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倩  王四旺 《生物磁学》2009,(15):2814-2816
目的:评价延胡索乙素、白芷总香豆素及总挥发油配伍的药效学比较研究。方法:小鼠醋酸扭体法、热板镇痛法、甩尾法三种模型比较元胡止痛片(A组)、延胡索乙素(B组)、白芷总香豆素(C组)、白芷总挥发油(D组)、延胡索乙素与白芷总香豆素配伍(E组)、延胡索乙素与白芷总挥发油配伍(F组)及延胡索乙素与白芷总香豆素、白芷总挥发油配伍(G组)后的镇痛作用。结果:A、G组镇痛效果最佳,B、E、F组具显著的镇痛作用,C、D组与模型组相比,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但较弱。结论:延胡索乙素与白芷总香豆素、总挥发油配伍使用,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类似于元胡止痛片中元胡白芷的配伍作用,但成分更为明确,标准可控,使用量小,属于分子中药组方范畴。元胡的主要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与白芷的主要成分白芷总香豆素、总挥发油均具有镇痛作用,符合中药元胡及白芷的功效,本实验采用药物有效成分进行配伍,成分明确,结果可控。  相似文献   

2.
赵亮  曹红 《生物磁学》2011,(14):2759-2766,2774
目的:优化白芷中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全面系统地考察与研究市场上白芷中药材的质量。方法:以白芷中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用正交试验,对渗漉法提取白芷有效成分的工艺条件进行优选;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白芷项下[含量测定]方法检验了62批次市场上销售的白芷药材中香豆素类物质的含量。结果:乙醇渗漉提取法:药材浸泡24h,加80%乙醇8倍量渗漉,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平均提取率为78%;市场上销售的白芷药材中香豆素类物质的含量符合药典的要求。结论:应用渗漉法工艺提取白芷中药材有效成分效率高,稳定性好,适合工业化生产;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白芷中药材的质量可靠。  相似文献   

3.
赵亮  曹红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14):2759-2766
目的:优化白芷中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全面系统地考察与研究市场上白芷中药材的质量.方法:以白芷中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用正交试验,对渗漉法提取白芷有效成分的工艺条件进行优选;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白芷项下[含量测定]方法检验了62批次市场上销售的白芷药材中香豆素类物质的含量.结果:乙醇渗漉提取法:药材浸泡24h,加80%乙醇8倍量渗漉,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平均提取率为78%;市场上销售的白芷药材中香豆素类物质的含量符合药典的要求.结论:应用渗漉法工艺提取白芷中药材有效成分效率高,稳定性好,适合工业化生产;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白芷中药材的质量可靠.  相似文献   

4.
白芷为常用的药食同源物种,既是临床常用中药,又是香料,用途十分广泛。为获取白芷全基因组序列信息,该研究首次以杭白芷叶片DNA为材料,采用Nanopore测序技术构建杭白芷全基因组数据库,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获得的核苷酸序列进行组装、功能注释以及进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原始测序数据过滤后获得662 Gb三代数据,Read N50约为32 932 bp,经过组装得到杭白芷基因组大小为5.6 Gb, Contig N50约为806 638 bp。(2)组装后的序列通过与KOG、GO、KEGG等功能数据库比对,得到了功能注释的基因占66.47%,KOG功能注释结果表明杭白芷的蛋白功能主要集中在一般功能预测、翻译后修饰、蛋白质转换、伴侣以及信号转导机制;GO功能分类表明杭白芷的基因集中在生物学过程及细胞组分;KEGG通路注释表明参与代谢途径的基因占主要地位。(3)杭白芷中鉴定到45个BGLU家族基因。该研究首次利用第三代测序技术对杭白芷全基因组进行解析,为杭白芷的系统生物学研究和BGLU在杭白芷生长发育中的后续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白芷乙醇提取物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白芷乙醇提取物(EEAD)的镇痛作用。方法:各组小鼠连续灌胃不同剂量的白芷乙醇提取物3d,末次给药后1 h。以热板致痛法、醋酸扭体法为疼痛模型,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药,阿司匹林为阳性对照药,考察白芷乙醇提取物的镇痛作用。结果:白芷提取物可显著延长小鼠热板反应的潜伏期,及扭体反应出现的时间。