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通过对长吻(Leiocasislongirostris)、南方大口鲶(Silurusmeridionalis)胃、肠道所作大体解剖观察对比、粘膜扫描电镜观察、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测定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南方大口鲶的胃壁和胃粘膜皱褶非常发达,其伸缩能力远强于长吻。但长吻的胃、肠粘膜的分泌功能较南方大口鲶强,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强于相近体重的南方大口鲶。南方大口鲶的发达的胃壁作用可能在于有较强的伸张能力以便一次性地食贮较多或较大个体食物,并在胃内进行初步消化。总体评价,长吻一次性的摄食能力不如南方大口鲶,但对同种食物的消化能力强于相近或相同体重的南方大口鲶。南方大口鲶胃、肠道消化生理特点适于一次捕食较大个体食物,具间歇性摄食的消化生理特点。而长吻则适于以较高摄食频率和对食物较强的消化利用率以适应营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大熊猫胃肠道中消化酶活力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大熊猫对食物的化学性消化特点和机制,测定了9只大熊猫唾液和3只大熊猫胃肠道中主要消化酶的活力,并与其他动物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大熊猫唾液呈碱性,蛋白酶和淀粉酶等消化酶活力低;肠道中淀粉酶活力高,而脂肪酶活力明显低于棕熊.大熊猫小肠粘膜中存在显著量的蔗糖酶、乳糖酶和麦芽糖酶活力.另外,在1只大熊猫胃和直肠液中检测到了少量纤维素酶活力.研究结果提示,大熊猫唾液直接参与食物消化的作用可能很弱;大熊猫对淀粉类食物有很好的消化能力,但对脂肪类食物消化能力相对不高.大熊猫胃肠道消化酶的活力特点适应其消化天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3.
消化酶在条石鲷成鱼体内的分布及pH对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消化酶在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成鱼体内不同消化器官中的分布和pH对其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蛋白酶活力为胃>后肠>中肠>前肠>肝,淀粉酶活力为前肠>中肠>后肠>胃>肝,脂肪酶活力为前肠>中肠>胃>后肠>肝,表明胃是消化蛋白类物质的主要场所,肠道在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中起重要作用,而肝中3种酶活力很低,可能在食物的消化中作用较小。(2)条石鲷胃的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最适宜pH值分别为3.2和5.6,胃蛋白酶在强酸性条件下活力较高,而胃淀粉酶在弱酸性条件下活力较高;肝的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最适pH是7.6,在中性条件下活性较高;肠的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最适pH为6.6,在弱酸性条件下活力较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云斑尖塘鳢在正常摄食状态与饥饿的状态下胃、肠及肝胰脏组织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结果显示,在30℃的条件下,正常摄食组样本在酸性条件下的蛋白酶活力表现为:胃后肠肝胰脏前肠,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后肠肝胰脏前肠及胃;饥饿组样本仅有胃表现出较高的酸性蛋白酶活性,其他器官的蛋白酶活性均很低。在正常和饥饿实验组中肝胰脏的淀粉酶活性均高于其他器官,胃肠的淀粉酶活性均较低。正常摄食组中脂肪酶活力后肠肝胰脏;而在饥饿组中仅有肝胰脏检测到脂肪酶活性。结果表明,云斑尖塘鳢适度饥饿组较正常摄食组消化酶活性大幅降低;其高蛋白酶活力及中等脂肪酶活力与其肉食性相一致;此外云斑尖塘鳢也具备少量的淀粉消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4):653-660
文章研究了不同盐度对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幼鳗和太平洋双色鳗鲡(A. bicolor pacifica)幼鳗生长性能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将花鳗鲡幼鳗(9.760.36) g和太平洋双色鳗鲡幼鳗(11.820.04) g分别在淡水(盐度0)与盐度5、10、18水体中养殖30d, 测量每组实验鱼总重后检测胃、肠道和肝脏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力。结果表明, 花鳗鲡和太平洋双色鳗鲡在各盐度处理中存活率均为100%, 未出现死亡。两种鳗鲡在淡水中生长良好, 特定生长率最高, 而饵料系数最低。