料木黄酮(Genistein)诱导物后野生型和突变株转录水平上ttsI的表达量变化及其差异;蛭石结瘤实验分析ttsI基因突变对花生结瘤能力的影响。[结果]在转录水平上,大豆苷元和染料木黄酮对MZ5的III型分泌系统调节基因ttsI的表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在MZ5△ttsI突变体中ttsI基因的表达量都明显下调,与野生型菌株的相比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蛭石结瘤实验表明,与野生型菌株相比,MZ5△ttsI突变体在不同花生品种的结瘤数和地上部干重都显著性降低。根瘤石蜡切片表明,MZ5△ttsI突变体在根瘤内的含菌量少于野生型菌株。[结论]Bradyrhizobium sp.MZ5菌株中的III型分泌系统在花生-根瘤菌互作中对结瘤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通过干预线粒体钙单转运蛋白影响哮喘大鼠气道上皮细胞自噬和屏障功能的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实验目的分为3组:对照组(正常大鼠,生理盐水干预,n=10),哮喘组(通过OVA诱导大鼠哮喘模型,n=10),布地奈德组(气雾剂布地奈德用于治疗过敏性哮喘的大鼠,n=10)。通过钙测定试剂盒和蛋白印迹分析大鼠气道上皮细胞中Ca2+的吸收和MCU蛋白表达;TEER和TRITC 荧光分析检测大鼠气道上皮中的屏障功能;免疫组化分析分气道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相关因子ZO-1、E-cadherin的蛋白表达;ELISAF分析BALF上清液中炎性因子IL-4、IL-5和IL-13的水平;二氢乙锭衍生物和蛋白印迹分析BALF中ROS含量和caspase-3活性。结果:哮喘组较对照组Ca2+浓度降低,MCU蛋白表达升高(P<0.05),布地奈德组较哮喘组Ca2+浓度升高,MCU蛋白表达降低(P<0.05)。哮喘组较对照组TEER降低,TRITC升高(P<0.05),布地奈德组较哮喘组TEER升高,TRITC降低(P<0.05)。哮喘组较对照组ZO-1、E-cadherin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布地奈德组较哮喘组ZO-1、E-cadherin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哮喘组较对照组IL-4、IL-5和IL-13的水平升高(P<0.05),布地奈德组较哮喘组IL-4、IL-5和IL-13的水平降低(P<0.05)。对照组组支气管和肺泡结构未见异常,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大鼠表现出肺泡间隔增厚,可见的肺毛细血管水肿,以及肺毛细血管和肺泡间隙中的大量炎性细胞浸润(P<0.05),与哮喘组相比,布地奈德组显著减轻肺部病变的严重程度(P<0.05)。哮喘组较对照组LC3B II/I、ATG5、Beclin-1 和LC3II 的表达升高(P<0.05),布地奈德组较哮喘组LC3B II/I、ATG5、Beclin-1 和LC3II 的表达降低(P<0.05)。哮喘组较对照组ROS含量和caspase-3活性升高(P<0.05),布地奈德组较哮喘组ROS含量和caspase-3活性降低(P<0.05)。结论:布地奈德通过调节MCU表达介导气道上皮细胞的屏障完整性和自噬水平,缓解哮喘气道炎症,改善哮喘症状。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对于酸菜发酵的研究主要关注点是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有关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在酸菜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少。【目的】为了挖掘短乳杆菌的发酵性能并开发酸菜发酵剂,将2株短乳杆菌分别与1株植物乳杆菌进行组合并发酵酸菜,分析短乳杆菌对酸菜发酵品质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短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的单菌株生长产酸性能、耐酸性及亚硝酸盐降解力,并将两菌种组合后发酵酸菜,分析1-7d内酸度、乳酸菌活菌数、亚硝酸盐含量及酸菜质构特性的变化趋势。【结果】相较于短乳杆菌Lb-9-2,短乳杆菌Lb-5-3的生长和产酸速率较慢、酸耐受力较弱,但其亚硝酸盐降解力较强。两株短乳杆菌分别与植物乳杆菌Lp-9-1组合后产酸力显著增强,并在3 d时达到最低pH值(约3.10);植物乳杆菌Lp-9-1的添加使酸菜中总体乳酸菌生长延迟,在5 d时达到最高活菌数;组合菌种的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在1-7 d内变化较为平缓,前5天内两个组合之间差异不显著;接种乳酸菌会降低酸菜硬度和弹性,发酵3d时Lb-5-3/Lp-9-1组合的硬度最大,感官评价得分最高。【...  相似文献   

12.
