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乌鸡又名乌骨鸡、绒毛乌骨鸡、竹丝鸡、药鸡、松毛鸡、羊毛鸡、黑脚鸡、丛冠鸡、毛腿鸡、穿裤鸡等,属于鸟纲、鸡形目、雉科、鸡属。主产于我国福建、江西、广东等省。福建称"白绒鸡",江西称"泰和鸡",广东称"竹丝鸡"。乌骨鸡按羽色可分为白羽和黑羽,一般白色羽的乌鸡习惯称为"白凤",黑色羽则称为"黑凤",也有少数为麻羽或斑羽。其中饲养量最大、分布最广,被国际上所承认的标准品种则为白色丝毛乌骨鸡(观赏型)。其外貌特征为"十全":桑堪冠(草墓  相似文献   

2.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四川8个地方鸡品种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选用30个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标记,检测了四川省8个地方鸡品种:峨嵋黑鸡、泸宁鸡、旧院黑鸡、米易鸡、石棉草科鸡、凉山崖鹰鸡、兴文乌骨鸡、沐川乌骨鸡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各群体的平均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群体间的DA遗传距离。结果表明:30个微卫星位点中有24个微卫星位点在8个鸡群体中的多态信息含量均为高度多态,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各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的分析。各鸡种的杂合度都较高,平均杂合度范围是0.629~0.681,最高的是泸宁鸡(0.681),最低的是旧院黑鸡(0.629)。据分析可能是由于交通闭塞,形成了家禽品种的多种多型,而且杂合度的高低与PIC值的大小体现了较高的一致性。对DA遗传距离的计算表明: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8个鸡品种被聚为3类:Ⅰ类:峨嵋黑鸡、米易鸡、泸宁鸡、旧院黑鸡聚为一类。米易鸡、泸宁鸡先聚在一起,然后又与峨嵋黑鸡在较近的距离聚在一起,然后再与旧院黑鸡聚在一起;Ⅱ类:石棉草科鸡、兴文乌骨鸡、沐川乌骨鸡聚为一类。兴文乌骨鸡、沐川乌骨鸡在较近的距离聚在一起,然后又与石棉草科鸡在较近的距离聚在一起;Ⅲ类:凉山崖鹰鸡独自聚为一类。这与几个鸡品种的来源、分化、选育历史及地理分布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鸡白细胞介素 2 (chIL 2 )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细胞因子 .根据Sundick等发表的鸡IL 2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 ,从ConA体外激活的脾淋巴细胞中提取mRNA ,通过RT PCR方法分别扩增和克隆了我国仙居鸡、丝羽乌骨鸡两个地方品种和艾维茵商品肉鸡IL 2cDNA .仙居鸡、丝羽乌骨鸡和艾维茵商品肉鸡IL 2基因的编码区均由 42 9nt组成 ,编码一个由 143个氨基酸组成的前体蛋白 .基因 5′端含有 17个核苷酸 ,3′端含有 2 85个核苷酸组成的非编码区 ,3′ UTR中含有 5个重复的“ATTTA”序列 .编码蛋白氨基酸与来自GenBank的Kestrel、Obese和SC品系的来杭鸡比较 ,氨基酸的突变主要发生在 2 8~ 3 2位 .而这一区域仙居鸡和丝羽乌骨鸡的编码氨基酸序列与Kestrel来杭鸡相同 ,艾维茵商品肉鸡与Obese和SC来杭鸡相同 .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 ,仙居鸡、丝羽乌骨鸡和Kestrel来杭鸡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艾维茵商品肉鸡与Obese和SC来杭鸡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中国的药用鸡品种———丝羽乌骨鸡在非常保守的 13 3位发生了氨基酸突变  相似文献   

4.
利用微卫星技术分析中国部分地方鸡种的遗传结构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1  
利用7个微卫星标记对鹿苑鸡、固始鸡、藏鸡、白耳鸡、仙居鸡、茶花鸡、大骨鸡、北京油鸡、狼山鸡、河南斗鸡、泰和乌骨鸡和萧山鸡等12个中国地方鸡种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杂合度、平均基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以及群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个地方鸡种在7个微卫星座位上的基因频率存在一定的差异;鹿苑鸡的平均基因杂合度最高,为0.5929;茶花鸡的平均遗传杂合度最低,为0.351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也出现了类似的结果,说明鹿苑鸡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个地方鸡种间,泰和乌骨鸡与河南斗鸡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而固始鸡与其他11个地方鸡种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12个地方鸡种可以聚为3类:泰和乌骨鸡、河南斗鸡、狼山鸡、大骨鸡、萧山鸡、北京油鸡、鹿苑鸡聚为第1个类群;茶花鸡、藏鸡、仙居鸡、白耳鸡聚为第2类群;固始鸡为第3类群。  相似文献   