结论:白芷乙醇提取物镇痛作用明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总还原能力、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和清除DPPH能力为指标,比较微波提取法和热水浸提法对白芷、白及和桔梗多糖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个提取条件下,4项指标与多糖的浓度呈量效关系,多糖浓度为10 mg/m L时抗氧化能力最强。总还原能力大小依次为水提白及微波白及微波白芷水提白芷微波桔梗水提桔梗;清除羟自由基·OH的能力为:微波桔梗水提桔梗微波白及水提白及微波白芷水提白芷;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能力为:水提白芷微波白芷微波白及微波桔梗水提白及水提桔梗;清除DPPH的能力为:微波桔梗水提桔梗微波白及水提白及微波白芷=水提白芷=0。综合各因素考虑,微波提取法优于热水浸提法,其中白及多糖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性,在四种指标检测结果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白芷自古为美白常用药材,但近年因其香豆素类物质光敏毒性而被禁用于美白产品。本研究对比白芷不同提取部位美白活性及香豆素类物质含量,期望找到光敏物质含量低而美白效果较好的活性部位。采用酪氨酸酶抑制试验及人体美白试验测定白芷不同提取部位的美白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提取部位香豆素类物质含量。结果显示,白芷水提液比醇提液显示出较强的酪氨酸酶抑制作用,人体美白活性更高,而香豆素类物质含量较少。因此,白芷美白应选用其水溶性部位。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白芷药材UPLC指纹图谱测定方法,并用于白芷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采用Waters UPLC超高效液相色谱仪,ACQUITY UPLC BEH C_(18)(50 mm×2.1 mm,1.7μm)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建立10批白芷药材的UPLC指纹图谱。采用对照品化学指认,并结合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模式识别技术,对不同产地和处理方式的白芷药材的总体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符合方法学要求,指纹图谱共标定22个共有峰,经对照品进行化学指认共鉴定了其中10个色谱峰;通过相似度评价、CA、PCA结果可知不同产地白芷药材质量有差异,且硫磺熏蒸对白芷药材品质有较大影响;最后采用OPLS-DA和组间差异性分析,筛选出了导致白芷药材质量差异的主要标志性成分。本研究建立的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可用于白芷药材的质量控制和品质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白芷乙醇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抑菌效果及对毒力因子CPH1、EFG1转录或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建立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模型,MTT法计算白芷乙醇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抑制率;激光共聚焦观察不同浓度白芷乙醇提取物对相同时间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抑菌效果;RT-PCR技术检测在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下白色念珠菌毒力因子CPH1、EFG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白芷乙醇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抑菌作用随其浓度的增大而增强。激光共聚焦观察显示白芷乙醇提取物使生物膜内活菌死菌比例下降。RT-PCR结果表明白芷乙醇提取物在药物浓度为50、25、12.5mg/mL时抑制白色念珠菌毒力因子CPH1、EFG1mRNA的表达,在浓度为50mg/mL时则完全抑制毒力因子EFG1mRNA的表达。结论白芷不仅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对白色念珠菌毒力因子CPH1、EFG1表达过程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栽培杭白芷不同部位中5种香豆素的含量,为合理利用栽培杭白芷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henomenex Gemini C18(250 mm×4.6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流速0.8 mL·min-1,柱温30℃;UV检测波长310 nm.结果:栽培杭白芷不同部位的5种香豆素的含量差异显著.