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四川邛海湖湿地鸟类种群多样性及邛海湖生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定点取样,统计与分析采集数据,于1988年、1999年及2006年冬季至2007年春先后对四川西昌邛海湖及其湖周湿地进行实地考察,对湖区鸟类进行调查统计,记录鸟类25种,隶属6目6科,该湿地鸟类的多样性变化较为明显,物种稳定性差,这表明邛海湖湿地鸟类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邛海湿地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湿地不断萎缩退化,环境功能与生物多样性逐渐衰减,邛海湿地的生态环境状况需进一步的研究和保护.  相似文献   

2.
泸沽湖、邛海越冬湿地鸟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在云南水禽资源调查过程中,曾对泸沽湖区冬季鸟类做过调查,录得水禽和涉禽共11种(杨岚等,1988),云南大学1983年2月也曾对泸沽湖做过短期调查(吴金亮,1985);而有关邛海的水鸟资料,仅散见于区系报告中。1992年1月上旬,我们对四川省的两个最大淡水湖——泸沽湖和邛海的越冬湿地鸟类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所得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四川南莫且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和湿地水鸟状况,2019年8月—2021年4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10次野外调查,结合历史资料统计出鸟类18目46科17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4种。居留类型以留鸟(102种,57.95%)和夏候鸟(51种,28.98%)为主;区系组成以古北界种类占优。草甸的物种丰富度和多度最高,灌丛及灌草丛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丰富度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湿地水鸟的物种丰富度和多度都较少,仅有28种,调查到20种,以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普通秋沙鸭Mergellus merganser和红脚鹬Tringa totanus较为常见,不同湿地生境的鸟类物种丰富度差异不大。本研究丰富了区域鸟类的基础信息,为保护区鸟类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保护四川省湿地生境及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于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对四川省湿地水鸟资源与栖息地进行了调查。在川西高原区、川西南山地区和四川盆地区共设置调查区域(点) 27个。调查记录湿地水鸟141种,加上以前有记录而本调查没有记录到的24种,四川湿地鸟类共计165种。实地调查到的141种湿地鸟类隶属于11目、23科,分别占全国水鸟目、科、种的73. 33%、65. 71%和43. 79%,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7种,二级保护鸟类9种,四川省保护鸟类19种,CITES附录Ⅰ有3种,附录Ⅱ有8种。留鸟20种,夏候鸟23种,冬候鸟41种,旅鸟56种,迷鸟1种。区系组成包括古北界79种(59.57%)、东洋界33种(23.40%)、广布种29种(20.57%)。四川盆地区的物种数和种群数量最丰富,其次为川西高原区。四川盆地区与川西南山地区主要以冬候鸟和旅鸟为主,川西高原区则以夏候鸟为主。四川省湿地水鸟物种丰富,但人类活动导致湿地资源遭到破坏,影响了物种多样性,必须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5.
泸沽湖是中国西南重要的水鸟越冬地和旅游风景区,开展泸沽湖越冬水鸟群落组成现状调查并进行历史变化分析,对指导泸沽湖水鸟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12月除外),逐月对泸沽湖全湖及其西北方向的竹地海湿地(距离泸沽湖约500 m,面积约0.4 km2)越冬水鸟进行调查。泸沽湖共记录到水鸟27种,观察的最大个体总数约为22 600只,符合国际重要湿地标准。泸沽湖越冬水鸟群落的主要优势物种为骨顶鸡(Fulica atra),其最大观察数约为10 300只。竹地海湿地共记录到水鸟16种,观察到的最大个体总数约为3 600只,其中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约为2 700只;鉴于竹地海湿地亦为水鸟聚集的栖息地,建议将其划入泸沽湖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对比1992年的调查数据,发现泸沽湖及其附近竹地海湿地越冬水鸟的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可能有所下降,由原来的33种下降到现在的30种,但个体总数量相对稳定。多种涉禽和喜浅水活动的钻水鸭类(dabbling ducks)消失,可能与湖岸区旅游活动的持续进行有关;泸沽湖曾经的主要优势物种赤嘴潜鸭(Netta rufina)种群数量大幅下降,暗示泸沽湖生态系统可能已发生变化。泸沽湖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现存的浅水栖息地将是泸沽湖水鸟多样性不再继续下降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黄河湿地冬季鸟类群落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1998~2008年,采用直接计数法对陕西省黄河湿地冬季鸟类群落组成、鸟类物种多样性及数量变化进行了调查.在预先设置的5条调查样带中共记录到鸟类14目33科117种.观察结果表明,该地区鸟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4.497和0.654.栖息地可分为人工渔塘、芦苇沼泽、滩涂湿地、农田和人工林5种类型.这些生境中鸟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差异均较大,其鸟类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826、3.571、3.202、1.205、2.496,以芦苇沼泽中的鸟类多样性指数最高,滩涂湿地中鸟类数量最多,农田中鸟类优势度最高.通过对该地区鸟类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分析研究以及黄河湿地冬季鸟类栖息地现状评价,为湿地鸟类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2014年3月21日—5月9日,采用样线法与定点观察法对沈阳市周边26个重要生态保护地春季迁徙期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6目40科94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居留型组成以夏候鸟和旅鸟为主,共占记录鸟类物种总数的77.7%。区系组成以古北界种为主,占74.5%。生态型中鸣禽最多,占36.2%。不同调查样地的鸟类组成与多样性指数存在较大差异,水库湿地鸟类数量最多;湿地公园物种丰富度最高;森林生态系统鸟类多样性较高;沙地生境鸟类多样性较低。调查发现部分生态保护地存在人为干扰程度较大、生态破坏严重、生境类型高度单一等生态问题。针对相应的生态保护地应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为鸟类生存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相似文献   

