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用饲料中添加结晶蛋氨酸对罗非鱼生长、体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为实验材料,在室内循环玻璃水族箱内分别饲喂含蛋氨酸为0.45%、0.50%、0.55%、0.60%和0.65%的等能等氮的实用饲料(胱氨酸为0.52%),日投喂率为体重的4%—8%,每日人工投饲三次,探讨实用饲料中添加结晶D-蛋氨酸(0.00%、0.05%、0.10%、0.15%和0.20%)对奥尼罗非鱼生长以及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实用饲料中补充结晶D-蛋氨酸,罗非鱼的瞬间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蛋白沉积率(APR)和肝脂含量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蛋氨酸0.50%水平显著提高了血清蛋氨酸的含量(p〈0.05),但是对体蛋白含量和鱼体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晶蛋氨酸能够被罗非鱼有效利用,是补充饲料蛋白质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鲇的消化能力与营养价值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鲇(Silurusasotus)的消化道指数,其比肠长、比胃重、比肠重、比肝胰脏重和比内脏重分别为0726±0087、0027±0015、0013±0008、0022±0004和0081±0041。体重与体长的回归方程Y=00124X2.8451(r=09940,P<001);鲇的胃、前肠、中肠和后肠中消化液的pH值分别为48~62、66~70、69~75、72~77,且消化道各部分具有较高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蛋白酶的活性为前肠>胰脏>胃>中肠>后肠;而淀粉酶的活性则为胰脏>胃>前肠>中肠>后肠;肌肉中粗蛋白的含量1881%,粗脂肪含量152%;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451%,鲜味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598%,综合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分析的结果,鲇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优质鱼类。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桑叶物提取物(MLE)和单体1-脱氧野尻霉素(DNJ)对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生长、消化、免疫能力和肠道菌群影响的差异, 研究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 分别添加0.75%的MLE和0.04‰的DNJ制成3种等氮等脂的饲料, 饲喂初始均重为(47.81±0.23) g的大鲵90d。结果: MLE组和DNJ组增重率和饲料效率显著提高(P<0.05); 肠道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 肠道丙二醛、血浆内毒素显著降低(P<0.05), 肠黏膜绒毛数量显著增加(P<0.05), 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更加紧密; 与对照组相比, MLE组雷帕霉素靶蛋白(Target of rapamycin, TOR)、白细胞介素-10 (Interleukin, IL-10)、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olymeric immunoglobulin receptor, pIgR)、类Toll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 TLR2)和髓样分化初级反应基因88 (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gene88, MyD88)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 DNJ组pIgR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 肠道菌群中瘤胃球菌科细菌丰度降低, Romboutsia丰度增加, 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较对照组提高(P<0.05)。与DNJ组相比, MLE组和DNJ组增重率和饲料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 MLE组胃蛋白酶、H+-K+-ATP酶和Na+-K+-ATP酶活力显著提高, 肠道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 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程度提高, 肠绒毛高度显著增加(P<0.05), 血浆内毒素含量显著降低。结果表明, 在大鲵配合饲料中添加MLE和DNJ均能不同程度改善大鲵胃和肠的消化吸收功能, 提高生长性能、肠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 提高肠道微生物多样性, 促进肠道发育; 综合胃和肠结构和功能, 复合MLE较单体DNJ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4.
岩原鲤消化能力和营养价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用常规方法测得岩原鲤(Procyprisrabaudi)比肠长222±0.251,比内脏重0.0743±0.00752,比肝胰重0.0294±0.007711,比肠重0.0243±0.00591。体重与体长关系为:y=0.02635X2.977,肠道前部pH值68-70,中部8-9,后部7.0-7.6,岩原鲤消化道器官组织具有较高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活力大小顺序对蛋白酶和淀粉酸在肠道均为前肠<中肠<后肠。岩原鲤含肉率73.9±025%,肌肉粗蛋白质75.9±3.0%,粗脂肪14.4±4.33%,肌肉必需氨基酸组成与必需氨基酸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岩原鲤为淡水鱼类中营养价值最好的一种鱼。  相似文献   
5.
日粮必需氨基酸模式对草鱼生长及蛋白质周转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调整原料种类和配比,以及补充氨基酸,设计了6种必需氨基酸(EAA)模式的日粮,其EAA平衡关联度分别为0.7071,0.7259,0.7409,0.7512,0.7827和0.8231。试验设计目的为研究EAA模式的平衡效果对草鱼种生长和肌肉、肝胰脏蛋白质周转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日粮EAA模式的平衡,促进草鱼生长和饲料的转化;(2)EAA模式的平衡能提高肌肉、肝胰脏的蛋白质生长速率(FGR),和蛋白质合成速率(FSR)与降解速率(FDR),但EAA模式的改变,对肌肉、肝胰脏蛋白质的沉积效率(PRE),即FGR与FSR的比值,和蛋白质合成的翻译效率(KRNA)不产生影响。(3)日粮EAA模式的平衡促进肌肉、肝胰脏蛋白质增长的原因是蛋白质合成能力的提高,和蛋白质合成的增加较降解的增加更占优势。  相似文献   
6.