5.
全面了解中国乌骨鸡的遗传背景有利于保护和开发利用其种质资源。本研究测定了中国12个乌骨鸡品种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 COI)基因, 比较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255份乌骨鸡样品共检测到22个变异位点, 占分析位点的3.17%; 核苷酸多样性为0.00142-0.00339, 单倍型多样性为0.380-0.757, 其中略阳乌鸡核苷酸多样性最高, 德化黑鸡最低。检测到7个氨基酸变异位点, 来自6个品种共11个个体。定义了24种单倍型, 其中单倍型H1和H3为12个乌骨鸡品种共享, 出现频率分别为115次和64次; 盐津乌骨鸡单倍型数最多, 广西乌鸡最少。中性检验与错配分析显示实验种群未经历显著的群体扩张事件。分子变异分析显示81.06%的变异来自群体内; 品种间遗传距离为0.002-0.004, 品种间遗传分化系数Fst值为-0.035至0.594, 雪峰乌骨鸡与其他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最高。邻接树显示, 乌骨鸡未能独立形成分支, 不能从家鸡和红原鸡中有效区分开来。中国乌骨鸡中介网络图将24个单倍型分为3条进化主支, 呈现出一定的品种特异性, 由无量山乌骨鸡、云南盐津乌骨鸡和雪峰乌骨鸡组成单倍型H8、H9、H11、H12游离于这3条进化主支之外。增加其他家鸡和红原鸡COI基因的中介网络图主体结构与中国乌骨鸡的相同。结果表明中国乌骨鸡品种遗传多样性较低, 但品种间遗传分化显著, 可能是从当地家鸡中选育而来, 需要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地方鸡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傅衍  牛冬  阮晖  罗静  陈功  余旭平  张亚平 《遗传学报》2001,28(7):606-613
测定了浙江省5个地方鸡种及来航鸡(对照)线粒体D-环区的部分序列(539bp),构建了鸡种的分子系统树。在所测序列中共有24个变异位点,变异率为4.45%。结果显示,浙江省地方鸡种分为两支,有两个母系来源,一支为仙居鸡,它和外来品种来航鸡关系较近,有共同的母系祖先。另一支为灵昆鸡、白银耳鸡、乌骨鸡和萧山鸡,它们有着共同的母系祖先,其中灵昆鸡,白银耳鸡、乌骨鸡较近,萧山鸡与此3种鸡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7.
韩君林 《生物学通报》1996,31(10):42-44
乌骨鸡在验证遗传规律实验中的应用韩君林(安徽省五河第二中学233300)乌骨鸡也称乌鸡,原产江西省泰和县及广东省等地。由于其含有特殊的营养成份,加上相貌奇特(俗称十全乌骨鸡),故为我国特有珍贵的药用、观赏用鸡种。由于引种培育,现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乌鸡...  相似文献   

8.
三个品种家鸡催乳素基因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从粤黄鸡、毛丝乌骨鸡及伊莎蛋鸡的垂体中快速抽提总RNA,根据国外已发表的肉用仔鸡乳素基因cDNA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能与特定载体末端互补的1对引物,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扩增获得了特异性片段。将扩增片段与线性化质粒pBSSK连接,克隆后进行序列分析,与已报道的肉用仔鸡、矮脚鸡和火鸡催乳素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核苷酸同源性介于93.97%-99.87%之间,其中丝毛乌骨鸡与矮脚鸡间的同源性最高为99.87%。推导的相应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8.25%-100%之间,也是丝毛乌骨鸡与矮脚鸡间的同源性最高,为100%。在粤黄鸡、丝毛乌骨鸡和伊莎蛋鸡中,发现前两者的催乳素前体的cDNA片段推导的 氨基酸序列中信号肽裂触位点跟肉用仔鸡,矮脚鸡及火鸡的一样,为Leu-Pro-IIe-Cys,而伊莎蛋鸡的信号肽裂解位点则不一样,为Pro-Pro-IIe-Cys。此位点的差异可能导致催乳素前体翻译加工的不同,使伊莎蛋鸡无就巢性。这3个家鸡品种与国外的肉用仔鸡、矮脚鸡催乳素氨基酸序列还在以下位置出现差异:71、141、150、175。在肉用仔鸡、丝毛乌骨鸡催乳素氨基酸序列中还发现了一个肝素结合位点175-181(L-R-R-D-S-H-K)。  相似文献   