动物体内定殖着丰富且多样的细菌,其对宿主的健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是存在于动物肠道中的益生菌,是研究肠道菌群与宿主进化关系的模式菌种。【目的】以下载自NCBI的分离自猪、家禽类、人类、啮齿类动物的116株L.reuteri和分离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牛、羊和马肠道中的16株L. reuteri为研究对象,解析L. reuteri不同分离株的遗传多样性和宿主特异性,为L. reuteri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MLST技术,以ddl、pkt、leu S、gyr B、dlt A、rpo A、rec A共7个看家基因为研究靶点,对L.reuteri分离株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推演分离株与宿主生境的进化关系。【结果】132株L. reuteri共划分为63个序列型,6个克隆复合体。等位基因序列重组分析发现,在L.reuteri的进化中发生了个别的重组事件,eBURST、MSTree分析表明不同分离源的L. reuteri分离株经历了不同的进化过程,系统发育分析表明132株L. reuteri来自5个Clusters且与分离源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结论】本研究利用MLST技术完成了132株L. reuteri肠道分离株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MSTree、系统发育等群体结构分析,发现不同分离源菌株有着高度的宿主特异性,表明L. reuteri为适应不同生存环境经历了不同的进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刺激小鼠肠道后,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干酪乳杆菌饲喂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肠道组织进行分析,以期查询和验证干酪乳杆菌对肠道免疫的影响。转录组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共751个,通过GO富集分析发现有14个基因与细胞免疫相关,聚焦在T细胞激活、细胞分化、免疫调节负调控等功能上。KEGG通路富集显示聚集在PPAR信号通路、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和趋化因子信号通路。对基因的基本特性分析结果显示,14个基因分别定位在10条染色体上,蛋白的分子量介于11.37~83.45 kDa之间,等电点pI 4.42~11.36,均为不稳定脂溶性蛋白,并具有相关功能结构域。通过保守基序与结构分析发现Motif分布具有保守性,大部分基因含有2个内含子。qRT-PCR验证结果表明,14个基因中有6个基因(Ces1d、Lzts1、Paqr7、Aloxe3、Zbtb16、OX40)在不同时间的处理下整体表达水平较高。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且这些基因功能与细胞免疫相关,该结果为研究干酪乳杆菌对机体的免疫作用效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断奶前给仔猪饲喂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对断奶前、后肠道菌群组成、数量和短链脂肪酸(SCFA)浓度的影响,分析仔猪生长性能与肠道形态、微生物菌群及SCFAs的相关性,探讨测试菌株缓解仔猪断奶应激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15窝7 d龄杜长大仔猪,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喂2 mL去离子水(对照组)、0.5×10~9 CFU/mL植物乳杆菌(LP组)或干酪乳杆菌(LC组)的菌液,每组以窝为单位5个重复,于21 d(断奶)、24 d和35 d屠宰,采集回肠和结肠食糜,分析菌群组成和数量的变化,测定SCFAs浓度。【结果】测试菌株均能显著提高断奶2周后回肠、结肠菌群多样性(P0.05),促进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增殖;显著促进断奶前回肠和结肠中乙酸、丙酸、丁酸和总SCFA生成,促进断奶后乙酸和总SCFA产生;相关分析显示,测试菌株组仔猪腹泻率下降与SCFAs浓度上升、回肠绒毛高度增加和总菌数量上升显著相关,日增重提高与结肠乙酸和TSCFA浓度增加显著相关。【结论】测试菌株促进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增殖,增加肠道菌群多样性,促进肠道SCFAs生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大健康背景下,发酵乳凭借其优良的营养和保健功能备受青睐.后酸化是发酵乳在贮存、运输和销售等过程中活性乳酸菌继续代谢产酸导致的,严重影响产品的感官品质,降低菌株的存活率.本文通过筛选弱后酸化的瑞士乳杆菌,改善发酵乳的后酸化问题.[方法]本研究以瑞士乳杆菌L551为出发菌株,硫酸新霉素为筛选压力,筛选弱后酸化的瑞...  相似文献   

16.