结论:栽培杭白芷的根中5种香豆素的总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建立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小鼠模型,分析和探讨白芷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镇痛效果及其对MrgprD-TRPA1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无菌外科手术结扎缠绕30只小鼠坐骨神经制备CCI小鼠模型;VonFrey实验检测白芷对小鼠机械刺激疼痛行为学变化,热辐射实验评估白芷对小鼠热痛觉过敏情况;Western Blot、免疫荧光、RT-PCR检测白芷对小鼠MrgprD和TRPA1蛋白表达水平、DRG阳性神经元数量、MrgprD和TRPA1 mRNA水平的影响;通过对HEK293细胞分别单转染和共转染MrgprD、TRPA1质粒后的钙成像实验,分析荧光信号强度差异性。结果 共成功制备了25只CCI小鼠模型,造模率达到83.33%(25/30);白芷灌胃的CCI小鼠机械性阈值和缩足潜伏时间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白芷灌胃的CCI小鼠中MrgprD和TRPA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白芷灌胃的CCI小鼠DRG中MrgprD和TRPA1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响应面设计优化白芷醇溶蛋白质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指纹图谱特征。方法:首先考察液料比、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四个单因素对白芷醇溶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再通过Box-Behnken方法对影响提取率的工艺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最后对白芷及易混淆药材的醇溶蛋白质指纹图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3∶1(mL/g),提取时间8.75 h,乙醇浓度42%,提取温度45℃,在此条件下提取率为0.294%。SDS-PAGE分析表明白芷醇溶蛋白质样品分子量范围介于15~95 kDa,91.4 kDa与65.6 kDa分子为高丰度蛋白质。此外,白芷与天花粉、粉葛、山药的醇溶蛋白质指纹图谱有显著差异。结论: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白芷醇溶蛋白质的提取工艺,并建立其专属性SDS-PAGE指纹图谱,为其分子鉴定及资源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从皮下血流变和炎性因子表达的角度,研究川芎白芷对过敏性皮炎组织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纯白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芷组、川芎组、川芎白芷合用组和阳性药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实验组均使用2.4-二硝基氯苯法建立变应性接触性皮下炎症模型。建模成功后每组按设计分别在致炎各处涂抹各组药物,末次给药4 h后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系统检测各组豚鼠患侧耳血流变化,取各实验组豚鼠耳组织,制备HE染色的病理切片,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耳组织中炎症指标因子IL-1β、TNF-α、LTB4、LTD4、PGE2和PGD2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致敏模型组的耳枝干与末端血管血流急剧增加,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耳血管血流变明显降低,其中川芎白芷合用对炎症组织枝干血管血流影响最显著;模型的相关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升高,各给药组炎症因子指标显著下降,LTB4、LTD4、PGD2、PGE2水平下降。川芎组与白芷组相比,抑制白细胞三烯指标LTB4、LTD4的作用更显著,白芷在IL-1β、IL-8作用较明显,川芎白芷合用组的作用优于川芎和白芷单用组。结论:川芎白芷对急性皮下炎症模型有治疗作用,可抑制组织中炎症反应,减少前列腺素类及白三烯类物质的释放,改善炎症引起的血流变反应。川芎白芷对皮下急性炎症的作用机制有差别,在抑制白细胞三烯类和白介素类炎症介质过程中有协同配伍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白芷(Angelica dahurica)果实的内部结构及种子中胚乳储存物的性质。方法: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和徒手切片法及植物组织化学方法。结果:观察到白芷果实的主要形态特征、内部结构及胚乳储藏物的特征。结论:杭白芷果实被4-5层果皮包被,果皮最外方是1层薄壁组织细胞,内方为2-3层厚壁组织细胞。种皮是一层细胞构成,胚乳占据了种子的绝大部分体积,胚乳所含有蛋白质和脂肪。  相似文献   

15.