9.
乌骨鸡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鸡种,乌骨鸡的鸡肉蛋白通过酶促水解后可获得多肽产物乌骨鸡活性肽,营养价值高,分离纯化活性肽是研究乌骨鸡应用价值的基础。利用装置C18反相色谱柱或TSKgel凝胶色谱柱的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乌骨鸡活性肽的分离优化,针对流动相、流速进行优化的同时,参考波长、进样量,以出峰数为主,结合分离度等考察分离效果。结果表明:C18柱的出峰数随甲醇含量及流速的降低而增加;三氟乙酸或磷酸盐作缓冲液时出峰数基本一致,但分离度不同;综合因素得pH 6.0磷酸盐/6%甲醇/水体系的流动相、0.2 mL/min的流速为该实验下的最佳分离条件。TSKgel柱的乙腈分离效果优于甲醇,梯度洗脱效果较好;综合因素得出0.1%三氟乙酸/(10%~25%)乙腈/水体系的流动相、0.5 mL/min的流速为该实验下的最佳分离条件。  相似文献   

10.
黑色素是一种由醌/吲哚-醌来源的混合物组成的生物高分子化合物.目前在小鼠中已发现的和黑色素沉积相关的基因已经超过了100个.Slc24a5(solute carrier family 24,member 5)基因是在斑马鱼中克隆的一个新基因.研究表明,Slc24a5基因可以调控斑马鱼中的黑色素沉积.鸡作为一种模式动物,已经广泛地被应用于实验研究.为了研究Slc24a5基因在鸡中的情况,克隆了鸡Slc24a5基因全长CDS,并且分析了其与黑色素沉积的关系.鸡Slc24a5基因全长CDS为1 269 bp,编码一个423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该蛋白质比哺乳动物中的少大约80个氨基酸残基.基因全长超过11 kb,包含8个内含子和9个外显子.RT-PCR结果显示,鸡Slc24a5基因在多处组织表达(眼、脑、皮、肉、心、肝、肾和肺).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对不同鸡种中的Slc24a5基因表达量进行检测,发现其在白莱杭,乌骨鸡和北京油鸡的眼睛中表达量很高.并且在乌骨鸡的皮肤和肌肉中Slc24a5基因也有很高的表达.乌骨鸡眼睛中的Slc24a5基因表达量为白莱杭的2倍.而在乌骨鸡皮肤中,Slc24a5基因表达量为白莱杭的70倍,为北京油鸡的15倍.Slc24a5基因在乌骨鸡肌肉中的表达量为白莱杭的15倍,为北京油鸡的3倍.同时通过对这3个鸡种中黑色素在各组织中沉积量进行分析,发现黑色素沉积越多的地方,Slc24a5基因表达量越高.这些结果表明鸡Slc24a5基因的表达与鸡中黑色素的沉积相关.  相似文献   

11.
δ差异显示筛选武定乌骨鸡"乌色"性状相关基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色”是乌骨鸡的一个主要性状,乌骨鸡的经济价值与药用价值关键在于乌骨鸡的“乌色”性状。为筛选与乌骨鸡“乌色”性状可能相关的基因,应用δ差异显示方法,系统比较全同胞武定乌骨鸡与非乌骨鸡的基因表达情况,回收、再扩增与纯化差异片段,并通过Northern blot验证、克隆和测序后,获得29个ES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有8个ESTs分别与鸡已知基因骨骼肌-β原肌球蛋白基因(A17)、贲门肌球蛋白碱轻链基因(B57)、插入激活ras致癌基因(A36)、fra-2致癌基因(B36)、16S rRNA基因(A35)及线粒体基因组序列(D36、C39和D9)同源,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7%、100%、98%、98%、98%、99%、99%和97%。5个ESTs分别与其他生物已知基因同源,它们是人TTN基因转录本变异novex-2(B53)、人磷酸葡糖变位酶5基因(B109)、人信号识别物54kD基因(B20)、人与鼠核糖核酸酶/血管形成抑制因子基因(C26、D31),差异片段与它们的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2%、82%、87%、99%和99%,这些基因在鸡中还没被克隆。13个ESTs属于新基因片段,其中9个与数据库中ESTs序列相似性较高,4个属于全新基因片段,在数据库中没有与它们序列相似性较高的ESTs。选择16条差异片段,根据测序结果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12个随机采集的武定乌骨鸡或非乌骨鸡样本,进行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1个新基因(A7)片段、2个已知基因(插入激活ras致癌基因A36、信号识别物54kD基因B20)片段具有乌骨鸡或非乌骨鸡表达特异性,从而初步确定它们与武定乌骨鸡“乌色”性状相关。  相似文献   