马乳酒样乳杆菌(Lactobacillus kefiranofaciens)是一类革兰氏阳性乳杆菌,其来源广泛,功能多样,安全性好.2020年12月国家卫健委批准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作为我国新食品原料.本文主要综述国内外马乳酒样乳杆菌和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的菌种形态学和基因组特性、益生功能、主要价值和发展前...  相似文献   

17.
【背景】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作为乳酸菌中重要菌种之一,常被认为是优良益生菌开发的潜在资源。【目的】以L.paracasei PC-01和L.paracasei Zhang为例,分析不同L.paracasei的基因组差异和遗传背景,为菌株的鉴定和开发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acBioSMRT三代测序技术对L.paracasei PC-0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合2株L.paracasei模式菌株和公开的36株全基因组数据,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方法揭示39株L.paracasei菌株之间的差异。【结果】L.paracasei PC-01基因组不包含质粒,染色体大小为2 829 251 bp,GC含量为46.64%;L.paracasei Zhang包含一个质粒基因组大小为2 898 456 bp,GC含量为46.51%;不同L.paracasei菌株基因组大小、质粒数及GC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L.paracasei群体为开放式基因组,基因组具有高度多样性。基于核心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对于L.paracasei种内区分效果最好,L.paracasei PC-01和L.paracasei Zhang处于不同的进化分支。约占L.paracasei PC-01基因组长度91%的片段与L.paracasei Zhang基因组匹配率大于90%,L.paracasei PC-01注释到10个与转录调节鼠李糖代谢功能相关的特有基因,如agu A、clp B等;L.paracasei Zhang包含msh A、ltr A等特有基因,与糖基转移等功能相关。【结论】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揭示L.paracasei PC-01和L.paracasei Zhang的遗传信息,解析了不同L.paracasei菌株之间的差异,为L.paracasei的鉴定和应用奠定了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林麟  杜如冰  吴群  徐岩 《微生物学通报》2022,49(8):3279-3292
【背景】耐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是白酒发酵过程中的优势乳酸菌,对白酒发酵具有重要作用。L. acetotolerans G10是分离自芝麻香型白酒发酵酒醅的一株能够利用多种碳源的菌株。【目的】基于全基因组测序,解析菌株G10多碳源利用机制。【方法】通过三代测序平台Oxford Nanopore完成菌株G10全基因组测序,分别利用Circlator和Prodigal对测序数据进行组装和基因预测;通过细菌基因组分析工具(bacterial pan genome analysis tool,BPGA)进行泛基因组分析。【结果】G10能够利用22种糖类及糖类衍生物,其全基因组大小为1 627 828 bp,含有1 878个编码基因;基于Koy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数据库注释获得292个碳源代谢相关基因,基于Carbohydrate-Active Enzymes (CAZy)数据库注释获得44个CAZy家族的编码基因。与其他发酵食品来源的耐酸乳杆菌相比,G10基因组最小,但其总基因数量以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植物乳杆菌培养上清(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ulture supernatant,LPC)对3种血清型沙门氏菌猪霍乱(Salmonella cholerae,SC)、肠炎(Salmonella enteritidis,SE)和鸡白痢(Salmonella pullorum, SP)的生长和致病性的抑制作用效果及机理。【方法】将2%LPC与3种沙门氏菌分别共培养后,采用比浊法及牛津杯抑菌圈试验检测沙门氏菌生长情况及LPC中的主要抑菌物质,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探究沙门氏菌致病性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最后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检测沙门氏菌的生物被膜。【结果】2%LPC能够显著抑制3种沙门氏菌的生长,其作用效果与庆大霉素(gentamicin, GM)相近且对SE的生长抑制效果优于GM,其主要抑菌物质为有机酸;2%LPC对3株沙门氏菌SPI-1编码的主要毒力基因(InvA、InvF、SopE、SopB、SipB、HilA和SipA)、SPI-2毒...  相似文献   

20.
唾液乳杆菌属于乳杆菌科、乳杆菌属,广泛地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近年来,唾液乳杆菌作为益生菌广泛用于人和动物益生菌制剂的生产。在分析与唾液乳杆菌相关的文献和生物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就唾液乳杆菌的生物学特征、作用机制、应用及发展前景进行了简要综述,为唾液乳杆菌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