盐度对花鳗鲡幼鳗和太平洋双色鳗鲡幼鳗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存在差异, 其中花鳗鲡胃、肠道和肝脏蛋白酶活力在各盐度处理中均无显著变化(P0.05), 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均随盐度的增加而下降; 太平洋双色鳗鲡胃蛋白酶活力在盐度10时最大, 肝蛋白酶活力在盐度18时最大, 而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在各盐度处理组无显著变化(P0.05)。这表明盐度对花鳗鲡胃、肠道和肝脏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具有抑制作用, 对太平洋双色鳗鲡的蛋白酶活力有一定的激活作用。在相同盐度条件下, 不同消化器官中同种消化酶活力存在差异, 各盐度的两种鳗鲡肠道中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力均显著高于肝脏和胃(P0.05), 胃中蛋白酶活力高于肝脏和肠道, 但不显著(P0.05)。研究发现两种鳗鲡体内脂肪酶活力相对较高, 表明其对脂肪具有较强的消化能力。建议在配制花鳗鲡幼鳗和太平洋双色鳗鲡幼鳗饲料时, 适当提高粗脂肪比例, 有助于促进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改变酶的反应温度和pH,离体分析白斑狗鱼体内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变化.方法:分别采用Folin酚法、DNS法和氢氧化钠滴定法测定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结果:在白斑狗鱼肝胰脏、胃二部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为30℃,肠道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值分别为4.0、2.0、7.0.肝胰脏、胃二部位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肠道脂肪晦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值分别为5.0,4.0、5.0.肝胰脏、胃、肠道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均为50℃;最适pH值分别3.0、3.0、9.0.结论:在各自最适温度下,脂肪酶、淀粉酶、蛋白酶比活力均为:肠道>胃>肝胰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黄粉虫幼虫Tenebrio molitor体重增加和食物转化率提高的最适温度条件及肠道消化酶的种类及活性。【方法】在实验室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定了不同日龄黄粉虫幼虫的体重、食物的近似消化率与转化率及肠道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结果】温度对黄粉虫幼虫体重增加及食物的近似消化率(AD)和转化率(ECD)影响很大。在24~28℃时,3种不同日龄的黄粉虫幼虫体重明显高于20℃和32℃时的体重,28℃时60日龄和90日龄黄粉虫幼虫平均每天的体重增加量是同期20℃的1.26倍和1.35倍,且该虫对食物的近似消化率和转化率也表现出相同的规律。此外,温度也影响着黄粉虫幼虫体内消化酶的活力,当温度为24~28℃时,其肠道蛋白酶、淀粉酶、内切β-1,4-葡聚糖苷酶(Cx)和β-葡萄糖苷酶的活力均高于20℃和32℃时的活力,且不同龄期的黄粉虫幼虫体内4种消化酶的活力不同,随虫龄的增加4种消化酶活力明显升高。【结论】黄粉虫幼虫在24~28℃时对食物的转化率最高,体重增加最快,高龄黄粉虫幼虫肠道内4种消化酶活力均明显高于低龄幼虫。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分离小菌虫肠道可培养细菌,并研究其产消化酶活性,探讨肠道细菌对小菌虫消化食物的影响。方法 采用传统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分离小菌虫肠道细菌,利用16S rDNA序列进行细菌分子鉴定;利用筛选培养基鉴别各细菌的产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结果 在小菌虫肠道中分离到4种可培养细菌,分别是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Pseudocitrobacter faecalis和芽胞杆菌(Bacillus sp.)。其中,2种芽胞杆菌属细菌有产消化酶活性。枯草芽胞杆菌有产纤维素酶、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芽胞杆菌仅有产蛋白酶活性,但产酶能力低于枯草芽胞杆菌。结论 小菌虫肠道细菌中可培养细菌结构简单,但其中的芽胞杆菌属细菌有产纤维素酶、淀粉酶和蛋白酶能力,说明小菌虫肠道中的2种芽胞杆菌属细菌可能有协助小菌虫进行食物消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应用酶学分析法测定了树麻雀Passer montanus春季的腺胃、肌胃、小肠、大肠、肝脏和胰脏组织中淀粉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活力.结果表明,不同组织中的消化酶活力差异显著,淀粉酶和蛋白酶以胰脏中活力最高,腺胃次之,纤维素酶均较低;同一组织中不同消化酶的活力差异显著,淀粉酶活性最高,蛋白酶次之,纤维素酶活力最低.这些差异提示消化酶活力大小与器官分化有关,并受食物组成的影响,因此产生了不同的酶活力分布.这是树麻雀长期适应东北地区寒冷环境的生存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0.