12.
鸡SNP多样性的比较研究与群体有效规模的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饶友生  王樟凤  周敏  沈栩  夏梦娜  张细权 《遗传》2007,29(9):1083-1088
以红色原鸡(Red Jungle Fowl, RJF)、丝羽乌骨鸡(Taihe silk Chicken, TS)、隐性白洛克鸡(White Recessive Rock, WRR)为资源群, 在鸡一号染色体的Contig.060226.1上选取了一个200 kb的区域, 比较研究了3个群体的SNP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多样性、估算了鸡的初始群体有效规模大小(effective size of population, Ne)。红色原鸡、丝羽乌骨鸡、隐性白洛克鸡3个群体的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28533±0.03475、0.32926±0.03919、0.30168±0.04038。显著性检验差异不显著(P=0.2368>0.05)。根据Latter 和Nei的方法对鸡的群体有效规模进行了估算, 鸡的初始群体有效规模大小为20 000~150 000。鸡在驯养的早期阶段经历过严厉的瓶颈效应, 但瓶颈效应对鸡各品种SNP的多样性并未产生显著影响。笔者认为, 鸡在驯养的早期阶段群体有效规模足够大, 品种分化过程中群体迅速扩张, 品种间的广泛杂交(特别是和红色原鸡之间)以及鸡基因组的高重组率等因素是导致家鸡和原鸡以及各家鸡品种间SNP多样性没有显著差别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藏鸡生活在青藏高原, 它对高原低氧具有一定的遗传适应能力. 丝羽乌骨鸡和寿光鸡都是低地鸡种, 缺乏对低氧环境的遗传适应能力. 鸡的线粒体基因组总长16785 bp, 共编码37个基因, 这些基因的编码产物均与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和氧化磷酸化相关, 它们的突变均有可能影响线粒体的功能, 因此均可被选为藏鸡低氧遗传适应的候选基因. 测定比较藏鸡和低地鸡的线粒体基因组, 可以为进一步研究藏鸡的低氧遗传适应机理提供线索. 本研究测定和比较了藏鸡、丝羽乌骨鸡和寿光鸡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 发现藏鸡线粒体基因组总长为16784~16786 bp, 丝羽乌骨鸡为16785 bp, 寿光鸡为16784 bp; 比对后共发现突变(包括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单碱基缺失和插入)120个, 其中tRNA基因突变4个, rRNA基因突变10个, D-LOOP区突变39个, 基因间隔区突变1个, 编码蛋白质亚基的碱基突变66个(包括同义突变48个, 错义突变18个).  相似文献   

14.
泰和鸡肾小球旁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志平  宗书东 《动物学报》1992,38(3):239-243
本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泰和鸡(乌骨鸡)的肾小球旁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泰和鸡的肾小球旁器由球旁细胞、过渡型致密斑、球外间膜细胞和极周细胞所组成。极周细胞在鸟类还属首次报道,它位于肾小囊脏层与壁层上皮移行处,环绕着肾小体的血管极,其结构与哺乳动物的相似。本文还就泰和鸡肾小球旁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藏鸡生活在青藏高原, 它对高原低氧具有一定的遗传适应能力. 丝羽乌骨鸡和寿光鸡都是低地鸡种, 缺乏对低氧环境的遗传适应能力. 鸡的线粒体基因组总长16785 bp, 共编码37个基因, 这些基因的编码产物均与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和氧化磷酸化相关, 它们的突变均有可能影响线粒体的功能, 因此均可被选为藏鸡低氧遗传适应的候选基因. 测定比较藏鸡和低地鸡的线粒体基因组, 可以为进一步研究藏鸡的低氧遗传适应机理提供线索. 本研究测定和比较了藏鸡、丝羽乌骨鸡和寿光鸡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 发现藏鸡线粒体基因组总长为16784~16786 bp, 丝羽乌骨鸡为16785 bp, 寿光鸡为16784 bp; 比对后共发现突变(包括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单碱基缺失和插入)120个, 其中tRNA基因突变4个, rRNA基因突变10个, D-LOOP区突变39个, 基因间隔区突变1个, 编码蛋白质亚基的碱基突变66个(包括同义突变48个, 错义突变18个).  相似文献   