黄颡鱼、大鳍鳠消化道粘膜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仕梅  罗莉  叶元土 《四川动物》2003,22(2):63-65,F002
利用扫措电镜对黄颡鱼、大鳍鳠的消化道粘膜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  相似文献   
7.
草鱼肠道对L-亮氨酸和L-苯丙氨酸的吸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离体灌注法研究草鱼肠道对L-亮氨酸和L-苯丙氨酸的吸收规律。结果表明,草鱼肠道对两种氨基酸的吸收是一种逆浓度、需要转运载体的主动吸收方式。通过动力学特征分析表明,草鱼肠道对L-亮氨酸的吸收率强于L-苯丙氨酸,而肠道对L-苯丙氨酸的跨壁运输能力强于L-这氨酸。由氨酸酸浓度对吸收率的影响建立的动力学参数为Leu:Jmax=0.732μmol/g.min,kt=51.60mmol/L;Phe:Jma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长吻(Leiocasislongirostris)、南方大口鲶(Silurusmeridionalis)胃、肠道所作大体解剖观察对比、粘膜扫描电镜观察、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测定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南方大口鲶的胃壁和胃粘膜皱褶非常发达,其伸缩能力远强于长吻。但长吻的胃、肠粘膜的分泌功能较南方大口鲶强,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强于相近体重的南方大口鲶。南方大口鲶的发达的胃壁作用可能在于有较强的伸张能力以便一次性地食贮较多或较大个体食物,并在胃内进行初步消化。总体评价,长吻一次性的摄食能力不如南方大口鲶,但对同种食物的消化能力强于相近或相同体重的南方大口鲶。南方大口鲶胃、肠道消化生理特点适于一次捕食较大个体食物,具间歇性摄食的消化生理特点。而长吻则适于以较高摄食频率和对食物较强的消化利用率以适应营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嘉陵江8种鱼类不同组织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测定了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中华倒刺钯(Spinibarbus sinensis)、大鳍鲠(Mystus macropterus)、长吻鲍(Leiocassis longirostris)、大眼鳜(Siniperca kneri)、小口鲇(Silurus asotus)、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和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8种嘉陵江名贵鱼不同组织微量元素含量及肌肉和脑中Ca、P含量,结果表明,鱼脑中各类矿物质元素显著高于肌肉;肌肉5种微量元素总量由低到高依次为:圆口铜鱼、中华倒刺鳃、长吻鲍、大鳍鲮、黄颡鱼、大眼鳜、岩原鲤、小口鲇;而脑由低到高依次为:大眼鳜、岩原鲤、小口鲇、圆口铜鱼、大鳍鲢、中华倒刺鳃、长吻鲍、黄颡鱼。微量元素在各内脏器官的分布:铁和铜以肝(胰)脏最高,肾脏其次,胃肠最低;锰和锌的含量肾脏〉肝(胰)脏〉胃肠;镁的分布各种鱼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摄食和饥饿对鱼类游泳运动能力和低氧耐受的影响; 以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为对象, 在25℃下, 测定对照组(禁食2d)、摄食组(摄食后3h)和饥饿组(禁食16d)实验鱼的日常代谢率(RMR)、活跃代谢率(AMR)、代谢范围(MS)、临界游泳速度(Ucrit)、临界氧压(Pcrit)和失去平衡点(LOE)。研究显示摄食后实验鱼RMR显著提升, AMR没有显著变化, 而MS和Ucrit显著下降(P<0.05); 饥饿后实验鱼RMR、AMR和MS均没有显著变化, 而Ucrit显著下降(P<0.05); 摄食后实验鱼Pcrit显著上升, 溶解氧(DO)高于Pcrit时的代谢率(MR)与DO之间的关系的斜率显著大于对照组所对应的斜率, 而LOE没有变化(P<0.05); 饥饿后实验鱼Pcrit和LOE均没有显著变化, 而DO 低于Pcrit时的MR与DO之间的关系的斜率显著小于对照组所对应的斜率(P<0.05)。结果表明, 摄食削弱大口黑鲈游泳运动能力是因为“心鳃”系统对其有氧代谢能力的限制; 饥饿后大口黑鲈游泳运动能力下降可能与其无氧代谢能力下降相关; 摄食削弱大口黑鲈的低氧耐受, 而饥饿后其低氧耐受有所增强, 但大口黑鲈低氧耐受总体趋于保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