肠道微生物在昆虫的食物消化、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对昆虫肠道真菌了解不多。本研究以重要林业害虫—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 kikuchii Matsumura为材料,分离鉴定其幼虫中的肠道真菌。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纯培养的方法从思茅松毛虫4龄幼虫肠道样品中分离肠道真菌,运用ITS序列分析鉴定,并对其产酶活性初步研究。经同源序列比对分析,思茅松毛虫4龄幼虫肠道中共分离得到12株真菌,分别属于德巴利酵母属Debaryomyces sp.,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 sp.,青霉属Penicillium sp.,弯担菌属Curvibasidium sp.。产酶活性研究表明8株菌产纤维素酶,9株菌产淀粉酶,7株菌产脂肪酶,2株菌产蛋白酶。DKF-8产淀粉酶能力最高,酶活力是60.907 U/mL。DKF-10产纤维素酶能力最高,酶活力是14.276 U/g,菌株DKF-6产蛋白酶活力是5.561 U/mL,菌株DKF-8产蛋白酶酶活力是2.918 U/mL。思茅松毛虫4龄幼虫肠道真菌物种丰富度较低。本实验为未来深入研究思茅松毛虫肠道微生物功能提供了菌株材料。  相似文献   

11.
牛蛙主要消化酶的分布及pH和温度对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牛蛙消化系统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分布情况以及pH和温度对这些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自生理pH值下,牛蛙消化系统不同部位蛋白酶活力大小顺序依次为胰脏>胃>中肠>食道>前肠>后肠,胃、肠和胰脏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2.2、7.4和9.6,最适温度分别为45℃、50℃和45℃.脂肪酶活力大小顺序依次为胰脏>后肠>中肠>前肠>胃>食道,胃、肠和胰脏脂肪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2.2、7.4和8.0,最适温度均为50℃.淀粉酶活力大小顺序依次为胰脏>中肠>后肠>前肠>胃>食道,胃、肠道和胰脏淀粉酶的最适pH分别为7.0、8.0和9.6,最适温度均为35℃.在牛蛙消化系统未检测到明显纤维素酶活力.  相似文献   

12.
纵纹腹小鸮Athene noctua消化系统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红星  王艳梅  余燕 《四川动物》2005,24(2):181-183
本文对纵纹腹小鸮Athene noctua的消化系统形态学结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解剖与观察。结果表明:纵纹腹小鹗舌根表面具有尖端指向后方的栉状突,可防止食物的滑脱;无嗉囊,食管相对比较宽阔,且粘膜褶发达;肌胃的结构适于其食肉特性,壁薄,内有粘膜褶,伸缩性较大,其作用除消化外,尚有储食功能;小肠发达;具两条末端膨大的盲肠。文中还与部分鸟类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离培养普通卷甲虫肠道中的可培养细菌,筛选有产消化酶活性的细菌,推测其在协助普通卷甲虫消化食物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传统分离培养法分离普通卷甲虫肠道中的可培养细菌,利用平板透明圈法筛选产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性的细菌,利用水解圈与菌落直径的比值,比较不同细菌的产消化酶活性。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在普通卷甲虫肠道中分离出4个属9种细菌,其中气单胞菌属3种,假芽胞杆菌属和柠檬酸杆菌属各2种,芽胞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各1种。9种细菌中弗氏柠檬酸杆菌、豚鼠气单胞菌、南海假芽胞杆菌等3种细菌可产蛋白酶,嗜水气单胞菌、波特卡伦柠檬酸杆菌、水生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和南海假芽胞杆菌等5种细菌可产纤维素酶,嗜水气单胞菌、波特卡伦柠檬酸杆菌、印度芽胞杆菌、水生气单胞菌、嗜盐假芽胞杆菌、豚鼠气单胞菌和南海假芽胞杆菌等7种细菌可产淀粉酶,未筛选到产脂肪酶细菌。