白芷是我国常用中药材的一种,关于白芷镇痛的有效成分,主要认为是异欧前胡素、欧前胡素等香豆素类具有解痉、镇痛等作用的挥发油类化学成分,但白芷镇痛的成分及其机理尚不十分清楚,是否有其他物质也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也不得而知,比如说某些药效性氨基酸。该研究采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湖南道地茶陵白芷的蛋白质类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并分析其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总氨基酸检出除Asn以外的其他16种蛋白质氨基酸,含量最高的Arg占总氨基酸的31.21%,接近1/3;必需氨基酸总量达27.01%,其中含量最高的是Leu,占总必需氨基酸的24.14%;药效氨基酸比例较高,在酸水解产物总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中分别达到73.89%和85.78%,其中Arg的含量最高,达1.383g·100g-1,占比为42.24%,游离氨基酸中γ-氨基丁酸、鸟氨酸含量也较高。此外,还含有少量的高半胱氨酸和鹅肌肽等游离非蛋白质氨基酸和短肽;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接近WHO/FAO的建议摄入值,但Met+Cys的RC值最小,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这些药效性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可能是茶陵白芷具有良好药效的一个因素,而且茶陵白芷的氨基酸组成和配比较合理、符合人体需要,在强化含硫氨基酸的基础上具有开发成为新型药食同源保健性食品的潜力。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白芷的药理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引种白芷中5种香豆素成分含量的方法,为筛选出适合江苏栽培的白芷种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henomenex Gemini C18(250 mm×4.6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流速0.8 mL·min-1,柱温30℃;UV检测波长310 nm.结果:江苏引种的不同种质来源白芷中香豆素的含量差异明显.结论:该检测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江苏引种的川白芷生长量最大,且五种香豆素的总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利用胶体金标记技术制备了具有生物活性的植物CaM-BSA-gold探针,并用此探针建立了白芷愈伤组织培养细胞胞外钙调素结合蛋白(CaMBPs)的透射电镜标记方法。标记结果显示,在1mmol/L Ca~(2 )存在下,用EGTA洗涤过的白芷愈伤组织培养细胞壁表面有金颗粒分布,而分别在含有EGTA、TFP、过量未标记的CaM、CaM抗体存在的情况下,用金标CaM探针进行标记.以及用金标羊抗兔抗体替代金标CaM探针进行标记的各对照组,细胞壁表面金颗粒则消失,说明白芷愈伤组织培养细胞壁表面存在着CaM结合位点或CaMBPs。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白芷水提液指纹图谱,色谱柱为Lichrospher 5-C18 (2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为流动相进行二元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对12批不同产地的白芷药材进行了检测,共发现13个共有色谱峰,各色谱峰分离情况良好.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试验中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RSD均小于3%,符合指纹图谱要求.该方法简便、可靠,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可用于白芷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9.
《蛇志》1990,2(4):28-28
青龙蛇药(鹰潭市蛇伤防治研究所) 组方:青本香、龙胆草、黄莲、黄芩、黄柏、生大黄、白芷、一见喜、半边莲、苦瓜莲。加工方法:黄莲、青木香、白芷、苦瓜莲共研细末;大黄、一见喜、龙胆草、黄芩、黄柏、半边莲等味,以水煎取汁浓缩成膏,与上药末和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从血流变和抑制炎症因子角度探讨白芷冰片的抗皮肤炎症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 6 组: 正常组、模型组、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组、白芷组、冰片组和白芷冰片合用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实验组均使用角叉菜胶注射足底建立足皮下炎症模型。建模成功1 h后每组按设计分别在致炎处涂抹各组药物,给药4h后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系统检测各组大鼠足趾血流变化,并测量足趾肿胀度,建模4 h后取炎症组织,以Elisa法检测肿胀足组织中SOD、HIS、MDA、PGE2、PGD2、COX-2以及IL-6、IL-1β、IL-8、IL-10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炎症模型组的足趾肿胀率、血流变显著增加;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足趾肿胀率明显降低,各给药组对血流变影响差异显著,其中白芷对末梢微循环的作用明显,而冰片对足趾枝干血流变影响更显著,合用后对总体血流变有改善作用;相关细胞因子结果显示,模型组除SOD外,其余HIS、MDA、PGE2、PGD2、COX-2、IL-6、IL-1β、IL-8、IL-10显著性升高,白芷、冰片及合用组与模型组比较,各项指标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冰片对SOD和HIS作用较弱,白芷与合用组可明显降低PGD2、COX-2、IL-6、IL-1β、IL-8指标( P < 0.05 );白芷、冰片及合用组对IL-10无明显作用。结论:白芷联合冰片对角叉菜胶诱导的急性炎症有明显的抗炎治疗作用,可显著降低水肿反应,抑制微循环扩张引起的血流变增加,其机制可能与PGE2、COX-2以及多种白介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