8.
达赉湖自然保护区冬春季鸟类生物多样性与生境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04年4月-5月,利用样带法对达赉湖自然保护区5种主要生境类型中冬春季鸟类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Smith相关性系数分析了这5种生境类型中冬春季鸟类的生物多样性、区系、鸟类的群落组成、群落间的相似性和均匀度。结果表明,古北界鸟类是组成达赉湖鸟类群落的主体(约占冬春季鸟类的86%);芦苇湿地的鸟类多样性接近于芦苇甸的2倍:芦苇湿地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最高(Shannon-Wiener指数为1.3001),而芦苇甸中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最低(Shannon-Wiener指数为0.6629);芦苇湿地和芦苇甸两鸟类群落组成的相关性指数仅为0.038;从具有共同物种的多少考虑,典型草原和芨芨草原鸟类群落之间的关联较大。  相似文献   

9.
四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鸟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6年4~5月采用"点样带法"(point transects)对四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物种组成和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85种鸟类,分属7目22科。其中,国家级保护鸟类5种,我国特有种13种,优势种4种。把调查区域划分为3种生境:原始林、次生林和人工林,并对各生境鸟类群落的鸟类数量级、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鸟类群落间的相似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其结果表明:1)国家级保护鸟类在原始林中最多,次生林中最少;我国特有种则是次生林中最多,人工林中最少。2)鸟类群落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原始林最高,人工林最低。3)原始林和次生林之间的B ray-Curtis相似性指数最高,原始林和人工林之间相似性指数最低。  相似文献   

10.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鸟类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年9月~2007年8月,对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野外调查,结合文献共统计鸟类16目53科247种.对山地、滩地、水域、人工林4种生境鸟类物种数、鸟类数量等级、多样性、鸟类群落间相似性进行了分析.滩地鸟类物种数及G指数(属的多样性)和F指数(科的多样性)值均最高.山地和人工林鸟类组成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1.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鸟的多样性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国际重要湿地,其野生候鸟种群曾于2005年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对当地野生鸟类种群及牛态环境造成很大威胁.作者于2007年3-12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对该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凋查.本次考察共记录到鸟类57种,隶属8目14科.其中留鸟2种,迷鸟3种,夏候鸟7种,迁徙路过鸟41种,冬候鸟4种,其中54种鸟类为水鸟.  相似文献   