统计学分析表明,3种产蛋白酶细菌和5种产纤维素酶细菌的产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7种产淀粉酶细菌产酶的活力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水生气单胞菌的产淀粉酶活性能力最强。结论普通卷甲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结构简单,但有消化酶活性的细菌种类多,5种细菌有产2种以上消化酶功能,说明肠道细菌可能在普通卷甲虫食物消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Liu W  Zhang XM  Wang LB 《动物学研究》2010,31(6):627-632
采用动物性饵料和人工饲料培育1~10日龄怀头鲇(Silurus soldatovi)仔稚鱼,分析测定了全鱼酸性、碱性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以及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孵化后3天开口期仔鱼已具有较高的碱性蛋白酶活性,5日龄时碱性蛋白酶比活力达到较高值,8日龄时出现低值,总体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酸性蛋白酶活性在1~8日龄处于较低水平,8日龄后开始迅速升高;淀粉酶活性在5日龄左右达到最高值,随后酶活性开始下降至较低水平;脂肪酶活性变化波动较大,表现为双峰型,两个峰值分别出现在3~4日龄和6~8日龄。摄食动物性饵料仔稚鱼消化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摄食人工饲料。在整个早期发育过程中,碱性蛋白酶比酸性蛋白酶活性高,碱性蛋白酶、淀粉酶比活力在约8日龄仔稚鱼转变期明显下降,而酸性蛋白酶活性开始迅速升高,这说明消化酶活性的变化与仔稚鱼发育过程中消化机能转换具有相关性。怀头鲇在10日龄内碱性磷酸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表明怀头鲇胃肠道功能的逐步发育完善。  相似文献   

15.
胃能消化掉厚牛排、生菜……等食物,甚至胃酸的浓度足以把锌消化掉,那胃为什么不能消化掉自己呢? 毫无疑问,消化液的确对胃壁有所损伤.每当产生酸时,就有一些细胞被杀死.但是大部分损伤都是暂时性的,这主要是胃有再生能力,从胃壁表面每分钟要脱落50万个细胞,三天之内全部更新. 不过,胃酸并不需要几天而只需要几小时就能将组织溶化掉.如果产生的酸太多,就会形成溃疡.使损伤减少到最小限度,是由于胃粘膜保护层上面覆盖了一层密密的上皮细胞,这层致密细胞起了保护作用.粘膜构成一种自动补充的阻挡层,使大部分酸不能浸透和腐蚀胃的内壁. 但这个阻挡层虽起了保护作用,同样不能解释胃  相似文献   

16.
【背景】马蜂(Vespa mandarinia Smith)可以防治多种田间害虫,还具有药用价值,其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还有待研究。【目的】获得马蜂肠道可培养细菌并筛选出具有产消化酶功能的菌株,为理解肠道菌对宿主的影响机理及功能菌株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材料。【方法】采用传统细菌分离培养法获得马蜂肠道菌,结合形态学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利用水解圈法分别筛选产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菌株;通过测量水解圈D与菌落直径d的比值,比较不同细菌的产酶能力。【结果】在马蜂肠道中共分离出6属10种细菌,其中芽孢杆菌属5种,肠球菌属、葡萄球菌属、明串珠菌属、乳球菌属和不动杆菌属各1种。从获得的61个菌株中筛选出6个具有产消化酶功能的菌株。其中,苏云金芽孢杆菌V44具有产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4种消化酶的能力;粪肠球菌V6具有产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3种消化酶的能力;蜡样芽孢杆菌V43具有产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3种消化酶的能力;粪肠球菌V20、蜡样芽孢杆菌V19和维德曼氏芽孢杆菌V22均具有产蛋白酶的能力。【结论】马蜂肠道细菌资源较丰富,部分有产消化酶的功能,可帮助马蜂消化食物,对宿主健康有一定影响。本研究筛选的6个菌株都能产蛋白酶,其中菌株V43和V44分别具有最强产淀粉酶和脂肪酶的能力,是可进一步开发利用的肠道功能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17.