16.
根据腺苷琥珀酸裂解酶(adenylosuccinate lyase, ADSL)基因外显子2的序列设计引物, 用PCR-SSCP的方法对隐性白羽鸡、丝羽乌骨鸡、白耳鸡、藏鸡以及红色原鸡两个亚种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并检测到了多态性, 表现为3种基因型, 对两种纯合子进行直接测序, 结果发现3484位碱基处发生C→T突变。对3种基因型的肌肉肌苷酸含量的最小二乘分析结果显示TT型(突变型)个体的肌肉肌苷酸含量极显著地高于CT型、显著地高于CC型个体, CT型个体也稍高于CC型, 但差异不显著, 初步推测该位点可能与肌肉肌苷酸含量有关。根据该多态位点的基因频率, 基于Nei氏的遗传距离运用NJ聚类法构建系统发生树, 进行家鸡与原鸡的亲缘关系分析, 结果发现, 丝羽乌骨鸡与白耳鸡的亲缘关系最近, 藏鸡和中国红原鸡亚种的亲缘关系也较近, 中国地方家鸡品种与中国红原鸡亚种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泰国红色原鸡的亲缘关系较远,隐性白羽鸡与原鸡亲缘关系最远, 初步得出中国家鸡有自己独自的血缘来源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正>黑鸡——德化一宝德化黑鸡是福建省珍稀的乌骨鸡地方品种之一,因原产地在德化县而得名。德化被誉为"中国·瓷都",德化黑鸡自古与德化白瓷并称为"德化黑白二宝",同时也是"德化特色农业三黑"之一。顾名思义,黑是它的特色。虽说大家都向往皮肤越白越好,但营养学家推荐"食物越黑越健康"。近年来随着黑色健康食品新主张风靡全球的势头下,且是纯天然黑色鸡的德化黑鸡日渐成为消费者的新宠儿。经过省畜禽新品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特产雉类——蓝马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 Pallas)是我国著名的特产雉类之一,现已列为国家保护动物。英文名叫Blue-eared pheasant。羽色鲜丽,通体呈蓝灰色;头侧腓红;耳羽簇白色,突出于颈项顶上,故有角鸡之俗称。因全身羽毛披散如毛发,中央两对尾羽特长,下垂似马尾,故又名马鸡。又因经常在针叶林内活动,故又有称松鸡的。此鸡分布于青海东部和东北部的玛沁、泽库、尖扎、祁连、门源、互助;甘肃西北武威、张掖和中部武山;宁夏北部贺兰山脉和四川北部的阿坝、若尔盖、南坪、松潘、平武和茂汶等一  相似文献   

19.
利用DNA池和测序技术快速筛查SNPs及估算基因频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取产蛋性能具有明显差异的4个鸡品种(莱航鸡、阳山鸡、丝羽乌骨鸡和隐性白洛克鸡)构建品种DNA池,采用测序的方法研究鸡催乳素基因5′侧翼调控区远端序列(1028bp)的多态性,快速筛查到8个可能与产蛋性能相关的SNPs(C-2402T、T-2192C、C-2161G、C-2134G、C-2062G、G-2040A、A-1944G和C-1884A)。进一步利用测序图中SNP等位基因峰高的比值估算各鸡品种等位基因的频率,其中C-2402T、C-2161G、C-1884A和C-2062G、G-2040A位点等位基因频率的估算结果分别被PCR-RFLP、PCR-SSCP所验证,说明测序峰高比值估算等位基因频率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王栋  张沅  孙东晓  俞英  徐桂云  李俊英 《遗传》2004,26(3):303-308
运用银染mRNA差异显示技术进行鸡杂种优势分子遗传机理研究。在检测白洛克肉鸡(EE)和丝毛乌骨鸡(CC)纯种及其正反交杂种间的mRNA差异表达情况时,发现一个只在杂种表达的475bp的cDNA片段:CE15A15。经过反向Northern印记杂交和RT-PCR验证,发现该片段在杂种中表达增强。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片段与鸡部分cDNA序列(ID:AW198493)的相似程度高达97%,而这一序列又相似于墨西哥野鼠的细胞质异柠檬酸脱氢酶(CIDH)基因(ID:AF048831),说明CI15A15为鸡CIDH基因的部分cDNA。表型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丝毛乌骨鸡(CC)和白洛克肉鸡(EE)正反交杂种(CE、EC)的活重和屠体性状与同期纯种相比都具有负优势,而脂肪性状则具有不同程度的正优势。由于CIDH直接参与了动物机体脂肪酸合成代谢,由此推断,该cDNA片段在鸡纯种和杂种中的差异表达可能与杂种优势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