12.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乃至全球湿地水鸟的重要越冬栖息地,研究水鸟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对修复鸟类栖息地具有重要意义.2010和2011年冬季分别对东洞庭湖湿地冬季水鸟进行调查,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环境因子与优势水鸟分布的关系,采用偏CCA评估各环境因子的影响强度.结果表明: 到道路距离、到居民距离、斑块密度、植被类型数、水面面积和苔草面积对东洞庭湖冬季水鸟分布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影响强度为苔草面积>斑块密度>到居民距离>植被类型数>水面面积>到道路距离,苔草面积和斑块密度对水鸟分布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1),是影响东洞庭湖湿地冬季水鸟的主要环境因子;景观多样性和芦苇面积对水鸟分布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环境因子对不同水鸟丰富度的影响不同,白琵鹭、罗纹鸭和黑腹滨鹬丰富度随苔草面积增大而减小,随斑块密度增大而增大;豆雁、白额雁、小白额雁和绿翅鸭丰富度随苔草面积增大而增大,随斑块密度增大而减小.东洞庭湖冬季水鸟分布是由以苔草面积、斑块密度为主的多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受三峡水库夏落冬涨的水位调控方式影响,位于三峡库区腹心的重庆开州区汉丰湖形成22.5m水位落差。为了解汉丰湖鸟类群落结构与动态水位变化之间的响应关系,2015年3月—2016年2月对汉丰湖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97种,隶属12目32科,其中湿地鸟类49种,主要包括雁鸭类(18种)、鸻鹬类(13种)、鹭类(7种)及秧鸡类(5种)。研究表明:受水位变化影响,鸟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变化显著。夏季(8月)低水位期(水位高程152.50m),鸟种数最高,为34种,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肉食性鸟与食虫鸟是主要取食功能群;与夏季低水位期生境类型多样、消落带植物正处于生长旺盛期、食物资源丰富有关,是雀形目鸟类、鹭类、秧鸡类等适宜的栖息地。冬季(12月)高水位期(水位高程174.50m),鸟种数为30种,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均最低,植食性鸟类是主要的取食功能群,鸟类数量最高;与冬季高水位期水面开阔、生境类型单一有关,高水位期的大水面有利于鸭类集群越冬。冬季在退水期(水位高程170.01m),水位下降导致汉丰湖生境结构变化,越冬鸟类数量和物种丰度降低,空间分布格局也随之变化。鸟类是三峡水库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护和提升三峡水库生物多样性,恢复和营造鸟类栖息地,应针对繁殖鸟和越冬水鸟的功能需求进行生态设计。  相似文献   

14.
目前嘉陵江“全江渠化、梯级开发”水电工程正在区段性实施中,因而嘉陵江出现了已经蓄水发电的渠化江段和尚未进行改造的江段。2004年12月~2005年2月选取嘉陵江中游有代表性的渠化江段和尚未进行改造的江段用固定样线法对沿江水鸟进行了调查,共记录了水鸟38种,其中留鸟13种,占34.2%;冬候鸟25种,占65.8%,与20世纪80年代以前相比,冬季水鸟减少了10种。统计分析表明,已经渠化的江段和尚未进行改造的江段相比水鸟的种类及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其原因主要是水电工程改变了沿江水鸟的栖息环境。  相似文献   

15.
安徽沿淮湖泊湿地水鸟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方印  王松  王梅  郑文 《动物学杂志》2011,46(4):117-125
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采用路线调查法和定点观察法对安徽沿淮的东西湖、瓦埠湖、龙子湖、沱湖和女山湖5个湖泊湿地的水鸟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湿地水鸟61种,隶属于7目13科.按居留型可分为冬候鸟32种(占52.46%),夏候鸟14种(占22.95%),留鸟2种(占3.28%),旅鸟13种(占21.31%);按生态...  相似文献   

16.
崇明东滩是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中转站,也是上海地区促淤圈围的重点区域。水稻(Oryza sativa)田作为当地分布广泛且重点改造的人工湿地,研究其是否具有水鸟招引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3和2014年冬季采用样方法对崇明东滩两种不同管理模式的水稻田,即2013年开始改造的传统模式水稻田和改造多年的机械化模式水稻田,进行了水鸟群落及生境因子调查,以探究不同管理模式下水稻田内生境差异,水鸟对不同生境的利用程度及其不同生境中的关键因子对水鸟分布的影响。调查期间共记录到水鸟5目7科18种1 795只次,其中传统模式水稻田记录到水鸟5目6科17种1 756只次,优势种为绿翅鸭(Anas crecca)、斑嘴鸭(A.poecilorhyncha)、鹤鹬(Tringa erythropus);机械化模式水稻田录到水鸟4目5科6种39只次,优势种为小??(Tachybaptus ruficollis)和凤头麦鸡(Vanellus vanellus)。T检验结果显示,传统模式水稻田对水鸟的招引效果(即多度和物种丰富度)显著优于机械化模式水稻田,2014年改造后传统模式水稻田的水鸟招引效果显著优于2013改造初期。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明水面面积比例是影响水稻田水鸟种类、数量分布的最重要因子。结果表明,明水面面积和适合的水位高度是影响冬季水稻田水鸟招引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冬季水稻田水鸟保育效果,应注重营造、维护冬季水稻田中水文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东洞庭湖湿地鸟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04年5月—2007年2月对东洞庭湖湿地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297种,隶属17目52科150属,其中古北界鸟类144种(另新北界鸟类2种),东洋界鸟类92种,广布种鸟类59种。冬候鸟或旅鸟166种,留鸟81种,夏候鸟50种。该湿地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7种、II级重点保护鸟类40种,国际湿地公约名录中的鸟类34种。东洞庭湖水禽资源尤为丰富,其种类和数量具明显季节性变化,全年水鸟种类和数量均是冬季较多,夏季较少。东洞庭湖生境多样化程度较高,退田还湖后湖面扩大、食源充足,鸟类的多样性指数(4.40)较高,远高于省内陆地环境和国内的湿地;但均匀性指数(0.54)均较其低,这与湿地环境及东洞庭湖湿地鸟类受到人类因素的干扰有关。  相似文献   