为考察营养状态和代谢范围对鱼类群体行为的影响,研究以锦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为实验对象,在(25.4±0.2)℃条件下先测定其摄食代谢和能量代谢(标准代谢率, SMR;最大代谢率, MMR)计算代谢范围(AS=MMR–SMR),再测定5个“营养-AS”处理组的锦鲫鱼群体中的个体空间位置、摄食量及个体特征(如个体游泳速度和加速度)和群体特征(如个体游泳速度同步性、个体间距离、最近邻距离和群体极性)。研究发现:营养状态、饥饿、代谢范围、摄食和消化对鱼群中的个体空间位置均无影响。饥饿和消化对锦鲫群体的凝聚力并无影响,但饥饿降低该种鱼群体协调性的现象仅在消化期间存在,即群体中个体食物获取能力导致消化策略并非相同,由此引发个体游泳运动同步性更加紊乱,最终导致群体协调性下降。在正常营养状态的锦鲫群体中,群体前部的空间可赋予个体获得更多食物资源的生态收益,但饥饿消除该群体中个体空间分布生态收益的异质性。对照组摄食量与摄食水平与预测剩余的AS呈负相关,饥饿组摄食量与摄食水平与预测剩余的AS不相关。研究表明:在正常营养状态的锦鲫群体中,群体前部的空间可赋予个体获得更多食物资源的生态...  相似文献   

18.
以抗生素(四环素和链霉素)处理的食物饲喂贡嘎蝠蛾Hepjalus gonggaensis Fu & Huang,sd.nov.4龄幼虫1个月后,肠道主要消化酶的种类和酶活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经测定知,淀粉酶和蛋白酶是4龄幼虫主要的消化酶,其次为海藻糖酶、麦芽糖酶和纤维素酶。经抗生素处理的食物饲喂后,与正常对照相比,抗生素处理的幼虫体重增长百分比显著降低(P<0.01),所测的消化酶酶活比对照也显著降低(P<0.01)。另外,肠道内原有的半纤维素酶和纤维素酶在抗生素处理后没有检测出酶活。据此认为,抗生素可能对幼虫生长有毒害作用。其原因可能是抗生素长期使用导致肠道菌群紊乱,消化生理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一些消化酶活性下降甚至完全失去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离不同生态环境中铜绿丽金龟蛴螬肠道中产消化酶细菌,明确生态环境和食物对其肠道共生细菌产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2016年7月,自野外林间废弃的菜园和花生田分别采集蛴螬,鉴定出铜绿丽金龟蛴螬后,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法对其肠道中的共生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利用平板透明圈法分别进行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等的分泌能力测定。结果自铜绿丽金龟蛴螬肠道中共分离出细菌24株,其中在野生铜绿丽金龟蛴螬体内分离出9株,花生田铜绿丽金龟蛴螬体内分离出15株。野生蛴螬体内分离的细菌中,产淀粉酶菌株1株,产蛋白酶菌株4株,产纤维素酶菌株1株,产脂肪酶菌株1株;花生田蛴螬体内分离的细菌中,产淀粉酶菌株1株,产蛋白酶菌株3株,产纤维素酶菌株9株,未分离到产脂肪酶的菌株。结论野生铜绿丽金龟蛴螬肠道细菌中产蛋白酶种类较多,占44.4%;花生田铜绿丽金龟蛴螬肠道细菌中产纤维素酶菌株最多,所占比例可达60.0%,反映出生境和食性与昆虫肠道共生细菌产消化酶活性的相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凝结芽孢杆菌与酵母核苷酸对团头鲂生长和肠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饲料中单独添加凝结芽孢杆菌或与酵母核苷酸联合添加,对团头鲂生长和其肠道的影响.方法 以团头鲂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A试验组饲喂“基础饲料+1 000 mg/kg凝结芽孢杆菌制剂”;B试验组饲喂“基础饲料+1 000 mg/kg凝结芽孢杆菌制剂+200 mg/kg酵母核苷酸”.饲喂56 d后,测定鱼体的各项生长指标、小肠绒毛高度、肠道菌群数量和消化酶活力.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组的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肠道凝结芽孢杆菌数量和蛋白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和肠道大肠埃希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但肠绒毛高度和肠道淀粉酶活力无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和A组比较,B组的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肠绒毛高度、肠道凝结芽孢杆菌数量、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均有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和肠道大肠埃希菌数量均有显著降低(P<0.05).3组的摄食率没有明显改变(P>0.05).A组和B组均不能提高肠道二糖酶活力(P>0.05).结论 凝结芽孢杆菌与酵母核苷酸能协同促进团头鲂的生长和其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