18.
滇池土著鱼类现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于2000年4月-12月对滇池区域的土著鱼类进行调查发现,滇池土著鱼类由20世纪60年代的26种减少到目前的11种,这11种滇池土著鱼类中,仅有4种生活于滇池湖体,其余7种均生活于滇池湖周一些溪流的上游或溶洞中,通过对土著鱼类及其栖息地的实地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滇池土著鱼类多样性的历史变化,各种类在空间上的变化方式以及滇池土著鱼类多样性迅速降低的原因,并就保护滇池土著鱼类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上海崇明岛明珠湖轮虫群落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8年1-12月上海市崇明岛明珠湖的综合调查资料,分析了明珠湖轮虫的数量分布、群落特征、种类组成、优势种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出轮虫27种,隶属于8科11属,优势种包括刺簇多肢轮虫、暗小异尾轮虫、萼花臂尾轮虫、未定名的旋轮属1种和剪形臂尾轮虫;轮虫生物密度的年均值为(1505.42±1304.63) ind·L-1,生物量年均值为(2.012±2.146) mg·L-1;明珠湖轮虫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较低,优势种的优势度指数较大,反映出明珠湖轮虫群落结构不稳定;其富营养种数/贫营养种数(E/O)的比值为1.61±1.46,臂尾轮虫属(B)种数和异尾轮虫属(T)种数的比值(QB/T)为1.23±0.84.影响明珠湖轮虫生态特征分布的主要因子是水温;目前明珠湖水质呈轻度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20.
杨文军  刘强  袁旭  田昆  岳海涛 《生态学报》2021,41(18):7180-7188
恢复受损湿地生态功能是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修复措施的选用会对恢复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滇池是国内重要候鸟越冬区,受长期围垦以及城市扩张的影响,湖滨区域破坏严重,近年来湿地公园建设为滇池湖滨带恢复带来了契机,但各种恢复措施的效果仍有待明确。2017年冬季以昆明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及临近湿地为研究区域,设置了人工重建湿地、人工恢复湿地、自然恢复湿地以及自然湖泊湿地4个对照样区,基于冬季水禽多样性进行了湿地恢复效果评价,并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湖泊湿地具有最高物种丰富度,其次为自然恢复湿地、人工恢复湿地和人工重建湿地。以Simpson多样性指数评价,自然恢复湿地的水禽多样性最高(0.60±0.03),其次为自然湖泊湿地(0.46±0.04)和人工恢复湿地(0.34±0.04),人工重建湿地水禽多样性最低(0.17±0.03),由此可见自然恢复措施效果优于人工恢复和人工重建。从景观格局上分析,水禽多样性与道路面积(r=-0.735,P<0.01)、景观形状指数(r=-0.461,P<0.01)和景观分离度指数(r=-0.661,P<0.01)负相关,这也表明人为干扰程度、景观形状以及破碎化程度均会对水禽造成重要影响。建议在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和建设中,降低非湿地类景观尤其是道路对整体湿地景观的分割作用,提高湿地斑块的连接性和完整性以满足水禽的空间需求,对于湖泊型的湿地公园应加强对湖滨带沼泽生境的营造,以满足涉禽的生存需求,从而增加区域的鸟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